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翌日上午,禦花園涼風亭,“宇文溫故事會”在繼續,昨夜沒怎麽睡的宇文溫,還有同樣沒睡好的宇文乾鏗,繼續漫遊在奇聞異事中。
宇文溫此次來鄴城,主要任務就是陪著天子聊天,隻是他們之前基本沒什麽交集,敘舊是不可能了,宇文溫又不能玩什麽行為藝術,以免帶壞小皇帝,所以講故事成了最佳選擇。
得益於後世的知識大爆炸,還有互聯網這一利器,宇文溫對於各類故事是爛熟於心,許多故事在那個時代看來已經過氣,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百聽不厭的奇聞異事。
正所謂厚積薄發,雖然他肚子裏的故事多,但每日不節製的不停說,遲早坐吃山空,所以宇文溫為了撐過三個月,也考慮到小朋友的承受能力,限定了每日故事的數量。
那日朝會上,小皇帝不知何故,挽留宇文溫在鄴城居住要等過完年才放人,此事經後來查證,丞相府否認有意為難宇文溫,那麽大約是小皇帝自作主張,丞相尉遲迥答應找個合適時機,‘勸導’小皇帝顧全大局。
有鑒於此,宇文溫沒有急匆匆的提出這一問題,他至少要在鄴城待上數月,所以有的是時間和宇文乾鏗耗,首先把小朋友哄高興了,那麽說起這話題來也順暢些,免得讓對方以為他和外人勾結欺負自己人。
宇文乾鏗坐在榻上,麵前案桌擺著時令瓜果和點心,宇文溫坐在另一邊,在對方以及一眾侍立的內侍注視下,繪聲繪色的講著“親身經曆”。
“巴州司馬楊濟,為山東沂州人士,少時家中貧困,以替人傭書為生...”宇文溫侃侃而談,大言不慚的賣隊友,然而宇文乾鏗隨即發問,問題直指要害:
“西陽公,山東沂州之稱,為六年前大周滅齊後所置,元魏時此地為北徐州,高齊時亦是如此稱唿,楊司馬想來年紀不下十五,何故自稱沂州人士?”
“微臣於大象二年夏,在長安遇見楊濟並相識,當時齊國故地已為我大周國土,故其以此自稱。”宇文溫答道,對方這點質疑,還難不倒他。
細節決定成敗,宇文溫編故事的水平練出來了,自然會關注這種細節,加上平日裏提防“有人要害他”,腦子每日轉個不停。
隻是這般疑神疑鬼下去,他也有些擔心會用腦過度,先是掉頭發變禿頂,然後提前患上老年癡呆。
“某日午後,楊濟與友人在其院內涼亭飲酒大醉,恍惚間為一使者迎至大明國,大明國東麵臨海,南麵和西南西麵群山環繞,西麵為大漠戈壁,北麵為茫茫草原,與我中原有些類似...”
“大明國天子守國門,國門即為國境東北隅,門外寒冷之地亦稱遼東,上有建州國為非作歹,不時寇邊襲擾百姓掠奪牲口,建州國主黃台吉,世之梟雄,其弟多爾袞亦為一時人傑,此兄弟二人軍略均世間罕見...”
“建州國乃大明國心腹大患,楊濟為天子委以重任,任邊城縣令,率領邊民抵抗建州入寇,數次以少勝多擊退建州大軍,屢立戰功,騰達十餘年,官至遼東經略,又招為駙馬,進位國公...”
“時天下大旱曠日持久,大明國民怨沸騰,百姓揭竿而起,官軍四處平叛焦頭爛額,而建州國亦使出反間之計,勾連奸臣誣告楊濟有不臣之心,天子誤聽讒言將其罷官,加之公主新亡,榮華散盡,被遣返迴鄉...”
“建州國卷土重來,而流民亦席卷國境,大明國內外交困之際,為建州軍兵臨都城,天子坐困圍城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楊濟聞迅散盡家財,組織千餘義軍進京助戰...”
“勤王詔令已傳至四方,可楊濟入京途中,沿途州郡官員紛紛推諉自守按兵不動,眼見京城即將陷落,便以飛蛾撲火之決絕,率孤軍進攻圍城敵軍,勢單力孤折戟沉沙,正要殉國之際,楊濟忽然醒來...”
