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之處在於屍體的麵部。
如果單看頭部以下、甚至包括頸部,這都是一具再正常不過的男性屍體。
但在屍體麵部,從發際線到下頜線,全都長滿了淡青色的、鱗片一樣的東西,層層疊疊、像麵具一樣罩住了整張臉,別說屍體的樣貌,就連是男是女都看不出來。
起初我以為是某種皮膚病,強忍著惡寒用工牌挑起了一塊,卻發現這是真正的鱗片,而且好像是直接從皮膚裏生長出來的!
“嘶!”
我在腰間掐了一把,劇痛讓我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接著我又掀開了其他白布和存屍櫃,二十五具屍體幾乎都是這個樣子,隻是鱗片覆蓋的麵積稍有不同。
那具隻有臉部長出鱗片的屍體,是所有屍體中覆蓋麵積最小的,而存屍櫃裏的十五具屍體,基本都是整個上半身長滿了鱗片。
看著那些都市怪談裏蜥蜴人一樣的屍體,我的腦子裏突然出現四個字——造神計劃!
“當初用了那麽多手段封鎖消息,造神計劃應該確實終止了,可是眾生……”
我抿著嘴唇思考起來,想著想著突然臉色一變:“造神?眾生?zs項目?”
這個拚音首字母的諧音爛梗,讓我哭笑不得的同時還有點不敢相信。
但當我真把“造神”和“眾生”當成一件事之後,卻發現有些之前想不通的事情,忽然間就有了解釋。
比如zs-075的基因工程項目——
在時間線上,人類發現【大災難】的苗頭之後,組建了初期的聯合政府進行調查,並在世界範圍內,征集調查【大災難】真相的方案。
之後觀察者計劃啟動,又過了三年、也就是十二年前,【大災難】被確認存在,同年觀察者計劃加入了zs-075-004號子項目,對所有一類觀察者進行了基因改造。
可是基因工程不是拚圖遊戲,無論科技水平有多高,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前期實驗,三年時間就能拿出成熟的技術,從哪個方麵來看,都是相當難以置信的。
但如果造神計劃一直在暗中進行,這個問題就有了解釋,同時也從側麵說明,現實中的時間流逝,可能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麽多。
其實我暫時還不清楚,“真實的時間”在整件事裏起到什麽作用,但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個信息諱莫如深,即使是必須涉及時間的話題,也都是用“xx年前”進行指代。
這個現象讓我有種強烈的直覺——“真實的時間”可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當當當……
一陣輕微的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下意識想找地方躲藏,但轉念一想又停了下來。
這裏是停屍房,不是辦公室,如果外麵是眾生的員工,直接刷卡進來就可以了,所以敲門的人一定是……
我心裏想著打開了門,果然是肖海站在外麵。
“我那幾張卡都被鎖定了,刷卡開門會把他們引過來。”
肖海一本正經的解釋道,然後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這一會兒沒見,他不知道從哪兒搞了頂假發和高跟鞋,胸口鼓鼓囊囊的塞著東西,臉上甚至還畫了一點淡妝!
“笑個屁!這叫化妝偵查!”
肖海白了我一眼,從門縫裏擠了進來,摘掉假發之後,從懷裏拿出一個保安服裹成的布包,打開裏麵是他之前穿得鞋。
“屍體看的怎麽樣了?”
肖海一邊換衣服一邊問道:“能看出哪個是秦玉林嗎?”
“你個刑警隊長都沒看出來,我怎麽可能看的出來?”
我警惕著外麵的動靜小聲迴道:“不過我覺得秦玉林可能不在這,那個紋身,應該是某種實驗體的標記。”
肖海換衣服的手一頓:“他們在做人體實驗?”
我想起秦玉林那種殉道者一樣的狂熱狀態:“實驗體應該是自願的,法律層麵上大概率沒有漏洞,而且……他們在秦玉林身上的實驗可能成功了。”
“怎麽說?”
“一種直覺而已。”
我笑了笑沒有多說,現在跟他說托夢的事,一定會涉及到“未卜先知”,進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說話的工夫,肖海已經完成了換裝。
隨後我們開了門準備出去,肖海突然臉色一變:“有人來了!找地方躲!”
