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永為問不出口了,在那裏糾結了半天,最後話到喉嚨裏,到底拐了個大彎。
“你說我小舅舅他......”
“哦,你說楊來貴啊?就這事也值得你跑來問我?你幹啥不自己動動腦子,你那小舅舅的脾性,可是跟你外婆一個樣兒,不是親生的又是什麽?”
木永為一迴想,還真是這麽一迴事。
他想明白了,張玉娘這個後娘,先前肯定是話趕話,才故意那般說的。
那說他親娘的事,肯定也是假的咯。
心裏鬆快的木永為,嘴角掛著笑意,背著竹簍子又出門打豬草去了。
張玉娘望著他的背影,小聲嘀咕了一句:“我又沒說楊來貴是你外公的親兒子,你高興個啥子勁,算了,你娘造的孽我就不提了,省得你心裏總紮根刺,你是木家的孩子,自然不必為了楊家的事太過傷腦筋。”
木永為壓根兒就沒想過,張玉娘竟真的忽悠了他。
楊李氏中午才鬧過,楊來貴就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帶著楊大喜三兄弟繼繼來上課了。
張玉娘並沒有主動同木久承說中午的事。
所以,木久承依舊好心情的給幾個小輩上課,又抽查了各人的功課。
少不得,又將木梨稱讚一番,對於自家兒子越發長進了,功課做的也越來越認真,木久承心裏還是很滿意的。
晚飯時,因為中午做拆骨肉,還剩了點煮豬頭的肉湯,以及一點很油的菜湯。
這是張玉娘中午特意留出來的,用肉湯做了個鹹菜湯,上頭擱上蔥花,聞著就挺香。
就著菜湯,燒了一大盆子黃瓜,還有一碟子青椒炒醬豆子。
楊來貴拿筷子在裏頭左翻右翻的,最後不高興的將筷子往桌上一擱。
“四姐夫,聽人說,你家今日吃好菜,怎地連半塊肉都沒有,莫不是,您不願意讓我同您的侄兒們吃?”
這樣的事,張玉娘不能出麵頂迴去。
木梨坐他對麵,冷冷一笑:“愛吃不吃,我家今日是要招待幫忙的那些人,才弄了點發菜,中午都吃完了。”
“我說話,要你個小輩兒插嘴,沒一點規矩。”楊來貴巴不得木梨跟他鬥嘴,他才好在木久承麵前,揭開木梨罪惡的嘴臉。
木永為看自家老爹臉色不好看了,忙給木梨夾了一筷子醬豆子,說:“快吃吧。”
他又迴頭對楊來貴道:“小舅舅,今日我家蓋豬圈,小舅舅您怎地不來幫忙呢,不然,您肯定能吃到不少肉菜的。”
木梨憋笑。
木永為的腦子越發空了。
曉得走迂迴路線了。
楊來貴一時語塞,他曉得是一迴事,但叫他這個懶得要死的來幹那體力活,楊來貴才不幹,他寧肯在家躺著睡懶覺的。
楊來貴不敢再說什麽要好菜的話了,他聽木梨剛說了,那豬圈才蓋一半,他若想吃肉菜,明日早起來幫忙,還是能吃到肉菜的。
楊來貴寧肯不吃肉菜,他都不願意來給木家幹苦力活的。
兩兄妹聯手,成功堵住了楊來貴的嘴。
木久承暗中掃了兩兄妹一眼,眼角微微上揚。
張玉娘又同木久承提了提買豬崽的事。
木久承沉吟片刻,張玉娘又告訴他,屋後早先種的紅薯秧子,已經長大不少,到是可以摘多些葉子喂豬的,又說,這事兒,李家也覺得可行。
“爹,我也覺得可行,雖說每日還是要出門打豬草,但是即便豬再小,到了年底,還是能賣些錢的,半大的豬,有人願意收,整隻賣掉也行的。”
這話,是木梨悄悄告訴他的。
到時,即便豬隻有半點大,那也是能賣給那些收豬的。
也有人是願意收迴去再養上幾月,長肥了再轉手賣掉。
況且,那般大的豬,是不容易得病死的。
“也行,也不拘著隻喂草,迴頭,跟李家那邊商量一下,這喂豬用的米糠錢,看如何分攤。”
木久承這話一處,三雙眼睛齊刷刷的看著他。
他被瞧的不自在了,摸摸自個兒鼻尖,問:“有什麽問題嗎?”
張玉娘笑道:“問題大了呢,當家的,你咋會想到,就是......這買米糠,攤錢的事?”