“他驚覺自己仍在友人院內涼亭下,此時太陽尚未落山,正所謂人生如夢,一如遼東...”
“人生如夢...一如遼東...”宇文乾鏗喃喃自語,宇文溫說的這個故事,沒有什麽懸疑,沒有什麽鬼怪,是一個人做夢的故事。
一個蒙受冤屈的孤臣孽子,於王朝末日之際飛蛾撲火,一生富貴化作落花流水,當真是讓人惆悵不已。
‘中唐時期才有的南柯一夢,如今化作大明版問世。’宇文溫心中一歎,他為了推銷小夥伴也是蠻拚的,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他要給自己的小夥伴們,在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依托做夢來說一個故事,即褒揚了楊濟心向“大明”之心,塑造出一個孤臣孽子的形象,又能有效避免旁人質疑,說他為了捧人不擇手段。
眼見著小皇帝有些惆悵,宇文溫幹咳一聲,喝杯酪槳潤了潤喉嚨,然後繼續講故事,他如今不是在‘撩妹’,把對方弄得魂不守舍有些不好,正所謂剛柔並濟,接下來要加點猛料。
“巴州別駕許紹,自幼好讀書,未入仕時,一日外出訪友,歸來之際半路受阻風雪,夜宿山邊一座破舊寺廟,名為蘭若寺...”
“深夜之時,忽有一貌美女子入廟,自雲隨家人外出,遇賊人截殺,惶惶然一人逃出...”
“許紹見其可憐,便讓開位置邀其坐下烤火取暖,然則隨從無意間發現,此女在篝火映照之下,竟無影子...”
宇文乾鏗聽到這裏隻覺得周身發涼,身邊侍立的內侍俱是沒由來一個哆嗦:一個沒有影子的人,傻瓜都知道事情不妙啊!
和宇文乾鏗一樣,他們對這故事既害怕又想聽,一個個不由自主向前挪了挪,就怕溜掉一句精彩之處,全場的目光,全部聚焦到西陽郡公身上。
。。。。。。
中場休息,口幹舌燥的宇文溫漫步在禦花園裏,一名內侍跟在身邊,方才那倩女幽魂“大周版”上集,讓宇文乾鏗聽得如癡如醉,差點連午膳都顧不上了,虧得內侍們好說歹說,勸得小皇帝暫且休息片刻。
一口吃掉小糕點,宇文溫饒有趣味的觀賞起奇花異草來,他平日裏對這花花草草不是很感興趣,也沒那閑情雅致,在宇文溫看來,刀槍如林鐵騎如潮,那才是最美的風景。
當然女人也算另一種,他是個正常的男人,喜歡女人理所當然。
“這是?”宇文溫忽然停下腳步,看著麵前一片含苞待放的花草出神,這些花草看上去有些‘眼熟’,尤其花苞已經裂出點點白色。
“宇文使君,此為白疊,南朝又稱吉貝,相傳其絮可紡紗織布,不過多以觀賞為主。”一名內侍討好的介紹道。
‘果然是棉花啊!’宇文溫心中一喜,盯著麵前即將綻放的棉花花朵看個不停,內侍見狀也是頗為起勁,不住吹噓起這白色的西域奇花來,但宇文溫可用不著他介紹。
棉花,“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非中原所產,由印度或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原,因著傳播路徑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稱唿,從海路傳入的,首先在瓊州(海南)和嶺南地區種植,被稱為“吉貝”。
從陸路傳入的棉花,經西域進入關陝,循著西域各國的名號,稱其為“白疊”。
棉花入中原時間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但是大量進入內地,大約是在宋末元初,宋朝以前,中原隻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
棉絮可以紡紗織布,中原早已知之,隻是相關紡織技術還未掌握,織出來的布成本比麻布高很多,所以棉花的種植一直沒有推廣開來,反倒是被當做觀賞植物栽培。
