</p>
懸瓠城中驛館,一處小院,崔氏正與兒子鄭善果說話,方才在總管府署議事廳,形勢所迫自然要說些場麵話,可私下裏崔氏還得提醒一下兒子,如今的處境可不秒。
皇帝是真的,尉遲氏勢大也是真的,崔氏沒想過讓鄭善果首鼠兩端,這樣就是小人行徑,但有些事情必須讓兒子心裏有數。
不管願不願意,鄭善果都卷進了一個漩渦裏,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崔氏雖然是女人,但眼界很開闊,她琢磨天子看樣子是要留在懸瓠,以便盡可能號召兵馬勤王,但也判斷天子在懸瓠呆不了多久。
因為尉遲氏接下來必然發動大規模攻勢,那麽鄭善果必須緊隨天子,大難臨頭時跟著撤退。
而方才議事廳裏,天子在言談之中,頗有試圖通過鄭善果來聯係滎陽鄭氏的意思,崔氏覺得這種事根本不可能辦到,所以提醒兒子莫要輕易應承。
鄭善果出身滎陽鄭氏,此次得以遠赴揚州當官,也是靠族中長輩幫忙,但是要想說服長輩們投向天子,根本就不可能。
鄭善果一支,是當年魏分東西後西進的鄭氏旁支,和郡望所在滎陽的族人,關係有些若即若離,若是尋常時節,族人們幫個忙倒沒什麽,可關鍵時候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別人憑什麽聽你的?
如今尉遲氏勢大,沒多少人看好宇文氏,即便接下來宇文氏能夠在關中、山南站穩腳跟,最多重現當年東西魏對峙的局麵,屆時滎陽依舊在尉遲氏治下,誰想不開拿全家甚至全族人的性命開玩笑?
滎陽鄭氏是天下第一等世家高門沒錯,但麵對著手握重兵的統治者,再高傲的頭顱也得低下,不然山東高門之一的範陽盧氏,其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周國滅齊次年,範陽盧氏出身的盧昌期舉兵占據範陽,打算迎接逃入突厥的範陽王高紹義複齊,周軍攻入範陽後屠城,範陽盧氏子弟傷亡慘重。
即便有人從大屠殺中幸免,隨後也因為饑寒交迫死傷過半,範陽盧氏經此一劫元氣大傷,其他世家高門看在眼裏,哪裏還敢拿家族前途開玩笑?
數百年的亂世,讓世家大族、高門著姓練就了圓滑的處世之道,滎陽就在黃河邊上,這種四戰之地決定了當地士族絕不會輕易站隊,往往都是多麵下注。
所以崔氏不認為鄭善果能說動族中長輩起事勤王,所以叮囑兒子要知道進退,即便答應了天子的請求,也不能親自去滎陽做說客。
寫信就可以,人是不能去的,尉遲氏的大軍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又殺過來,要是得知鄭善果在滎陽幫天子做說客,到時候哢嚓一聲,命就沒了。
鄭善果知道母親說得有道理,不過對未來充滿迷茫,他現在無論願不願意,都必須跟著天子走,但當前局勢下宇文氏還能撐多久是個問題,到時候該怎麽辦?
