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勒共和國,是四國中對裝備需求最為急迫的國家,同時也是采購案中最先進行的國家。
事實上科林勒共和國的采購案並不在始源133年,而是始源130年就開始的。
因為還處於與科林勒帝國的戰鬥之中,科林勒共和國的軍事采購是一直不斷地,而且數目也在飛速的增加。
始源130年,科林勒共和國向特區提出了3.6億套陸戰裝備,120萬架戰機,60支艦隊,總計兆的采購合同。
這個合同是經過特區政府特別減免的,當然也充分保障了參與生產廠家的利潤,隻是特區並沒有再在裏邊刮一層油。
但隨著戰爭的進行,這一采購計劃一變再變,逐年增加。
到了始源133年,除了交付的部分陸戰裝備和戰機,這批采購合同已經變成了9.6億套陸戰裝備,180萬架戰機,180支艦隊。總采購金額兆的巨額訂單。
特別是其中的艦隊部分,由於還沒有交付過一支,所以前三年事實上已經有80支艦隊動工生產,但即便這樣,後續依舊還有100支艦隊等待著大家的瓜分。
這一百支艦隊,可不是簡單的數目。按照投標價格,一艘驅逐艦的建造費用就是1100多億,一艘巡航艦2000億,一艘重巡艦3200多億,一艘戰列巡航艦5500億,一艘戰列艦6700多億,一艘母艦7500多億。
也就是說,一支艦隊的建造需要383兆左右的資金,180支艦隊,就是近兆。
即便是已經分配了前期的80支艦隊,後續的艦隊的采購金額也是極為龐大的。
何況,作為唯一一個還處於戰爭中的國家,科林勒共和國也是四國采購案中最大的潛在主顧,後續采購的可能性極大。
除了科林勒共和國,剩下的就隻有最後一個國家,維拉人共和國。
維拉人共和國在阿奇茲的領導下,最近實力是飛速的在提升。到始源133年,維拉人共和國已經掌握了靠近維拉本土一側,兩個懸臂間三分之一的空間。
雖然比起懸臂來,懸臂間的恆星係要少很多,但架不住控製的空間足夠寬廣,行政星已經突破2000顆,人口1.63萬億。
同時,維拉人共和國在維拉本土也大勢擴充勢力,如今靠近懸臂間空隙的四個大星區,幾乎已經被維拉人共和國暗中控製,且勢力還在不斷地延伸。
按照特區的說法,維拉人共和國起事的時間已經近了,但在阿奇茲和他的維拉人共和國看來,距離起事還遠遠不夠。
原因就在軍事實力上。
實際上,維拉人共和國的軍事實力不算弱了,總有2.7萬個地麵戰鬥群,57支艦隊,大部分是在最近二十年內,向特區采購的。
但是麵對維拉帝國超過千支艦隊的規模來,這點兒艦隊著實不夠看。
當然。如果按照蘭斯共和國的做法,維拉人共和國可以策反各大星區的武裝力量,作為己用。
但即便是這樣,維拉人共和國的艦隊數量也隻有400餘支,而且近一半是地方艦隊,而維拉帝國光正規艦隊,依舊在八百支以上。
所以,維拉人共和國這一次的采購,在特區看來,事實上就是在為起事做最後的準備。
事實上也是如此,隻看維拉人共和國的采購數量就知道。
15億套陸戰裝備,320萬架戰機,150支艦隊。總計采購金額超過13萬兆。
這幾乎是維拉人共和國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不是為戰爭做準備,維拉人共和國是不可能這麽拚的。
15年,150支艦隊。
也就是說,始源148年後,或許就是維拉人共和國正式起事的時間。
四國采購案,可以說讓特區的民營船舶廠賺得鍋滿盆滿,二十年內,總計510支艦隊,幾十萬艘戰艦,其中包括數萬艘主力艦,還有數千萬架戰機。
但你認為這就是全部的采購,那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特區政府對二十三個國家都派出了火種,四國采購案中,除了三個最為成功的國家,其他的火種組建的勢力同樣是不甘寂寞的。
譬如以魯本的起義方式為學習對象的十多個組織,他們同樣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為將來的起事做準備。