其實我沒聽見聲音,但我相信肖海的耳朵,於是立刻關上門,拉著他躲到了牆角一張鐵床的底下。
這是我之前選好的位置,鐵架床的兩條邊都頂在牆上,垂下來的白布剛好可以遮住我們。
除非對方知道我們在這展開搜查,否則我們大概率能躲過去,而如果對方真的知道,躲在這和跑出去的結果是一樣的,還不如留在這裏博一次。
事實證明,肖海的耳朵確實厲害。
大約過了十多秒,我就聽見外麵傳來刷卡的聲音,接著房門打開,有兩個人走了進來。
我的視線被白布遮擋,隻能從縫隙裏看到兩雙男士皮鞋,他們停在了最外側的一張鐵床旁邊,似乎在研究那具屍體,但距離太遠我聽不清他們說了什麽。
幾分鍾後,兩人走到另一張鐵床,依然站定了幾分鍾後,又走向了下一張。
我看著看著突然感覺不對,他們是一具屍體、一具屍體的研究,照這個速度,很快就會來到我們藏身的這張床!
鐵床的寬度有限,就算有床板擋著,白布被掀開之後,也很難擋住我和肖海兩個人。
想到這,我連忙朝肖海使了個眼色,他立即領會我的意思,悄無聲息的把後背貼到牆上,我也換成側躺的姿勢緊貼著他,不敢說一定能躲過,但幾率肯定會大一點。
與此同時,那兩個人也走到了第六張床,距離我們藏身的地方隻有一床之隔,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終於聽清他們說話的內容了。
說是“他們”有點不太準確,因為從頭到尾隻有一個人在說話,聽聲音應該在四十歲以上,是在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介紹中夾雜著大量的專業術語,我能聽懂的部分很少,就在我即將失去偷聽的興趣時,另一個人說話了。
“我想看看第三階段的樣本。”
很平淡的一句話,卻讓我全身猛的一震!
這個聲音我太熟悉了,因為我記憶中聽了差不多十年,那是我的授業恩師,楊佩寧、楊教授的聲音!
如果單看頭部以下、甚至包括頸部,這都是一具再正常不過的男性屍體。
但在屍體麵部,從發際線到下頜線,全都長滿了淡青色的、鱗片一樣的東西,層層疊疊、像麵具一樣罩住了整張臉,別說屍體的樣貌,就連是男是女都看不出來。
起初我以為是某種皮膚病,強忍著惡寒用工牌挑起了一塊,卻發現這是真正的鱗片,而且好像是直接從皮膚裏生長出來的!
“嘶!”
我在腰間掐了一把,劇痛讓我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接著我又掀開了其他白布和存屍櫃,二十五具屍體幾乎都是這個樣子,隻是鱗片覆蓋的麵積稍有不同。
那具隻有臉部長出鱗片的屍體,是所有屍體中覆蓋麵積最小的,而存屍櫃裏的十五具屍體,基本都是整個上半身長滿了鱗片。
看著那些都市怪談裏蜥蜴人一樣的屍體,我的腦子裏突然出現四個字——造神計劃!
“當初用了那麽多手段封鎖消息,造神計劃應該確實終止了,可是眾生……”
我抿著嘴唇思考起來,想著想著突然臉色一變:“造神?眾生?zs項目?”
