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往日雄心大起,入主丞相府,他居然沒有著手查刺殺事件,而是一門心思的整頓朝綱,整頓吏治,推動改革。
時間很快一月過去,沒了權貴們的阻撓,公孫弘的的工作也初見成效。
“陛下,鹽、鐵、酒納入官營已經擬出條目,請陛下過目明日分發郡縣。”說完,公孫弘將兩捆竹簡遞到劉徹桌案:“共計三十七條。”
劉徹放下手裏的筆對內侍道:“賜座!”
內侍快速搬來一把椅子,公孫弘坐下之後稟道:“陛下,鹽、鐵、酒納入官營在郡縣還好實施,手段殘忍一些即可落實,但諸侯國中阻力較大,老臣覺得目前國庫充裕,這項政策先知會下去,必須先解決掉諸侯國的事情。”
這正說出了劉徹的心聲,諸侯國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各自為政,還擁有兵馬,就是一個國中之國,就拿當年劉徹發動馬邑之圍的事情來說,打不打匈奴在這些諸侯國的心中壓根兒就不關心,隻要他們既得利益在,匈奴就入關他也無所謂。
“削國的事情還是先不要提,朕感覺匈奴人應該要動了,萬一這些諸侯國在匈奴南下的節骨眼上向朕發難,就真得不償失了。”劉徹擔心道。
公孫弘其實也是這麽想的:“那老臣就先把主父偃當年的推恩令重新頒布下去,強漢必先統一,這麽多國中之國,遲早都要出大問題。”
“就按照卿說的辦,還有,在推恩令中也寫下朕的承諾,從朕的子孫開始,不再封王。”劉徹說話都不帶一點猶豫。
公孫弘感受到了劉徹的氣度,不再封王,劉徹真的是開了先河:“陛下,大漢有你,何愁不興,老臣願意以朽邁之軀助陛下完成削國大業。”
西漢自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起,如何限製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麵臨的嚴重問題,七王之亂就是諸侯王膨脹典型事件。
劉徹登基後承主父偃《推恩令》,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幹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
但《推恩令》剛實施就找到王公貴族的強烈反對,加之劉徹手裏無兵權,結果不了了之……。
就諸侯國的問題,公孫弘與劉徹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直到兩個時辰後,皇後衛子夫的到來,兩人才結束了談論。
公孫弘起身拜別:“陛下,老臣就先退下了。”
“丞相,都一個月了,刺殺你的兇手抓住了嗎?”劉徹很關心這件事情。
公孫弘聽後不知道怎麽迴答,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查,沒時間查:“迴陛下,當前朝廷內憂外患,老臣暫時還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等推恩令頒布之後,老臣再慢慢清算,請陛下恕罪。”
“別人都要你的性命還是小事?”這是劉徹第一次見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的人。
公孫弘聽後冷笑:“等陛下開始削國強漢大業的時候,恐怕想殺死老臣的人都要排隊點號了,與這件事想必,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劉徹聽後甚是感動,內心感歎可惜了當時的韓安國,他內衣公孫弘的這般心境。
“老臣告退!”公孫弘退出大殿。
衛子夫幫劉徹披上披風,而後讓宮女端來了補身體的燕窩:“陛下,恭喜能得到公孫弘這樣的良臣輔佐,來,趁熱喝了。”
劉徹聽後頓時高興,接過燕窩道:“你知道這功勞還是誰的嗎?”