木久承笑答:“你們一個個都幹得熱火朝天,我好歹也是一家之主,這養豬一事,總要跟別人打聽打聽,人家說,喂豬要多用米糠拌豬草喂,還有,他們說,紅薯喂豬最長膘了,膘好的豬,賣出去價錢也要高不少的。”
說到這兒,他也算迴過神來,不由失笑道:“還是娘子會持家,早早就弄了那許多紅薯秧子栽下,待到天冷了,沒豬草可打,到是可以拿紅薯喂豬的,橫豎,咱家現在無需頓頓吃紅薯的。”
即便一家四口吃米糧,一月要花一百多文買米,木久承現在還是養的起的。
“待秋收後,咱們買些穀子吧,到時和李家說說,穀子多了,可以每月拉一次去鎮上磨坊裏,也無需再費太多銅板子買米糠的。”
木久承覺得可行。
待兩個孩子出去後,他同格玉娘道:“除掉那蓋豬圈花的二百文,我手上還有五百文,也不知夠不夠買豬崽了。”
張玉娘想了想,道:“今日的豬頭肉,還有明日待客用的豬下水,都是李家送的,我明日早起,隨你一起去鎮上買點鹵料,明兒中午吃鹵水,那一百文錢我還沒動,明日買了鹵料,這個月的生活開銷,應該夠用的。”
“也不曉得豬崽多少錢一隻。”
“五百文怕是不夠啊。”
木久承有點心煩。
張玉娘不想將自己的私房拿出來用,拿出來了,就收不迴的。
木久承這是動了那心思。
張玉娘琢磨了一下,道:“橫豎這事要托李家幫忙,到時同她說說,看能不能過幾個月再同那賣豬崽的結帳。”
木久承問:“人家肯賒嗎?”
“怎就不肯了?這年頭誰手上有那麽多錢,還不都是賒來賒去的。”
木久承點頭,即然張玉娘這法子可行,到省卻厚著臉皮開口,向張玉娘討要銀子的。
這事兒圓滿解決了,卻給張玉娘提了個醒兒。
自個兒手裏的銀子不能久久存放著。
還需盡快花掉才是。
木家一家四口有了盼頭,這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欣欣向榮。
再說楊李氏,盡管她跟木永為再三強調,說張玉娘在說謊。
她哄著木永為迴去後,在木家院牆外,一張老臉立馬垮下來了,自家四閨女生的好顏色,又是個會來事兒的。
“你說我小舅舅他......”
“哦,你說楊來貴啊?就這事也值得你跑來問我?你幹啥不自己動動腦子,你那小舅舅的脾性,可是跟你外婆一個樣兒,不是親生的又是什麽?”
木永為一迴想,還真是這麽一迴事。
他想明白了,張玉娘這個後娘,先前肯定是話趕話,才故意那般說的。
那說他親娘的事,肯定也是假的咯。
心裏鬆快的木永為,嘴角掛著笑意,背著竹簍子又出門打豬草去了。
張玉娘望著他的背影,小聲嘀咕了一句:“我又沒說楊來貴是你外公的親兒子,你高興個啥子勁,算了,你娘造的孽我就不提了,省得你心裏總紮根刺,你是木家的孩子,自然不必為了楊家的事太過傷腦筋。”
木永為壓根兒就沒想過,張玉娘竟真的忽悠了他。
楊李氏中午才鬧過,楊來貴就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帶著楊大喜三兄弟繼繼來上課了。
張玉娘並沒有主動同木久承說中午的事。
所以,木久承依舊好心情的給幾個小輩上課,又抽查了各人的功課。
少不得,又將木梨稱讚一番,對於自家兒子越發長進了,功課做的也越來越認真,木久承心裏還是很滿意的。
晚飯時,因為中午做拆骨肉,還剩了點煮豬頭的肉湯,以及一點很油的菜湯。
這是張玉娘中午特意留出來的,用肉湯做了個鹹菜湯,上頭擱上蔥花,聞著就挺香。
就著菜湯,燒了一大盆子黃瓜,還有一碟子青椒炒醬豆子。
楊來貴拿筷子在裏頭左翻右翻的,最後不高興的將筷子往桌上一擱。
“四姐夫,聽人說,你家今日吃好菜,怎地連半塊肉都沒有,莫不是,您不願意讓我同您的侄兒們吃?”
