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3)
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 作者:HX天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昌君說:“這二段文字寫得確實很有說服力。下麵這二段文字是稱頌明太祖朱元璋創業之初的政績和分析當前朝政狀況的,你覺得顧鼎臣評價、分析得是否確切?”
恭惟我太祖高皇帝誕膺天命,掃除胡元,立帝王自立之中國,傳帝
王相傳之正統,建極垂憲,貽謀萬世,臣淋浴膏澤,嚐竊窺一二,敢拜
於稽首,為陛下陳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身之修也;宮房無私愛,
左右無偏恩,家之齊也;君臣同遊之盛,朝野纛一之政,國之治也;武
功以勘禍亂,文德以興太平,天下之平也。我祖宗之道,非即帝王之道
乎?六卿分治,庶僚承服,百職舉矣;台諫以糾正於內,憲司以廉察於
外,紀綱肅矣;車騎服色之有章,宮室器用之有等,製度一矣;學校選
舉之有條,兵刑財賦之有製,庶事康矣。我祖宗之法非帝王之法乎?自
是以來,聖子神孫,善繼善述,不愆不忘,治化之成,蓋遠過於漢、唐、
宋矣。
而聖策複以治效未臻其極,夙夜兢兢,圖光先烈為言者,此陛下聖
不自聖,務欲福躋皇極,化協泰和,超千古而特出,跨百王而獨盛也。
臣愚何足以知之,臣竊以為欲師帝王,先師祖宗。能行祖宗之道,則帝
王之道在是矣。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謙恭逮下明智燭徵,日禦經
筵講求治理,數召大臣諮詢時政,所以行祖宗之道而守祖宗之法,蓋無
可訾議者。但近歲以來,靈異迭見,水旱相仍,而時雍風動之休未恰。
黎民阻饑,赤子弄兵,而鼓腹擊壤之謠未聞。夷虜跳梁,而軍政未可謂
修;府庫告急,而蓄積未可為富。內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取辦簿書,
廉清之節日隳,華麗之風日長,而文武未可謂盡得其人。則聖策所謂行
道守法未盡若古者,臣不敢謂其不然。
顧擷岡說:“顧鼎臣在前一段中評價明朝開國元勳朱元璋的政績時,說得還是比較全麵客觀的。他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方麵加以分析:朱元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所以‘身之修也’;‘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所以‘家之齊也’;‘君臣同遊之盛,朝野纛一之政’,所以‘國之治也’;‘武功以勘禍亂,文德以興太平’,所以‘天下之平也’。顧鼎臣說得非常正確,一個帝王,首先要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自身修養很差,家庭也管理不好,怎麽能去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說得一點不錯。朱元璋雖然出身貧困農民家庭,少時曾為地主做過放牛牧童,成年後長得姿貌雄傑,奇骨貫頂,聰明英武,誌向遠大,人莫能及。因父母、長兄相繼死於災荒,貧不能葬,生活無依靠,遂入鳳陽縣皇覺寺為僧,雲遊四方。元朝綱紀不振,政治腐敗,群雄四起,天下大亂,他投入農民起義軍。起始僅為一個‘九夫長’小頭目,十五年間,掃滅群雄,推翻元朝,一統天下;在位期間,治理朱家皇朝,政績卓著。”
顧擷岡說:“朱元璋所以能從一個牧童、僧人,成為功勳卓著的一代傑出帝王,究其個人原因,主要是他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他采納隱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取集慶為基地,龍蟠虎踞,依此兵臨四方。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運籌帷幄,而且身先士卒,嚴明軍紀,嚴禁燒殺搶掠。他靈活運用分化瓦解和軍事打擊二手策略,先平定東南,再揮師北伐。他的北伐戰略是先攻取山東,破元軍屏障,旋即占領河南,斷其羽翼;然後拔潼關固守,再進兵大都;既克大都,再席卷山西、陝西,終於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帝國。朱元璋知人善任,倡節儉,勤政務,好讀書,喜史書,不崇尚鬼神。綜觀其一生,其雄才大略,武攻文治,可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媲美。朱元璋所以能夠成功,實屬必然。”
文昌君說:“顧鼎臣在後一段中,先對弘治皇的政績大加讚揚,說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日禦經筵講求治理,數召大臣諮詢時政’。然後客觀地指出了當前的水旱災情、民情民憤和臣工狀況:‘靈異迭見,水旱相仍’、乃至‘黎民阻饑,赤子弄兵’,而那些‘內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謙清之風日隳,華麗之風日長,而文武未可謂盡得其人’。顧鼎臣敢於直言不諱,抨擊時弊,為民請命,直抒己見,其赤子之心,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再看下麵這一段,顧鼎臣進一步建言獻策,你看他寫得如何?”
