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黛輕輕歎了口氣,“隻是苦了他們孩子,生在這樣的家庭。”
周辭聳聳肩,“這世上的事哪能盡善盡美。不過現在我們既然知道了他們之間的貓膩,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做點文章了。”
沈黛眼睛一亮,“你是說?”
周辭點點頭,“沒錯,朱嘉強能這麽輕易背叛道德底線,必然是心虛膽小之人,隻要稍微給他點壓力,他肯定亂了陣腳。而黃榮斌那邊,色字頭上一把刀,他的弱點也很明顯。”
沈黛對周辭的話也是認可的,隻是想到黃榮斌,不禁有些唏噓。
“官場上的鬥爭,無非就是爭權逐利四個字,你說這人要做到多大的官,才是個頭呢?四十出頭的市委書記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了,他怎麽還是不知足呢!”
周辭聽沈黛的這番話,明顯感覺她話裏的惋惜的意思,他有些不解詢問。
“怎麽聽你這話,還有幾分惋惜的意思呢?”
沈黛忍不住開始給周辭講,她調查後了解黃榮斌的情況,告訴了他。
黃榮斌是典型的寒門貴子,從政二十幾年他是老百姓口裏的清官好官,他能在四十出頭的年紀,成為市一把手,工作能力自然是比較出色,而這樣一個老百姓口中好官,如何墮落成如今的樣子,就隻是貪欲而已嗎?
這個問題,沈黛心裏也疑惑過,她來潮市之前,在調查黃榮斌時,就對這個兩相矛盾的人,曾產生過好奇還特意去詳細了解了一番他的成長經曆。
了解過後,看到如今他的墮落沉淪,沈黛才會感到惋惜。
黃榮斌出生於廣省華縣的一戶貧困家庭之中,父母都隻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靠著一把子力氣過活,可即便他們再怎麽努力,那幾畝薄田,那幾片貧瘠的土地卻依舊無法創造財富,無法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充其量也隻能是溫飽而已。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裏,黃榮斌的命運仿佛早已注定,注定了他將子承父業成為農民重複祖輩的人生,然而,父母偶然間聽說的一句話卻改變了他的命運,那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這句話被黃家父母奉若經典,即使家裏再窮,他們也將黃榮斌送去了學校接受教育,希望兒子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能夠走出農村,成為國家的棟梁。
為此,老兩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磕了碰了也不敢去醫院看病,到最後身體累出了一身病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饑荒。
所幸,黃榮斌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小學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初中時他在年級榜首的位置上就沒下來過,高中時校內第一更是家常便飯,在高考前夕,彼時所有人都認為黃榮斌能突破自我,能打破華縣沒有大學生的魔咒,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1981年高考之際,黃榮斌以全縣前十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南湖師範專科學校,實現的夢想也完成了他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得知此消息後,黃家人倍感欣慰,多年的付出沒有白費,為此他們還特地敲鑼打鼓在村裏辦起了流水席,目的也很簡單一是為了炫耀,二是為了借錢。
因為黃榮斌大學是考上了學費卻沒有著落,無奈黃家父母隻能用這種方式想辦法獲得大家夥的幫助。
所幸,並村裏沒有人為難他們一家,畢竟在那個年代的人眼中,大學生那就是進士、狀元,今後可是要當官的,現在幫一把今後對方還會少了迴報嗎?
