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國子監迴到客棧,哥倆商議是去蘇州還是再迴北京。顧擷岡埋怨道:“就怪我們時空穿越,在紫禁城裏耽擱太久了,又錯過了與顧鼎臣的會麵機會。不過在宮裏當太監和宮女的那段日子也挺新鮮、刺激的,對憲宗和弘治這父子兩代皇帝的履曆有了足夠充分的了解,像這樣的磨礪非常值得。”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現在是會試和殿試的最後衝刺階段,我們還是不要去打擾顧鼎臣吧。我們在南京玩一陣,到臨考前再迴北京去。”


    顧擷岡說:“這樣也好。我最想去玩的地方是江南貢院。南京我來過兩次,但是因為時間倉促,二次路過江南貢院都沒有進去參觀,這次一定要進去仔細考察一番。”


    文昌君說:“自從光緒末年廢止科舉後,1919年江南貢院已經被拆除,隻剩下一個四合院式結構的樓宇建築群,裏麵有明遠樓、衡鑒堂和少部分號舍以及二十餘處貢院刻碑作為貢院文化展覽用,其餘都開辟為市場了。在明遠樓的外牆上嵌有一塊《金陵貢院遺跡碑》,記述了這座中國最大貢院的興衰曆史,碑文的最後一句歎息道:‘今則數百年文戰之場,一時盡歸商場,君子與此,可以觀世變矣!’偌大的科舉考場變成了商業市場,這是時代進步的標誌。”


    顧擷岡說:“變革得好!科舉製度再不廢止,中國就不能教育科技興國,就會永遠落後於世界潮流。我們現在是弘治十八年,江南貢院正處於鼎盛時期,這時去參觀能看到當年江南貢院的榮耀風采。”


    第二天他們興致勃勃地來到江南貢院,顧擷岡說:“根據史籍記載,南宋孝宗乾道四年,也就是公元1168年,知府史正誌創建了江南貢院,當初僅是縣府學的考場,占地不大,應考人數也不多,偶遇考生增多時,就借用附近僧寺作臨時考場。朱元璋建都南京後進行大規模擴建,集鄉試、會試於江南貢院。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南京變為留都,江南人文薈萃,參考士子很多,考場必須再度擴建。永樂皇帝沒收了犯臣紀綱的官邸,又征收了衛指揮家人陳通、忠永伯家人侯清、府尹黃公永祠堂和秦檜之子貝喜祠堂用以擴建江南貢院。又曆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成為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鼎盛時期僅考試的號舍就擁有間,再加上主考、監臨、監試、巡察以及同考、提調、執事等官房,另有膳房、庫房、雜役、禁衛用房等千餘間,還有水池、、花園、橋梁、通道、崗樓,占地達三十萬平方米。貢院東起姚家巷,西至貢院西街,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各省貢院之冠,創古代科舉考場中國之最,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科舉考場’稱號。”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你看貢院大門有禁衛嚴格檢查把守,四圍建有兩重圍牆,上麵布滿荊棘,號稱‘棘圍’。考生想要翻越這座‘棘圍’,夾帶作弊,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因為穿著隱身服,可以輕鬆翻越過這座“棘圍”,登堂入室,隨心所欲地仔細參觀。”


    哥倆進入院內後,飛馳到正中那座最引人注目的四方形塔樓前。隻見大門上懸有一塊橫額,上麵刻有“明遠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文昌君問顧擷岡:“這匾額上‘明遠’二字涵蘊什麽深層意義?”


    顧擷岡微笑道:“這個問題難不倒我。‘明遠’二字蘊涵‘慎終追遠,明德為原’的意思。”他們進入明遠樓如入無人樓宇,自下到上挨門逐戶地觀看,直至登上樓頂飛簷翹薨。


    顧擷岡歎服道:“明遠樓四麵皆窗,又處於貢院正中,每扇窗戶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監視應試士子、貢院考生的一舉一動,就連院內執役員工有無傳遞關節都逃不過明遠樓內主考、臨監官的眼睛,可謂是世界上最嚴密的監考樓宇了。”


    文昌君說:“即便如此,科舉考試的弊案屢禁不止,最著名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查辦的江南貢院科舉舞弊案。”


    顧擷岡說:“這起科舉舞弊案究竟是否是冤案,我看至今還是個謎。據史料記載,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會試發榜,錄取的五十二人均為南方考生,三月殿試取福建閩縣考生陳某為狀元,此榜稱為‘南榜’或‘春榜’。北方舉子大嘩,將金榜砸得七零八落,並到吏部抗議示威,高喊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所以偏袒南方人,蔑視北方人。朝廷派錦衣衛前來鎮壓,北方舉子並不屈服,他們在街頭巷尾散發傳單,指責主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同鄉。我想明初的北方舉子能如此團結一致,不畏強暴,告發主考官徇私舞弊,行賄受賄,真令人敬佩。”


    文昌君說“朱元璋是個雷厲風行、疾惡如仇的皇帝,接到朝臣奏折後,異常震怒,親自出馬審查兩個主考官。劉、白兩位主考官辯解道:‘元朝統治北方一百多年,科舉考試、儒家文化遭到嚴重摧殘,考生南優北劣屬於正常。’朱元璋並不偏聽偏信,命令翰林院侍講張信帶領侍講戴彝、右讚善王俊華、司直郎王謙,從北方落第試卷中再複閱十人。張信複閱後呈報曰:‘複閱的十人試卷仍然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金榜不宜更改。’朱元璋將信將疑。”


