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的場麵出現,舒忠義心情瞬間大好,最佳替罪羊出現了。


    倒黴蛋青年,被衍聖公親點心懷鬼胎。


    一旦衍聖公發生意外,他就是最大嫌疑人。


    事情變成了孔家內鬥,他們這些人身上的責任,一下子就輕了。


    帶著救迴來的眾人,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在敵軍圍城前夕,返迴了濟南城。


    疼痛難忍的衍聖公,早就在半路上,昏厥了過去。


    因為缺乏有效救治,傷口處已經出現明顯的化膿跡象。城中的郎中看了,都觸目驚心。


    以現在的醫療技術,想要救人難度非常大。


    對山東一眾官員來說,現在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人總算活著被帶到了濟南城。


    衍聖公病死在床榻上,同落入敵軍之手,造成的政治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屬於及時補救,算是戴罪立功。


    至於沒有及時救治的問題,除了孔家人不滿外,其餘官員都沒當成一迴事。


    北虜追殺的緊,哪有功夫去找郎中啊!


    衍聖公隻有一個,但聖人後裔卻有很多。


    隻要人不落入北虜之手,死一個衍聖公,朝廷完全可以再冊封一個。


    麵對一眾山東官員的感激,李牧都有些不好意思。他可沒有救人的意思,隻是機緣巧合帶迴了半死不活的衍聖公。


    如果是普通人的話,下半身傷口發炎感染,還可以進行截肢手術保命。


    衍聖公的身份特殊,城中官員都不敢擔責,隻能采取保守治療。


    李牧諮詢過城中名醫,盡管大家說的含糊其辭,可最終結論都是:聽天命,盡人事。


    僅僅隻是合情合理的拖延了一下治療時間,無需自己派人下黑手,就達成了目的。


    對這樣的結果,李牧是滿意的。


    衍聖公的傷是北虜導致的,救迴來的眾人都是人證。現在這筆賬,自然要記在北虜身上。


    不僅無需承擔風險,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還成了功臣。


    看舞陽侯燦爛的笑容就知道,他對現在的結果,同樣非常滿意。


    快樂時光,總是短暫的。


    沒有高興多久,北虜主力就兵臨城下。


    望著城外的敵軍,一眾官員紛紛臉色大變。


    “侯爺,有什麽需要,您盡管吩咐。


    隻要是能夠做到的,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閔凱風神色凝重的說道。


    前麵一萬敵軍殺到城下,就讓他們夜不能寐。


    此刻城外足足聚集了十幾萬大軍,光靠濟南城的守軍,怕是撐不過三天。


    現在有能力保住濟南的,唯有舞陽侯率領的勤王大軍。


    涉及到了生死存亡,主導權已經不再重要。


    偏偏這種關鍵時刻,巡撫又臥病在床,他這個布政使隻能代表衙門表態。


    “嗯!”


    “守城之事,本督自有計較。


    需要配合的時候,不會和你們客氣的。


    具體的事務,你們和李提督對接即可。


    北虜的探子無孔不入,為了安全起見,具體作戰計劃就不公開了。”


    舞陽侯淡定的迴答道。


    作戰計劃是不存在的,作為守城的一方,隻需守住城池即可。


    在北虜抵達前,他們就拚命搜集各種戰略物資。


    現在的濟南城兵精糧足,固守一兩年,都不是問題。


    隨著各地的堅壁清野,北虜想要獲得糧草,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很多時候,即便是攻克了城池,收獲也非常有限。


    守軍官兵會在城破之時,搶先燒毀糧倉。


    在這種背景下,北虜不具備長期圍困濟南府的條件。


    心中有了盤算,底氣也就上來了。


    “諸位大人放心,防守濟南城,我們已經有了全盤方案。


    大家隻需要安撫民心,不讓城中生亂即可。”


    李牧順勢開口補充道。


    固守城池,迎戰北虜,這是早就計劃好的。


    前麵的濟南大捷,贏得太過順利。


    勤王大軍獲得了名望的同時,也招來了許多嫉妒。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現在到了該賣慘的時候,那就必須表演到位。


    ……


    京師。


    收到救迴衍聖公的消息,永寧帝略微鬆了一口氣。


    當代衍聖公,道德底線可是相當靈活。


    這貨若是落入北虜之手,搞不好立即一封降表送上去,直接宣稱北虜單於才是正統。


    雖然天下人,不會認可北虜的正統性,卻會削弱他這個皇帝的正統性。


    沒有法子,誰讓他這個皇帝,自繼位開始天下局勢就急轉直下呢。


    除了鏟除閹黨,廢除廠衛的時候,被天下士紳吹捧了一番外。


    剩下的時間裏,他都是被罵的角色。


    缺乏自信的永寧帝,格外重視自家皇位的合法性。


    “遼東鎮,開始行動了沒有?”