確實,當時村裏人家家戶戶為自己籌集學費時黃榮斌也是這樣想的,他也認為一旦有朝一日自己發達了,一定不會忘了這群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就這樣,帶著村裏人的期盼,黃榮斌步入了大學校園,當然,有著理想抱負的他並不像其他同學那般享受大學生活,去戀愛去遊戲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他還是老樣子每天除了學習就是讀書,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功課上。
勤奮好學、年少有為的孩子誰不愛呢?因此沒過許久,校領導就注意到了這位窮苦出身的寒門學子。
他們見黃榮斌文筆不錯便給到了他一個機會,那就是加入學校的文學社,幫忙編撰校內的文學雜誌。
黃榮斌也十分珍惜這一機會,他將全部的課餘時間都用在了琢磨文筆上,而他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迴報,在大二那年黃榮斌的文章就登上了報紙,不僅被當時的文學界大加讚賞,還得到了當地教育機關的一致好評。
為此,黃榮斌被校領導選中,在畢業之際成功從千萬名在校生手中搶到了留校的名額,當上了學校的團總支書記,為今後的從政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因為大學期間的優異表現,黃榮斌畢業後成功的留校當了老師。
雖然同為中文係的幾位同學被分配到政府及效益更好的單位,可黃榮斌那時很享受閑散的校園生活,絲毫沒有從政的想法。
在南湖師專任教時,黃榮斌溫飽不愁,有學校分配的宿舍住,還娶了一位漂亮的學妹當老婆,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可不久後,這種“象牙塔”中的生活悄悄發生了變化。
因為受過村裏人的恩惠,又被村裏視為“能人”,常有老鄉托他找政府裏的同學辦事,黃榮斌推辭不掉的他隻好向老同學求助,但其中滋味隻有他知道。
漸漸地,黃榮斌意識到權力的重要,思想逐漸發生了改變,有意進入仕途。
正好當時梅市地區宣傳係統開始招人,憑著一手好文筆,黃榮斌就進入了梅縣地委講師團,隨後又調入梅縣委宣傳部任幹事,正式踏上仕途。
在梅縣委宣傳部期間,他雖然工作兢兢業業,寫的文字也總得到領導肯定,但始終就是一個搞宣傳的副科長,位於官場的最底層,沒啥實權。
1992年,黃榮斌調任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仕途才算看到點希望。
正是他的文筆,他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位“伯樂”,也就是他的恩師。
1993年,黃榮斌進入市委宣傳部後,主要負責時任梅市委書記劉風義的工作講話和對外形象。
工作中,劉風義對黃榮斌非常欣賞,曾多次當眾誇他有才學、有水平、有上進心,並稱讚黃榮斌為自己準備的講話稿“簡短有力、廢話少”。
形象憨厚,記憶力超群,又博覽群書的黃榮斌得到劉風義賞識,成為少數能夠經常到劉風義家做客的年輕幹部。
劉風義也有意栽培他,先是安排他到中央黨校學習了10個月,隨後外派至梅市下屬的蕉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掛職兩年之後,他留在了蕉縣。
周辭聳聳肩,“這世上的事哪能盡善盡美。不過現在我們既然知道了他們之間的貓膩,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做點文章了。”
沈黛眼睛一亮,“你是說?”
周辭點點頭,“沒錯,朱嘉強能這麽輕易背叛道德底線,必然是心虛膽小之人,隻要稍微給他點壓力,他肯定亂了陣腳。而黃榮斌那邊,色字頭上一把刀,他的弱點也很明顯。”
沈黛對周辭的話也是認可的,隻是想到黃榮斌,不禁有些唏噓。
“官場上的鬥爭,無非就是爭權逐利四個字,你說這人要做到多大的官,才是個頭呢?四十出頭的市委書記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了,他怎麽還是不知足呢!”
周辭聽沈黛的這番話,明顯感覺她話裏的惋惜的意思,他有些不解詢問。
“怎麽聽你這話,還有幾分惋惜的意思呢?”
沈黛忍不住開始給周辭講,她調查後了解黃榮斌的情況,告訴了他。
黃榮斌是典型的寒門貴子,從政二十幾年他是老百姓口裏的清官好官,他能在四十出頭的年紀,成為市一把手,工作能力自然是比較出色,而這樣一個老百姓口中好官,如何墮落成如今的樣子,就隻是貪欲而已嗎?