    顧擷岡說:“後來案件峰迴路轉,急轉直下,有人密告說:‘劉三吾、白信蹈兩位主考官暗中囑咐張信等人將複閱的北方最差考生試卷進呈皇上。’朱元璋聽後勃然大怒,令刑部徹查此案。在嚴刑逼供下,審定一百六十人徇私舞弊,行賄受賄,並稱主考官與十幾年前的胡維庸、藍玉案有牽連。白信蹈、張信及同科考官二十多人淩遲處死,劉三吾因為年事已高,充軍邊疆。金榜上五十二名已經錄取的南方貢士全部罷黜,狀元陳某以行賄罪問斬,牽連者不下千餘人。同年五月,朱元璋親自圈點出六十一名貢生,第一名是河北的韓克忠,第二名是山東的任伯安,南方無一人中榜,史稱‘北榜’或者‘夏榜’。洪熙六年,改成南北卷製,南方取百分之六十,北方取百分之四十,南北榜分裂的局麵終於告終。”


    文昌君說:“科舉考試舞弊案枚不勝舉,我們不談這些掃興的話題。今天我們考察江南貢院,感觸頗深。在江南貢院鄉試中也出了不少名士,元末明初最著名的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他是江蘇興化人,名子安,又名肇端。19歲考中秀才,29歲在江南貢院鄉試中出類拔萃,考中了舉人,36歲時與劉伯溫同榜考取進士。後來劉伯溫成了朱元璋的軍師,施耐庵則成了著名文學家。”


    顧擷岡說:“同樣非常著名的還有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他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因為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所以取名唐寅。他正好又屬虎,所以又取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唐伯虎。唐伯虎字子畏,他有許多號,什麽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魯國唐生,因為29歲在江南貢院鄉試中得第一名解元,又號稱南京解元。可惜他第二年赴京會試,因為牽涉到一宗科舉舞弊案,從此交上惡運,絕意仕途。”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你想不想看一看顧鼎臣在江南貢院鄉試時的實況?”


    顧擷岡欣喜道:“文昌老兄,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我最想親眼目睹顧鼎臣在江南貢院鄉試中的真實情景。”文昌君說:“為了滿足你的心願,我操作時空倒流機器,我們一起進入顧鼎臣當年在江南貢院鄉試的時空中去。但是我們隻能穿著隱身服,在貢院考場中默不作聲地巡遊一遍,不能發出絲毫的聲息。”


    文昌君熟練地操作時空倒流機器,他們瞬間就進入了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的江南貢院。他們穿著隱身服悄無聲息地巡遊在一排排的號舍外邊。這年參加江南貢院鄉試的秀才特別多,一間間號舍都有考生。有的是剛考中秀才的年輕考生,有的已經是多次落第的中老年考生。他們一排排、一間間的挨著尋找,找得眼花繚亂,頭暈目眩,終於在號舍裏發現了顧鼎臣。號舍很小,隻能容得一張案桌,上麵有文房四寶,試卷一本,旁邊還有茶具、食盒,牆角還有便溺桶。


    哥倆怕幹擾顧鼎臣的考試,所以隻在外麵巡察探視。從側影看,顧鼎臣長得眉清目秀,溫文爾雅,眼宇間折射出一種特有的睿智和聰慧,神情裏透露出放眼天下,不羈塵世的豐沛神采,迴眸之間,風雅絕倫,魅力四射,就像史書裏描繪的那樣,“長而聰慧不羈,豐神迴絕”。因為光線較暗淡,看不到他臉上長有十八點大麻子,那可能都是民間對他的戲劇性描繪而已。古代科舉取士,都要五官端正的,可能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出他臉上淺談的幾個麻點。


    隻見他伏案疾書,思路敏捷,下筆如神,從工整的字跡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功底非常深厚。試卷做完後,他仔細地審查了三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還提前半小時交卷。主考官看後,點頭稱讚,看上去非常滿意,發榜時顧鼎臣名列前茅。


    離開江南貢院,他們迴到客棧,休息片刻,顧擷岡焚上三支香,坐在案幾的古箏前,邊彈奏邊詠唱:


    石上對寒泉,空明秋色鮮。百源爭出地,一脈直通天。


    碧藻細堪數,紺珠圓可聯。塵纓不敢濯,靈物在深淵。


    文昌君稱讚道:“想不到老弟的古箏大有長進。好一個‘百源爭出地,一脈直通天。’詩詞意境高遠深邃,感情奔放豪邁,歌喉如洪鍾般嘹亮渾厚,聽後令人振聾發聵。紺色珠又名記事珠,相傳是唐開元時一位名叫張說的將軍,擁有一顆紺色珠,持弄此珠,便心智頓感開悟,事無巨細,豁然明曉,因此能博聞強記。”


    顧擷岡感歎道:“顧鼎臣馬上要參加會考了,你看他仍然從容不迫,是因為他擁有一顆紺色珠,我要是在高考前也能像他那樣就好了。顧鼎臣才高八鬥,又遇到弘治這樣一位幼年遭受磨難,即位後勤政愛民,賢明聖德,不近聲色,一夫一妻,身邊隻有一個老婆,而且始終都能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好皇帝。今年顧鼎臣一定能大魁天下,乙醜科狀元非他莫屬。顧鼎臣在‘百源爭出地’的激烈競爭中,必將‘一脈直通天’。”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X天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X天馬並收藏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