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永為答:“《孟子》念得差不多了,打算明年秋闈下場試試。”
鴇媽又道:“甭以為念了幾本酸書,就以為勝券在握,天下讀書人如同過江之鯉,都想擠上那根獨木橋,寒門出貴子的機會有,但少,不過,也要看你會不會抓住了。”
木梨摟著她胳膊撒嬌:“外婆,我跟你說,哥哥老護著我呢,在家裏,我娘是這個,我是這個。”
她翹了翹大拇指和食指。
鴇媽笑得很開心:“你能為他說話,可見,他平日待你的確用了真心。”
閱人無數的鴇媽,又豈是個一般的人精兒?
“好生念書,莫要欺負了我小外孫女,以後,自有你的好處,對了,你叫什麽來著?”
“木永為,樹木的木,永字輩,年輕有為的為字。”
木永為的答話,很得鴇媽歡心,遂點頭笑了笑。
“我曉得了。”
村長後來悄悄同木久承說,挺羨慕他討了一房好婆娘,是把得力好手,叫木久承莫要聽村裏傳的那些閑言碎語。
“那鴇媽能在這最大的樓裏站住腳根,背後的靠山怕是有些斤兩,你婆娘可能不知具體是誰,但她心裏應該是有些底的。”
木久承忙謝過村長提點,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處。
張玉娘送來的年禮,都是很合她心意的一些特色小幹菜,臘味。
鴇媽不會弄這個,又很好這一口,張玉娘原也不會弄這個的,這幾年用心了。
她並未問小翠為何沒來。
木梨覺得,鴇媽心中有數。
又感覺到她身上流出一股淡淡的傷感。
“外婆,我如今也是有田地的人了,待過兩年,我賺了銀子,您跟我們迴家可好,我跟娘給您養老送終。”
鴇媽的悲傷來的快,去的更快,摟著木梨又是一陣親親、肉肉的叫著。
木梨受不了她這般親熱勁兒,直接滾去了她娘親懷裏。
晚上的時候,縣老爺迴來了,不過分兩處分坐的,小翠、張玉娘、木梨在一處,縣老爺、木久承、木永為、村長這幾人又在一處。
也不知這些大男人鬧到什麽時候,木梨去睡前,還聽小翠身邊的婆子來稟,說是前頭正熱鬧著,她也沒敢多問,隻看了一眼就迴來了,又說,已經交待廚娘去熬醒酒湯了。
第二日一早,張玉娘帶著一家人就辭行了,縣令和木久承很聊得來,又讓他以後得空了常來走動。
這些自不在話下。
離了縣衙,又弄到了好種子,村長想早點迴去。
但架不住張玉娘和木梨堅持,非要去逛街買買買。
木梨和木永為買了好多零嘴,張玉娘又添了幾塊好緞子,準備迴家做幔頭用。
上迴的還剩一塊大紅的,已被繡坊老板娘預定,讓她三月前交去繡坊,張玉娘尋思著下迴還不定什麽時候來縣城,便又添了兩塊大紅緞子配上軟絲垂穗。
轉眼又過了幾日的光景,出了正月。
私塾定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日開學。
想討個好寓意,好多些小學子將來能鯉魚躍龍門。
這日,是入學的學子們交束修的日子。
張玉娘早為木永為準備了一身鴨蛋青細棉學子服,又給他編了一條墨綠絲帶係著學子方巾,隻在學子服的背後繡了幾株青竹,越發顯得木永為是謙謙君子,風度翩翩。
木永為十分得意,衝木梨挑眉,問道:“如何,俊俏吧?”
木梨答:“很漂亮。”
“木梨,我是男的,要啥漂亮,我要耍帥。”木永為衝她大叫。
木梨捂嘴笑答:“怕你太得意了。”
木久承換好了一身灰白鑲墨綠暗紋寬邊的長袍,衝木永為招招手,道:“爹交待的可都記住了?”
