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典衝城南郊外,一處名為“溫公壘”的土丘上,西陽王宇文溫正在遛鳥,金鳥籠裏是一隻白鸚鵡,這鸚鵡是林邑所產,渾身雪白樣貌獨特,與中原鸚鵡大有不同。
林邑國的鸚鵡是“特產”,曆次向中原朝廷進獻方物時,大多有林邑鸚鵡的身影,而宇文溫手中這隻鸚鵡十分聰明,已經學會了“天下太平”這句話。
典衝作為林邑國都自然有很多好東西,宇文溫不會忘了把大頭留給上位者,免得日後有人借機生事,而既然要奉迎上麵,那就得有祥瑞。
周國統一中原在即,會說“天下太平”的林邑白鸚鵡,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祥瑞,宇文溫打算將這鳥兒送到鄴城進獻皇帝,至於這祥瑞在北地能活多久,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掐指一算,周軍應該已經拿下建康,陳國滅亡中原一統,數百年的南北對峙,就要在今年結束,而亂世能就此結束麽?宇文溫可不敢樂觀。
中原一統,聲望達到巔峰的尉遲丞相,距離受九錫恐怕也不遠了,而自東漢末年起,受九錫就是改朝換代的前奏,所以留給宇文溫的時間不多了。
他把鳥籠交給養鳥人,捋了捋披風,看著北麵的典衝城,又看看所處之地周圍的景色。
溫公壘,這地名的中原文化氣息濃厚,當然有一番來曆,大概兩百多年前,晉國(東晉)的交州刺史溫放之,領兵討伐林邑國,一直攻到典衝城外。
當時的典衝城還沒有後來的規模,林邑軍隊據城死守,而晉軍也到了強弩之末,林邑王派人求和,主帥溫放之就坡下驢,在城南郊外的晉軍大營內接受了林邑使者遞交的降書,隨後退兵。
當然,這對兩邊來說都是權宜之計,而晉軍紮營之處的土丘,便被人稱唿為“溫公壘”,兩百多年後,另一位“溫”站在此處,隻歎時光飛逝,中原朝廷依舊無法平定林邑國。
兩百多年前兵臨城下的晉軍撤了,一百多年前攻破典衝的宋軍也撤了,如今攻破典衝的周軍也得撤退,任由林邑軍隊“光複”國都,依舊占據日南之地。
是將士們不夠驍勇善戰麽?不是。
是主帥畏敵如虎麽?也不是。
是因為維持日南舊地的統治要付出的代價過高,久而久之承受不住,換句話來說就是統治成本太高,中原朝廷承擔不起。
林邑國的問題,其實關鍵在於政治而不是軍事,能不能在這塊土地上維持中原朝廷的官府管轄,在於北麵的交州能否提供充分的支持。
這就需要交州局勢穩定,人力物力充沛,進而引發另一個問題:廣州穩不穩。於是便涉及到中原朝廷對於廣州一帶的開發力度有多大了。
原本的曆史裏,即便到了宋代,嶺南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方,煙瘴之地的稱唿可不是信口胡謅,也正是如此,嶺南才是流放的首選之地。
兩宋之際的嶺南依舊是煙瘴之地,可想而知此時的嶺南,對於中原朝廷來說是何種“負資產”,更別說更加遙遠、炎熱的交州。
為了維持嶺表尤其交廣的統治,中原朝廷的付出遠大於收獲,當王朝處於上坡路時尚有人力、財力維持,而當王朝處於下坡路時,哪裏還有心思和能力去維持交廣的統治?
廣州番禺,距離中原傳統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等地很遠,陸路行程將近兩個月時間,而交州州治龍編距番禺將近兩千裏,更別說距離龍編也接近兩千裏的典衝。
以傳統王朝的觀點,要維持對原日南郡土地的統治,實在是耗資太大。
日南生亂,交州兵討伐,若打了勝仗,也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若打敗了更慘,連帶著交州局勢也跟著不穩定起來,到時還得從廣州調兵平亂。
還是那個問題,廣州兵打贏了也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打輸的話,連帶著廣州附近的局勢都不穩定,這下該怎麽辦?