崔氏認為,西陽王能帶兵賺了懸瓠,又輕而易舉擊敗豫州軍,想來真是如同傳言所說會打仗,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大概關中、山南都能守住,所以出現‘東西周’對峙的可能性不小。
昔年魏分東西,滎陽鄭氏一支西進入關中,如今鄭善果恐怕就要像其祖父那樣,再次留在關中開枝散葉了,那麽從長遠考慮,必須考慮尋求親族的幫助。
崔氏略過自己的娘家人不說,隻說鄭家的族親。
在關中,鄭善果的近親有伯父鄭譯,不過這位是長輩,加上名聲狼藉,不太好直接打交道,那麽鄭善果可以多和堂兄弟們往來。
鄭譯之子鄭元璹、鄭善願,如今為雍州牧、杞王宇文亮所用,和鄭善果是平輩,往來也較為容易些,畢竟再過若幹年,族中長輩相繼去世後還是得堂兄弟之間多相互幫助。
這是著眼於長期的規劃,而眼下鄭善果要在懸瓠待上一段時間,那麽如何與天子身邊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必須重視的事情。
天子近臣,也許不能成事但可以壞事,崔氏不希望兒子成為阿諛奉承之輩,但也不想讓兒子被小人算計,平白無故倒黴。
她剛才在議事廳見過天子,也見了天子左右親隨,所以鄭善果必須知道該怎麽和這些人打交道,崔氏對此逐一分析起來。
首先,西陽王宇文溫作為宗室,曾經救過天子的命,所以頗受看重,但是這位的風評好像不怎麽樣,據說行事乖張,但又得罪不起,崔氏建議兒子敬而遠之。
其次,武騎常侍劉居士、宇文化及是協助天子南逃的有功之臣,想來也受天子信賴。
劉居士之父劉昶,宇文化及之父宇文述,原本就是周國勳貴,又都曾經做過隋臣,崔氏對這兩家的情況大概了解,而兩位年輕郎君都沒可能成為良友,所以勸兒子切莫深交。
劉居士一身遊俠做派,喜好舞刀弄棒,長安還是隋都時就是城裏一個惹禍精,崔氏認為若是兒子跟這種人在一起,遲早被帶壞。
而宇文化及也好不到哪裏去,劉居士是好勇鬥狠,這位文不成武不就,平日裏好遊樂、飛鷹走狗不務正業,崔氏決不讓兒子交這種狐朋狗友。
但兩人又是天子倚重的親隨,除了大是大非,決不能輕易得罪,所以平日裏交往要把握好度,至少態度上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在刻意疏遠。
除了這三個人,日後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崔氏決定到時再說,畢竟她不太清楚其他人的情況,鄭善果覺得母親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想了一會之後,試探著問:
“母親,西陽王看上去似乎很好說話...”
“那又如何?你莫要招惹他。”崔氏頓了頓,提醒鄭善果:“你可知西陽王和宇文武騎的恩怨?”
“孩兒不知。”
“他們有仇,恐怕會互相算計,你莫要參合,也別被人給利用而不自知,若和其中一個往來過於密切,會被另一個記恨,那又何苦來哉?”
“孩兒知道了。”
“人心難測,關於西陽王的傳聞,大多當不得真,但西陽王風評不好,總是有緣由,你敬而遠之即可。”
見著兒子點頭稱是,崔氏稍稍放心,她隻盼兒子做個好官,平日起居不鋪張浪費,決不能沉湎於酒色,西陽王宇文溫的為人如何,她不清楚,但總覺得對方不正經。
我的兒子,決不能讓人給帶壞了!
懸瓠城中驛館,一處小院,崔氏正與兒子鄭善果說話,方才在總管府署議事廳,形勢所迫自然要說些場麵話,可私下裏崔氏還得提醒一下兒子,如今的處境可不秒。
皇帝是真的,尉遲氏勢大也是真的,崔氏沒想過讓鄭善果首鼠兩端,這樣就是小人行徑,但有些事情必須讓兒子心裏有數。
不管願不願意,鄭善果都卷進了一個漩渦裏,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崔氏雖然是女人,但眼界很開闊,她琢磨天子看樣子是要留在懸瓠,以便盡可能號召兵馬勤王,但也判斷天子在懸瓠呆不了多久。
因為尉遲氏接下來必然發動大規模攻勢,那麽鄭善果必須緊隨天子,大難臨頭時跟著撤退。
而方才議事廳裏,天子在言談之中,頗有試圖通過鄭善果來聯係滎陽鄭氏的意思,崔氏覺得這種事根本不可能辦到,所以提醒兒子莫要輕易應承。
鄭善果出身滎陽鄭氏,此次得以遠赴揚州當官,也是靠族中長輩幫忙,但是要想說服長輩們投向天子,根本就不可能。
鄭善果一支,是當年魏分東西後西進的鄭氏旁支,和郡望所在滎陽的族人,關係有些若即若離,若是尋常時節,族人們幫個忙倒沒什麽,可關鍵時候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別人憑什麽聽你的?
如今尉遲氏勢大,沒多少人看好宇文氏,即便接下來宇文氏能夠在關中、山南站穩腳跟,最多重現當年東西魏對峙的局麵,屆時滎陽依舊在尉遲氏治下,誰想不開拿全家甚至全族人的性命開玩笑?
滎陽鄭氏是天下第一等世家高門沒錯,但麵對著手握重兵的統治者,再高傲的頭顱也得低下,不然山東高門之一的範陽盧氏,其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周國滅齊次年,範陽盧氏出身的盧昌期舉兵占據範陽,打算迎接逃入突厥的範陽王高紹義複齊,周軍攻入範陽後屠城,範陽盧氏子弟傷亡慘重。
即便有人從大屠殺中幸免,隨後也因為饑寒交迫死傷過半,範陽盧氏經此一劫元氣大傷,其他世家高門看在眼裏,哪裏還敢拿家族前途開玩笑?