這個問題,沈黛心裏也疑惑過,她來潮市之前,在調查黃榮斌時,就對這個兩相矛盾的人,曾產生過好奇還特意去詳細了解了一番他的成長經曆。
了解過後,看到如今他的墮落沉淪,沈黛才會感到惋惜。
黃榮斌出生於廣省華縣的一戶貧困家庭之中,父母都隻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靠著一把子力氣過活,可即便他們再怎麽努力,那幾畝薄田,那幾片貧瘠的土地卻依舊無法創造財富,無法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充其量也隻能是溫飽而已。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裏,黃榮斌的命運仿佛早已注定,注定了他將子承父業成為農民重複祖輩的人生,然而,父母偶然間聽說的一句話卻改變了他的命運,那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這句話被黃家父母奉若經典,即使家裏再窮,他們也將黃榮斌送去了學校接受教育,希望兒子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能夠走出農村,成為國家的棟梁。
為此,老兩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磕了碰了也不敢去醫院看病,到最後身體累出了一身病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饑荒。
所幸,黃榮斌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小學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初中時他在年級榜首的位置上就沒下來過,高中時校內第一更是家常便飯,在高考前夕,彼時所有人都認為黃榮斌能突破自我,能打破華縣沒有大學生的魔咒,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1981年高考之際,黃榮斌以全縣前十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南湖師範專科學校,實現的夢想也完成了他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得知此消息後,黃家人倍感欣慰,多年的付出沒有白費,為此他們還特地敲鑼打鼓在村裏辦起了流水席,目的也很簡單一是為了炫耀,二是為了借錢。
因為黃榮斌大學是考上了學費卻沒有著落,無奈黃家父母隻能用這種方式想辦法獲得大家夥的幫助。
所幸,並村裏沒有人為難他們一家,畢竟在那個年代的人眼中,大學生那就是進士、狀元,今後可是要當官的,現在幫一把今後對方還會少了迴報嗎?
確實,當時村裏人家家戶戶為自己籌集學費時黃榮斌也是這樣想的,他也認為一旦有朝一日自己發達了,一定不會忘了這群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就這樣,帶著村裏人的期盼,黃榮斌步入了大學校園,當然,有著理想抱負的他並不像其他同學那般享受大學生活,去戀愛去遊戲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他還是老樣子每天除了學習就是讀書,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功課上。
勤奮好學、年少有為的孩子誰不愛呢?因此沒過許久,校領導就注意到了這位窮苦出身的寒門學子。
他們見黃榮斌文筆不錯便給到了他一個機會,那就是加入學校的文學社,幫忙編撰校內的文學雜誌。
黃榮斌也十分珍惜這一機會,他將全部的課餘時間都用在了琢磨文筆上,而他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迴報,在大二那年黃榮斌的文章就登上了報紙,不僅被當時的文學界大加讚賞,還得到了當地教育機關的一致好評。
為此,黃榮斌被校領導選中,在畢業之際成功從千萬名在校生手中搶到了留校的名額,當上了學校的團總支書記,為今後的從政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因為大學期間的優異表現,黃榮斌畢業後成功的留校當了老師。
雖然同為中文係的幾位同學被分配到政府及效益更好的單位,可黃榮斌那時很享受閑散的校園生活,絲毫沒有從政的想法。
在南湖師專任教時,黃榮斌溫飽不愁,有學校分配的宿舍住,還娶了一位漂亮的學妹當老婆,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可不久後,這種“象牙塔”中的生活悄悄發生了變化。
因為受過村裏人的恩惠,又被村裏視為“能人”,常有老鄉托他找政府裏的同學辦事,黃榮斌推辭不掉的他隻好向老同學求助,但其中滋味隻有他知道。
漸漸地,黃榮斌意識到權力的重要,思想逐漸發生了改變,有意進入仕途。
正好當時梅市地區宣傳係統開始招人,憑著一手好文筆,黃榮斌就進入了梅縣地委講師團,隨後又調入梅縣委宣傳部任幹事,正式踏上仕途。
在梅縣委宣傳部期間,他雖然工作兢兢業業,寫的文字也總得到領導肯定,但始終就是一個搞宣傳的副科長,位於官場的最底層,沒啥實權。
1992年,黃榮斌調任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仕途才算看到點希望。
正是他的文筆,他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位“伯樂”,也就是他的恩師。
1993年,黃榮斌進入市委宣傳部後,主要負責時任梅市委書記劉風義的工作講話和對外形象。
工作中,劉風義對黃榮斌非常欣賞,曾多次當眾誇他有才學、有水平、有上進心,並稱讚黃榮斌為自己準備的講話稿“簡短有力、廢話少”。
形象憨厚,記憶力超群,又博覽群書的黃榮斌得到劉風義賞識,成為少數能夠經常到劉風義家做客的年輕幹部。
劉風義也有意栽培他,先是安排他到中央黨校學習了10個月,隨後外派至梅市下屬的蕉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掛職兩年之後,他留在了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