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行軍總管楊素率軍衝鋒,見著前方官道上那一長條隊伍,他的心激動地幾乎要跳出來:周國皇帝的車駕,終於被他咬住了!
昨日奇襲拿下真定城,按照計劃應該加固城防布置防務,準備迎接隨後而來的周軍反撲,可是從俘虜的周國吏員口中,楊素得知周國皇帝就在南邊的襄國。
宇文乾鏗,為趙王宇文招幼子,當年宇文招之國,便是在襄國的封地居住,如今小皇帝到襄國來,大約是要在故居住上幾日。
聽到了這個讓人激動的消息,楊素又找來幾名被俘吏員,從不同人口中確定這一消息後,他沒再猶豫,立刻決定率領騎兵出擊。
隻說了一句話就把城防事務交給副將,楊素調集了所有能夠調集的騎兵,隨便帶了些幹糧,一人雙馬立刻上路,向著南邊的襄國方向疾馳而去。
既然來了,那就不用走了,跟著我到長安走一遭,到九泉之下和你那些堂叔伯兄弟作伴去吧!
周國皇帝在襄國,他要奇襲一擊而中,爭取時間是首當其衝,可接下來怎麽辦也很重要,皇帝是在襄國城裏,還是在城外?
如果在城中,那麽他們就得奪門而入,在城裏狹窄的街道上激戰,這樣很容易耽誤時間,被禁軍死死守住要道,無法攻入皇帝行宮。
如果對方是在城外就好辦得多,雖然皇帝出行必有禁軍護衛,連帶著宮廷侍衛一起,戰鬥力不容小覷,但這在楊素看來,不過土雞瓦狗罷了。
他帶著自己的部曲,還有軍中精銳,隻要能出其不意的發動襲擊,那對方就隻有死路一條,所以如何選擇襲擊方式,是最關鍵的問題。
周帝的行程,那幾個在真定被俘的吏員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楊素有著自己的判斷:重陽節快到了,這種重大節日皇帝必然在京師大宴群臣。
襄國距離鄴城大約一百六七十裏,按著皇帝車駕那龐大的規模,每日的行進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楊素當年也曾隨著皇帝出行,知道隊伍裏會有大批人是步行的,所以每日的行進速度也就四十裏左右。
若要趕在重陽節之前迴到鄴城,皇帝須得這兩日啟程迴京,所以楊素判斷宇文乾鏗的車隊極有可能會離開襄國,而他的機會是稍縱即逝。
真定到襄國大約兩百三四十裏,策馬疾馳要一晝夜,趕到襄國後再往南六十多裏是洺州郡治易陽,楊素的機會就在這段路上,若是沒咬到,那就空歡喜一場。
反過來會連累真定的防守,進而影響到主力攻打幽州的布局,連帶著波及朝廷的全盤大計,這種責任,可不光奪爵罷官那麽簡單。
楊素沒有糾結多久,便做出決定:不襲城,直接沿著官道南下索敵,富貴向來險中求,要是前怕狼後怕虎,那還不如做個田舍翁!
也不進攻襄國,直接繞過城池一路向南,然後衝到易陽附近,如果撞見皇帝車駕就是老天庇佑,合該他楊素發達,如果沒撞見就看具體情況。
要是皇帝在易陽或者以南,那他就打道迴府,如果皇帝在襄國,他就領著騎兵在城外襲擾,把水攪渾,也算是為真定布防爭取時間,畢竟皇帝的安危可比任何城池都重要。
這一點對於周國來說尤為特別,在楊素看來,丞相尉遲迥掌握朝廷大權,宇文家的小屁孩當皇帝不過是傀儡,山南的宇文亮和周廷也隻是假裝和睦。
周國政局看起來穩定,可其中蘊藏著巨大隱患,尉遲氏和宇文氏之間的關係,如今就靠著小皇帝來撐著,一旦這位有個三長兩短,那雙方遲早翻臉。
宇文乾鏗死了,就得再立皇帝,周國有宗室,可還能立誰?
杞國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西陽郡公宇文溫?這三個可都是成年人,手上還有兵,又有山南的地盤,會做尉遲氏的傀儡麽?
退一步立那幾個小崽子?那其父宇文明或者宇文溫是不是要做攝政王?那和他們自己做皇帝有區別麽?如此一來還要丞相尉遲迥何用?
