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毓其實是不想來金陵的,被倉耀祖連哄帶騙地來到了金陵。來到金陵之後,金陵的繁華完全出乎了盧毓的意料。
盧毓雖然隻有十四歲,卻是盧家的家主,盧毓十歲那年,盧植身死的時候,盧毓已經十歲了,盧毓為父守孝三年,就在盧植的墓前讀書習武,盧植這個父親對盧毓的言傳身教還是很多的,這讓小盧毓很有一點少年老成的樣子。
範陽盧氏的發跡也是自盧植這個海內大儒開始的,現在盧家搬到了金陵,還和楊修結了親,這對盧家來說,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除了盧毓,還有諸葛亮和陸議,既然把他們的生命軌跡改變了,那倉耀祖就不介意再多改變一些,倉耀祖就把盧毓也收為了弟子,然後準備把這幾個小子送去現代學習上個三四年時間。
諸葛亮十六歲,陸議和盧毓都是十四歲,劉基劉敬輿十三歲,都正當進學的年紀,倉耀祖希望他們的眼界能更開闊,更出色一些,這沒什麽毛病。
至於保密,這肯定不是問題,倉耀祖的話,這幾個弟子還是會聽的。
孫策這頭小毛驢臉前的胡蘿卜一直在換,但就是吃不到,袁術對於孫氏忌憚非常,對於孫策一係防範甚嚴,袁術的這些馭人之術雖不高明,但總比讓孫氏坐大要好。
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孫策,政治經驗飆漲,他痛定思痛,開始準備自立了。
劉繇據有丹陽以後,也算是和袁術正式開戰了,袁術就任命他的舊吏琅琊人惠衢擔任揚州刺史,帶領吳景和孫賁反攻丹陽,要求他們盡快打過長江去。
劉繇則征辟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廬江舒縣周家世代在朝為官,是連袁術都有些忌憚的家族。周尚也就是周瑜周公瑾的叔父。
劉繇守得很結實,吳景孫賁他們打了一年還是過不了江。對急於開辟徐州這個第二戰場力的袁術來說,很失望,可總不能雙線作戰吧。
這時孫策也跑到袁術那裏討要孫堅的舊部,說是要去幫助舅舅打劉繇。
袁術覺得孫策想要在江東建功,希望並不大,劉繇和王朗,許貢和嚴白虎,沒有一個好相與的,就勉為其難答應了孫策的要求,把孫堅的老班底給了孫策。
孫策帶兵來到曆陽,準備開始他的江東攻略。
倉耀祖有時也設想,孫堅殺掉王叡後據有南陽以南的荊州大部,那就是妥妥的大諸侯一枚,可惜孫堅不能不顧老上司的召喚,張溫、朱儁都在雒陽等著他去誅殺國賊董卓呢。
孫堅自己也和董卓有大仇,諸侯討董這白撿軍功的大好機會,不去是不行的,可是這一去,荊州也就離他遠去了,成為了孫氏永遠的痛。
孫堅死後,孫策守孝三年,也就是27個月。很多人說,孫策應該馬上攻打劉表報仇再加上取荊州,一舉兩得。
也有人說孫策應該馬上迴軍攻打廬江,然後占據江東。是啊,不守父孝確實能省下寶貴的時間,但孫策要付出的代價他承擔不起。
孫堅東征西討,好不容易積累了一點名聲,就這還被陸康之類的老家夥看不起呢。如果孫策就敢不守三年父孝,那估計孫策手下就沒人了,不但現在沒人,以後也沒人了。
這27個月很關鍵,雖然這段時間孫策獲得了成長,也認識到了謀士的重要性,請出了張紘,但耽誤的那些時間確實很可惜,孫家崛起的勢頭被打斷,想要再次起勢還是很難的。
曆史上,孫策194年攻打廬江陸康,打了一年多,就是因為沒謀臣兵也少,當然陸康這老頭也倔,死活看不上老孫家。
耗到最後,陸家的人都餓死了一半,陸康實在撐不住了,出降之後沒多久就憂憤而死了,從此陸議深恨孫家,就改名為陸遜。遜者,孫走也,他立誌驅除孫氏,但最後吧,好像沒能成功,畢竟恨意會隨著時間消散,況且,孫策也被暗殺,死掉了。
孫策之所以在平定江東時,大肆殺戮那些江東名士和豪門,為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盡快平定江東,搶迴前麵幾年被荒廢掉的時光。