邊疆的番國卻多有棉布出產,南方番國進貢的棉布稱為“吉貝布”,西域諸國進貢的棉布稱為“白疊布”,其實都是一類東西,無非是棉種有區別罷了。
這個時代的人,隻知道棉花關於‘布’的用途,但是對於棉衣的概念完全沒有,這可是極為有效的禦寒衣物,也是在東北種田的重要幫手,所以宇文溫也不是沒打過主意。
棉花已在巴州他的府邸當做觀賞植物小範圍種植,種子自然是從陳國商人那裏弄來,也就是嶺南、交趾一帶的吉貝,從長安番商那裏弄來的白疊種子剛開始種植,也不知道種出來的會是什麽玩意。
巴州位於長江北岸,降雨量豐富,他不知道棉花能否種好,如今正是摸索階段,所以宇文溫對於棉花的利用是遠景規劃,畢竟地都不夠種糧食,哪裏來空閑之地種棉花。
“不知這白疊是從何處引種而來?”宇文溫問道,他起了心思,要將此處的棉花帶些種子迴去試種。
內侍說此為故齊皇宮禦花園遺留,他們這些內侍在齊宮被毀之後便流落四方,因著身體殘缺無法成家,後得朝廷營造宮殿再度將他們召迴,隻是宮中許多老人早已沒了蹤跡,所以不知這白疊為何處引種。
“使君莫非有意引種這白疊?”內侍問道,宇文溫說此物在山南從未見過,若是方便就拿些種子迴去栽培,也讓大家開開眼界。
“使君若是喜歡,待得稟明陛下,自然就能如願,宮中庫房有許多白疊種子,使君要多少都行的。”
宇文溫聞言點點頭,逛禦花園都有福利,讓他小小的驚喜了一下,正因為如此逛花園的興頭也起來了,他尋思著又能發現什麽好東西。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帶迴來許多中原沒有的東西,隨著絲綢之路的成型,西域番商們亦將各種奇花異草帶入中原,有的東西因為用途不明,潛在用途沒有被發現,要是機緣巧合之下,找到這些東西並加以利用,那也是不小的收獲。
“雖然不可能,但若是老天開恩,萬一辣椒出現在這裏就發達了!!”(未完待續。)
翌日上午,禦花園涼風亭,“宇文溫故事會”在繼續,昨夜沒怎麽睡的宇文溫,還有同樣沒睡好的宇文乾鏗,繼續漫遊在奇聞異事中。
宇文溫此次來鄴城,主要任務就是陪著天子聊天,隻是他們之前基本沒什麽交集,敘舊是不可能了,宇文溫又不能玩什麽行為藝術,以免帶壞小皇帝,所以講故事成了最佳選擇。
得益於後世的知識大爆炸,還有互聯網這一利器,宇文溫對於各類故事是爛熟於心,許多故事在那個時代看來已經過氣,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百聽不厭的奇聞異事。
正所謂厚積薄發,雖然他肚子裏的故事多,但每日不節製的不停說,遲早坐吃山空,所以宇文溫為了撐過三個月,也考慮到小朋友的承受能力,限定了每日故事的數量。
那日朝會上,小皇帝不知何故,挽留宇文溫在鄴城居住要等過完年才放人,此事經後來查證,丞相府否認有意為難宇文溫,那麽大約是小皇帝自作主張,丞相尉遲迥答應找個合適時機,‘勸導’小皇帝顧全大局。
有鑒於此,宇文溫沒有急匆匆的提出這一問題,他至少要在鄴城待上數月,所以有的是時間和宇文乾鏗耗,首先把小朋友哄高興了,那麽說起這話題來也順暢些,免得讓對方以為他和外人勾結欺負自己人。
宇文乾鏗坐在榻上,麵前案桌擺著時令瓜果和點心,宇文溫坐在另一邊,在對方以及一眾侍立的內侍注視下,繪聲繪色的講著“親身經曆”。
“巴州司馬楊濟,為山東沂州人士,少時家中貧困,以替人傭書為生...”宇文溫侃侃而談,大言不慚的賣隊友,然而宇文乾鏗隨即發問,問題直指要害:
“西陽公,山東沂州之稱,為六年前大周滅齊後所置,元魏時此地為北徐州,高齊時亦是如此稱唿,楊司馬想來年紀不下十五,何故自稱沂州人士?”