    永寧帝關心的問道。


    北虜重兵圍困濟南,舞陽侯所部被困城中。


    兩廣的勤王大軍,暫時指望不上。


    京營不能輕動,九邊重鎮中宣府鎮殘了,大同鎮和太原鎮損失慘重。


    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四鎮,雖然也是精銳,但朝廷的邊防核心在遼東。


    加上白蓮教叛亂的影響,導致朝廷投入的資源減少,嚴重影響到了四鎮的發展。


    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兵力數量,都出現了下滑。


    為了穩定四川局勢,這四鎮均抽調了一部分精銳入蜀,錯過了這次勤王。


    僅剩的薊州鎮和遼東鎮聯係緊密,兩邊的將門世家,出現了抱團的跡象。


    確切的說,是薊州將門主動向遼東鎮靠攏,雙方更像是依附關係。


    這些都是實力失衡,惹出來的麻煩。


    九邊之中,遼東鎮一家獨大。


    一家的軍事實力,幾乎能頂得上另外八鎮的總和。


    薊州鎮和遼東鎮挨著,一起承擔著防禦北虜的重任。


    想要在邊境生活下去,隻能向遼東鎮靠攏。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的視線,自然都在遼東鎮身上。


    “陛下,昨日遼東鎮向北虜發起進攻,同敵人鏖戰數個時辰,斬殺敵軍數百人。


    可惜敵人援軍迅速抵達,沒有能夠搶到首級。”


    鍾景明忐忑的迴答道。


    這樣的戰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遼東鎮參與勤王的足有五萬大軍,對麵的草原聯軍,同樣有三萬大軍。


    加上附近的其餘虞朝軍隊,雙方一旦開戰,參戰人數不會低於十萬。


    一場十萬人的混戰,打了幾個時辰,僅僅隻有數百人的戰果,還沒有搶到一具敵軍首級。


    在軍事史上,都能夠算一個奇跡。


    如此明顯的漏洞,相當於直接告訴大家,遼東鎮和北虜之間達成了默契。


    對這種結果,鍾景明也非常的無奈。


    遼東鎮肯出兵,那都是看在他的麵子上。


    可遼東督師的麵子,僅僅隻能讓人家出來溜一圈,還不足以令他們拚命。


    如果不是挨著京師,兵部又對首級核驗嚴格,還可以靠殺良冒功糊弄。


    此時在朝中文武的眼皮子底下,以往那些糊弄手段,自然是不能用。


    事實上,遼東鎮也不是完全不聽命令。


    導致雙方關係鬧僵,永寧帝同樣負有很大的責任。


    北虜入寇的第一時間,皇帝就派出欽差,向遼東鎮進行了問責。


    一度罷免了多名高層將領,引發了遼東官兵的抗議。後續迫於局勢需要,又恢複了他們的職位。


    看似事情結束了,但遼東鎮高層現在已經不敢相信朝廷。


    畢竟,他們幹的破事太多,其中很多都是犯忌諱的。


    按照大虞律處置,一個個都能拉出去淩遲。


    為了避免朝廷秋後算賬,他們選擇了趁機向朝廷提出了條件。


    總結起來的話,主要有三條。


    一、要求朝廷增加遼東鎮的軍費投入,保證不漂沫、拖欠錢糧。


    二、向朝廷爭取更多的人事自主權,即:主要將領世襲罔替,軍中職位由他們提名產生。


    三、仿照節度使製度,在遼東實施軍管製度,府縣一級不再任命文官。


    相當於明晃晃的說,自己要割據一方,朝廷自然不可能答應。


    如此要命的條件,他這個遼東督師,都不敢上報朝廷。


    不光他不敢上報給皇帝,朝中一眾文官,都忙著給捂蓋子。


    扶持遼東鎮是他們的決定,現在失去了控製,就成了他們的責任。


    在這種背景下,鍾景明能夠做的就是對上糊弄皇帝,對下忽悠遼東鎮一眾將領。


    訊息的不對稱,直接讓永寧帝和遼東鎮諸將,一起產生了誤判。


    永寧帝覺得是對遼東鎮太過寬容,以至於這些將領囂張跋扈。


    而遼東鎮的諸將則認為,朝廷在認真考慮他們提出來的條件,隻要再加點兒籌碼,朝廷就會派人和他們談判。


    不奢望朝廷能同時答應三個條件,隨便答應其中一條,他們都是血賺。


    實在是不行,他們還可以繼續讓步。


    畢竟,遼東鎮雖然兵強馬壯,可後勤上嚴重依賴朝廷。


    真要是鬧翻了,朝廷一斷糧,他們馬上就要崩潰。


    投奔北虜,這個選項是不存在的。


    別看北虜威風,實際上還是窮的一批。


    搶來的財富,基本上都通過走私貿易,迴流到了大虞境內。


    光養活他們自己那點兒兵,都要精打細算支出。


    根本沒有餘力,再養活一支遼東鎮。


    最少投奔過去的仆從軍,獲得的待遇,就遠不及大虞這邊。


    “厲害!”


