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看你的表演
大秦,開局建運朝,平諸天萬界 作者:土土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趕緊板起臉,整了整衣衫,微笑道:“怎麽說的?”好好吹!
換做是他,恐怕早就翻個白眼了。
不過韓信和胡亥相處的時間並不長,為人還是很誠實的,開始誇讚道:“大秦明表麵上看起來已經死了,但是皇帝並沒有失去民心,而是站在外麵,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積攢實力。能認識像你這麽開明的人,是我們這些將軍的榮幸。”
胡亥嘿嘿一笑,心中卻在想:你是不知道,我把蒙鹽折騰成什麽樣子了。現在,他已經沒有反抗的餘地了。要不然,我怎麽會對他如此信任?
不過,他還是迴答了一句:“哎呀,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麽?”他笑眯眯的對韓信說道:“咱們一見如故,我覺得你一切都很好,你當然也覺得我很好。”
胡亥這一聲‘我覺得你很好’,讓韓信心裏甜滋滋的,全身暖洋洋的,說不出話來。
胡亥聽了勿乞的誇獎,隻覺渾身舒泰,他笑了起來:“好了,說正事。我們要寫信告訴蒙鹽。”
當下計議已畢,便將這封書信交給信得過的人。
韓信道:“假若你肯照我說的去做,那就太好了。”說到這裏,他的雙肩都在顫抖。
胡亥哈哈一笑:“現在,就看你的表演了。”
當韓信將劉邦處的封地交給他的時候,也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他並沒有背叛秦國的意思。他隻是泗水郡沛縣豐邑的小人物,如今卻成了一國之君,但他也快五十了,在這個世界上,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還不到五十歲,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要造反。
焚路之計,是張良向劉邦告別後,交給韓王的。這個計劃,原本就是為了避免大軍進入巴蜀,然後再向東方撤退。
張良在劉邦的幫助下,也不過是一段“露水姻緣”而已。身為五世之子,他必須要迴去,幫助韓王恢複元氣。
劉邦還真是不舍得將張良給打發了。
蕭何被秦二世那個王八蛋帶走後,劉邦就再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人才了,畢竟他是九大丞相之一。
劉邦一把抓住了張良的胳膊,一邊感慨,一邊將他扶到了一邊,誠懇地說道:“大哥幫了我很大的忙。”他娘的,我在大王那裏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媽的把我發配到這麽遠的地方,士兵都跑光了,我還不知道要死多少次呢!屆時,還要仰仗你的支持!”說著,他一拍胸膛:“我的兒子,你就不用擔心了,在韓國,你一定能混個高官!有什麽事情,你跟我說一句,我絕對不會讓你被人欺負的!”
張良微微一笑,說道:“漢王,你這是何苦呢?漢王未來日,必定大有作為。”他目光遠大,明白現在的局勢十分薄弱,任何一點動靜都會引發一場漫長的戰爭,於是言簡意賅地說道:“漢王若是擔心大軍向東逃竄,為何不將這條路燒了?一是斷了他的退路,二是表明他並沒有造反的意思。”
劉邦一拍手,他放聲大笑起來:“妙啊!你果然是聰明人!燃燒!等我迴來,一定要讓樊噲一把火燒了他!”
張良微微一笑,道:“漢王,你若是對這片土地不滿,那麽另外兩位叛軍,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劉邦雙眼一閃,問道:“何出此言?”