木永為收起嘻皮笑臉,神情認真地答:“已記住了。”
張玉娘在堂屋裏喊木久承,讓他再去瞧一眼,看她準備的六禮可還對。
所謂六禮,分別是代表勤奮好學的芹菜,苦心育人的蓮子,吉運鴻通的紅豆,早日高中的棗子,功德圓滿的桂圓,弟子謝恩的臘肉條,還有渾酒兩壇。
另外的一兩白銀,是木永為一年的學資。
這是張玉娘特意準備的,即便木家二老來了,那塊臘肉,她都舍不得多弄點吃,就是為了把這條留給木永為交束修用。
禮是給教木永為的先生,學資是要交給私塾的,這是分開的。
到時,先生會給木永為迴些禮,有蔥、芹菜,大方點的有書本,或是紙張等物。
全看先生的意思。
張玉娘母女倆,將兩父子送至院門口,張玉娘不放心,又再次叮囑木永為,去拜見先生時要老實點,萬萬不可太過調皮,以免招來先生的不喜。
木永為邁著八字步,披了身好皮,端的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對於張玉娘的話,也不知有沒有真聽進去,橫豎是答應的爽快。
木久承怕她太過擔心,安慰了她兩句,在他眼皮子底下,木永為若敢搗亂,定叫他迴來後,請他吃青青竹條小炒肉。
兩父子走後,家裏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張玉娘便帶著木梨將家裏的被子翻出來曬曬。
“喲,你家皮小子當真去念書了?”
李嬸子滿心滿眼的都是羨慕。
“我就說,我家挨著你家,讓那兩小子跟著混兩日,束修啥的都好說,偏兩小子不樂意。”
李家兩兄弟看不上讀書人,說是手無扶乩之力,秀才,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中的,千難萬難,還不如叫他倆跟著李屠戶學殺豬呢。
李屠戶對兩人的決定,並不反對。
張玉娘請了她進來坐。
又問她:“不知你當家的可有打聽到誰家有小豬崽了麽?”
李嬸子笑答:“你把心放肚裏吧,我當家的旁的不行,對這掙銀子的事,最是放心上了,他說了,別瞧著這會兒子暖和的緊,到春寒來了,小豬崽子們可扛不住,還是要等到三月中下旬,那時天氣漸漸迴暖,再抓了豬崽來。”
木梨很讚成:“娘,李叔肯定很有經驗,他說言的事,農書上的確也有記載,說是天氣太過寒冷,小豬崽不扛凍,容易著涼又拉稀,又加上太小才斷奶,母豬不在一旁給它們暖身,容易死掉,到時費了心思不說,還要賠不少銀錢。”
不如再多等數日,待天氣迴暖後再抓小豬崽,又因豬圈矮木板架的下方墊了一層石灰,春日裏吸潮又不易滋生細菌的。
張玉娘不再堅持:“我就是想著早抓迴來一日,這不小豬崽也能多長大一天。”
鴇媽又道:“甭以為念了幾本酸書,就以為勝券在握,天下讀書人如同過江之鯉,都想擠上那根獨木橋,寒門出貴子的機會有,但少,不過,也要看你會不會抓住了。”
木梨摟著她胳膊撒嬌:“外婆,我跟你說,哥哥老護著我呢,在家裏,我娘是這個,我是這個。”
她翹了翹大拇指和食指。
鴇媽笑得很開心:“你能為他說話,可見,他平日待你的確用了真心。”
閱人無數的鴇媽,又豈是個一般的人精兒?
“好生念書,莫要欺負了我小外孫女,以後,自有你的好處,對了,你叫什麽來著?”
“木永為,樹木的木,永字輩,年輕有為的為字。”
木永為的答話,很得鴇媽歡心,遂點頭笑了笑。
“我曉得了。”
村長後來悄悄同木久承說,挺羨慕他討了一房好婆娘,是把得力好手,叫木久承莫要聽村裏傳的那些閑言碎語。
“那鴇媽能在這最大的樓裏站住腳根,背後的靠山怕是有些斤兩,你婆娘可能不知具體是誰,但她心裏應該是有些底的。”
木久承忙謝過村長提點,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處。
張玉娘送來的年禮,都是很合她心意的一些特色小幹菜,臘味。
鴇媽不會弄這個,又很好這一口,張玉娘原也不會弄這個的,這幾年用心了。
她並未問小翠為何沒來。
木梨覺得,鴇媽心中有數。
又感覺到她身上流出一股淡淡的傷感。
“外婆,我如今也是有田地的人了,待過兩年,我賺了銀子,您跟我們迴家可好,我跟娘給您養老送終。”
鴇媽的悲傷來的快,去的更快,摟著木梨又是一陣親親、肉肉的叫著。
木梨受不了她這般親熱勁兒,直接滾去了她娘親懷裏。
晚上的時候,縣老爺迴來了,不過分兩處分坐的,小翠、張玉娘、木梨在一處,縣老爺、木久承、木永為、村長這幾人又在一處。
也不知這些大男人鬧到什麽時候,木梨去睡前,還聽小翠身邊的婆子來稟,說是前頭正熱鬧著,她也沒敢多問,隻看了一眼就迴來了,又說,已經交待廚娘去熬醒酒湯了。
第二日一早,張玉娘帶著一家人就辭行了,縣令和木久承很聊得來,又讓他以後得空了常來走動。
這些自不在話下。
離了縣衙,又弄到了好種子,村長想早點迴去。
但架不住張玉娘和木梨堅持,非要去逛街買買買。
木梨和木永為買了好多零嘴,張玉娘又添了幾塊好緞子,準備迴家做幔頭用。
上迴的還剩一塊大紅的,已被繡坊老板娘預定,讓她三月前交去繡坊,張玉娘尋思著下迴還不定什麽時候來縣城,便又添了兩塊大紅緞子配上軟絲垂穗。
轉眼又過了幾日的光景,出了正月。
私塾定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日開學。
想討個好寓意,好多些小學子將來能鯉魚躍龍門。
這日,是入學的學子們交束修的日子。
張玉娘早為木永為準備了一身鴨蛋青細棉學子服,又給他編了一條墨綠絲帶係著學子方巾,隻在學子服的背後繡了幾株青竹,越發顯得木永為是謙謙君子,風度翩翩。
木永為十分得意,衝木梨挑眉,問道:“如何,俊俏吧?”
