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實驗準備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作者:雯織天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安排得異常緊湊,但各國並沒有出現拖延的情況。
僅僅在短短幾天內,絕大部分國家的代表都成功抵達了新城。
最終,共計 23 個國家派出了代表參與此次行程。
經過多方考慮,最終實驗地點被選定在了印度洋南部區域,距離新島的南部約兩千公裏。
這個位置遠離繁忙的航道,周圍也沒有任何其他島嶼。
而且,它與最近的有人居住島嶼相隔超過一千公裏,因此具備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保障。
周邊人員稀少,哪怕真的不幸發生意外狀況,南華國也能夠妥善處理。
就在王澤下達命令之後,南華國內部各個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這次驗證試驗的籌備工作之中。
科研所的工作人員們對設備進行了固定封裝,裝載到飛艇上,運往目標海域。
與此同時,位於新島駐守的驅逐艦接到命令後,立刻找到了一艘往返於新島和南華之間的貨船。
這艘貨船將充當澤粒子武器實驗的承載平台。
僅僅四天時間,所有的準備工作就已經完成了。
在預定海域的貨船也成為了臨時基地,科研人員在船上進行著最後的檢查準備工作。
在貨船寬闊的甲板上,一顆十多米長的巨大導彈靜靜地臥在那裏。
當然,這個所謂的“導彈”其實隻是一個空殼子罷了,從外表看起來它確實像是一枚隨時能夠發射的導彈,但實際上裏麵隻有固定好的澤粒子控製係統,在沒有其他任何配件。
畢竟配套的導彈南華都還沒有設計製造呢。
之所以選擇用導彈的外殼來包裹,是為了向即將到來的人們展示,這種武器是完全可以通過導彈來進行攜帶和發射的。
這並不是王澤所提出的要求,而是費雷德裏克的惡趣味。
他非常期待看到其他國家的人因為這個假導彈而緊張兮兮的模樣。
時間來到了第六天,來自各個國家的武官、科學家以及世界各大主流報紙的記者們紛紛登上了一艘飛艇。
這些飛艇從南華港啟航,一路向著新島進發。
抵達新島後,他們將會在此處稍作停留,並於第二天登上貨船平台,以近距離地參觀和了解這次的成果展示。
王繼新本來也有親自去現場觀看的打算,但最終還是被王澤勸阻了下來。
根據費雷德裏克他們的計算,隻要王澤發現一分鍾之後,如果能量還在劇烈釋放,那麽他將用超能力強行熄滅澤粒子反應。
但問題在於,他在爆炸中心可收不到外麵任何消息,隻能按照事先的安排進行操作。
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還好,但萬一科研所的計算出現錯誤怎麽辦?
萬一這澤粒子引發的變動速度比預計的還要快呢?
那樣一來,參觀團隊將會麵臨巨大的危險。
對於王澤來說,他不可能讓王繼新置身於任何潛在的危險之中。
在第六天的時候,王澤也登上飛艇,直接前往目標地點。
與此同時,來自各個國家的代表和記者們,則被一艘專門改裝過的艦船補給飛艇接走,一同前往貨船爆破平台。
這艘特殊的飛艇在卸貨口處進行了改裝,可以直接將人員和裝備卸載到船上。
在南華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這些人非常順利地抵達了貨船。
當各國人員踏上甲板時,第一眼便注意到了船上麵那顆顯眼的導彈。
“這是我們這次澤粒子反應實驗的平台,不過考慮到安全性,這次實驗隻會進行原地引爆。”工作人員站在導彈旁邊,神色嚴肅地向周圍的各國代表講解著。
隨著他的講解,隨同前來的記者也紛紛開始拍照攝像。
而聽到這句話,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們紛紛皺起眉頭,其中,美國的一名武器專家更是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澤粒子是什麽?”
直到此刻,這些外國專家們才逐漸了解到一些關於此次實驗的基本情況。
在此之前,當他們在新城時,盡管受到了周到的接待,但每當他們詢問有關這次實驗的具體內容時,卻總是得到含糊其辭、一問三不知的迴答。
麵對眾人的疑問,那位工作人員依然保持著微笑,耐心地解釋道:“澤粒子是由新城科研所首次發現的一種微觀粒子。”
美國專家有些抓狂地反駁道:“這說了和沒說有區別嗎?你都說是澤粒子了,我們難道不知道它是一種粒子嗎?請給我們更詳細的信息!”