數百年的亂世,讓世家大族、高門著姓練就了圓滑的處世之道,滎陽就在黃河邊上,這種四戰之地決定了當地士族絕不會輕易站隊,往往都是多麵下注。
所以崔氏不認為鄭善果能說動族中長輩起事勤王,所以叮囑兒子要知道進退,即便答應了天子的請求,也不能親自去滎陽做說客。
寫信就可以,人是不能去的,尉遲氏的大軍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又殺過來,要是得知鄭善果在滎陽幫天子做說客,到時候哢嚓一聲,命就沒了。
鄭善果知道母親說得有道理,不過對未來充滿迷茫,他現在無論願不願意,都必須跟著天子走,但當前局勢下宇文氏還能撐多久是個問題,到時候該怎麽辦?
崔氏認為,西陽王能帶兵賺了懸瓠,又輕而易舉擊敗豫州軍,想來真是如同傳言所說會打仗,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大概關中、山南都能守住,所以出現‘東西周’對峙的可能性不小。
昔年魏分東西,滎陽鄭氏一支西進入關中,如今鄭善果恐怕就要像其祖父那樣,再次留在關中開枝散葉了,那麽從長遠考慮,必須考慮尋求親族的幫助。
崔氏略過自己的娘家人不說,隻說鄭家的族親。
在關中,鄭善果的近親有伯父鄭譯,不過這位是長輩,加上名聲狼藉,不太好直接打交道,那麽鄭善果可以多和堂兄弟們往來。
鄭譯之子鄭元璹、鄭善願,如今為雍州牧、杞王宇文亮所用,和鄭善果是平輩,往來也較為容易些,畢竟再過若幹年,族中長輩相繼去世後還是得堂兄弟之間多相互幫助。
這是著眼於長期的規劃,而眼下鄭善果要在懸瓠待上一段時間,那麽如何與天子身邊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必須重視的事情。
天子近臣,也許不能成事但可以壞事,崔氏不希望兒子成為阿諛奉承之輩,但也不想讓兒子被小人算計,平白無故倒黴。
她剛才在議事廳見過天子,也見了天子左右親隨,所以鄭善果必須知道該怎麽和這些人打交道,崔氏對此逐一分析起來。
首先,西陽王宇文溫作為宗室,曾經救過天子的命,所以頗受看重,但是這位的風評好像不怎麽樣,據說行事乖張,但又得罪不起,崔氏建議兒子敬而遠之。
其次,武騎常侍劉居士、宇文化及是協助天子南逃的有功之臣,想來也受天子信賴。
劉居士之父劉昶,宇文化及之父宇文述,原本就是周國勳貴,又都曾經做過隋臣,崔氏對這兩家的情況大概了解,而兩位年輕郎君都沒可能成為良友,所以勸兒子切莫深交。
劉居士一身遊俠做派,喜好舞刀弄棒,長安還是隋都時就是城裏一個惹禍精,崔氏認為若是兒子跟這種人在一起,遲早被帶壞。
而宇文化及也好不到哪裏去,劉居士是好勇鬥狠,這位文不成武不就,平日裏好遊樂、飛鷹走狗不務正業,崔氏決不讓兒子交這種狐朋狗友。
但兩人又是天子倚重的親隨,除了大是大非,決不能輕易得罪,所以平日裏交往要把握好度,至少態度上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在刻意疏遠。
除了這三個人,日後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崔氏決定到時再說,畢竟她不太清楚其他人的情況,鄭善果覺得母親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想了一會之後,試探著問:
“母親,西陽王看上去似乎很好說話...”
“那又如何?你莫要招惹他。”崔氏頓了頓,提醒鄭善果:“你可知西陽王和宇文武騎的恩怨?”
“孩兒不知。”
“他們有仇,恐怕會互相算計,你莫要參合,也別被人給利用而不自知,若和其中一個往來過於密切,會被另一個記恨,那又何苦來哉?”
“孩兒知道了。”
“人心難測,關於西陽王的傳聞,大多當不得真,但西陽王風評不好,總是有緣由,你敬而遠之即可。”
見著兒子點頭稱是,崔氏稍稍放心,她隻盼兒子做個好官,平日起居不鋪張浪費,決不能沉湎於酒色,西陽王宇文溫的為人如何,她不清楚,但總覺得對方不正經。
我的兒子,決不能讓人給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