木梨答:“很漂亮。”
“木梨,我是男的,要啥漂亮,我要耍帥。”木永為衝她大叫。
木梨捂嘴笑答:“怕你太得意了。”
木久承換好了一身灰白鑲墨綠暗紋寬邊的長袍,衝木永為招招手,道:“爹交待的可都記住了?”
木永為收起嘻皮笑臉,神情認真地答:“已記住了。”
張玉娘在堂屋裏喊木久承,讓他再去瞧一眼,看她準備的六禮可還對。
所謂六禮,分別是代表勤奮好學的芹菜,苦心育人的蓮子,吉運鴻通的紅豆,早日高中的棗子,功德圓滿的桂圓,弟子謝恩的臘肉條,還有渾酒兩壇。
另外的一兩白銀,是木永為一年的學資。
這是張玉娘特意準備的,即便木家二老來了,那塊臘肉,她都舍不得多弄點吃,就是為了把這條留給木永為交束修用。
禮是給教木永為的先生,學資是要交給私塾的,這是分開的。
到時,先生會給木永為迴些禮,有蔥、芹菜,大方點的有書本,或是紙張等物。
全看先生的意思。
張玉娘母女倆,將兩父子送至院門口,張玉娘不放心,又再次叮囑木永為,去拜見先生時要老實點,萬萬不可太過調皮,以免招來先生的不喜。
木永為邁著八字步,披了身好皮,端的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對於張玉娘的話,也不知有沒有真聽進去,橫豎是答應的爽快。
木久承怕她太過擔心,安慰了她兩句,在他眼皮子底下,木永為若敢搗亂,定叫他迴來後,請他吃青青竹條小炒肉。
兩父子走後,家裏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張玉娘便帶著木梨將家裏的被子翻出來曬曬。
“喲,你家皮小子當真去念書了?”
李嬸子滿心滿眼的都是羨慕。
“我就說,我家挨著你家,讓那兩小子跟著混兩日,束修啥的都好說,偏兩小子不樂意。”
李家兩兄弟看不上讀書人,說是手無扶乩之力,秀才,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中的,千難萬難,還不如叫他倆跟著李屠戶學殺豬呢。
李屠戶對兩人的決定,並不反對。
張玉娘請了她進來坐。
又問她:“不知你當家的可有打聽到誰家有小豬崽了麽?”
李嬸子笑答:“你把心放肚裏吧,我當家的旁的不行,對這掙銀子的事,最是放心上了,他說了,別瞧著這會兒子暖和的緊,到春寒來了,小豬崽子們可扛不住,還是要等到三月中下旬,那時天氣漸漸迴暖,再抓了豬崽來。”
木梨很讚成:“娘,李叔肯定很有經驗,他說言的事,農書上的確也有記載,說是天氣太過寒冷,小豬崽不扛凍,容易著涼又拉稀,又加上太小才斷奶,母豬不在一旁給它們暖身,容易死掉,到時費了心思不說,還要賠不少銀錢。”
不如再多等數日,待天氣迴暖後再抓小豬崽,又因豬圈矮木板架的下方墊了一層石灰,春日裏吸潮又不易滋生細菌的。
張玉娘不再堅持:“我就是想著早抓迴來一日,這不小豬崽也能多長大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