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吹打樂器之聲,顯然是有人家辦喜事。
嚴氏更覺得心煩意亂,怒道:“誰在外麵聒噪,趕緊趕走!”
楊氏迴頭譏諷道:“你家女兒嫁不出去,還不讓別人家辦喜事,你未免管的也太寬了些。
別以為你區區刺史之家,算是什麽人物。
這可是大漢都城,就算兩千石之家,三公九卿也大有人在。
真是土包子,沒見識。”
那王氏仆婦氣惱呂玲綺燒她家少君八字,迴頭啐了一口,惡狠狠的道:“三媒六聘,鼓手樂器,那是明媒正娶。
你家恐怕永遠都沒有如此榮光。”
她這話極其惡毒,乃是譏諷呂玲綺隻配做妾。
畢竟隻有正妻,才能享受吹吹打打的隆重待遇。
而妾室入府,隻需一輛馬車送進去即可。
不需要三媒六聘,更不需要任何儀程。
嚴氏母女聽著惡毒詛咒,隻氣的唿吸急促,說不出話來。
但她們清楚自己的身份,質留京城,不能生事。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下人急匆匆的跑過來道:“夫人,外麵有求親的隊伍,堵在門口了。”
“求親隊伍?”嚴氏聞言,微微一怔道:“是來求娶我女兒的?”
“求親?”楊氏冷笑一聲道:“怎的如此不講規矩。
想必也不是什麽有名望的人家。”
這個時代,世家聯姻,之前要經過諸般溝通試探。
等答應結親之後,直接下聘禮即可。
還沒聽說過,有未交換生辰八字之前,直接上門求親的。
那王氏仆婦接口道:“能做出這等草率之事來,能是什麽有頭有臉的人家?
不過這也跟呂家般配。”
嚴氏呂玲綺雖然痛恨二人說話歹毒,但心裏卻也認可。
未曾交換生辰八字,也不知道是哪一家人,就這樣直接堵著門求親。
這跟當眾羞辱有什麽區別?
好像硬逼著她們答應似的。
嚴氏厲聲嗬斥道:“哪裏來的狂浪之徒,還不馬上趕走!”
那仆從急道:“主母,萬萬不可,那是清河王派來的人?”
“清河王?”嚴氏大吃一驚道:“他……他派人前來作甚?”
仆從答道:“自然是求娶小娘。”
楊氏跟那惡仆聽到這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清河王派人前來?難道是求娶側室?”
“側室哪用得著求娶,如此興師動眾,或許是要立正妃。”
“清河王立呂氏之女為正妃,開什麽玩笑?許都那麽多世家大族之女,清河王殿下選中哪家都可,怎會偏偏選中呂氏這等武夫之家?”
“這其中,必然有什麽誤會。”
兩人低聲商議著,誰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嚴氏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看了女兒一眼,高聲道:“快迎進來!”
不多時,吹吹打打的隊伍進了呂府。
為首一個婦人,乃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
楊氏看到黃月英親自前來,頓覺一陣頭暈目眩。
她平常喜歡在各公卿豪族內宅遊走,既能結交那些高官貴婦,又能牽線搭橋,做成許多私下交易。
她很清楚,那些朝中重臣,看起來身份貴重,但都是花花架子,沒什麽實權。
真正許都的權力核心,都在清河王府臣手中。
而清河王府的臣屬,排第一的當屬諸葛亮。
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隻可惜,諸葛府中她卻是進不去。
如今黃月英親自前來,說明自是代表劉琦無疑。
黃月英衝著嚴氏施了一禮道:“妾身黃氏,見過夫人。”
嚴氏並不認識黃月英,隻看對方衣著樸素,發髻上隻是一枚荊釵,沒有其他飾物。
衣服也是普通布衣,若隻看打扮,跟一個百姓之婦沒什麽兩樣。
嚴氏猶豫了一下道:“不知您是……”
楊夫人趕忙迎過來道:“您這都不認識?