“微臣於大象二年夏,在長安遇見楊濟並相識,當時齊國故地已為我大周國土,故其以此自稱。”宇文溫答道,對方這點質疑,還難不倒他。
細節決定成敗,宇文溫編故事的水平練出來了,自然會關注這種細節,加上平日裏提防“有人要害他”,腦子每日轉個不停。
隻是這般疑神疑鬼下去,他也有些擔心會用腦過度,先是掉頭發變禿頂,然後提前患上老年癡呆。
“某日午後,楊濟與友人在其院內涼亭飲酒大醉,恍惚間為一使者迎至大明國,大明國東麵臨海,南麵和西南西麵群山環繞,西麵為大漠戈壁,北麵為茫茫草原,與我中原有些類似...”
“大明國天子守國門,國門即為國境東北隅,門外寒冷之地亦稱遼東,上有建州國為非作歹,不時寇邊襲擾百姓掠奪牲口,建州國主黃台吉,世之梟雄,其弟多爾袞亦為一時人傑,此兄弟二人軍略均世間罕見...”
“建州國乃大明國心腹大患,楊濟為天子委以重任,任邊城縣令,率領邊民抵抗建州入寇,數次以少勝多擊退建州大軍,屢立戰功,騰達十餘年,官至遼東經略,又招為駙馬,進位國公...”
“時天下大旱曠日持久,大明國民怨沸騰,百姓揭竿而起,官軍四處平叛焦頭爛額,而建州國亦使出反間之計,勾連奸臣誣告楊濟有不臣之心,天子誤聽讒言將其罷官,加之公主新亡,榮華散盡,被遣返迴鄉...”
“建州國卷土重來,而流民亦席卷國境,大明國內外交困之際,為建州軍兵臨都城,天子坐困圍城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楊濟聞迅散盡家財,組織千餘義軍進京助戰...”
“勤王詔令已傳至四方,可楊濟入京途中,沿途州郡官員紛紛推諉自守按兵不動,眼見京城即將陷落,便以飛蛾撲火之決絕,率孤軍進攻圍城敵軍,勢單力孤折戟沉沙,正要殉國之際,楊濟忽然醒來...”
“他驚覺自己仍在友人院內涼亭下,此時太陽尚未落山,正所謂人生如夢,一如遼東...”
“人生如夢...一如遼東...”宇文乾鏗喃喃自語,宇文溫說的這個故事,沒有什麽懸疑,沒有什麽鬼怪,是一個人做夢的故事。
一個蒙受冤屈的孤臣孽子,於王朝末日之際飛蛾撲火,一生富貴化作落花流水,當真是讓人惆悵不已。
‘中唐時期才有的南柯一夢,如今化作大明版問世。’宇文溫心中一歎,他為了推銷小夥伴也是蠻拚的,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他要給自己的小夥伴們,在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依托做夢來說一個故事,即褒揚了楊濟心向“大明”之心,塑造出一個孤臣孽子的形象,又能有效避免旁人質疑,說他為了捧人不擇手段。
眼見著小皇帝有些惆悵,宇文溫幹咳一聲,喝杯酪槳潤了潤喉嚨,然後繼續講故事,他如今不是在‘撩妹’,把對方弄得魂不守舍有些不好,正所謂剛柔並濟,接下來要加點猛料。
“巴州別駕許紹,自幼好讀書,未入仕時,一日外出訪友,歸來之際半路受阻風雪,夜宿山邊一座破舊寺廟,名為蘭若寺...”
“深夜之時,忽有一貌美女子入廟,自雲隨家人外出,遇賊人截殺,惶惶然一人逃出...”
“許紹見其可憐,便讓開位置邀其坐下烤火取暖,然則隨從無意間發現,此女在篝火映照之下,竟無影子...”
宇文乾鏗聽到這裏隻覺得周身發涼,身邊侍立的內侍俱是沒由來一個哆嗦:一個沒有影子的人,傻瓜都知道事情不妙啊!