但當他再次追問時,南華的工作人員卻又一次陷入了沉默,繼續對敏感問題保持一問三不知的態度。
各國專家隻覺得來了和沒來沒什麽區別,什麽都看不到,也沒有任何資料。
他們隻希望等會的實驗能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否則,這次所謂的公差恐怕將成為一場毫無收獲的公費旅遊罷了。
走馬觀花的看過一遍後,這些人便被安排去了驅逐艦上。
不過相較於一旁即將展開實驗的導彈,這夥人似乎對這艘驅逐艦更感興趣。
畢竟,南華的驅逐艦雖然已經服役多年,但各國對它的了解卻非常有限。
這次能夠登上艦艇,無疑讓眾人感到興奮不已。
於是,在得到允許之後,記者們紛紛開始拍照,各國的軍事人員也在南華海軍的陪同下在艦艇參觀。
隻是當他們試圖進入控製室時,卻遭到了攔截。
隻有南華的記者才被允許進入其中。
當天晚上,這批人就被安排在驅逐艦上休息過夜。
而這艘07號驅逐艦也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啟程,向著北方緩緩駛去。
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灑滿海麵時,驅逐艦已經遠離試驗地超過五百公裏。
據計算,這個距離既能夠讓人感受到導彈爆炸帶來的衝擊,又不至於受到傷害,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
得知自己已經身處如此遙遠的地方,各國人員無不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
他們無法想象,一枚小小的導彈居然需要五百公裏這麽長的安全距離。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情況簡直匪夷所思。
如果武器攻擊的目標是歐洲那些國家,豈不是一顆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
即便是美蘇這樣龐大的地域,也無法承受幾顆這樣的攻擊。
此時此刻,各國的專家們不再期待新知識和新發現,而是轉而祈禱這次實驗能夠失敗,這要是試驗成功了,那他們哪裏還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與此同時,王澤乘坐的飛艇抵達了貨船上方。
他走下飛艇後,科研人員率先登上飛艇,隨後基地護衛開始搬運各種儀器登上飛艇。
王澤則坐在一張凳子上,遙望著遠去的飛艇。
他將在三個小時後正式展開實驗。這些科研人員可是南華最為珍貴的人才,必須確保他們撤退到絕對安全的距離之外。
待飛艇遠去後,王澤感到有些無聊,便踱步來到橫放的導彈旁。
他用手輕輕觸摸了一下,然後無奈地笑了起來。
原本他以為這真的是一枚導彈,但現在才發現隻是一個金屬外殼而已。
僅僅在短短幾天內,絕大部分國家的代表都成功抵達了新城。
最終,共計 23 個國家派出了代表參與此次行程。
經過多方考慮,最終實驗地點被選定在了印度洋南部區域,距離新島的南部約兩千公裏。
這個位置遠離繁忙的航道,周圍也沒有任何其他島嶼。
而且,它與最近的有人居住島嶼相隔超過一千公裏,因此具備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保障。
周邊人員稀少,哪怕真的不幸發生意外狀況,南華國也能夠妥善處理。
就在王澤下達命令之後,南華國內部各個相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這次驗證試驗的籌備工作之中。
科研所的工作人員們對設備進行了固定封裝,裝載到飛艇上,運往目標海域。
與此同時,位於新島駐守的驅逐艦接到命令後,立刻找到了一艘往返於新島和南華之間的貨船。
這艘貨船將充當澤粒子武器實驗的承載平台。
僅僅四天時間,所有的準備工作就已經完成了。
在預定海域的貨船也成為了臨時基地,科研人員在船上進行著最後的檢查準備工作。
在貨船寬闊的甲板上,一顆十多米長的巨大導彈靜靜地臥在那裏。
當然,這個所謂的“導彈”其實隻是一個空殼子罷了,從外表看起來它確實像是一枚隨時能夠發射的導彈,但實際上裏麵隻有固定好的澤粒子控製係統,在沒有其他任何配件。
畢竟配套的導彈南華都還沒有設計製造呢。
之所以選擇用導彈的外殼來包裹,是為了向即將到來的人們展示,這種武器是完全可以通過導彈來進行攜帶和發射的。
這並不是王澤所提出的要求,而是費雷德裏克的惡趣味。
他非常期待看到其他國家的人因為這個假導彈而緊張兮兮的模樣。
時間來到了第六天,來自各個國家的武官、科學家以及世界各大主流報紙的記者們紛紛登上了一艘飛艇。
這些飛艇從南華港啟航,一路向著新島進發。
抵達新島後,他們將會在此處稍作停留,並於第二天登上貨船平台,以近距離地參觀和了解這次的成果展示。
王繼新本來也有親自去現場觀看的打算,但最終還是被王澤勸阻了下來。
根據費雷德裏克他們的計算,隻要王澤發現一分鍾之後,如果能量還在劇烈釋放,那麽他將用超能力強行熄滅澤粒子反應。
但問題在於,他在爆炸中心可收不到外麵任何消息,隻能按照事先的安排進行操作。
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還好,但萬一科研所的計算出現錯誤怎麽辦?