事實上,這些國家最開始是寄希望於特區的。
從始源116年開始,這些組織就開始與特區接觸,希望派遣人員到特區學習軍事,同時采購戰艦,在特區接受培訓。
采購戰艦當然是好事,但是在特區接受培訓就不那麽好了。
當年索蘭托帝國的問題曆曆在目,在德勒姆帝國沒有三分之前,特區可是覺得如芒在背。
所以,特區一直拖著,沒有答應。
培養軍官可以,但采購戰艦在特區進行培訓,那還是算了,畢竟特區還是不那麽方便。
直到始源119年,蘭斯共和國成立,並且蘭斯本土的局勢逐漸緩和,這些勢力又看到了希望。
經過數年的談判,蘭斯共和國最終同意了幫助這些組織培養艦隊的請求,但是前提是如果戰爭爆發,這些國家在蘭斯共和國接受培訓的艦隊,需要係統協助進行抵抗。
因而,在始源133年,這些組織也開始陸續在特區采購艦隊。
不過,畢竟是以培訓人員為主,不可能一次性采購太多,但即便如此,這些組織也采購了28支艦隊。
更何況,雖然不急迫,但這些組織還是要繼續發展,最終也要像蘭斯共和國一樣起義的,所以他們的采購雖然少,但是極為有持續性。
所以,這些組織也是特區民營船舶廠的長期潛在主顧。
當然了,這些組織都已經偷偷摸摸的在特區采購艦隊,到蘭斯共和國進行培訓了,作為本土外獨立建國的勢力,當然更可以大大方方的采購裝備。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特區是他們現階段唯一的裝備來源地。
幾個以維拉人共和國為學習對象的國家,不僅在特區設立了外交機構,同時也是特區裝備的長期客戶。
這一次的采購,他們當然也沒有缺席。
七個國家,雖然規模沒有維拉人共和國大,經濟規模也小,但采購的數量可小。
總計3.8億套陸戰裝備,36萬架戰機,62支艦隊。
如果不是是幾個國家一起采購的,幾乎特區就可以稱之為五國采購案了。
所以,始源133年,是一次軍備的采購年,不管是特區自己還是其他的國家和組織。
事實上科林勒共和國的采購案並不在始源133年,而是始源130年就開始的。
因為還處於與科林勒帝國的戰鬥之中,科林勒共和國的軍事采購是一直不斷地,而且數目也在飛速的增加。
始源130年,科林勒共和國向特區提出了3.6億套陸戰裝備,120萬架戰機,60支艦隊,總計兆的采購合同。
這個合同是經過特區政府特別減免的,當然也充分保障了參與生產廠家的利潤,隻是特區並沒有再在裏邊刮一層油。
但隨著戰爭的進行,這一采購計劃一變再變,逐年增加。
到了始源133年,除了交付的部分陸戰裝備和戰機,這批采購合同已經變成了9.6億套陸戰裝備,180萬架戰機,180支艦隊。總采購金額兆的巨額訂單。
特別是其中的艦隊部分,由於還沒有交付過一支,所以前三年事實上已經有80支艦隊動工生產,但即便這樣,後續依舊還有100支艦隊等待著大家的瓜分。
這一百支艦隊,可不是簡單的數目。按照投標價格,一艘驅逐艦的建造費用就是1100多億,一艘巡航艦2000億,一艘重巡艦3200多億,一艘戰列巡航艦5500億,一艘戰列艦6700多億,一艘母艦7500多億。
也就是說,一支艦隊的建造需要383兆左右的資金,180支艦隊,就是近兆。
即便是已經分配了前期的80支艦隊,後續的艦隊的采購金額也是極為龐大的。
何況,作為唯一一個還處於戰爭中的國家,科林勒共和國也是四國采購案中最大的潛在主顧,後續采購的可能性極大。
除了科林勒共和國,剩下的就隻有最後一個國家,維拉人共和國。
維拉人共和國在阿奇茲的領導下,最近實力是飛速的在提升。到始源133年,維拉人共和國已經掌握了靠近維拉本土一側,兩個懸臂間三分之一的空間。
雖然比起懸臂來,懸臂間的恆星係要少很多,但架不住控製的空間足夠寬廣,行政星已經突破2000顆,人口1.63萬億。
同時,維拉人共和國在維拉本土也大勢擴充勢力,如今靠近懸臂間空隙的四個大星區,幾乎已經被維拉人共和國暗中控製,且勢力還在不斷地延伸。