衛子夫一臉茫然搖了搖頭。
“衛青,要不是衛青帶朕過去,朕還以為朝廷中當年那一批改革客卿們都各自迴家了呢。”劉徹說完放下燕窩碗繼續道:“沒想到公孫弘一直都還在。”
衛子夫眉頭緊鎖實在想不出衛青怎麽會認識公孫弘的,也沒有聽衛青說起過。
劉徹的燕窩剛剛喝完,內侍就前來稟報左中丞張湯求見。
見又有人來找劉徹,衛子夫收好碗就退到了一旁。
張湯進屋後似乎有些猶豫,見皇後衛子夫在場,他又放慢了腳步。
“張湯,這麽晚了找朕何事?”劉徹問道。
張湯扭頭又瞄了一眼一旁的衛子夫。
衛子夫懂,行禮道:“陛下,臣妾告退。”
衛子夫走後,張湯內心才放開膽子,他今天要幹的事情就是參奏衛青。
張湯見衛子夫走了,於是從袖筒裏拿出一個竹簡,是用紅繩捆著,這代表絕密。
“陛下,臣深夜到來有要事請奏。”說完就雙手奉上竹簡。
內侍從張湯手裏將竹簡呈送到劉徹手裏,並扯開了紅繩。
就在這時,衛子夫又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滿臉驚恐:“陛下,陛下,據兒……”
太子!劉徹丟下竹簡猛的站起來問道:“太子怎麽了?”
“據兒從城樓的窪地處滾了下來,摔著了!”衛子夫焦急的說道。
劉徹看了一眼張湯道:“張湯有什麽事情明日再說!”
“陛下,陛下!”張湯無力迴天,隻得離開。
~~~~~~~~~~~~~~~~~~~~~~~~~~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劉徹抱著隻有六歲的太子劉據心疼的問道。
劉據似乎感覺很疼:“本來想找父皇的,天黑沒看見就……”
劉徹甚是心疼,將劉據摟在懷裏,太醫開始為傷口擦藥。
衛子夫見據兒也沒事了,於是去桌案上收剛才的燕窩碗,當拿碗的那一刻,衛子夫看見了劉徹攤開丟在桌案上張湯的竹簡。
一字一句,都讓衛子夫感到恐懼,似乎有一種要大難臨頭的感覺,他時刻觀察劉徹與劉據,而後用顫抖的手將竹簡再次合攏放好。
在下台階的時候衛子夫都感覺腿都要軟了。
“陛下,臣妾有個請求!”衛子夫蹲下邊幫劉據查看傷口邊說道。
劉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起身,劉據沒事就好:“子夫啊,說吧。”
衛子夫起身笑著道:“自母後壽誕之後臣妾就再也沒有出過宮,臣妾想迴一趟娘家,還望陛下恩準!”
“你還別說,朕都想出去走走了……”
時間很快一月過去,沒了權貴們的阻撓,公孫弘的的工作也初見成效。
“陛下,鹽、鐵、酒納入官營已經擬出條目,請陛下過目明日分發郡縣。”說完,公孫弘將兩捆竹簡遞到劉徹桌案:“共計三十七條。”
劉徹放下手裏的筆對內侍道:“賜座!”
內侍快速搬來一把椅子,公孫弘坐下之後稟道:“陛下,鹽、鐵、酒納入官營在郡縣還好實施,手段殘忍一些即可落實,但諸侯國中阻力較大,老臣覺得目前國庫充裕,這項政策先知會下去,必須先解決掉諸侯國的事情。”
這正說出了劉徹的心聲,諸侯國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各自為政,還擁有兵馬,就是一個國中之國,就拿當年劉徹發動馬邑之圍的事情來說,打不打匈奴在這些諸侯國的心中壓根兒就不關心,隻要他們既得利益在,匈奴就入關他也無所謂。
“削國的事情還是先不要提,朕感覺匈奴人應該要動了,萬一這些諸侯國在匈奴南下的節骨眼上向朕發難,就真得不償失了。”劉徹擔心道。
公孫弘其實也是這麽想的:“那老臣就先把主父偃當年的推恩令重新頒布下去,強漢必先統一,這麽多國中之國,遲早都要出大問題。”
“就按照卿說的辦,還有,在推恩令中也寫下朕的承諾,從朕的子孫開始,不再封王。”劉徹說話都不帶一點猶豫。
公孫弘感受到了劉徹的氣度,不再封王,劉徹真的是開了先河:“陛下,大漢有你,何愁不興,老臣願意以朽邁之軀助陛下完成削國大業。”
西漢自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起,如何限製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麵臨的嚴重問題,七王之亂就是諸侯王膨脹典型事件。