真就新立了皇帝,無論是宇文氏老、中、小三代中的哪個,新皇帝肯定是留在山南自己的地盤,不會跑到尉遲氏控製的鄴城送死,也就是國都會定在山南。
尉遲氏不會為這種朝廷拚命,所以必然會袖手旁觀,坐看山南的宇文氏被隋軍猛攻,一如當年蕭梁故事,所以隻要宇文乾鏗一死,周國距離爆發內亂也就不遠了。
即使不說這個,他率軍突襲擒獲周帝,這可是在敵國國境裏,和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沒什麽區別,如此便可立下大功。
封王是不敢想了,即便真封他也不敢受,這年頭異姓王沒有好下場,但封國公是肯定的,可光是國公爵位還不夠,這個大功還會讓楊素的家人受益,而如今那功勞就在眼前。
從真定到襄國,一路上都沒有烽燧,所以真定失守的消息,未必傳到襄國,畢竟誰也沒想到隋軍會如此迅速進入太行山以東地界,拿下真定城。
隋軍南下,半路遇見的都是遊兵散勇,根本不足為懼,清晨來到襄國城外,逼近城門時守門官兵甚至還沒迴過神,不過楊素隻是糾結了數息,決定按計劃繞行而不是衝入城中。
襄國城頭根本沒什麽兵放哨,城外也沒什麽騎兵警戒,楊素隻是憑著直覺判斷周國皇帝不在城內,所以他決定繼續南下。
衝到沙河驛,捉了幾個口舌一問,果然昨夜皇帝車駕在此休息,楊素和眾將問訊大喜,顧不得勞累,換乘備用馬繼續追擊。
果然追上了周國皇帝的隊伍,如今皇帝的玉輦就在隊伍中,而他的騎兵已經碾碎了對方的後衛部隊,那些護衛隊伍的禁軍,也別想攔住他們的步伐。
“左右包抄,準備衝擊!!”
已經一字排開的隋軍騎兵分成左右兩翼,如同張開口的猛虎,向著一字長蛇的隊伍撲去,此地地勢平坦,正好從從側麵衝擊,而左右夾擊之下,即便是軍隊也承受不住。
對麵號角聲起,是周軍騎兵向著他們衝來,隻是區區數百騎兵,沒辦法攔下他們一千五百騎的攻勢,楊素已經瞥見麵前慌亂的人群,女裝、男裝、布衣、錦衣,形形色色的人亂作一團。
血肉之軀,也想螳臂當車!
隋軍吹響了衝鋒的號角,唿嘯著向周軍騎兵接近,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一輪箭射過之後,挺起馬槊開始對衝,勇敢的周軍騎兵撞入隋軍陣中,隨即被黃色大潮淹沒。
“活捉周帝者,封公!!”(未完待續。)
行軍總管楊素率軍衝鋒,見著前方官道上那一長條隊伍,他的心激動地幾乎要跳出來:周國皇帝的車駕,終於被他咬住了!
昨日奇襲拿下真定城,按照計劃應該加固城防布置防務,準備迎接隨後而來的周軍反撲,可是從俘虜的周國吏員口中,楊素得知周國皇帝就在南邊的襄國。
宇文乾鏗,為趙王宇文招幼子,當年宇文招之國,便是在襄國的封地居住,如今小皇帝到襄國來,大約是要在故居住上幾日。
聽到了這個讓人激動的消息,楊素又找來幾名被俘吏員,從不同人口中確定這一消息後,他沒再猶豫,立刻決定率領騎兵出擊。
隻說了一句話就把城防事務交給副將,楊素調集了所有能夠調集的騎兵,隨便帶了些幹糧,一人雙馬立刻上路,向著南邊的襄國方向疾馳而去。
既然來了,那就不用走了,跟著我到長安走一遭,到九泉之下和你那些堂叔伯兄弟作伴去吧!
周國皇帝在襄國,他要奇襲一擊而中,爭取時間是首當其衝,可接下來怎麽辦也很重要,皇帝是在襄國城裏,還是在城外?
如果在城中,那麽他們就得奪門而入,在城裏狹窄的街道上激戰,這樣很容易耽誤時間,被禁軍死死守住要道,無法攻入皇帝行宮。
如果對方是在城外就好辦得多,雖然皇帝出行必有禁軍護衛,連帶著宮廷侍衛一起,戰鬥力不容小覷,但這在楊素看來,不過土雞瓦狗罷了。
他帶著自己的部曲,還有軍中精銳,隻要能出其不意的發動襲擊,那對方就隻有死路一條,所以如何選擇襲擊方式,是最關鍵的問題。
周帝的行程,那幾個在真定被俘的吏員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楊素有著自己的判斷:重陽節快到了,這種重大節日皇帝必然在京師大宴群臣。
襄國距離鄴城大約一百六七十裏,按著皇帝車駕那龐大的規模,每日的行進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楊素當年也曾隨著皇帝出行,知道隊伍裏會有大批人是步行的,所以每日的行進速度也就四十裏左右。
若要趕在重陽節之前迴到鄴城,皇帝須得這兩日啟程迴京,所以楊素判斷宇文乾鏗的車隊極有可能會離開襄國,而他的機會是稍縱即逝。
真定到襄國大約兩百三四十裏,策馬疾馳要一晝夜,趕到襄國後再往南六十多裏是洺州郡治易陽,楊素的機會就在這段路上,若是沒咬到,那就空歡喜一場。
反過來會連累真定的防守,進而影響到主力攻打幽州的布局,連帶著波及朝廷的全盤大計,這種責任,可不光奪爵罷官那麽簡單。
楊素沒有糾結多久,便做出決定:不襲城,直接沿著官道南下索敵,富貴向來險中求,要是前怕狼後怕虎,那還不如做個田舍翁!
