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嘉靖皇帝登基後,與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頭目的朝臣們因為禮儀、名分爭鬥博弈,朝廷上整天亂哄哄的,兄弟倆開始思考今後前程。


    顧擷岡說:“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是嘉靖皇帝執政,楊廷和專權,皇帝與權臣搏鬥得不可開交,我不想再當什麽禦前護衛官了,馬上去拜王守仁伯父為師傅,苦心研讀四書五經、治國策論,準備參加會試、殿試,至少考個二甲進士,混個京官當當,這樣就能親身參與朝政了。”


    文昌君說:“二弟說得對,我們從此閉門讀書,隻要肯下功夫,相信我們兄弟倆在仕途上一定能一帆風順,步步高升。”


    義父非常支持兄弟倆參加科舉考試,勉勵道:“我看你們兄弟倆天生聰慧,拜王守仁為師,有他精心指導,雖說不能保證考取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但是會試、殿試必定能榜上有名,考個二甲進士應該不成問題。”


    嘉靖二年,王守仁的弟子、刑部主事張璁和桂萼引經據典寫了一篇有關皇室禮儀的奏折,上書嘉靖皇帝,原先內閣定的興獻帝、興獻後不合適,應當重新議定。文章引經據典,完合合乎儒家倫理道德,無可厚非,無從批駁,嘉靖皇帝如獲至寶。


    出人意料的是,楊廷和閱後不置可否,也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隻請求皇上準予他致仕。嘉靖皇帝這次並沒有挽留,群臣中也沒有人反對,楊廷和灰溜溜地告老還鄉了。第三迴合,楊廷和以退為進,暫時以失敗告終。


    顧擷岡說:“所謂東順門有刑事豁免權,起始於正統十四年八月,瓦剌俘英宗朱祈鎮北去,皇太後命朱祈鎮弟弟朱祈鈺總理朝政,群臣要求誅殺專權的宦官王振死黨,並在左順門當場擊斃其死黨馬順。一時朝廷大亂,兵部尚書於謙勸說刑部官吏,馬順罪該萬死,打死馬順者無罪,於是刑部統統免於追究刑事責任。從此左順門成了打死奸佞小人可以不用償命的場所,隻要朝廷出了人所共誅的奸佞小人,往往就在左順門將其擊斃,刑部照例不予追究,一律無罪釋放。後來發展到有人到東順門跪拜,高喊哭罵奸臣,也無人管束。”


    文昌君說:“楊廷和的掛冠離任卻在他的兒子、翰林院學士楊慎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楊慎夥同一批同黨,千方百計想在東順門棒殺張璁和桂萼這兩個冤家對頭,他要為父報仇雪恨,為大禮儀之爭,孤注一搏。”


    顧鼎臣說:“楊廷和的兒子楊慎雖然才高八鬥,據說他考中狀元是因為主考官李東陽事先泄漏了考題。他冤恨張璁和桂萼在嘉靖皇帝麵前告他父親的黑狀,所以他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計謀,在有刑事豁免權的東順門對張璁和桂萼痛下殺手。幸好張璁和桂萼預知楊慎的險惡用心,走旁門右道進出宮門,逃過了劫難。我看在東順門必將有一場血雨腥風的殘酷爭鬥。”


    顧擷岡經過會試、殿試考上了二甲第五名進士,文昌君考上二甲第八名進士。他們秘密調查閱卷和錄取內幕,發現主考官受賄賂後,將他們從一甲第一名和第三名排擠到了二甲第五名和第八名。他們因此沒有當上庶吉士,也沒有進翰林院,兩人都做了京官,顧擷岡任吏部主事,文昌君任戶部主事。


    義父顧鼎臣告誡他們:“楊廷和在內閣專權,強製要求嘉靖皇帝改稱他的親生父親為皇叔考,親生母親為皇叔後,這不合乎禮製和人性、倫理,但是在禮儀和名分的爭鬥中,皇上登基伊始還處於弱勢,隻能忍氣吞聲。


