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軒道:“老先生必是隱居鄉間的高人異士,玉軒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原宥!”說完深施一禮。
張子陽歎了口氣,抬頭仰望著頭頂的朗朗睛空,說道:“什麽高人異士,不過是個逃避現實的老糊塗蟲罷了。”羅玉軒聽他言語深沉,問道:“莫非先生有何難言之隱?”張子陽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有些事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還是處理當下的事情要緊。”兩人便在院中的木凳上坐了。
羅玉軒道:“但我仍有一事不明,還要請教張老先生。”張子陽道:“請講。”羅玉軒道:“我隻道老老生用武功來控製卦象,這隻是其一,但為何大多時候所卜之事又都應驗了呢,這又是怎麽迴事?”張子陽道:“所謂心誠則靈。世間之事若要成功大凡每每貴在持之以恆去做,我每次替人卜卦之後,都要告訴求卦之人盡力去爭取和求得,他們信了我的話,也信了神靈一說,自然有了信心和耐心,常能人所不能。一直堅持去奉行和實踐,成功當然是在大數了。就比如你母親,幾個月來,就因為信了我的卦象之言,堅持不懈地向東南方奔波,成功隻是遲早的事。”
羅玉軒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前輩真是一個心術大師,在下受教了。”說著對張子陽深施一禮。張子陽擺了擺手,歎了口氣,道:“你這一禮我受之有愧。今天我來,一方麵是還迴你母親的禮資,另一方麵,我想起了一個人,如果你不嫌棄的話,老頭子想為你保一門親事。”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兩錠銀子,遞還給羅玉軒,羅玉軒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笑著說道:“張老先生為何給我銀子,又說要保媒,這個……玉軒愚笨,一時沒有體會。”
張子陽歎了口氣,說道:“這幾十年來,我靠幫人卜卦算命、代人寫寫畫畫,賺點糊口度日的費用,時日既久,竟然搏了個半仙的名聲,說出來連我自己都會臉紅。”看了看羅玉軒,又道:“其實你父親羅老先生在世時我也略有耳聞,他雖也是鄉村的一介寒儒,但心係家國,心係我漢人江山和福祉,位卑不敢忘憂國,這份胸懷和氣節令人敬佩。還有你,羅先生,自羅老生離世後,你便發誓不考滿清的科舉,不做清廷的官,滿肚子的才學寧願在這偏僻的小山村教幾個小孩子,與清風明月為伴。老朽與你和你父親相比,真是汗顏。”
羅玉軒聽到他竟對自己和父親如此了解,心中大為感動,說道:“張老先生,你謬獎了。其實玉軒性格耿直,不善與人相處,因此絕意科考和官場,沒有你所說的那麽偉大。不過老先生你平白無故給我兩錠銀子,令晚輩百思不解。”張子陽道:“這銀子是你母親前段時間找我幫你卜卦時給我的禮資,唉,我當時被豬油蒙了心,竟然心安理得地便收下了。”羅玉軒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她從未跟我提起過。不過這是你理所應得的,沒什麽不妥。”
張子陽道:“你靠幾個學童收些微薄資生活,你老母親要存這二十兩銀子,談何容易?再說,隻不過卜一卦,舉手之勞的事,要這麽多嗎?現下你母樣染病,正需要銀兩抓藥,你收迴去吧!”將兩錠銀子塞到了羅玉軒手中,羅玉軒正要推辭,張子陽肅然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你母親為了你拿出了一輩子積蓄,再做多少事都不賺多。如今累得病了,眾你做兒子的,要好好醫治她,買些補品給她調養身子,但你有足夠的銀兩嗎?”