臣愚以為,陛下之德如是,學如是,虛懷望治之誠如是,以陛下而
慮此,宣無足為者,但恐不加之意耳。夫道雖不一,其要在於修身,身
有不修而妄意於躐等之為,謂之能行道,不可也;法雖至繁,其要在於
紀綱,紀綱於不振而疲神於不急之務,謂之能守法,不可也。然修身不
外於威儀言動,而紀綱不外於舉措刑賞,陛下誠能左之右之,周旋於規
矩準繩之中,一言一動從容乎仁義禮樂之蘊,則道成於上,而身修矣。
身既修則家可齊,國可治,而天下可平,尚何祖宗之道有不行乎?舉直
措枉,必協乎天下之公論,賞善刑惡,不徇乎褻近之私情,法行自近,
紀綱振矣。紀綱既振,則百職可舉,製度可一,天下之事可興,尚何祖
宗之法有不守乎?如是剡俊良登崇而讒邪遠,出入有度而財用足,武備
修而蠻夷懾服,刑罰威而奸宄銷亡,災異息,靈瑞臻,而百姓安靖,民
物順達,治效之隆,豈不足並美於唐虞三代也哉!
顧擷岡說:“顧鼎臣在這一段中仍然以‘行道、守法’為核心,可以說是情真意切,赤誠中肯,膽識過人。他首先肯定了弘治皇帝的品德、學識和胸懷,然後指出‘夫道雖不一,其要在於修身’。他把皇帝個人的修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身有不修而妄意於躐等之為,謂之能行道,不可也’,‘身既修則家可齊,國可治,而天下可平’。對於法治,他也有獨到的見解:‘法雖至繁,其要在於紀綱’,‘紀綱既振,則百職可舉,製度可一,天下之事可興’。文昌老兄,下麵這二段文字是顧鼎臣策論中最精彩的部分,你看他寫得怎樣?”
雖然,此就陛下所以策臣者而言之爾,猶未要其極而舉其全也。臣
請究極本原,探索精微,以為終篇獻焉。蓋心之主宰一身,無事不體。
而天之主宰萬物,亦無往不在。天者,理之所從以出者,天之心與吾心
之天一也。是以帝王之道,雖要於修身,而欲修其身,必先於正心;帝
王之法,雖要於紀綱,而欲振紀綱,惟在於順天。不正其心,不順乎大,
則雖宵旺憂勤,思以行道守法,亦苟焉而已爾。
何謂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誠意以實此心。聲色貨利之欲,此心之
鴆毒,則遠之;車馬宮室之樂,此心之斧斤,則禁之;諂諛邪佞,足以
移此心,則斥之;便嬖近幸,足以撓此心,則絕之。凡吾威儀言動之發,
莫非自然,必使吾心泰而百體從令也,吾心大而萬物成備也,是之謂正
心。何謂順天?無貳無虞,曰上帝臨女也;有嚴有翼,曰鬼神在旁也;
匹夫匹婦勿謂可下,曰此天民也;一命一秩勿謂可忽,曰此天職也;創
製立度,恐其悖天,揆事成務,恐其違天,凡吾舉措刑賞之施,不敢自
專,曰天命有德也,天討有罪也,是之謂順天。能順天,則天與吾心為
一,而吾心自無不正;能正心,則吾與天無間,而於天自無不順。以是
行祖宗之道,則道焉無弊,而足以主張乎法;以是守祖宗之法,則法焉
弗失,而足以經綸乎道。體無不立,用無不行,所謂光先烈而臻治者,
惟陛下所欲而致之無難矣。如是則君治教之責以盡,上天寵綏之命以凝,
而磐石之宗,苞桑之業,豈不可以永保於億萬年而無虞也哉!