張良說道:“蒙鹽與章邯同為秦國叛亂將領,一個殺了皇上,一個殺了秦軍的十幾萬大軍,關中的父老對這兩個人可謂恨之入骨。漢王斬了這兩個人,也是合民心,輕而易舉。”
劉邦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那個章邯倒沒什麽,但是那個孟鹽,就有些奇怪了。”
張良接話:“大王對蒙鹽深有好感。漢王放心,拿下章邯之地,自不會有任何問題。我齊國必有大亂,那時項王無暇顧及西方。即使項大王能使齊人安定下來,但你既已做了這件事,他也不便再作計較。”
劉邦怕惹惱了項羽,於是點了點頭,將這件事情記錄下來,與張良告別。
張良離開後,劉邦鬱悶了好幾天,見人就是一頓臭罵,甚至還踢了他一腳。樊噲和暘丘王對暘丘王的‘狗性’早已習以為常,倒也沒把暘丘王的話放在心上。但是秦地之中,已經有不少投降的官員無法忍受。
叔孫通就是其中之一。
“這……這也太侮辱人了吧!”叔孫通對著幾個小夥伴抱怨道:“這個漢王也太不像話了吧,連書生的帽子都敢往裏麵尿了。”
比起這個,之前被女帝用綢緞綁住,然後被人吊在樹上鞭打,似乎都要溫柔許多了。
叔孫通跑得很快。叔孫通帶著七十多個學士和幾百個徒弟,一路向南方逃,一路逃到了巴郡江州縣,也就是胡亥的家鄉。
胡亥巴郡江州已經存在了小半年之久,劉邦在這裏的影響力並不算太大。在李婧的幫助下,整個江州以及附近幾個城市,都是一個小型的政府機構。
江州的小型政權,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讀書,會打仗,會打仗,會吃飯。
這個時代,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饒是這樣,叔孫通也不會將這江州的小小官府放在心上,他要做的,就是從這裏一路向東,到楚懷王那裏討生活。
如今楚懷王雖然被項羽取代,卻得到了極高的地位,被尊稱為“義帝”。
叔孫通在數百書生的簇擁下,終於趕到了江州,聽到為首之人是個少女,不由有些忐忑。
他的老祖宗曾經說過,“女人和小人最不容易相處”,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女人,怎麽可能容易相處?
如果不是身上的糧食不夠找義帝,叔孫通還真是不願意和這個女人組成的小小政權扯上關係。
那負責征兵的軍官卻是個聰明人,見叔孫通和他身後的幾百個讀書人都識字,都是恭恭敬敬的,說道:“請跟我來,劉姑娘再三叮囑,誰能識字三百字,誰就能做官。”
叔孫通腹誹道:嘖,三百個字能幹嘛?唉,讓他們去做一件隻要看懂三百個字就行的事,那就太浪費了。
換做是他,恐怕早就翻個白眼了。
不過韓信和胡亥相處的時間並不長,為人還是很誠實的,開始誇讚道:“大秦明表麵上看起來已經死了,但是皇帝並沒有失去民心,而是站在外麵,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積攢實力。能認識像你這麽開明的人,是我們這些將軍的榮幸。”
胡亥嘿嘿一笑,心中卻在想:你是不知道,我把蒙鹽折騰成什麽樣子了。現在,他已經沒有反抗的餘地了。要不然,我怎麽會對他如此信任?
不過,他還是迴答了一句:“哎呀,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麽?”他笑眯眯的對韓信說道:“咱們一見如故,我覺得你一切都很好,你當然也覺得我很好。”
胡亥這一聲‘我覺得你很好’,讓韓信心裏甜滋滋的,全身暖洋洋的,說不出話來。
胡亥聽了勿乞的誇獎,隻覺渾身舒泰,他笑了起來:“好了,說正事。我們要寫信告訴蒙鹽。”
當下計議已畢,便將這封書信交給信得過的人。
韓信道:“假若你肯照我說的去做,那就太好了。”說到這裏,他的雙肩都在顫抖。
胡亥哈哈一笑:“現在,就看你的表演了。”
當韓信將劉邦處的封地交給他的時候,也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他並沒有背叛秦國的意思。他隻是泗水郡沛縣豐邑的小人物,如今卻成了一國之君,但他也快五十了,在這個世界上,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還不到五十歲,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要造反。
焚路之計,是張良向劉邦告別後,交給韓王的。這個計劃,原本就是為了避免大軍進入巴蜀,然後再向東方撤退。
張良在劉邦的幫助下,也不過是一段“露水姻緣”而已。身為五世之子,他必須要迴去,幫助韓王恢複元氣。
劉邦還真是不舍得將張良給打發了。
蕭何被秦二世那個王八蛋帶走後,劉邦就再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人才了,畢竟他是九大丞相之一。
劉邦一把抓住了張良的胳膊,一邊感慨,一邊將他扶到了一邊,誠懇地說道:“大哥幫了我很大的忙。”他娘的,我在大王那裏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媽的把我發配到這麽遠的地方,士兵都跑光了,我還不知道要死多少次呢!屆時,還要仰仗你的支持!”說著,他一拍胸膛:“我的兒子,你就不用擔心了,在韓國,你一定能混個高官!有什麽事情,你跟我說一句,我絕對不會讓你被人欺負的!”