這個拚音首字母的諧音爛梗,讓我哭笑不得的同時還有點不敢相信。
但當我真把“造神”和“眾生”當成一件事之後,卻發現有些之前想不通的事情,忽然間就有了解釋。
比如zs-075的基因工程項目——
在時間線上,人類發現【大災難】的苗頭之後,組建了初期的聯合政府進行調查,並在世界範圍內,征集調查【大災難】真相的方案。
之後觀察者計劃啟動,又過了三年、也就是十二年前,【大災難】被確認存在,同年觀察者計劃加入了zs-075-004號子項目,對所有一類觀察者進行了基因改造。
可是基因工程不是拚圖遊戲,無論科技水平有多高,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前期實驗,三年時間就能拿出成熟的技術,從哪個方麵來看,都是相當難以置信的。
但如果造神計劃一直在暗中進行,這個問題就有了解釋,同時也從側麵說明,現實中的時間流逝,可能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麽多。
其實我暫時還不清楚,“真實的時間”在整件事裏起到什麽作用,但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個信息諱莫如深,即使是必須涉及時間的話題,也都是用“xx年前”進行指代。
這個現象讓我有種強烈的直覺——“真實的時間”可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當當當……
一陣輕微的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下意識想找地方躲藏,但轉念一想又停了下來。
這裏是停屍房,不是辦公室,如果外麵是眾生的員工,直接刷卡進來就可以了,所以敲門的人一定是……
我心裏想著打開了門,果然是肖海站在外麵。
“我那幾張卡都被鎖定了,刷卡開門會把他們引過來。”
肖海一本正經的解釋道,然後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這一會兒沒見,他不知道從哪兒搞了頂假發和高跟鞋,胸口鼓鼓囊囊的塞著東西,臉上甚至還畫了一點淡妝!
“笑個屁!這叫化妝偵查!”
肖海白了我一眼,從門縫裏擠了進來,摘掉假發之後,從懷裏拿出一個保安服裹成的布包,打開裏麵是他之前穿得鞋。
“屍體看的怎麽樣了?”
肖海一邊換衣服一邊問道:“能看出哪個是秦玉林嗎?”
“你個刑警隊長都沒看出來,我怎麽可能看的出來?”
我警惕著外麵的動靜小聲迴道:“不過我覺得秦玉林可能不在這,那個紋身,應該是某種實驗體的標記。”
肖海換衣服的手一頓:“他們在做人體實驗?”
我想起秦玉林那種殉道者一樣的狂熱狀態:“實驗體應該是自願的,法律層麵上大概率沒有漏洞,而且……他們在秦玉林身上的實驗可能成功了。”
“怎麽說?”
“一種直覺而已。”
我笑了笑沒有多說,現在跟他說托夢的事,一定會涉及到“未卜先知”,進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說話的工夫,肖海已經完成了換裝。
隨後我們開了門準備出去,肖海突然臉色一變:“有人來了!找地方躲!”
其實我沒聽見聲音,但我相信肖海的耳朵,於是立刻關上門,拉著他躲到了牆角一張鐵床的底下。
這是我之前選好的位置,鐵架床的兩條邊都頂在牆上,垂下來的白布剛好可以遮住我們。
除非對方知道我們在這展開搜查,否則我們大概率能躲過去,而如果對方真的知道,躲在這和跑出去的結果是一樣的,還不如留在這裏博一次。
事實證明,肖海的耳朵確實厲害。
大約過了十多秒,我就聽見外麵傳來刷卡的聲音,接著房門打開,有兩個人走了進來。
我的視線被白布遮擋,隻能從縫隙裏看到兩雙男士皮鞋,他們停在了最外側的一張鐵床旁邊,似乎在研究那具屍體,但距離太遠我聽不清他們說了什麽。
幾分鍾後,兩人走到另一張鐵床,依然站定了幾分鍾後,又走向了下一張。
我看著看著突然感覺不對,他們是一具屍體、一具屍體的研究,照這個速度,很快就會來到我們藏身的這張床!
鐵床的寬度有限,就算有床板擋著,白布被掀開之後,也很難擋住我和肖海兩個人。
想到這,我連忙朝肖海使了個眼色,他立即領會我的意思,悄無聲息的把後背貼到牆上,我也換成側躺的姿勢緊貼著他,不敢說一定能躲過,但幾率肯定會大一點。
與此同時,那兩個人也走到了第六張床,距離我們藏身的地方隻有一床之隔,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終於聽清他們說話的內容了。
說是“他們”有點不太準確,因為從頭到尾隻有一個人在說話,聽聲音應該在四十歲以上,是在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介紹中夾雜著大量的專業術語,我能聽懂的部分很少,就在我即將失去偷聽的興趣時,另一個人說話了。
“我想看看第三階段的樣本。”
很平淡的一句話,卻讓我全身猛的一震!
這個聲音我太熟悉了,因為我記憶中聽了差不多十年,那是我的授業恩師,楊佩寧、楊教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