文昌君大加稱讚:“這是顧鼎臣的終篇獻策,他提出了一個‘心之主宰一身’的哲學命題。他說‘天之主宰萬物’,而他所說的‘天’,既不是東方的佛祖,也不是西方的上帝,‘天者,理之所從以出者’,也就是說,‘天’是‘理’的化身,這個‘理’是自然界的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就是這個‘理’在主宰萬物。他還提出了‘天心’與‘吾心’兩個概念,天心就是民心,也就是‘理之所從以出者’,‘吾心’是個人心理素質,個人的言行是由其‘心’主宰的,所以‘欲修其身,必先於正心’。”
顧擷岡感慨道::“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顧鼎臣的思想蘊含著樸素的唯物辯證觀念,他的思想觀念既不屬於明朝政府大力提倡的程朱學派的理學,也不屬於程朱學派的反對派王學,他的思想比明朝的理學家和王學左派思想家都超前。他指出‘所謂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誠意以實此心’翻譯成現代話語,‘正心’就是擺正心態,講的是要有明晰的‘致知’和真實的‘誠意’。要遠離‘聲色貨利之欲’,禁止‘車馬宮室之樂’,斥責‘諂諛奸佞’,杜絕‘便嬖近幸’。隻要能‘正心’,‘則吾與天(天理)無間,而於天(民心)自無不順’。顧鼎臣的這些言論,隻有賢明君主才能接受,那些昏庸帝王是肯定聽不進去的。”
臣竊伏海濱,荷生成作養之德有年矣。平居所學,因不出乎道法之
間,每念異日幸望清光,奉大對,期有所論列敷啟,以盡責難之恭,而
今也實其時也,顧臣草茅迂疏,不知忌諱,敢直述所見聞者如此,伏願
陛下留神澄省,果切於萬分有一之用,俯賜采行,不勝幸甚。
臣幹冒天威,無任隕越之至。臣謹對。
看完顧鼎臣試卷後,哥倆異口同聲地說:“顧鼎臣交上了一份完美無缺的答卷,真是‘平居所學’,‘盡責難之恭’,‘不知忌諱,敢直述所見聞者’,唯有顧鼎臣也。顧鼎臣敢於冒皇帝天威,直陳己見,又遇到廉潔自律、愛惜人才的好皇帝,今科狀元非他莫屬了。”
文昌君說:“從時光倒流機中的錄像看,劉健和謝遷兩伴主考大臣閑談時,顧鼎臣已經把試卷答完,但是仔細檢查時發現訂好的試卷本中空缺了一頁,他靈感突發,天衣無縫地加了一頁轉折的段落,根本不是聽了兩位主考大臣的談話,或是鬼使神差的巧合,使這勉強補上的這一頁,正好切合劉健命題的要求。”
顧擷岡心悅誠服:“文昌兄所言極是,從顧鼎臣整個答卷來看,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正心’,正好切合劉健命題的要求‘以周文王之心,去行周文王之道’。你看,顧鼎臣為什麽在答卷本的最後空出了十九行?”
