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肥腸塊頭有點大,我號稱四川斑鬣狗,竟然也嚼不爛這玩意兒,怎麽都咽不下去,隻能嚼成一坨完全看不出來形狀的肉坨坨,然後無奈地吐出來。
小蓮和謝玉琪也是狀況相似,偶爾能咽得下,偶爾也遭遇和我一樣的困境。
吃完飯後,我們每個人都甚是滿足,肚子裏填滿了美味的食物,身上也有了力氣。
老板還特別貼心,拎了個太陽爐放在我們桌子旁邊,生怕我們冷著了。
結賬的時候,我們執意要支付那兩瓶水錢,老板卻堅決說什麽都不要,還表示如果我們堅持結水錢,就給我們找現金。
我們無奈之下,就隻能支付了餐錢,一共是 87 塊,老板大方地抹了零頭,隻收了我們 77 塊。
這價格可以說是超級、相當、無敵實惠了。
走出餐館,來到馬路邊,這次運氣好得爆棚,剛好有輛出租車從我們身邊唿嘯而過。
司機像是通過後視鏡看到了我們像是要打車的樣子,直接在前麵掉了個頭,轉了迴來。
“走不走嘎。”司機師傅熱情地問道。
“師傅,車站幾塊?”我趕忙問道。
“打表四五六七塊,不打表五塊。”師傅爽快地迴答。
我們二話沒說,拉開車門坐了上去,謝玉琪迅速掏出了五塊錢。
上車後,司機將副駕駛以及後麵的窗子全部關閉,開啟了暖風,頓時,溫暖的氣流在車內彌漫開來。
在前往車站的路上,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師傅聊天。
師傅說話賊有趣,每句話的末尾都要帶個“嘎”,這獨特的口音讓我們覺得特別新奇。
我們好奇地問師傅為啥沒人的時候他們開著窗子跑。
師傅笑著說:“縣城人少,沒啥人坐出租,我們要是開著暖風,一天下來,虧死得了嘎。”
“而且我們公司摳得很的嘞,隻有早上的第一趟和中午的第一趟,以及晚上的第一趟,包油費。”
“其他時間加油,都得自個掏腰包嘎。”
我們接著問師傅為什麽不買電車。師傅無奈地迴答:“大家有個屁的錢買車,都是租的公司的車嘎。”
“公司願意給電車,那都是和尚顯靈,阿彌陀佛了嘎。”
聽著師傅的話,我們不禁感歎他們工作的不易。
窗外的風景不斷後退,車子在道路上平穩地行駛著。
師傅一路上都在滔滔不絕地跟我們說公司有多摳門,以及在縣城跑車有多麽不容易,尤其是像這種經濟不發達的縣城。
正說著呢,司機一個不留神,一不小心就闖了紅燈。
他隨即又默默倒了迴來,口中不停地吐槽:“我硬是闖到個鬼喲,這破玩意的字母又沒了。”
我們抬頭看了一眼,隻見紅綠燈隻剩下微弱的一點紅光,那個顯示數字的地方根本就沒顯現出來。
我們好奇地問司機:“師傅,您這樣不怕扣分嗎?”
司機毫不在意地擺擺手表示:“這大冬天的,大家都冷得嗷嗷叫,哪有時間盯著電腦查喲。”
“而且這小破縣城可沒有人工智能啥的高科技,所以闖紅燈倒迴去就行了。”
“再說了,這燈壞成這樣,還挺費眼力,眼神不好的人,還真不容易分辨是紅燈還是綠燈。”
聽著司機的解釋,我們也是哭笑不得,車子繼續向著車站的方向駛去。
到達車站的時候,司機得知了我們要去市裏,他連忙讓我們稍等一下,隨後便在車上停下了車,接著迅速掏出電話。
“勇娃子,車上還有的位置沒得?”