萬一這澤粒子引發的變動速度比預計的還要快呢?
那樣一來,參觀團隊將會麵臨巨大的危險。
對於王澤來說,他不可能讓王繼新置身於任何潛在的危險之中。
在第六天的時候,王澤也登上飛艇,直接前往目標地點。
與此同時,來自各個國家的代表和記者們,則被一艘專門改裝過的艦船補給飛艇接走,一同前往貨船爆破平台。
這艘特殊的飛艇在卸貨口處進行了改裝,可以直接將人員和裝備卸載到船上。
在南華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這些人非常順利地抵達了貨船。
當各國人員踏上甲板時,第一眼便注意到了船上麵那顆顯眼的導彈。
“這是我們這次澤粒子反應實驗的平台,不過考慮到安全性,這次實驗隻會進行原地引爆。”工作人員站在導彈旁邊,神色嚴肅地向周圍的各國代表講解著。
隨著他的講解,隨同前來的記者也紛紛開始拍照攝像。
而聽到這句話,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們紛紛皺起眉頭,其中,美國的一名武器專家更是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澤粒子是什麽?”
直到此刻,這些外國專家們才逐漸了解到一些關於此次實驗的基本情況。
在此之前,當他們在新城時,盡管受到了周到的接待,但每當他們詢問有關這次實驗的具體內容時,卻總是得到含糊其辭、一問三不知的迴答。
麵對眾人的疑問,那位工作人員依然保持著微笑,耐心地解釋道:“澤粒子是由新城科研所首次發現的一種微觀粒子。”
美國專家有些抓狂地反駁道:“這說了和沒說有區別嗎?你都說是澤粒子了,我們難道不知道它是一種粒子嗎?請給我們更詳細的信息!”
但當他再次追問時,南華的工作人員卻又一次陷入了沉默,繼續對敏感問題保持一問三不知的態度。
各國專家隻覺得來了和沒來沒什麽區別,什麽都看不到,也沒有任何資料。
他們隻希望等會的實驗能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否則,這次所謂的公差恐怕將成為一場毫無收獲的公費旅遊罷了。
走馬觀花的看過一遍後,這些人便被安排去了驅逐艦上。
不過相較於一旁即將展開實驗的導彈,這夥人似乎對這艘驅逐艦更感興趣。
畢竟,南華的驅逐艦雖然已經服役多年,但各國對它的了解卻非常有限。
這次能夠登上艦艇,無疑讓眾人感到興奮不已。
於是,在得到允許之後,記者們紛紛開始拍照,各國的軍事人員也在南華海軍的陪同下在艦艇參觀。
隻是當他們試圖進入控製室時,卻遭到了攔截。
隻有南華的記者才被允許進入其中。
當天晚上,這批人就被安排在驅逐艦上休息過夜。
而這艘07號驅逐艦也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啟程,向著北方緩緩駛去。
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灑滿海麵時,驅逐艦已經遠離試驗地超過五百公裏。
據計算,這個距離既能夠讓人感受到導彈爆炸帶來的衝擊,又不至於受到傷害,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
得知自己已經身處如此遙遠的地方,各國人員無不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
他們無法想象,一枚小小的導彈居然需要五百公裏這麽長的安全距離。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情況簡直匪夷所思。
如果武器攻擊的目標是歐洲那些國家,豈不是一顆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
即便是美蘇這樣龐大的地域,也無法承受幾顆這樣的攻擊。
此時此刻,各國的專家們不再期待新知識和新發現,而是轉而祈禱這次實驗能夠失敗,這要是試驗成功了,那他們哪裏還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與此同時,王澤乘坐的飛艇抵達了貨船上方。
他走下飛艇後,科研人員率先登上飛艇,隨後基地護衛開始搬運各種儀器登上飛艇。
王澤則坐在一張凳子上,遙望著遠去的飛艇。
他將在三個小時後正式展開實驗。這些科研人員可是南華最為珍貴的人才,必須確保他們撤退到絕對安全的距離之外。
待飛艇遠去後,王澤感到有些無聊,便踱步來到橫放的導彈旁。
他用手輕輕觸摸了一下,然後無奈地笑了起來。
原本他以為這真的是一枚導彈,但現在才發現隻是一個金屬外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