文昌君說:“我已經打聽到了,這次殿試閱卷的大臣正好是十九位,每位閱卷大臣都要寫上自己的評語,所以他留出了十九行空白。可見顧鼎臣的用心非同凡響。”
殿試結束後,哥倆穿著隱身服暗暗地跟隨顧鼎臣前往東吳客棧。老板見顧鼎臣從宮裏殿試迴來,笑容可掬道:“顧公子,看你春風滿麵的樣子,殿試一定非常滿意。老鄉我備了一杯薄酒,幾隻小菜,同你一起幹上幾杯。從我對你的觀察了解,今科狀元非公子莫屬了。”
顧鼎臣推辭再三,畢竟盛情難卻,客氣道:“讓老板破費了。恭敬不如從命,我先幹為敬。”
顧鼎臣舉杯一飲而盡,撫琴彈唱了杜甫的《望嶽》,借詠歎泰山的突兀崢嶸,抒發自己的豪情壯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毗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本章完)
恭惟我太祖高皇帝誕膺天命,掃除胡元,立帝王自立之中國,傳帝
王相傳之正統,建極垂憲,貽謀萬世,臣淋浴膏澤,嚐竊窺一二,敢拜
於稽首,為陛下陳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身之修也;宮房無私愛,
左右無偏恩,家之齊也;君臣同遊之盛,朝野纛一之政,國之治也;武
功以勘禍亂,文德以興太平,天下之平也。我祖宗之道,非即帝王之道
乎?六卿分治,庶僚承服,百職舉矣;台諫以糾正於內,憲司以廉察於
外,紀綱肅矣;車騎服色之有章,宮室器用之有等,製度一矣;學校選
舉之有條,兵刑財賦之有製,庶事康矣。我祖宗之法非帝王之法乎?自
是以來,聖子神孫,善繼善述,不愆不忘,治化之成,蓋遠過於漢、唐、
宋矣。
而聖策複以治效未臻其極,夙夜兢兢,圖光先烈為言者,此陛下聖
不自聖,務欲福躋皇極,化協泰和,超千古而特出,跨百王而獨盛也。
臣愚何足以知之,臣竊以為欲師帝王,先師祖宗。能行祖宗之道,則帝
王之道在是矣。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謙恭逮下明智燭徵,日禦經
筵講求治理,數召大臣諮詢時政,所以行祖宗之道而守祖宗之法,蓋無
可訾議者。但近歲以來,靈異迭見,水旱相仍,而時雍風動之休未恰。
黎民阻饑,赤子弄兵,而鼓腹擊壤之謠未聞。夷虜跳梁,而軍政未可謂
修;府庫告急,而蓄積未可為富。內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取辦簿書,
廉清之節日隳,華麗之風日長,而文武未可謂盡得其人。則聖策所謂行
道守法未盡若古者,臣不敢謂其不然。
顧擷岡說:“顧鼎臣在前一段中評價明朝開國元勳朱元璋的政績時,說得還是比較全麵客觀的。他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方麵加以分析:朱元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所以‘身之修也’;‘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所以‘家之齊也’;‘君臣同遊之盛,朝野纛一之政’,所以‘國之治也’;‘武功以勘禍亂,文德以興太平’,所以‘天下之平也’。顧鼎臣說得非常正確,一個帝王,首先要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自身修養很差,家庭也管理不好,怎麽能去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說得一點不錯。朱元璋雖然出身貧困農民家庭,少時曾為地主做過放牛牧童,成年後長得姿貌雄傑,奇骨貫頂,聰明英武,誌向遠大,人莫能及。因父母、長兄相繼死於災荒,貧不能葬,生活無依靠,遂入鳳陽縣皇覺寺為僧,雲遊四方。元朝綱紀不振,政治腐敗,群雄四起,天下大亂,他投入農民起義軍。起始僅為一個‘九夫長’小頭目,十五年間,掃滅群雄,推翻元朝,一統天下;在位期間,治理朱家皇朝,政績卓著。”
顧擷岡說:“朱元璋所以能從一個牧童、僧人,成為功勳卓著的一代傑出帝王,究其個人原因,主要是他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他采納隱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取集慶為基地,龍蟠虎踞,依此兵臨四方。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運籌帷幄,而且身先士卒,嚴明軍紀,嚴禁燒殺搶掠。他靈活運用分化瓦解和軍事打擊二手策略,先平定東南,再揮師北伐。他的北伐戰略是先攻取山東,破元軍屏障,旋即占領河南,斷其羽翼;然後拔潼關固守,再進兵大都;既克大都,再席卷山西、陝西,終於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帝國。朱元璋知人善任,倡節儉,勤政務,好讀書,喜史書,不崇尚鬼神。綜觀其一生,其雄才大略,武攻文治,可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媲美。朱元璋所以能夠成功,實屬必然。”
文昌君說:“顧鼎臣在後一段中,先對弘治皇的政績大加讚揚,說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日禦經筵講求治理,數召大臣諮詢時政’。然後客觀地指出了當前的水旱災情、民情民憤和臣工狀況:‘靈異迭見,水旱相仍’、乃至‘黎民阻饑,赤子弄兵’,而那些‘內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謙清之風日隳,華麗之風日長,而文武未可謂盡得其人’。顧鼎臣敢於直言不諱,抨擊時弊,為民請命,直抒己見,其赤子之心,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再看下麵這一段,顧鼎臣進一步建言獻策,你看他寫得如何?”