從中原調兵,那樣耗費更加巨大,甚至會引發兵變,所以久而久之,日南郡便丟了,即便派兵收複,依舊要陷入死循環。
更別說一旦中原局勢不穩,連嶺表都危險。
關於日南故地和交州、廣州的關係,宇文溫覺得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來形容比較貼切,日南郡是中原王朝版圖的“極南之界”,是一撮鮮豔漂亮的絨毛,而交州則是絨毛之下的表皮。
絨毛需要附著在表皮上才能牢固,而絨毛和表皮還需要廣州這個“真皮”來提供營養,若真皮死了,失去養分的表皮漸漸萎縮,其上的絨毛自然就稀疏乃至掉得幹幹淨淨。
日南郡被林邑國成功蠶食,其時代背景就是中原的天下大亂、南北對峙,南朝麵臨著北朝的巨大軍事威脅,幾乎所有資源都投入到北麵防線,哪裏有心情管極南之地的日南郡。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林邑國,恢複日南舊地,中原首先得穩定,然後把嶺表廣州一帶經營好,以其為基礎再把交州經營好。
廣州有後世所稱珠江三角洲,交州有後世所稱紅河三角洲,這兩塊地方隻要好好經營,就會是擁有大片農田的大糧倉,而隻要能有合適的耕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漢人定居。
一個地區的漢人越多,心向中原的凝聚力就越強,隻要引導得當,允許他們組織武裝結寨自保,一旦有外敵入侵便能夠有效據守,配合官軍擊退入寇的敵人。
這樣才能高效率對付異族的蠶食,不需要朝廷從外地調兵勞師遠征,是收複並固守日南郡的最好辦法,隻是這需要時間,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故而宇文溫沒想來個趁熱打鐵將林邑滅國,這種舉動毫無意義,隻會增加將士們的傷亡,無法實質性改變日南舊地的現狀。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原極有可能變天,當暴風雨來臨時,他要做的首先是成為勝利者,否則再怎麽雄心勃勃,若不能立足中原,其他抱負都是鏡花水月。
典衝完了,林邑國元氣大傷,數年甚至十餘年內都沒辦法北犯,因為其實力撐不起野心,而交州能夠因此獲得很長一段時間的緩衝期,這樣就夠了。
待得中原塵埃落定,若他還或者並且有能力,就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宇文溫思緒萬千,一時間有些失神,隨從看了看天色,輕聲提醒:“大王,時辰到了。”
“嗯?”
看向典衝城,宇文溫長籲一口氣:“既如此,那就發信號。”
騎上馬,他沿著土路向東前進,身後響起一陣響亮的號角聲,片刻之後,典衝城內多出冒起火光,漸漸地連成一片,將城池化為一座巨大的火炬。
大軍班師,總要大肆慶祝一番,而燃燒的典衝,會是慶典裏最絢爛的風景線。
典衝城南郊外,一處名為“溫公壘”的土丘上,西陽王宇文溫正在遛鳥,金鳥籠裏是一隻白鸚鵡,這鸚鵡是林邑所產,渾身雪白樣貌獨特,與中原鸚鵡大有不同。
林邑國的鸚鵡是“特產”,曆次向中原朝廷進獻方物時,大多有林邑鸚鵡的身影,而宇文溫手中這隻鸚鵡十分聰明,已經學會了“天下太平”這句話。
典衝作為林邑國都自然有很多好東西,宇文溫不會忘了把大頭留給上位者,免得日後有人借機生事,而既然要奉迎上麵,那就得有祥瑞。
周國統一中原在即,會說“天下太平”的林邑白鸚鵡,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祥瑞,宇文溫打算將這鳥兒送到鄴城進獻皇帝,至於這祥瑞在北地能活多久,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掐指一算,周軍應該已經拿下建康,陳國滅亡中原一統,數百年的南北對峙,就要在今年結束,而亂世能就此結束麽?宇文溫可不敢樂觀。
中原一統,聲望達到巔峰的尉遲丞相,距離受九錫恐怕也不遠了,而自東漢末年起,受九錫就是改朝換代的前奏,所以留給宇文溫的時間不多了。
他把鳥籠交給養鳥人,捋了捋披風,看著北麵的典衝城,又看看所處之地周圍的景色。
溫公壘,這地名的中原文化氣息濃厚,當然有一番來曆,大概兩百多年前,晉國(東晉)的交州刺史溫放之,領兵討伐林邑國,一直攻到典衝城外。
當時的典衝城還沒有後來的規模,林邑軍隊據城死守,而晉軍也到了強弩之末,林邑王派人求和,主帥溫放之就坡下驢,在城南郊外的晉軍大營內接受了林邑使者遞交的降書,隨後退兵。
當然,這對兩邊來說都是權宜之計,而晉軍紮營之處的土丘,便被人稱唿為“溫公壘”,兩百多年後,另一位“溫”站在此處,隻歎時光飛逝,中原朝廷依舊無法平定林邑國。
兩百多年前兵臨城下的晉軍撤了,一百多年前攻破典衝的宋軍也撤了,如今攻破典衝的周軍也得撤退,任由林邑軍隊“光複”國都,依舊占據日南之地。
是將士們不夠驍勇善戰麽?不是。
是主帥畏敵如虎麽?也不是。
是因為維持日南舊地的統治要付出的代價過高,久而久之承受不住,換句話來說就是統治成本太高,中原朝廷承擔不起。
林邑國的問題,其實關鍵在於政治而不是軍事,能不能在這塊土地上維持中原朝廷的官府管轄,在於北麵的交州能否提供充分的支持。
這就需要交州局勢穩定,人力物力充沛,進而引發另一個問題:廣州穩不穩。於是便涉及到中原朝廷對於廣州一帶的開發力度有多大了。
原本的曆史裏,即便到了宋代,嶺南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方,煙瘴之地的稱唿可不是信口胡謅,也正是如此,嶺南才是流放的首選之地。
兩宋之際的嶺南依舊是煙瘴之地,可想而知此時的嶺南,對於中原朝廷來說是何種“負資產”,更別說更加遙遠、炎熱的交州。
為了維持嶺表尤其交廣的統治,中原朝廷的付出遠大於收獲,當王朝處於上坡路時尚有人力、財力維持,而當王朝處於下坡路時,哪裏還有心思和能力去維持交廣的統治?