可以說孫策的籌劃成功了,也可以說孫策的計劃失敗了。特別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孫家伯符,也特別能拉仇恨,最後還是在26歲那年追隨他父親的腳步走了。
孫大帝即位以後,對家族內,對家族外都是殺伐果斷,很是殺了不少人,主要是不服氣孫家的士族豪門太多了,孫家隻能行霸道,而不能行王道。霸道這個東西吧,一旦開了頭,就很容易刹不住車。
現在陶謙還活著,要到194年末,劉備才能得到徐州,袁術現在還沒有攻打徐州的想法,也還沒有向陸康要糧。孫策和陸康的廬江爭奪戰還有小半年時間才會開打。
所以時間還有,一切都剛剛好。
離著孫策渡江轉鬥,奇襲牛渚山大營還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至於孫策是如何整合內部,又如何以天神下凡之姿所向披靡,全據江東六郡,就暫時先不表了。
王叡字通耀,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漢大臣,臥冰求鯉的晉朝太保王祥的伯父。舉孝廉出身,累遷至荊州刺史。
不過劉繇還是把笮融、薛禮屯兵在秣陵城附近(應該占據有後世的石頭城要地),作為江岸防線後的第二線鞏固秣陵。
劉繇對孫策的能力過於低估,且也沒做出正確判斷。江岸防線既然失守,就該招舊部退守牛渚,或者增調秣陵周圍的笮融薛禮鞏固屯糧之處。牛渚雖然險要,可是當利等險要口已經證明了擋不住孫策,牛渚又能有多保險呢?反觀孫策為了避免張英水軍的追擊,快速攻下牛渚大營,補充了營內的器械、糧草。曲阿之戰,基本是告一段落了。
牛渚大營是被周瑜周尚賺取的吧,劉繇對自己的防線過於自信,無奈周尚周瑜的背叛太突然。被孫策突破防線渡江後又沒能及時作出反應,導致一敗再敗。秣陵附近的笮融薛禮之後也被孫策擊破,劉繇自己隻好逃往豫章。後期的貢獻就是斬殺了笮融這個惡賊。
盧毓雖然隻有十四歲,卻是盧家的家主,盧毓十歲那年,盧植身死的時候,盧毓已經十歲了,盧毓為父守孝三年,就在盧植的墓前讀書習武,盧植這個父親對盧毓的言傳身教還是很多的,這讓小盧毓很有一點少年老成的樣子。
範陽盧氏的發跡也是自盧植這個海內大儒開始的,現在盧家搬到了金陵,還和楊修結了親,這對盧家來說,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除了盧毓,還有諸葛亮和陸議,既然把他們的生命軌跡改變了,那倉耀祖就不介意再多改變一些,倉耀祖就把盧毓也收為了弟子,然後準備把這幾個小子送去現代學習上個三四年時間。
諸葛亮十六歲,陸議和盧毓都是十四歲,劉基劉敬輿十三歲,都正當進學的年紀,倉耀祖希望他們的眼界能更開闊,更出色一些,這沒什麽毛病。
至於保密,這肯定不是問題,倉耀祖的話,這幾個弟子還是會聽的。
孫策這頭小毛驢臉前的胡蘿卜一直在換,但就是吃不到,袁術對於孫氏忌憚非常,對於孫策一係防範甚嚴,袁術的這些馭人之術雖不高明,但總比讓孫氏坐大要好。
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孫策,政治經驗飆漲,他痛定思痛,開始準備自立了。
劉繇據有丹陽以後,也算是和袁術正式開戰了,袁術就任命他的舊吏琅琊人惠衢擔任揚州刺史,帶領吳景和孫賁反攻丹陽,要求他們盡快打過長江去。
劉繇則征辟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廬江舒縣周家世代在朝為官,是連袁術都有些忌憚的家族。周尚也就是周瑜周公瑾的叔父。
劉繇守得很結實,吳景孫賁他們打了一年還是過不了江。對急於開辟徐州這個第二戰場力的袁術來說,很失望,可總不能雙線作戰吧。
這時孫策也跑到袁術那裏討要孫堅的舊部,說是要去幫助舅舅打劉繇。