張良微微一笑,說道:“漢王,你這是何苦呢?漢王未來日,必定大有作為。”他目光遠大,明白現在的局勢十分薄弱,任何一點動靜都會引發一場漫長的戰爭,於是言簡意賅地說道:“漢王若是擔心大軍向東逃竄,為何不將這條路燒了?一是斷了他的退路,二是表明他並沒有造反的意思。”
劉邦一拍手,他放聲大笑起來:“妙啊!你果然是聰明人!燃燒!等我迴來,一定要讓樊噲一把火燒了他!”
張良微微一笑,道:“漢王,你若是對這片土地不滿,那麽另外兩位叛軍,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劉邦雙眼一閃,問道:“何出此言?”
張良說道:“蒙鹽與章邯同為秦國叛亂將領,一個殺了皇上,一個殺了秦軍的十幾萬大軍,關中的父老對這兩個人可謂恨之入骨。漢王斬了這兩個人,也是合民心,輕而易舉。”
劉邦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那個章邯倒沒什麽,但是那個孟鹽,就有些奇怪了。”
張良接話:“大王對蒙鹽深有好感。漢王放心,拿下章邯之地,自不會有任何問題。我齊國必有大亂,那時項王無暇顧及西方。即使項大王能使齊人安定下來,但你既已做了這件事,他也不便再作計較。”
劉邦怕惹惱了項羽,於是點了點頭,將這件事情記錄下來,與張良告別。
張良離開後,劉邦鬱悶了好幾天,見人就是一頓臭罵,甚至還踢了他一腳。樊噲和暘丘王對暘丘王的‘狗性’早已習以為常,倒也沒把暘丘王的話放在心上。但是秦地之中,已經有不少投降的官員無法忍受。
叔孫通就是其中之一。
“這……這也太侮辱人了吧!”叔孫通對著幾個小夥伴抱怨道:“這個漢王也太不像話了吧,連書生的帽子都敢往裏麵尿了。”
比起這個,之前被女帝用綢緞綁住,然後被人吊在樹上鞭打,似乎都要溫柔許多了。
叔孫通跑得很快。叔孫通帶著七十多個學士和幾百個徒弟,一路向南方逃,一路逃到了巴郡江州縣,也就是胡亥的家鄉。
胡亥巴郡江州已經存在了小半年之久,劉邦在這裏的影響力並不算太大。在李婧的幫助下,整個江州以及附近幾個城市,都是一個小型的政府機構。
江州的小型政權,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讀書,會打仗,會打仗,會吃飯。
這個時代,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饒是這樣,叔孫通也不會將這江州的小小官府放在心上,他要做的,就是從這裏一路向東,到楚懷王那裏討生活。
如今楚懷王雖然被項羽取代,卻得到了極高的地位,被尊稱為“義帝”。
叔孫通在數百書生的簇擁下,終於趕到了江州,聽到為首之人是個少女,不由有些忐忑。
他的老祖宗曾經說過,“女人和小人最不容易相處”,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女人,怎麽可能容易相處?
如果不是身上的糧食不夠找義帝,叔孫通還真是不願意和這個女人組成的小小政權扯上關係。
那負責征兵的軍官卻是個聰明人,見叔孫通和他身後的幾百個讀書人都識字,都是恭恭敬敬的,說道:“請跟我來,劉姑娘再三叮囑,誰能識字三百字,誰就能做官。”
叔孫通腹誹道:嘖,三百個字能幹嘛?唉,讓他們去做一件隻要看懂三百個字就行的事,那就太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