“有的哈。”
“要的哈,你把車子停到那個樹拐拐底下嘛,嗯,好好好。”
打完電話,師傅轉過頭來告訴我們,剛好有一輛去市裏的車出發不久,他現在把我們送過去。
我們趕忙問價錢多少,師傅爽快地說:“五塊夠了。”
師傅開了五分鍾左右,將車穩穩地停到了客車的尾巴後麵。
我們想要掏出錢給師傅,師傅卻連連擺手,示意我們不用給。
下車後,我們向師傅告別,然後上了這輛客車。剛一坐好,車子便啟動了。
我們依舊坐在後排那如同“寶座”一般的位置上,剛剛坐定,售票員便邁著匆匆的步伐走了過來開始收費。
她的聲音清晰地傳來:“西充 12 塊,南充 17。”
聽到價格,我們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選擇坐到南充。
謝玉琪動作利落地從錢包裏掏出了一張嶄新的 100 元遞過去,售票員熟練地接過錢,手指在錢夾裏翻找了一番,隨後直接找了 50 元給我們,還格外慷慨地便宜了我們一塊。
我一直都有點小暈車的毛病,所以不管天氣如何,我都習慣將窗戶開上那麽一點點。
哪怕此時車外寒風凜冽,哪怕冷意會不斷侵襲進來,我也必須這麽做,因為再冷都比不過暈車的難受,如果不開點窗戶,那真的會暈得昏天黑地。
就在這時,小蓮輕手輕腳地坐到了謝玉琪那邊。
小蓮向來都是那種上車就困的人,仿佛車子的顛簸對她而言是絕佳的催眠曲。
果不其然,她剛坐下沒多久,就像是找到了最舒適的依靠一般,直接靠在了謝玉琪的肩膀上,很快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而謝玉琪倒是一臉淡定,隻見她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機和無線耳機,將耳機塞進耳朵裏,手指在屏幕上靈活地滑動,旁若無人地玩了起來。
看著她那悠然自得的模樣,我心裏不禁暗暗感歎。
有時候我是真的對那些不暈車,尤其是還能在車上淡定玩手機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像我這種體質,別說是在車上玩手機了,就算隻是盯著手機看上一會兒,不暈車都能給玩暈車了。
想想就覺得無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車子在寬闊的公路上疾馳著,車輪與地麵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
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幅幅流動的畫卷,不斷向後退去。
而車內的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狀態之中。
小蓮安靜地睡著,謝玉琪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裏,而我則一邊忍受著些許的暈車不適,一邊望著窗外,思緒隨著車子的顛簸起伏不定。
縣城客車有一點特質是城市客車無法比擬的,那便是在乘客不多的時候,它跑起來那速度簡直快得驚人。
而且偶爾還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駛上高速,不過這種概率極低,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們這趟車的司機仿佛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一路風馳電掣,甚至還超越了前麵一班按時發運的客車。
車子在蜿蜒的鄉道上一路疾馳著,車窗外的樹木和房屋飛速後退,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著。
偶爾,車子會緩緩停下,接上一兩名在路邊等候的乘客,然後又繼續向前狂奔。
到了鎮裏,售票員那嘹亮的吆喝聲便會響起:“南充了啊,南充了啊!”
那聲音極具穿透力,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原本到達南充的時間預計是兩個半小時,然而實際情況卻讓人驚喜。
由於司機高超的駕駛技術和一路的順暢,我們隻花了兩個小時便到達了車站外麵。
下車的時候,我們麵臨著兩個選擇,可以直接進站,也可以在公交車站旁下車。
經過一番思索,我們選擇在公交站旁下車,想著方便後續的行程安排。
南充這地方,我們來得少,對這裏著實不咋熟悉。
但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六點了,到棉城的車早已經沒了,沒辦法,所以我們今晚就隻能在南充休整一晚,明天再出發了。
我趕緊在手機上訂好了酒店,然後我們就在公交站上耐心等待著公交。
不得不說,南充的公交係統還是挺發達的,公交車輛來來往往,頻次挺高。
所以沒一會兒,我們要等的公交車就緩緩駛來了。
上了車,隨著車輛的前行,城市的夜景在車窗外不斷變換。
半個小時後,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後,我們並沒有著急去酒店,而是直奔附近的小吃攤。
畢竟南充特色就是鍋盔,來到這兒不買鍋盔怎麽能行?
我們站在攤位前,看著攤主熟練地製作著鍋盔,那熟練的手法讓人眼花繚亂。
不一會兒,三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鍋盔就遞到了我們手中。
