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日的艱苦跋涉,他們終於抵達了前線地區。


    這個速度在緬甸來說已是相當快了,因為這裏所謂的“路”,其實隻是勉強可供通行的小道而已。


    車輛行駛在路上,仿佛置身於搖晃的搖籃之中,等到達目的地時,許多士兵甚至出現了暈車的症狀。


    幸好武五身體素質較好,雖然一路上感到不適,但最終還是適應了過來。


    與乘船而來的東盟各國軍官會合後,他們與緬甸前線指揮官一同商討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很快由緬甸軍隊擔任主攻、聯合軍隊負責突破的方案便被武五確定下來。


    來到前線後,武五自然而然地接過了最高指揮權。


    這種大規模兵團作戰並非武五的強項,但他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勝任。


    進攻通常以炮火開場,緬甸軍隊和聯合軍隊的火炮在一個清晨同時對前期偵察到的目標展開了高強度的打擊。


    聯合軍的火炮砰砰砰地打了出去,仿佛炮彈如雨點般密集,完全不顧及彈藥的消耗。


    而緬甸方麵卻顯得相對節省,聯合軍每發射三枚炮彈,他們才會打出去一枚。


    這種差異在戰鬥初期便已明顯體現,雙方的後勤保障能力高下立判。


    幸好,雙方的飲食安排是分開的,否則武四都怕緬甸軍隊會因為待遇不公而直接罷戰。


    一方隻能享用冷米飯、泡菜和水果,而另一方卻能享受大魚大肉,而且食物還是熱騰騰的。


    這樣的對比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就在他們激戰正酣之際,南華電視台早已將焦點轉移,不再關注這場戰事。


    如今,宣傳的重點落在了新發掘的巴塔克族曆史遺跡上。


    特別是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就連西方報紙也紛紛報道。


    這一發現不僅讓人們對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南華國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蘊。


    隨著新聞的廣泛傳播,申請入境的西方人如潮水般湧來。


    這些富有冒險精神、對自己的生命毫不珍視的西方人,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發財夢,紛紛趕來希望能發掘出更為隱秘的遺跡。


    這樣的發現不僅能讓他們一舉成名,還可能帶來巨額財富。


    然而南華政府並不想讓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西方人隨意闖入蘇門答臘島。


    經過會議決定,最終隻同意了各國曆史學者和考古學者的入境申請。


    與此同時,大陸方麵得知了這個消息,並迅速派遣了一支專業隊伍前往。


    因為南華報道的這座遺跡屬於古滇族,而且還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青銅器,這對於完善大陸的曆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專家們的到來極大地加快了遺跡的清理工作。特別是那些已經變形或破裂的青銅器,成為了重點修複對象。


    大陸在文物修複方麵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經驗,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們在遺跡現場就展開了緊張的複原和拚裝工作。


    正是這些老師傅們的專業鑒定和修複成果,讓所有前來考察的人都對這座遺跡深信不疑。


    他們親眼目睹了一件件古老青銅器在老師傅們的巧手下煥發出昔日的光彩,心中充滿了敬畏和驚歎。


    要知道,青銅器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需要經曆漫長的時間以及土壤中的壓力逐漸作用才能形成,這種時間的力量是無法偽造的。


    巴塔克族的女首領興奮得整夜難以入眠,甚至主動向餘璿請教華語。


    在她眼中,祖先的文化怎能不學習?不僅她自己積極學習,還召集了巴塔克族的精英,幾百號人圍繞著這片遺跡,比南華還要用心。


    任何試圖進入這裏的人都會成為他們警惕的目標。


    這些人直接接過了外部森林的警戒任務,每天除了巡邏,其餘時間都用來與南華的人學習華語、華文。


    尤其是當他們發現那尊四足方鼎時,學習華文的熱情更是瞬間達到巔峰。


    因為上麵刻有他們祖先的文字,但他們卻無法理解,而南華和大陸的人卻能夠看懂。


    這讓巴塔克族的人們心裏很不是滋味。


    雖然蘇門答臘島地域遼闊,但信息傳遞卻異常迅速。


    首當其衝感受到這一變化的便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員。


    這些土著居民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對待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


    當地的頭領甚至時常前來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族人是否聽從教導。


    對於學習的族人這些頭領每隔幾天都會來看看,讓每個巴塔克族的人壓力都非常大,南華的友好讓他們可以敷衍,但是頭領他們可不敢敷衍,隻能硬著頭皮每天學習方塊字。


    在南華的電視台上,記者拍攝到的大量出土場景被廣泛播放。


    這次考古發現揭示了東南亞與大陸之間的緊密聯係。


    一時間許多東南亞土著開始懷疑自己的民族是否也如同巴塔克族一般,是從大陸分裂出去的。


    南華的建築隊伍搭乘飛艇抵達了發掘地點。


    在女首領興奮的引領下,他們開始對周邊地形展開詳細勘察。


    他們將兌現對女首領的承諾,在這裏建造一座博物館,並確保挖掘出的文物不會被帶走。


    女首領在見到建築隊後,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當場表示道:“這個祭奠先祖的建築,巴塔克族會出人出力,不需要南華給一分錢。”


    餘璿陪在一旁,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說道:“人可以來,不過錢還是要給的,新城已經決定了,每個人每月都有十五新幣的工資,並且管飯。”


    餘璿對於這場盛大的騙局是全程跟隨的,甚至很多的計劃都是她親自去設計的。


    這場騙局讓餘璿對於曆史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很多曆史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尤其是西方曆史,更是讓她覺得可疑至極,大量的西方考古往往都是在一個地方挖下去,就找出來一個個精美異常的雕塑、器物,然而卻沒有成規模的附屬建築。


    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古老青銅雕塑,竟然連一座工坊都沒有被發現過。


    種種單一的文物出土以前餘璿還覺得隻是文化不同,但經過了這一次的經曆,她已經不再這麽認為了。


    在蘇門答臘島挖掘結束之後,餘璿迴到新城就對西方曆史進行了整理。


    經過六年的研究和撰寫,她出版了一本名為《西方曆史的真相》的書籍。


    書中詳細分析了西方曆史中的各種問題,並提出了大量的質疑和批評,甚至直接對西方曆史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這本書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成為了爭議的焦點。


    許多人對餘璿的觀點表示讚同,認為西方曆史存在著諸多虛假和美化的成分;


    而另一些人則強烈反對,認為餘璿的觀點過於偏激和片麵。


    西方政府和學界對餘璿的觀點感到震驚和憤怒,他們認為這是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嚴重挑戰。


    於是,西方各國紛紛將餘璿列入黑名單,禁止她入境,並在國際場合對她進行譴責。


    一些極端分子甚至向餘璿所在的單位寄送威脅信件,要求她停止對西方曆史的批判。


    麵對巨大的壓力,餘璿並沒有退縮。


    她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堅持繼續深入研究西方曆史,並不斷發表新的著作和文章。


    在這場關於西方曆史的爭論中,餘璿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


    她的觀點引發了人們對西方曆史的重新思考,這場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很久以後仍然沒有完全平息。


    餘璿的名字成為了一個象征,代表著對權威和傳統觀念的挑戰,以及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雯織天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雯織天華並收藏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