這可是清河王麾下第一臣僚,大司農諸葛先生的夫人。
妾身楊氏,見過黃夫人。”
楊氏乖乖的向黃月英行禮。
黃月英平素厭惡這長舌婦,隻是禮貌的點了點頭,又對嚴氏道:“妾身夫君與清河王殿下乃舊時同窗。
殿下稱唿妾身為嫂。
如今劉氏長輩女眷未有在京城者,故而由妾身前來代殿下提親。
還望夫人應允。”
嚴氏自然也聽說過黃月英,乃是許都第一尊貴婦人。
其夫君手握民政大權,堪比當朝司徒。
隻不過黃月英一直比較低調,不肯張揚行事,所以許多人都沒見過她。
沒想到今日竟然親自上門,為清河王提親。
嚴氏有種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感覺。
她本意隻奢望讓女兒嫁給禦史中丞家的庶子。
可是遭到對方退婚之後,一轉眼清河王殿下派人前來提親,這都有點像狗血戲文裏的劇情。
她穩了穩心神,問道:“可是讓小女為大王做側室?”
“側室何用如此興師動眾?”黃月英微微一笑,鄭重道:“當然是做正妃!”
“清河王正妃,”嚴氏喃喃的重複了一句,遲疑道:“可是也不知小女與大王,八字合不合?”
黃月英道:“殿下說,他不相信什麽八字之說。
他說合,那便是合。
再者,令愛乃是因為救公主受的傷。
那些傷口也是大王殿下親自醫治。
令嬡若非嫁給大王,還能嫁給誰?”
嚴氏深吸一口氣道:“我女兒之傷,是為救公主所致?”
廣善寺之變屬於機密,消息未曾流出來,所以連嚴氏都不知道,女兒是如何受的傷。
更不知道女兒的傷口,是被誰所醫治。
此時聽黃月英如此一說,她才徹底明白。
原來冥冥中,女兒已經跟清河王有了許多糾葛。
既然女兒的身子被清河王看過,現在又嫁給了清河王,那便沒什麽名節之虧了。
“諸葛夫人,裏麵請,”嚴氏感覺天上掉下來了好事,連忙熱情的把黃月英往廳堂裏讓。
同時,她還瞅了一眼旁邊尷尬的楊氏和那惡仆婦。
不是詛咒她女兒嫁不出去?
一轉眼,她女兒成了清河王正妃,還有什麽可說的?
楊氏和那惡仆站在庭院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剛才一時口快,得罪了呂家。
要呂玲綺成了清河王妃,將來收拾一個禦史和縣尉,還不是輕而易舉?
嚴氏更覺得心煩意亂,怒道:“誰在外麵聒噪,趕緊趕走!”
楊氏迴頭譏諷道:“你家女兒嫁不出去,還不讓別人家辦喜事,你未免管的也太寬了些。
別以為你區區刺史之家,算是什麽人物。
這可是大漢都城,就算兩千石之家,三公九卿也大有人在。
真是土包子,沒見識。”
那王氏仆婦氣惱呂玲綺燒她家少君八字,迴頭啐了一口,惡狠狠的道:“三媒六聘,鼓手樂器,那是明媒正娶。
你家恐怕永遠都沒有如此榮光。”
她這話極其惡毒,乃是譏諷呂玲綺隻配做妾。
畢竟隻有正妻,才能享受吹吹打打的隆重待遇。
而妾室入府,隻需一輛馬車送進去即可。
不需要三媒六聘,更不需要任何儀程。
嚴氏母女聽著惡毒詛咒,隻氣的唿吸急促,說不出話來。
但她們清楚自己的身份,質留京城,不能生事。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下人急匆匆的跑過來道:“夫人,外麵有求親的隊伍,堵在門口了。”
“求親隊伍?”嚴氏聞言,微微一怔道:“是來求娶我女兒的?”
“求親?”楊氏冷笑一聲道:“怎的如此不講規矩。
想必也不是什麽有名望的人家。”
這個時代,世家聯姻,之前要經過諸般溝通試探。
等答應結親之後,直接下聘禮即可。
還沒聽說過,有未交換生辰八字之前,直接上門求親的。
那王氏仆婦接口道:“能做出這等草率之事來,能是什麽有頭有臉的人家?
不過這也跟呂家般配。”
嚴氏呂玲綺雖然痛恨二人說話歹毒,但心裏卻也認可。
未曾交換生辰八字,也不知道是哪一家人,就這樣直接堵著門求親。
這跟當眾羞辱有什麽區別?
好像硬逼著她們答應似的。
嚴氏厲聲嗬斥道:“哪裏來的狂浪之徒,還不馬上趕走!”
那仆從急道:“主母,萬萬不可,那是清河王派來的人?”