    張璁寫的那個有關皇室禮儀的奏折是我暗地裏幫他收集整理材料的,奏折寫得合理合法,無可非議,楊廷和再也無法胡攪蠻纏了。看上去隻是在稱謂上的一個‘皇’字爭來鬥去,實際上是權力的爭鬥。張璁的奏折所以能夠擊敗強勢的楊廷和奸黨,因為倫理道德在我們這邊。


    楊廷和以退為進,告老迴鄉了,但是他的兒子楊慎不會善罷甘休,看情勢,皇上與楊慎之間必有一場惡鬥。嘉靖皇帝如今已經站穩腳跟,必將鐵腕出擊,我勸你們不要參與到這場皇帝與內閣權臣的大禮儀爭鬥中去。”


    果然不出顧鼎臣所料,嘉靖三年四月,嘉靖皇帝朱厚熜下諭旨,尊稱自己親生父親為興獻皇帝,親生母親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後,孝宗皇帝為皇伯考,孝宗皇後為皇伯母。”七月又把“本生”兩字去掉。諭旨傳下,群臣嘩然。


    楊廷和的兒子、翰林院學士楊慎怒衝衝煽風點火道:“皇上如把自己的生父尊為皇考,這樣孝宗皇帝就未免絕嗣了。臣等站立朝廷,這個大禮儀不可不爭。朝廷養士千日,仗義執言,當在今朝。”


    於是以翰林院學士楊慎、吏部侍郎何孟春為首的八人,夥同六部九卿二十七人,禦史二十一人、翰林二十四人、給事十九人及各部郎官九十五人,總計大小官員三百五十九人,跪於左順門,高唿高皇帝(朱元璋)、孝宗皇帝(朱佑樘),唿天搶地,嚎啕大哭,聲震宮闕,自早朝一直哭喊到午時都不停歇。


    嘉靖皇帝派宦官勸群臣退去,仍然不聽,於是下令拘捕為首的八人下獄,但是群臣仍然哭鬧不休。嘉靖皇帝命錦衣衛拘捕一百三十四人,並當場杖死十六人。這就是明史所稱的“大禮儀之爭”。


    顧鼎臣在翰林院主講經筵,文昌君和顧擷岡在戶部和吏部有公差,都沒有參與大禮儀爭鬥。他們聽到東順門廷杖和抓捕鬧事官吏的消息後,顧鼎臣說:“這次楊廷和及其同黨徹底失敗了,嘉靖皇帝依仗的是王守仁的學生張璁、桂萼、黃宗明和霍韜等小官吏,因為人性和真理在他們這邊,所以他們勝利了。”


    文昌君說:“王守仁一向主張人性的解放,是心學的創始人。保守、專橫的楊廷和,逼迫嘉靖皇帝不能認自己的親生父母,這是違反人性和良知的,也不合乎情理。”


    顧擷岡說:“雖然王守仁的學生參與了這次大禮儀之爭,但是並非他親自出馬授意,而張璁這些小官吏所以能戰勝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及其同黨,就是因為他們有王守仁的‘心學’作為思想理論武器。”


    顧鼎臣歎息道:“王守仁雖然遭到楊廷和的打擊、排擠,後來當起了教書育人、傳播‘心學’的老師,但是他的人格威力依然戰無不勝。”


    兄弟倆也有同感:“王伯父老了,看到他蒼勁倔強的背影,我們兄弟肅然起敬。王伯父走的這條聖賢之路,就像是行走在人生的獨木橋上。我們與王伯父雖然都在這場殘酷無情的大禮儀之爭中置身事外,卻暗暗地都為嘉靖助了一臂之力。雖然我們都不再是平民百姓,也不是無功名、無官職的人或者是受處分的官員,但是都沒有受到皇上的重用,如同著緇衣的佛教徒,都是俗家所稱的白衣人。”


    兄弟倆揮毫撥墨合作畫了一幅鬆菊圖,顧鼎臣在畫上題詩曰:


    帝城秋雨灑涼新,釀出仙家碧甕春。


    鬆菊故園今寂寞,風塵愧負白衣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X天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X天馬並收藏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