臣愚以為,陛下之德如是,學如是,虛懷望治之誠如是,以陛下而
慮此,宣無足為者,但恐不加之意耳。夫道雖不一,其要在於修身,身
有不修而妄意於躐等之為,謂之能行道,不可也;法雖至繁,其要在於
紀綱,紀綱於不振而疲神於不急之務,謂之能守法,不可也。然修身不
外於威儀言動,而紀綱不外於舉措刑賞,陛下誠能左之右之,周旋於規
矩準繩之中,一言一動從容乎仁義禮樂之蘊,則道成於上,而身修矣。
身既修則家可齊,國可治,而天下可平,尚何祖宗之道有不行乎?舉直
措枉,必協乎天下之公論,賞善刑惡,不徇乎褻近之私情,法行自近,
紀綱振矣。紀綱既振,則百職可舉,製度可一,天下之事可興,尚何祖
宗之法有不守乎?如是剡俊良登崇而讒邪遠,出入有度而財用足,武備
修而蠻夷懾服,刑罰威而奸宄銷亡,災異息,靈瑞臻,而百姓安靖,民
物順達,治效之隆,豈不足並美於唐虞三代也哉!
顧擷岡說:“顧鼎臣在這一段中仍然以‘行道、守法’為核心,可以說是情真意切,赤誠中肯,膽識過人。他首先肯定了弘治皇帝的品德、學識和胸懷,然後指出‘夫道雖不一,其要在於修身’。他把皇帝個人的修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身有不修而妄意於躐等之為,謂之能行道,不可也’,‘身既修則家可齊,國可治,而天下可平’。對於法治,他也有獨到的見解:‘法雖至繁,其要在於紀綱’,‘紀綱既振,則百職可舉,製度可一,天下之事可興’。文昌老兄,下麵這二段文字是顧鼎臣策論中最精彩的部分,你看他寫得怎樣?”
雖然,此就陛下所以策臣者而言之爾,猶未要其極而舉其全也。臣
請究極本原,探索精微,以為終篇獻焉。蓋心之主宰一身,無事不體。
而天之主宰萬物,亦無往不在。天者,理之所從以出者,天之心與吾心
之天一也。是以帝王之道,雖要於修身,而欲修其身,必先於正心;帝
王之法,雖要於紀綱,而欲振紀綱,惟在於順天。不正其心,不順乎大,
則雖宵旺憂勤,思以行道守法,亦苟焉而已爾。
何謂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誠意以實此心。聲色貨利之欲,此心之
鴆毒,則遠之;車馬宮室之樂,此心之斧斤,則禁之;諂諛邪佞,足以
移此心,則斥之;便嬖近幸,足以撓此心,則絕之。凡吾威儀言動之發,
莫非自然,必使吾心泰而百體從令也,吾心大而萬物成備也,是之謂正
心。何謂順天?無貳無虞,曰上帝臨女也;有嚴有翼,曰鬼神在旁也;
匹夫匹婦勿謂可下,曰此天民也;一命一秩勿謂可忽,曰此天職也;創
製立度,恐其悖天,揆事成務,恐其違天,凡吾舉措刑賞之施,不敢自
專,曰天命有德也,天討有罪也,是之謂順天。能順天,則天與吾心為
一,而吾心自無不正;能正心,則吾與天無間,而於天自無不順。以是
行祖宗之道,則道焉無弊,而足以主張乎法;以是守祖宗之法,則法焉
弗失,而足以經綸乎道。體無不立,用無不行,所謂光先烈而臻治者,
惟陛下所欲而致之無難矣。如是則君治教之責以盡,上天寵綏之命以凝,
而磐石之宗,苞桑之業,豈不可以永保於億萬年而無虞也哉!