劉徹登基後承主父偃《推恩令》,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幹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
但《推恩令》剛實施就找到王公貴族的強烈反對,加之劉徹手裏無兵權,結果不了了之……。
就諸侯國的問題,公孫弘與劉徹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直到兩個時辰後,皇後衛子夫的到來,兩人才結束了談論。
公孫弘起身拜別:“陛下,老臣就先退下了。”
“丞相,都一個月了,刺殺你的兇手抓住了嗎?”劉徹很關心這件事情。
公孫弘聽後不知道怎麽迴答,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查,沒時間查:“迴陛下,當前朝廷內憂外患,老臣暫時還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等推恩令頒布之後,老臣再慢慢清算,請陛下恕罪。”
“別人都要你的性命還是小事?”這是劉徹第一次見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的人。
公孫弘聽後冷笑:“等陛下開始削國強漢大業的時候,恐怕想殺死老臣的人都要排隊點號了,與這件事想必,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劉徹聽後甚是感動,內心感歎可惜了當時的韓安國,他內衣公孫弘的這般心境。
“老臣告退!”公孫弘退出大殿。
衛子夫幫劉徹披上披風,而後讓宮女端來了補身體的燕窩:“陛下,恭喜能得到公孫弘這樣的良臣輔佐,來,趁熱喝了。”
劉徹聽後頓時高興,接過燕窩道:“你知道這功勞還是誰的嗎?”
衛子夫一臉茫然搖了搖頭。
“衛青,要不是衛青帶朕過去,朕還以為朝廷中當年那一批改革客卿們都各自迴家了呢。”劉徹說完放下燕窩碗繼續道:“沒想到公孫弘一直都還在。”
衛子夫眉頭緊鎖實在想不出衛青怎麽會認識公孫弘的,也沒有聽衛青說起過。
劉徹的燕窩剛剛喝完,內侍就前來稟報左中丞張湯求見。
見又有人來找劉徹,衛子夫收好碗就退到了一旁。
張湯進屋後似乎有些猶豫,見皇後衛子夫在場,他又放慢了腳步。
“張湯,這麽晚了找朕何事?”劉徹問道。
張湯扭頭又瞄了一眼一旁的衛子夫。
衛子夫懂,行禮道:“陛下,臣妾告退。”
衛子夫走後,張湯內心才放開膽子,他今天要幹的事情就是參奏衛青。
張湯見衛子夫走了,於是從袖筒裏拿出一個竹簡,是用紅繩捆著,這代表絕密。
“陛下,臣深夜到來有要事請奏。”說完就雙手奉上竹簡。
內侍從張湯手裏將竹簡呈送到劉徹手裏,並扯開了紅繩。
就在這時,衛子夫又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滿臉驚恐:“陛下,陛下,據兒……”
太子!劉徹丟下竹簡猛的站起來問道:“太子怎麽了?”
“據兒從城樓的窪地處滾了下來,摔著了!”衛子夫焦急的說道。
劉徹看了一眼張湯道:“張湯有什麽事情明日再說!”
“陛下,陛下!”張湯無力迴天,隻得離開。
~~~~~~~~~~~~~~~~~~~~~~~~~~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劉徹抱著隻有六歲的太子劉據心疼的問道。
劉據似乎感覺很疼:“本來想找父皇的,天黑沒看見就……”
劉徹甚是心疼,將劉據摟在懷裏,太醫開始為傷口擦藥。
衛子夫見據兒也沒事了,於是去桌案上收剛才的燕窩碗,當拿碗的那一刻,衛子夫看見了劉徹攤開丟在桌案上張湯的竹簡。
一字一句,都讓衛子夫感到恐懼,似乎有一種要大難臨頭的感覺,他時刻觀察劉徹與劉據,而後用顫抖的手將竹簡再次合攏放好。
在下台階的時候衛子夫都感覺腿都要軟了。
“陛下,臣妾有個請求!”衛子夫蹲下邊幫劉據查看傷口邊說道。
劉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起身,劉據沒事就好:“子夫啊,說吧。”
衛子夫起身笑著道:“自母後壽誕之後臣妾就再也沒有出過宮,臣妾想迴一趟娘家,還望陛下恩準!”
“你還別說,朕都想出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