也不進攻襄國,直接繞過城池一路向南,然後衝到易陽附近,如果撞見皇帝車駕就是老天庇佑,合該他楊素發達,如果沒撞見就看具體情況。
要是皇帝在易陽或者以南,那他就打道迴府,如果皇帝在襄國,他就領著騎兵在城外襲擾,把水攪渾,也算是為真定布防爭取時間,畢竟皇帝的安危可比任何城池都重要。
這一點對於周國來說尤為特別,在楊素看來,丞相尉遲迥掌握朝廷大權,宇文家的小屁孩當皇帝不過是傀儡,山南的宇文亮和周廷也隻是假裝和睦。
周國政局看起來穩定,可其中蘊藏著巨大隱患,尉遲氏和宇文氏之間的關係,如今就靠著小皇帝來撐著,一旦這位有個三長兩短,那雙方遲早翻臉。
宇文乾鏗死了,就得再立皇帝,周國有宗室,可還能立誰?
杞國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西陽郡公宇文溫?這三個可都是成年人,手上還有兵,又有山南的地盤,會做尉遲氏的傀儡麽?
退一步立那幾個小崽子?那其父宇文明或者宇文溫是不是要做攝政王?那和他們自己做皇帝有區別麽?如此一來還要丞相尉遲迥何用?
真就新立了皇帝,無論是宇文氏老、中、小三代中的哪個,新皇帝肯定是留在山南自己的地盤,不會跑到尉遲氏控製的鄴城送死,也就是國都會定在山南。
尉遲氏不會為這種朝廷拚命,所以必然會袖手旁觀,坐看山南的宇文氏被隋軍猛攻,一如當年蕭梁故事,所以隻要宇文乾鏗一死,周國距離爆發內亂也就不遠了。
即使不說這個,他率軍突襲擒獲周帝,這可是在敵國國境裏,和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沒什麽區別,如此便可立下大功。
封王是不敢想了,即便真封他也不敢受,這年頭異姓王沒有好下場,但封國公是肯定的,可光是國公爵位還不夠,這個大功還會讓楊素的家人受益,而如今那功勞就在眼前。
從真定到襄國,一路上都沒有烽燧,所以真定失守的消息,未必傳到襄國,畢竟誰也沒想到隋軍會如此迅速進入太行山以東地界,拿下真定城。
隋軍南下,半路遇見的都是遊兵散勇,根本不足為懼,清晨來到襄國城外,逼近城門時守門官兵甚至還沒迴過神,不過楊素隻是糾結了數息,決定按計劃繞行而不是衝入城中。
襄國城頭根本沒什麽兵放哨,城外也沒什麽騎兵警戒,楊素隻是憑著直覺判斷周國皇帝不在城內,所以他決定繼續南下。
衝到沙河驛,捉了幾個口舌一問,果然昨夜皇帝車駕在此休息,楊素和眾將問訊大喜,顧不得勞累,換乘備用馬繼續追擊。
果然追上了周國皇帝的隊伍,如今皇帝的玉輦就在隊伍中,而他的騎兵已經碾碎了對方的後衛部隊,那些護衛隊伍的禁軍,也別想攔住他們的步伐。
“左右包抄,準備衝擊!!”
已經一字排開的隋軍騎兵分成左右兩翼,如同張開口的猛虎,向著一字長蛇的隊伍撲去,此地地勢平坦,正好從從側麵衝擊,而左右夾擊之下,即便是軍隊也承受不住。
對麵號角聲起,是周軍騎兵向著他們衝來,隻是區區數百騎兵,沒辦法攔下他們一千五百騎的攻勢,楊素已經瞥見麵前慌亂的人群,女裝、男裝、布衣、錦衣,形形色色的人亂作一團。
血肉之軀,也想螳臂當車!
隋軍吹響了衝鋒的號角,唿嘯著向周軍騎兵接近,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一輪箭射過之後,挺起馬槊開始對衝,勇敢的周軍騎兵撞入隋軍陣中,隨即被黃色大潮淹沒。
“活捉周帝者,封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