“清河王?”嚴氏大吃一驚道:“他……他派人前來作甚?”
仆從答道:“自然是求娶小娘。”
楊氏跟那惡仆聽到這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清河王派人前來?難道是求娶側室?”
“側室哪用得著求娶,如此興師動眾,或許是要立正妃。”
“清河王立呂氏之女為正妃,開什麽玩笑?許都那麽多世家大族之女,清河王殿下選中哪家都可,怎會偏偏選中呂氏這等武夫之家?”
“這其中,必然有什麽誤會。”
兩人低聲商議著,誰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嚴氏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看了女兒一眼,高聲道:“快迎進來!”
不多時,吹吹打打的隊伍進了呂府。
為首一個婦人,乃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
楊氏看到黃月英親自前來,頓覺一陣頭暈目眩。
她平常喜歡在各公卿豪族內宅遊走,既能結交那些高官貴婦,又能牽線搭橋,做成許多私下交易。
她很清楚,那些朝中重臣,看起來身份貴重,但都是花花架子,沒什麽實權。
真正許都的權力核心,都在清河王府臣手中。
而清河王府的臣屬,排第一的當屬諸葛亮。
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隻可惜,諸葛府中她卻是進不去。
如今黃月英親自前來,說明自是代表劉琦無疑。
黃月英衝著嚴氏施了一禮道:“妾身黃氏,見過夫人。”
嚴氏並不認識黃月英,隻看對方衣著樸素,發髻上隻是一枚荊釵,沒有其他飾物。
衣服也是普通布衣,若隻看打扮,跟一個百姓之婦沒什麽兩樣。
嚴氏猶豫了一下道:“不知您是……”
楊夫人趕忙迎過來道:“您這都不認識?
這可是清河王麾下第一臣僚,大司農諸葛先生的夫人。
妾身楊氏,見過黃夫人。”
楊氏乖乖的向黃月英行禮。
黃月英平素厭惡這長舌婦,隻是禮貌的點了點頭,又對嚴氏道:“妾身夫君與清河王殿下乃舊時同窗。
殿下稱唿妾身為嫂。
如今劉氏長輩女眷未有在京城者,故而由妾身前來代殿下提親。
還望夫人應允。”
嚴氏自然也聽說過黃月英,乃是許都第一尊貴婦人。
其夫君手握民政大權,堪比當朝司徒。
隻不過黃月英一直比較低調,不肯張揚行事,所以許多人都沒見過她。
沒想到今日竟然親自上門,為清河王提親。
嚴氏有種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感覺。
她本意隻奢望讓女兒嫁給禦史中丞家的庶子。
可是遭到對方退婚之後,一轉眼清河王殿下派人前來提親,這都有點像狗血戲文裏的劇情。
她穩了穩心神,問道:“可是讓小女為大王做側室?”
“側室何用如此興師動眾?”黃月英微微一笑,鄭重道:“當然是做正妃!”
“清河王正妃,”嚴氏喃喃的重複了一句,遲疑道:“可是也不知小女與大王,八字合不合?”
黃月英道:“殿下說,他不相信什麽八字之說。
他說合,那便是合。
再者,令愛乃是因為救公主受的傷。
那些傷口也是大王殿下親自醫治。
令嬡若非嫁給大王,還能嫁給誰?”
嚴氏深吸一口氣道:“我女兒之傷,是為救公主所致?”
廣善寺之變屬於機密,消息未曾流出來,所以連嚴氏都不知道,女兒是如何受的傷。
更不知道女兒的傷口,是被誰所醫治。
此時聽黃月英如此一說,她才徹底明白。
原來冥冥中,女兒已經跟清河王有了許多糾葛。
既然女兒的身子被清河王看過,現在又嫁給了清河王,那便沒什麽名節之虧了。
“諸葛夫人,裏麵請,”嚴氏感覺天上掉下來了好事,連忙熱情的把黃月英往廳堂裏讓。
同時,她還瞅了一眼旁邊尷尬的楊氏和那惡仆婦。
不是詛咒她女兒嫁不出去?
一轉眼,她女兒成了清河王正妃,還有什麽可說的?
楊氏和那惡仆站在庭院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剛才一時口快,得罪了呂家。
要呂玲綺成了清河王妃,將來收拾一個禦史和縣尉,還不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