和宇文乾鏗一樣,他們對這故事既害怕又想聽,一個個不由自主向前挪了挪,就怕溜掉一句精彩之處,全場的目光,全部聚焦到西陽郡公身上。
。。。。。。
中場休息,口幹舌燥的宇文溫漫步在禦花園裏,一名內侍跟在身邊,方才那倩女幽魂“大周版”上集,讓宇文乾鏗聽得如癡如醉,差點連午膳都顧不上了,虧得內侍們好說歹說,勸得小皇帝暫且休息片刻。
一口吃掉小糕點,宇文溫饒有趣味的觀賞起奇花異草來,他平日裏對這花花草草不是很感興趣,也沒那閑情雅致,在宇文溫看來,刀槍如林鐵騎如潮,那才是最美的風景。
當然女人也算另一種,他是個正常的男人,喜歡女人理所當然。
“這是?”宇文溫忽然停下腳步,看著麵前一片含苞待放的花草出神,這些花草看上去有些‘眼熟’,尤其花苞已經裂出點點白色。
“宇文使君,此為白疊,南朝又稱吉貝,相傳其絮可紡紗織布,不過多以觀賞為主。”一名內侍討好的介紹道。
‘果然是棉花啊!’宇文溫心中一喜,盯著麵前即將綻放的棉花花朵看個不停,內侍見狀也是頗為起勁,不住吹噓起這白色的西域奇花來,但宇文溫可用不著他介紹。
棉花,“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非中原所產,由印度或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原,因著傳播路徑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稱唿,從海路傳入的,首先在瓊州(海南)和嶺南地區種植,被稱為“吉貝”。
從陸路傳入的棉花,經西域進入關陝,循著西域各國的名號,稱其為“白疊”。
棉花入中原時間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但是大量進入內地,大約是在宋末元初,宋朝以前,中原隻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
棉絮可以紡紗織布,中原早已知之,隻是相關紡織技術還未掌握,織出來的布成本比麻布高很多,所以棉花的種植一直沒有推廣開來,反倒是被當做觀賞植物栽培。
邊疆的番國卻多有棉布出產,南方番國進貢的棉布稱為“吉貝布”,西域諸國進貢的棉布稱為“白疊布”,其實都是一類東西,無非是棉種有區別罷了。
這個時代的人,隻知道棉花關於‘布’的用途,但是對於棉衣的概念完全沒有,這可是極為有效的禦寒衣物,也是在東北種田的重要幫手,所以宇文溫也不是沒打過主意。
棉花已在巴州他的府邸當做觀賞植物小範圍種植,種子自然是從陳國商人那裏弄來,也就是嶺南、交趾一帶的吉貝,從長安番商那裏弄來的白疊種子剛開始種植,也不知道種出來的會是什麽玩意。
巴州位於長江北岸,降雨量豐富,他不知道棉花能否種好,如今正是摸索階段,所以宇文溫對於棉花的利用是遠景規劃,畢竟地都不夠種糧食,哪裏來空閑之地種棉花。
“不知這白疊是從何處引種而來?”宇文溫問道,他起了心思,要將此處的棉花帶些種子迴去試種。
內侍說此為故齊皇宮禦花園遺留,他們這些內侍在齊宮被毀之後便流落四方,因著身體殘缺無法成家,後得朝廷營造宮殿再度將他們召迴,隻是宮中許多老人早已沒了蹤跡,所以不知這白疊為何處引種。
“使君莫非有意引種這白疊?”內侍問道,宇文溫說此物在山南從未見過,若是方便就拿些種子迴去栽培,也讓大家開開眼界。
“使君若是喜歡,待得稟明陛下,自然就能如願,宮中庫房有許多白疊種子,使君要多少都行的。”
宇文溫聞言點點頭,逛禦花園都有福利,讓他小小的驚喜了一下,正因為如此逛花園的興頭也起來了,他尋思著又能發現什麽好東西。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帶迴來許多中原沒有的東西,隨著絲綢之路的成型,西域番商們亦將各種奇花異草帶入中原,有的東西因為用途不明,潛在用途沒有被發現,要是機緣巧合之下,找到這些東西並加以利用,那也是不小的收獲。
“雖然不可能,但若是老天開恩,萬一辣椒出現在這裏就發達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