按照特區的說法,維拉人共和國起事的時間已經近了,但在阿奇茲和他的維拉人共和國看來,距離起事還遠遠不夠。
原因就在軍事實力上。
實際上,維拉人共和國的軍事實力不算弱了,總有2.7萬個地麵戰鬥群,57支艦隊,大部分是在最近二十年內,向特區采購的。
但是麵對維拉帝國超過千支艦隊的規模來,這點兒艦隊著實不夠看。
當然。如果按照蘭斯共和國的做法,維拉人共和國可以策反各大星區的武裝力量,作為己用。
但即便是這樣,維拉人共和國的艦隊數量也隻有400餘支,而且近一半是地方艦隊,而維拉帝國光正規艦隊,依舊在八百支以上。
所以,維拉人共和國這一次的采購,在特區看來,事實上就是在為起事做最後的準備。
事實上也是如此,隻看維拉人共和國的采購數量就知道。
15億套陸戰裝備,320萬架戰機,150支艦隊。總計采購金額超過13萬兆。
這幾乎是維拉人共和國一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不是為戰爭做準備,維拉人共和國是不可能這麽拚的。
15年,150支艦隊。
也就是說,始源148年後,或許就是維拉人共和國正式起事的時間。
四國采購案,可以說讓特區的民營船舶廠賺得鍋滿盆滿,二十年內,總計510支艦隊,幾十萬艘戰艦,其中包括數萬艘主力艦,還有數千萬架戰機。
但你認為這就是全部的采購,那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特區政府對二十三個國家都派出了火種,四國采購案中,除了三個最為成功的國家,其他的火種組建的勢力同樣是不甘寂寞的。
譬如以魯本的起義方式為學習對象的十多個組織,他們同樣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為將來的起事做準備。
事實上,這些國家最開始是寄希望於特區的。
從始源116年開始,這些組織就開始與特區接觸,希望派遣人員到特區學習軍事,同時采購戰艦,在特區接受培訓。
采購戰艦當然是好事,但是在特區接受培訓就不那麽好了。
當年索蘭托帝國的問題曆曆在目,在德勒姆帝國沒有三分之前,特區可是覺得如芒在背。
所以,特區一直拖著,沒有答應。
培養軍官可以,但采購戰艦在特區進行培訓,那還是算了,畢竟特區還是不那麽方便。
直到始源119年,蘭斯共和國成立,並且蘭斯本土的局勢逐漸緩和,這些勢力又看到了希望。
經過數年的談判,蘭斯共和國最終同意了幫助這些組織培養艦隊的請求,但是前提是如果戰爭爆發,這些國家在蘭斯共和國接受培訓的艦隊,需要係統協助進行抵抗。
因而,在始源133年,這些組織也開始陸續在特區采購艦隊。
不過,畢竟是以培訓人員為主,不可能一次性采購太多,但即便如此,這些組織也采購了28支艦隊。
更何況,雖然不急迫,但這些組織還是要繼續發展,最終也要像蘭斯共和國一樣起義的,所以他們的采購雖然少,但是極為有持續性。
所以,這些組織也是特區民營船舶廠的長期潛在主顧。
當然了,這些組織都已經偷偷摸摸的在特區采購艦隊,到蘭斯共和國進行培訓了,作為本土外獨立建國的勢力,當然更可以大大方方的采購裝備。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特區是他們現階段唯一的裝備來源地。
幾個以維拉人共和國為學習對象的國家,不僅在特區設立了外交機構,同時也是特區裝備的長期客戶。
這一次的采購,他們當然也沒有缺席。
七個國家,雖然規模沒有維拉人共和國大,經濟規模也小,但采購的數量可小。
總計3.8億套陸戰裝備,36萬架戰機,62支艦隊。
如果不是是幾個國家一起采購的,幾乎特區就可以稱之為五國采購案了。
所以,始源133年,是一次軍備的采購年,不管是特區自己還是其他的國家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