文昌君大加稱讚:“這是顧鼎臣的終篇獻策,他提出了一個‘心之主宰一身’的哲學命題。他說‘天之主宰萬物’,而他所說的‘天’,既不是東方的佛祖,也不是西方的上帝,‘天者,理之所從以出者’,也就是說,‘天’是‘理’的化身,這個‘理’是自然界的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就是這個‘理’在主宰萬物。他還提出了‘天心’與‘吾心’兩個概念,天心就是民心,也就是‘理之所從以出者’,‘吾心’是個人心理素質,個人的言行是由其‘心’主宰的,所以‘欲修其身,必先於正心’。”
顧擷岡感慨道::“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顧鼎臣的思想蘊含著樸素的唯物辯證觀念,他的思想觀念既不屬於明朝政府大力提倡的程朱學派的理學,也不屬於程朱學派的反對派王學,他的思想比明朝的理學家和王學左派思想家都超前。他指出‘所謂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誠意以實此心’翻譯成現代話語,‘正心’就是擺正心態,講的是要有明晰的‘致知’和真實的‘誠意’。要遠離‘聲色貨利之欲’,禁止‘車馬宮室之樂’,斥責‘諂諛奸佞’,杜絕‘便嬖近幸’。隻要能‘正心’,‘則吾與天(天理)無間,而於天(民心)自無不順’。顧鼎臣的這些言論,隻有賢明君主才能接受,那些昏庸帝王是肯定聽不進去的。”
臣竊伏海濱,荷生成作養之德有年矣。平居所學,因不出乎道法之
間,每念異日幸望清光,奉大對,期有所論列敷啟,以盡責難之恭,而
今也實其時也,顧臣草茅迂疏,不知忌諱,敢直述所見聞者如此,伏願
陛下留神澄省,果切於萬分有一之用,俯賜采行,不勝幸甚。
臣幹冒天威,無任隕越之至。臣謹對。
看完顧鼎臣試卷後,哥倆異口同聲地說:“顧鼎臣交上了一份完美無缺的答卷,真是‘平居所學’,‘盡責難之恭’,‘不知忌諱,敢直述所見聞者’,唯有顧鼎臣也。顧鼎臣敢於冒皇帝天威,直陳己見,又遇到廉潔自律、愛惜人才的好皇帝,今科狀元非他莫屬了。”
文昌君說:“從時光倒流機中的錄像看,劉健和謝遷兩伴主考大臣閑談時,顧鼎臣已經把試卷答完,但是仔細檢查時發現訂好的試卷本中空缺了一頁,他靈感突發,天衣無縫地加了一頁轉折的段落,根本不是聽了兩位主考大臣的談話,或是鬼使神差的巧合,使這勉強補上的這一頁,正好切合劉健命題的要求。”
顧擷岡心悅誠服:“文昌兄所言極是,從顧鼎臣整個答卷來看,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正心’,正好切合劉健命題的要求‘以周文王之心,去行周文王之道’。你看,顧鼎臣為什麽在答卷本的最後空出了十九行?”
文昌君說:“我已經打聽到了,這次殿試閱卷的大臣正好是十九位,每位閱卷大臣都要寫上自己的評語,所以他留出了十九行空白。可見顧鼎臣的用心非同凡響。”
殿試結束後,哥倆穿著隱身服暗暗地跟隨顧鼎臣前往東吳客棧。老板見顧鼎臣從宮裏殿試迴來,笑容可掬道:“顧公子,看你春風滿麵的樣子,殿試一定非常滿意。老鄉我備了一杯薄酒,幾隻小菜,同你一起幹上幾杯。從我對你的觀察了解,今科狀元非公子莫屬了。”
顧鼎臣推辭再三,畢竟盛情難卻,客氣道:“讓老板破費了。恭敬不如從命,我先幹為敬。”
顧鼎臣舉杯一飲而盡,撫琴彈唱了杜甫的《望嶽》,借詠歎泰山的突兀崢嶸,抒發自己的豪情壯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毗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