羅玉軒捏了捏錢袋裏摸剛從箱篋裏搜出的一點少得可憐的散碎銀子,歎了一口氣,說道:“晚輩確是囊中羞澀,沒有足夠的銀兩了。”張子陽道:“既然如此,還不將銀子收了。”羅玉軒尋思再推辭便矯情了,便道:“承老先生的情,晚輩便收了這銀兩,我會記著您的恩表。不過家母的病延誤不得,需要盡快抓藥醫治。”說著將銀子接了過來。
張子陽道:“是了,這是當務之急。你拿紙筆來,我給你寫一張方子,我不敢說藥到病除,但隻需服上兩劑,必有效驗。”羅玉軒站起身來,進房中拿出了筆墨紙硯,張子陽便在院中的石桌上,揮筆寫了一張藥方,寫好之後,遞給了羅玉軒,說道:“先照方抓藥治病,待老太太病體康痊後,其餘的事再說吧!”
羅玉軒將藥方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黃芪二錢、人參二錢、雲術二錢、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升麻二錢、柴胡二錢,右八味,煎時加生薑三片,大刺二枚,水煎溫服。”張子陽道:“這方子名為補中益氣湯,剛才我為老太太把脈,她身體虛弱,中虛而內弱,須得補中益氣,醫聖張仲景有雲:‘風木內幹中氣,用甘草、飴、棗培土以禦風,薑、桂、芍藥驅風而瀉木,故名建中。寒水內淩於中氣,用參、術、甘草補以製水,佐幹薑而生土以禦寒,故為理中。補中益氣,則惡疾全消。’這是古方,我曾以此方醫治過多人,效驗如神。”
羅玉軒大為歎服,道:“張老先後學通天地,晚輩佩服。”張子陽哈哈笑道:“我不過是拾前人牙慧罷了。待老太太身子好後,再來打擾,告辭。”說道便站起身來。羅玉軒道:“今日不能相陪,改日必將親至太平村致謝,老先後慢走。”將他送出門去,看著張子陽步履輕盈,飄然遠去,看著手裏的方子和銀兩,心想:“這老先後俠義高風,又兼之學識淵博,文武均備,醫卜星相,無不精通,明明是個高人,卻甘心一輩子在這小村子裏為人卜卦算命,也算是個奇人,待有機會,定要好好向他討教一番。”發了會呆,這才急急忙忙到鎮上的藥館為母親抓藥。
張子陽歎了口氣,抬頭仰望著頭頂的朗朗睛空,說道:“什麽高人異士,不過是個逃避現實的老糊塗蟲罷了。”羅玉軒聽他言語深沉,問道:“莫非先生有何難言之隱?”張子陽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有些事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還是處理當下的事情要緊。”兩人便在院中的木凳上坐了。
羅玉軒道:“但我仍有一事不明,還要請教張老先生。”張子陽道:“請講。”羅玉軒道:“我隻道老老生用武功來控製卦象,這隻是其一,但為何大多時候所卜之事又都應驗了呢,這又是怎麽迴事?”張子陽道:“所謂心誠則靈。世間之事若要成功大凡每每貴在持之以恆去做,我每次替人卜卦之後,都要告訴求卦之人盡力去爭取和求得,他們信了我的話,也信了神靈一說,自然有了信心和耐心,常能人所不能。一直堅持去奉行和實踐,成功當然是在大數了。就比如你母親,幾個月來,就因為信了我的卦象之言,堅持不懈地向東南方奔波,成功隻是遲早的事。”
羅玉軒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前輩真是一個心術大師,在下受教了。”說著對張子陽深施一禮。張子陽擺了擺手,歎了口氣,道:“你這一禮我受之有愧。今天我來,一方麵是還迴你母親的禮資,另一方麵,我想起了一個人,如果你不嫌棄的話,老頭子想為你保一門親事。”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兩錠銀子,遞還給羅玉軒,羅玉軒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笑著說道:“張老先生為何給我銀子,又說要保媒,這個……玉軒愚笨,一時沒有體會。”