    “敢問鍾大人,遼東鎮是如何打出這等傳奇戰績的?


    史官們都打起精神來,這可是開曆史的先河,鍾大人的分享必須一字不落的記錄下來。”


    景國良當即嘲諷道。


    遼東將門的吃相太過難看,朝廷派過去的各路大軍,不是被他們坑死,就是被他們吞並。


    在這一過程中,勳貴集團同樣吃了不小的虧。


    明知道壞了規矩,怎奈朝廷需要遼東鎮賣命,隻能暫時把問題擱置下來。


    好不容易,等到現在這個機會,景國良自然不會讓鍾景明輕易糊弄過去。


    雖然光這點兒事,弄不倒遼東鎮,但能夠影響皇帝和百官的看法。


    扶持遼東鎮的,僅僅隻是一眾參與走私貿易的關係。


    在朝堂上,這些人雖然身居高位,可總體上依舊是少數。


    大部分官員,在北虜入寇之後,就對遼東鎮喪失了好感。


    在大家樸素的觀念中,北虜能夠繞路入關,那就是遼東守軍失職。


    真想要攔截敵軍,遼東鎮完全可以在敵人剛行動之時,就做出直搗黃龍的姿態,逼迫敵人放棄作戰計劃。


    能夠做到的事情,偏偏沒有去做。


    在很多官員心中,遼東督師鍾景明,才是北虜入寇的第一責任人。


    有了景國良帶頭,瞬間朝堂上就掀起了彈劾潮。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幫忙的辯護,可很快就淹沒在彈劾潮中。


    知道局勢失控,原本支持鍾景明的清流們,果斷選擇了明哲保身。


    一起發財可以,但是一起下地獄不行。


    論起扣帽子,還是文官更加專業。


    眨眼的功夫,鍾景明身上就背負了數十條罪名,甚至說他是北虜的內奸。


    “陛下,臣冤枉啊!”


    見局麵不對,鍾景明急忙跪倒在地喊冤。


    可惜永寧帝對他的怨念,絲毫不比群臣少,對他的哀求置若罔聞。


    如果不是考慮到北虜的威脅,擔心此時處置鍾景明,可能引發遼東鎮的劇變,他早就下旨拿人了。


    “陛下,宣大總督李誌鴻在獄中畏罪自殺了!”


    宦官帶來的消息,為鍾景明爭取到了喘息之機。


    刑不上大夫,這是官場的潛規則。


    正常情況下,這種層次的官員,即便是進入詔獄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


    沒有皇帝的授意,錦衣衛可不敢對他用刑。


    宣大總督李誌鴻是作戰不利,才被錦衣衛押解迴京的。


    朝廷沒有第一時間給他定罪,那就存在著運作的空間。


    畢竟,這次的情況特殊。


    宣大的任務是防禦鬼方入侵。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鬼方和韃靼都是水火不容的仇敵,雙方隔三差五的廝殺。


    誰也沒有想到,韃靼敢從鬼方那邊借道,更想不到雙方能夠組成聯軍。


    敵人一下子得到了加強,宣大守軍頂不住是正常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換任何人擔任宣大總督,也阻止不了北虜入寇。


    在怎麽給李誌鴻定罪的問題上,朝中也發生了爭執。


    有人主張殺重罰李誌鴻,也有人認為李誌鴻罪責不大,應當從輕發落。


    後者的聲音,要遠大於前者。


    都是在朝堂上混的,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成為倒黴蛋,給別人留一線生機,也是在給自己留退路。


    按照這種局麵,即便朝廷要進行重罰,也罪不至死。


    偏偏這樣一個人,在獄中自殺了。


    “畏罪自殺?”


    “朝廷都沒有定罪,哪來的畏罪自殺?


    該不是有人想屈打成招,李大人不堪受辱,才被迫自殺的吧!”


    首輔萬俊輝當即發難,矛頭直指錦衣衛。


    李誌鴻可以死,但是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作為文官之首,遇上這種事,他必須出頭。


    “說吧,李誌鴻怎麽死的!”


    永寧帝冷漠的質問道。


    詔獄,這種看守嚴密的地方,想要自殺都不容易。


    尤其是李誌鴻這種高官,十二個時辰都有獄卒守著。


    除非有人授意,否則他是不可能畏罪自殺成功的。


    “陛下,此事奴婢也不清楚。


    消息是下麵人送來的,具體情況沒有詳細說明。


    錦衣衛指揮使,已經趕過去查看了,想來很快就有消息傳迴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複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