這樣的事,張玉娘不能出麵頂迴去。
木梨坐他對麵,冷冷一笑:“愛吃不吃,我家今日是要招待幫忙的那些人,才弄了點發菜,中午都吃完了。”
“我說話,要你個小輩兒插嘴,沒一點規矩。”楊來貴巴不得木梨跟他鬥嘴,他才好在木久承麵前,揭開木梨罪惡的嘴臉。
木永為看自家老爹臉色不好看了,忙給木梨夾了一筷子醬豆子,說:“快吃吧。”
他又迴頭對楊來貴道:“小舅舅,今日我家蓋豬圈,小舅舅您怎地不來幫忙呢,不然,您肯定能吃到不少肉菜的。”
木梨憋笑。
木永為的腦子越發空了。
曉得走迂迴路線了。
楊來貴一時語塞,他曉得是一迴事,但叫他這個懶得要死的來幹那體力活,楊來貴才不幹,他寧肯在家躺著睡懶覺的。
楊來貴不敢再說什麽要好菜的話了,他聽木梨剛說了,那豬圈才蓋一半,他若想吃肉菜,明日早起來幫忙,還是能吃到肉菜的。
楊來貴寧肯不吃肉菜,他都不願意來給木家幹苦力活的。
兩兄妹聯手,成功堵住了楊來貴的嘴。
木久承暗中掃了兩兄妹一眼,眼角微微上揚。
張玉娘又同木久承提了提買豬崽的事。
木久承沉吟片刻,張玉娘又告訴他,屋後早先種的紅薯秧子,已經長大不少,到是可以摘多些葉子喂豬的,又說,這事兒,李家也覺得可行。
“爹,我也覺得可行,雖說每日還是要出門打豬草,但是即便豬再小,到了年底,還是能賣些錢的,半大的豬,有人願意收,整隻賣掉也行的。”
這話,是木梨悄悄告訴他的。
到時,即便豬隻有半點大,那也是能賣給那些收豬的。
也有人是願意收迴去再養上幾月,長肥了再轉手賣掉。
況且,那般大的豬,是不容易得病死的。
“也行,也不拘著隻喂草,迴頭,跟李家那邊商量一下,這喂豬用的米糠錢,看如何分攤。”
木久承這話一處,三雙眼睛齊刷刷的看著他。
他被瞧的不自在了,摸摸自個兒鼻尖,問:“有什麽問題嗎?”
張玉娘笑道:“問題大了呢,當家的,你咋會想到,就是......這買米糠,攤錢的事?”
木久承笑答:“你們一個個都幹得熱火朝天,我好歹也是一家之主,這養豬一事,總要跟別人打聽打聽,人家說,喂豬要多用米糠拌豬草喂,還有,他們說,紅薯喂豬最長膘了,膘好的豬,賣出去價錢也要高不少的。”
說到這兒,他也算迴過神來,不由失笑道:“還是娘子會持家,早早就弄了那許多紅薯秧子栽下,待到天冷了,沒豬草可打,到是可以拿紅薯喂豬的,橫豎,咱家現在無需頓頓吃紅薯的。”
即便一家四口吃米糧,一月要花一百多文買米,木久承現在還是養的起的。
“待秋收後,咱們買些穀子吧,到時和李家說說,穀子多了,可以每月拉一次去鎮上磨坊裏,也無需再費太多銅板子買米糠的。”
木久承覺得可行。
待兩個孩子出去後,他同格玉娘道:“除掉那蓋豬圈花的二百文,我手上還有五百文,也不知夠不夠買豬崽了。”
張玉娘想了想,道:“今日的豬頭肉,還有明日待客用的豬下水,都是李家送的,我明日早起,隨你一起去鎮上買點鹵料,明兒中午吃鹵水,那一百文錢我還沒動,明日買了鹵料,這個月的生活開銷,應該夠用的。”
“也不曉得豬崽多少錢一隻。”
“五百文怕是不夠啊。”
木久承有點心煩。
張玉娘不想將自己的私房拿出來用,拿出來了,就收不迴的。
木久承這是動了那心思。
張玉娘琢磨了一下,道:“橫豎這事要托李家幫忙,到時同她說說,看能不能過幾個月再同那賣豬崽的結帳。”
木久承問:“人家肯賒嗎?”
“怎就不肯了?這年頭誰手上有那麽多錢,還不都是賒來賒去的。”
木久承點頭,即然張玉娘這法子可行,到省卻厚著臉皮開口,向張玉娘討要銀子的。
這事兒圓滿解決了,卻給張玉娘提了個醒兒。
自個兒手裏的銀子不能久久存放著。
還需盡快花掉才是。
木家一家四口有了盼頭,這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欣欣向榮。
再說楊李氏,盡管她跟木永為再三強調,說張玉娘在說謊。
她哄著木永為迴去後,在木家院牆外,一張老臉立馬垮下來了,自家四閨女生的好顏色,又是個會來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