張子陽歎了口氣,說道:“這幾十年來,我靠幫人卜卦算命、代人寫寫畫畫,賺點糊口度日的費用,時日既久,竟然搏了個半仙的名聲,說出來連我自己都會臉紅。”看了看羅玉軒,又道:“其實你父親羅老先生在世時我也略有耳聞,他雖也是鄉村的一介寒儒,但心係家國,心係我漢人江山和福祉,位卑不敢忘憂國,這份胸懷和氣節令人敬佩。還有你,羅先生,自羅老生離世後,你便發誓不考滿清的科舉,不做清廷的官,滿肚子的才學寧願在這偏僻的小山村教幾個小孩子,與清風明月為伴。老朽與你和你父親相比,真是汗顏。”
羅玉軒聽到他竟對自己和父親如此了解,心中大為感動,說道:“張老先生,你謬獎了。其實玉軒性格耿直,不善與人相處,因此絕意科考和官場,沒有你所說的那麽偉大。不過老先生你平白無故給我兩錠銀子,令晚輩百思不解。”張子陽道:“這銀子是你母親前段時間找我幫你卜卦時給我的禮資,唉,我當時被豬油蒙了心,竟然心安理得地便收下了。”羅玉軒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她從未跟我提起過。不過這是你理所應得的,沒什麽不妥。”
張子陽道:“你靠幾個學童收些微薄資生活,你老母親要存這二十兩銀子,談何容易?再說,隻不過卜一卦,舉手之勞的事,要這麽多嗎?現下你母樣染病,正需要銀兩抓藥,你收迴去吧!”將兩錠銀子塞到了羅玉軒手中,羅玉軒正要推辭,張子陽肅然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你母親為了你拿出了一輩子積蓄,再做多少事都不賺多。如今累得病了,眾你做兒子的,要好好醫治她,買些補品給她調養身子,但你有足夠的銀兩嗎?”
羅玉軒捏了捏錢袋裏摸剛從箱篋裏搜出的一點少得可憐的散碎銀子,歎了一口氣,說道:“晚輩確是囊中羞澀,沒有足夠的銀兩了。”張子陽道:“既然如此,還不將銀子收了。”羅玉軒尋思再推辭便矯情了,便道:“承老先生的情,晚輩便收了這銀兩,我會記著您的恩表。不過家母的病延誤不得,需要盡快抓藥醫治。”說著將銀子接了過來。
張子陽道:“是了,這是當務之急。你拿紙筆來,我給你寫一張方子,我不敢說藥到病除,但隻需服上兩劑,必有效驗。”羅玉軒站起身來,進房中拿出了筆墨紙硯,張子陽便在院中的石桌上,揮筆寫了一張藥方,寫好之後,遞給了羅玉軒,說道:“先照方抓藥治病,待老太太病體康痊後,其餘的事再說吧!”
羅玉軒將藥方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黃芪二錢、人參二錢、雲術二錢、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升麻二錢、柴胡二錢,右八味,煎時加生薑三片,大刺二枚,水煎溫服。”張子陽道:“這方子名為補中益氣湯,剛才我為老太太把脈,她身體虛弱,中虛而內弱,須得補中益氣,醫聖張仲景有雲:‘風木內幹中氣,用甘草、飴、棗培土以禦風,薑、桂、芍藥驅風而瀉木,故名建中。寒水內淩於中氣,用參、術、甘草補以製水,佐幹薑而生土以禦寒,故為理中。補中益氣,則惡疾全消。’這是古方,我曾以此方醫治過多人,效驗如神。”
羅玉軒大為歎服,道:“張老先後學通天地,晚輩佩服。”張子陽哈哈笑道:“我不過是拾前人牙慧罷了。待老太太身子好後,再來打擾,告辭。”說道便站起身來。羅玉軒道:“今日不能相陪,改日必將親至太平村致謝,老先後慢走。”將他送出門去,看著張子陽步履輕盈,飄然遠去,看著手裏的方子和銀兩,心想:“這老先後俠義高風,又兼之學識淵博,文武均備,醫卜星相,無不精通,明明是個高人,卻甘心一輩子在這小村子裏為人卜卦算命,也算是個奇人,待有機會,定要好好向他討教一番。”發了會呆,這才急急忙忙到鎮上的藥館為母親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