袁術覺得孫策想要在江東建功,希望並不大,劉繇和王朗,許貢和嚴白虎,沒有一個好相與的,就勉為其難答應了孫策的要求,把孫堅的老班底給了孫策。
孫策帶兵來到曆陽,準備開始他的江東攻略。
倉耀祖有時也設想,孫堅殺掉王叡後據有南陽以南的荊州大部,那就是妥妥的大諸侯一枚,可惜孫堅不能不顧老上司的召喚,張溫、朱儁都在雒陽等著他去誅殺國賊董卓呢。
孫堅自己也和董卓有大仇,諸侯討董這白撿軍功的大好機會,不去是不行的,可是這一去,荊州也就離他遠去了,成為了孫氏永遠的痛。
孫堅死後,孫策守孝三年,也就是27個月。很多人說,孫策應該馬上攻打劉表報仇再加上取荊州,一舉兩得。
也有人說孫策應該馬上迴軍攻打廬江,然後占據江東。是啊,不守父孝確實能省下寶貴的時間,但孫策要付出的代價他承擔不起。
孫堅東征西討,好不容易積累了一點名聲,就這還被陸康之類的老家夥看不起呢。如果孫策就敢不守三年父孝,那估計孫策手下就沒人了,不但現在沒人,以後也沒人了。
這27個月很關鍵,雖然這段時間孫策獲得了成長,也認識到了謀士的重要性,請出了張紘,但耽誤的那些時間確實很可惜,孫家崛起的勢頭被打斷,想要再次起勢還是很難的。
曆史上,孫策194年攻打廬江陸康,打了一年多,就是因為沒謀臣兵也少,當然陸康這老頭也倔,死活看不上老孫家。
耗到最後,陸家的人都餓死了一半,陸康實在撐不住了,出降之後沒多久就憂憤而死了,從此陸議深恨孫家,就改名為陸遜。遜者,孫走也,他立誌驅除孫氏,但最後吧,好像沒能成功,畢竟恨意會隨著時間消散,況且,孫策也被暗殺,死掉了。
孫策之所以在平定江東時,大肆殺戮那些江東名士和豪門,為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盡快平定江東,搶迴前麵幾年被荒廢掉的時光。
可以說孫策的籌劃成功了,也可以說孫策的計劃失敗了。特別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孫家伯符,也特別能拉仇恨,最後還是在26歲那年追隨他父親的腳步走了。
孫大帝即位以後,對家族內,對家族外都是殺伐果斷,很是殺了不少人,主要是不服氣孫家的士族豪門太多了,孫家隻能行霸道,而不能行王道。霸道這個東西吧,一旦開了頭,就很容易刹不住車。
現在陶謙還活著,要到194年末,劉備才能得到徐州,袁術現在還沒有攻打徐州的想法,也還沒有向陸康要糧。孫策和陸康的廬江爭奪戰還有小半年時間才會開打。
所以時間還有,一切都剛剛好。
離著孫策渡江轉鬥,奇襲牛渚山大營還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至於孫策是如何整合內部,又如何以天神下凡之姿所向披靡,全據江東六郡,就暫時先不表了。
王叡字通耀,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漢大臣,臥冰求鯉的晉朝太保王祥的伯父。舉孝廉出身,累遷至荊州刺史。
不過劉繇還是把笮融、薛禮屯兵在秣陵城附近(應該占據有後世的石頭城要地),作為江岸防線後的第二線鞏固秣陵。
劉繇對孫策的能力過於低估,且也沒做出正確判斷。江岸防線既然失守,就該招舊部退守牛渚,或者增調秣陵周圍的笮融薛禮鞏固屯糧之處。牛渚雖然險要,可是當利等險要口已經證明了擋不住孫策,牛渚又能有多保險呢?反觀孫策為了避免張英水軍的追擊,快速攻下牛渚大營,補充了營內的器械、糧草。曲阿之戰,基本是告一段落了。
牛渚大營是被周瑜周尚賺取的吧,劉繇對自己的防線過於自信,無奈周尚周瑜的背叛太突然。被孫策突破防線渡江後又沒能及時作出反應,導致一敗再敗。秣陵附近的笮融薛禮之後也被孫策擊破,劉繇自己隻好逃往豫章。後期的貢獻就是斬殺了笮融這個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