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軍事工業發展規劃。


    方元製定了一係列的軍事工業生產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空船舶廠的建設。


    就在當年,動工的太空船舶廠就達到10個。而在次年,又動工了10個太空船舶廠。


    而這還不是所有,隻是因為人手不足,而從59年開始,一直到62年,方元又陸續開工了40座太空船舶廠。


    當然,這些船舶廠都是建立在特區本星域的,至於混亂星域,並沒有涉及到軍事工業的規劃。


    而54年到58年,則是因為與澤蘭的戰爭結束後,混亂星域需要大量人口,造成人口短缺,才暫停了船舶廠的建造。


    否則,按照方元的規劃,起碼得每年開工建造10個船舶廠才行。


    在所有的兵力中,最缺的,就是戰艦。


    方元有培育室存在,每年至少可以培育出3000多萬士兵。其中就算艦隊隻分配小部分,按照1000萬計算,那也需要大量的戰艦。


    當然,這1000萬並不是全部都要上艦,大量的人員是需要在後方服務的。


    所以,計算起來,艦隊分到的1000萬人,大約有六成在後方,即便這樣,每年需要的戰艦也不是小數目。


    如果用配比來計算,四百萬人,需要的主力艦就要48到50艘,而巡航艦則需要120艘左右,驅逐艦更是達到近300艘。


    當然,這還是艦隊的無數。


    要知道,星際戰爭,陸戰隊同樣對戰艦有巨大的需求。


    登陸艦隊的護航戰艦,火力支援的攻擊母艦,登陸艦,後勤保障的運輸艦。


    從53年戰爭之後,陸戰隊反思登陸力量的不足,就一直在謀求更多的登陸艦。


    為了造艦事宜,陸戰隊與艦隊已經爭了許久。


    作為軍事基地存在的思普勒星上,陸戰隊的兵力已經達到1.5億。同時,還有數千萬艦隊官兵等待著戰艦。


    當然,思普勒星巨大的艦隊基地已經建成,雖然隻有少量的艦隊進駐,但整個基地已經開始運轉起來。


    戰艦,戰艦。


    所有軍方的成員都望著即將建成的二十座太空船舶廠。


    八年時間,艦隊總共增加了兩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航艦。巡航艦18艘,驅逐艦56艘。


    陸戰隊方麵,護航艦隊得到2艘攻擊母艦,2艘巡航艦,35艘登陸艦與35艘運輸艦。


    當然,陸戰隊並非不想要更大的戰艦,比如弄幾艘主力艦作為登陸艦隊的旗艦,更大的登陸艦,運輸艦。


    隻是主力艦的船塢有限,他們這種“不合理”的需求,被艦隊堅決的抵製了。


    要實現這個願望,怕是要等到艦隊有富餘的時候了。


    隻是艦隊會有富餘的時候嗎?


    不知道猴年馬月去了。


    63年到64年。


    這兩年時間,總共將有20個太空船舶廠建成投產。


    每一個船舶廠,擁有六個超大型船塢,可以建造主力艦。建造巡航艦,攻擊母艦的大型船塢十二個,可以建造驅逐艦,登陸艦,運輸艦的普通船塢五十六個。


    船舶廠還沒建設好,艦隊與陸戰隊的采購計劃就已經送到了方元的案頭上。


    艦隊缺少戰艦,嗯,需要改善。


    陸戰隊的需求,那也得照顧啊!


    這個指揮官可不好當。


    如果按照主力艦的建設周期來計算,驅逐艦一類的戰艦,在一個主力艦的建設周期內,可以建成三個批次。巡航艦可以建成兩個批次。


    大約就是一個船塢兩年多時間就能建造一艘驅逐艦級別的戰艦。而巡航艦大約需要四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建成。


    主力艦,暫時已經淪為艦隊的自留地,不會納入這一次的分配的討論之中,這一次需要討論的,就是大量的巡航艦與驅逐艦船塢的分配。


    一個主力艦建設周期內,二十個船舶廠總共可以生產出480艘巡航艦,3360艘驅逐艦。


    看起來很多,但這是八年的總和。


    意思就是,八年裏,隻會有這些戰艦,不會再增加了。


    經過激烈的爭吵,在巡航艦上,陸戰隊拿到了120艘,艦隊360艘。


    驅逐艦上,陸戰隊則拿到了一半,總計1180艘。


    當然,也有一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第三第四船舶廠生產的戰艦,全部都是艦隊的,沒陸戰隊的份。


    但對陸戰隊來說,這已經是天大的好處了,哪裏還要再去爭。當然是欣然同意。


    雖然第三第四船舶廠是最先建造的船舶廠,規模要小很多,但是兩個船舶廠一個主力艦生產周期,也可以生產22艘巡航艦,126艘驅逐艦。


    對艦隊來說,也是很大的補充。


    至於雙方怎麽用這些戰艦,當然有規劃,艦隊就不用說了。


    隻說登陸艦隊,各種缺乏。


    120艘巡航艦級別的戰艦,需要建造32艘攻擊母艦,72艘巡航艦,剩下的16艘,則會改成大型登陸艦。


    至於1180艘驅逐艦,則有360艘依然是驅逐艦計劃,剩下的820艘,則有360艘改為登陸艦,剩下的全部生產運輸艦。


    按照這樣生產下來,才可以保障陸戰隊正兒八經的發起一次大規模的登陸行動。


    到時候,擁有可以一次搭載8個陸戰師的大型登陸艦16艘,搭載一個陸戰師的普通登陸艦515艘。一次投放的兵力就是近千萬。


    而五百多艘運輸艦,足以保證登陸部隊的後勤需要。


    如果53年的時候,又這樣的登陸力量,方元當時就不會在外圍行動,直接就可以登陸澤蘭的本星了。


    而艦隊方麵,這一次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的擴充,好在艦員是充足的,思普勒星上,還有數千萬等著戰艦的艦員。


    而且這些艦員,也並非是新手,每隔一年,混亂星域的艦隊都要輪換許多人,這樣一來,等到戰艦生產出來,操控戰艦的都是熟練的人了。


    最後,方元才將目光放到艦隊最看重,也是最寶貝的地方,主力艦的身上。


    二十二個船舶廠,總計有超大船塢一百二十五個,也就是八年後,艦隊的主力艦就可以增加一百二十五艘。


    隻是這一百二十五艘主力艦的生產,還需要再仔細的分配一下。


    這個分配,當然沒陸戰隊什麽事,而是關於主力艦艦種的分配。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


    因為,經過近十年的研究,不僅戰列艦的主炮成功了,同時,星際母艦也已經完成最後的拚圖。


    是的,戰機與反物質導彈都已經研製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綁定一個暴兵神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世無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世無爭並收藏綁定一個暴兵神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