廣州番禺,距離中原傳統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等地很遠,陸路行程將近兩個月時間,而交州州治龍編距番禺將近兩千裏,更別說距離龍編也接近兩千裏的典衝。
以傳統王朝的觀點,要維持對原日南郡土地的統治,實在是耗資太大。
日南生亂,交州兵討伐,若打了勝仗,也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若打敗了更慘,連帶著交州局勢也跟著不穩定起來,到時還得從廣州調兵平亂。
還是那個問題,廣州兵打贏了也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打輸的話,連帶著廣州附近的局勢都不穩定,這下該怎麽辦?
從中原調兵,那樣耗費更加巨大,甚至會引發兵變,所以久而久之,日南郡便丟了,即便派兵收複,依舊要陷入死循環。
更別說一旦中原局勢不穩,連嶺表都危險。
關於日南故地和交州、廣州的關係,宇文溫覺得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來形容比較貼切,日南郡是中原王朝版圖的“極南之界”,是一撮鮮豔漂亮的絨毛,而交州則是絨毛之下的表皮。
絨毛需要附著在表皮上才能牢固,而絨毛和表皮還需要廣州這個“真皮”來提供營養,若真皮死了,失去養分的表皮漸漸萎縮,其上的絨毛自然就稀疏乃至掉得幹幹淨淨。
日南郡被林邑國成功蠶食,其時代背景就是中原的天下大亂、南北對峙,南朝麵臨著北朝的巨大軍事威脅,幾乎所有資源都投入到北麵防線,哪裏有心情管極南之地的日南郡。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林邑國,恢複日南舊地,中原首先得穩定,然後把嶺表廣州一帶經營好,以其為基礎再把交州經營好。
廣州有後世所稱珠江三角洲,交州有後世所稱紅河三角洲,這兩塊地方隻要好好經營,就會是擁有大片農田的大糧倉,而隻要能有合適的耕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漢人定居。
一個地區的漢人越多,心向中原的凝聚力就越強,隻要引導得當,允許他們組織武裝結寨自保,一旦有外敵入侵便能夠有效據守,配合官軍擊退入寇的敵人。
這樣才能高效率對付異族的蠶食,不需要朝廷從外地調兵勞師遠征,是收複並固守日南郡的最好辦法,隻是這需要時間,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故而宇文溫沒想來個趁熱打鐵將林邑滅國,這種舉動毫無意義,隻會增加將士們的傷亡,無法實質性改變日南舊地的現狀。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原極有可能變天,當暴風雨來臨時,他要做的首先是成為勝利者,否則再怎麽雄心勃勃,若不能立足中原,其他抱負都是鏡花水月。
典衝完了,林邑國元氣大傷,數年甚至十餘年內都沒辦法北犯,因為其實力撐不起野心,而交州能夠因此獲得很長一段時間的緩衝期,這樣就夠了。
待得中原塵埃落定,若他還或者並且有能力,就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宇文溫思緒萬千,一時間有些失神,隨從看了看天色,輕聲提醒:“大王,時辰到了。”
“嗯?”
看向典衝城,宇文溫長籲一口氣:“既如此,那就發信號。”
騎上馬,他沿著土路向東前進,身後響起一陣響亮的號角聲,片刻之後,典衝城內多出冒起火光,漸漸地連成一片,將城池化為一座巨大的火炬。
大軍班師,總要大肆慶祝一番,而燃燒的典衝,會是慶典裏最絢爛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