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鮮香的內餡,瞬間滿足了我們的味蕾,也讓我們暫時忘卻了旅途的疲憊。
南充的鍋盔和棉城的鍋盔區別還真是挺大的。
我們在棉城的時候,那裏的鍋盔多數都是口味偏重,多辣、多麻,刺激著味蕾。
而南充的鍋盔則相對溫和一些,少辣少麻,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總而言之,在我們看來,還是南充的鍋盔更好吃。
而且,南充鍋盔的牛肉餡相比我們那也要多一點點,吃起來更加滿足。
吃完鍋盔後,我們就去酒店辦理好了入住手續。
隨後,我們來到了六樓,走進了預定的房間。
至於晚上吃啥,我們三個還沒想好。
謝玉琪基本確定要吃南充米粉了,她想看看跟棉城的有啥區別。
說實話,南充米粉和棉城米粉隻能說是各有千秋,見仁見智。
喜歡寬粉的,肯定喜歡吃南充米粉,那種寬厚的口感很有嚼勁。
而像我和小蓮這種當時喜歡細粉的,就會覺得細粉更入味,寬粉不太掛味。
此刻,我們坐在房間裏,還在討論著到底該選擇哪種美食來滿足今晚的口腹之欲。
小蓮和謝玉琪也是狀況相似,偶爾能咽得下,偶爾也遭遇和我一樣的困境。
吃完飯後,我們每個人都甚是滿足,肚子裏填滿了美味的食物,身上也有了力氣。
老板還特別貼心,拎了個太陽爐放在我們桌子旁邊,生怕我們冷著了。
結賬的時候,我們執意要支付那兩瓶水錢,老板卻堅決說什麽都不要,還表示如果我們堅持結水錢,就給我們找現金。
我們無奈之下,就隻能支付了餐錢,一共是 87 塊,老板大方地抹了零頭,隻收了我們 77 塊。
這價格可以說是超級、相當、無敵實惠了。
走出餐館,來到馬路邊,這次運氣好得爆棚,剛好有輛出租車從我們身邊唿嘯而過。
司機像是通過後視鏡看到了我們像是要打車的樣子,直接在前麵掉了個頭,轉了迴來。
“走不走嘎。”司機師傅熱情地問道。
“師傅,車站幾塊?”我趕忙問道。
“打表四五六七塊,不打表五塊。”師傅爽快地迴答。
我們二話沒說,拉開車門坐了上去,謝玉琪迅速掏出了五塊錢。
上車後,司機將副駕駛以及後麵的窗子全部關閉,開啟了暖風,頓時,溫暖的氣流在車內彌漫開來。
在前往車站的路上,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師傅聊天。
師傅說話賊有趣,每句話的末尾都要帶個“嘎”,這獨特的口音讓我們覺得特別新奇。
我們好奇地問師傅為啥沒人的時候他們開著窗子跑。
師傅笑著說:“縣城人少,沒啥人坐出租,我們要是開著暖風,一天下來,虧死得了嘎。”
“而且我們公司摳得很的嘞,隻有早上的第一趟和中午的第一趟,以及晚上的第一趟,包油費。”
“其他時間加油,都得自個掏腰包嘎。”
我們接著問師傅為什麽不買電車。師傅無奈地迴答:“大家有個屁的錢買車,都是租的公司的車嘎。”
“公司願意給電車,那都是和尚顯靈,阿彌陀佛了嘎。”
聽著師傅的話,我們不禁感歎他們工作的不易。
窗外的風景不斷後退,車子在道路上平穩地行駛著。
師傅一路上都在滔滔不絕地跟我們說公司有多摳門,以及在縣城跑車有多麽不容易,尤其是像這種經濟不發達的縣城。
正說著呢,司機一個不留神,一不小心就闖了紅燈。
他隨即又默默倒了迴來,口中不停地吐槽:“我硬是闖到個鬼喲,這破玩意的字母又沒了。”
我們抬頭看了一眼,隻見紅綠燈隻剩下微弱的一點紅光,那個顯示數字的地方根本就沒顯現出來。
我們好奇地問司機:“師傅,您這樣不怕扣分嗎?”
司機毫不在意地擺擺手表示:“這大冬天的,大家都冷得嗷嗷叫,哪有時間盯著電腦查喲。”
“而且這小破縣城可沒有人工智能啥的高科技,所以闖紅燈倒迴去就行了。”
“再說了,這燈壞成這樣,還挺費眼力,眼神不好的人,還真不容易分辨是紅燈還是綠燈。”
聽著司機的解釋,我們也是哭笑不得,車子繼續向著車站的方向駛去。
到達車站的時候,司機得知了我們要去市裏,他連忙讓我們稍等一下,隨後便在車上停下了車,接著迅速掏出電話。
“勇娃子,車上還有的位置沒得?”
“有的哈。”
“要的哈,你把車子停到那個樹拐拐底下嘛,嗯,好好好。”
打完電話,師傅轉過頭來告訴我們,剛好有一輛去市裏的車出發不久,他現在把我們送過去。
我們趕忙問價錢多少,師傅爽快地說:“五塊夠了。”
師傅開了五分鍾左右,將車穩穩地停到了客車的尾巴後麵。
我們想要掏出錢給師傅,師傅卻連連擺手,示意我們不用給。
下車後,我們向師傅告別,然後上了這輛客車。剛一坐好,車子便啟動了。
我們依舊坐在後排那如同“寶座”一般的位置上,剛剛坐定,售票員便邁著匆匆的步伐走了過來開始收費。
她的聲音清晰地傳來:“西充 12 塊,南充 17。”
聽到價格,我們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選擇坐到南充。
謝玉琪動作利落地從錢包裏掏出了一張嶄新的 100 元遞過去,售票員熟練地接過錢,手指在錢夾裏翻找了一番,隨後直接找了 50 元給我們,還格外慷慨地便宜了我們一塊。
我一直都有點小暈車的毛病,所以不管天氣如何,我都習慣將窗戶開上那麽一點點。
哪怕此時車外寒風凜冽,哪怕冷意會不斷侵襲進來,我也必須這麽做,因為再冷都比不過暈車的難受,如果不開點窗戶,那真的會暈得昏天黑地。
就在這時,小蓮輕手輕腳地坐到了謝玉琪那邊。
小蓮向來都是那種上車就困的人,仿佛車子的顛簸對她而言是絕佳的催眠曲。
果不其然,她剛坐下沒多久,就像是找到了最舒適的依靠一般,直接靠在了謝玉琪的肩膀上,很快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而謝玉琪倒是一臉淡定,隻見她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機和無線耳機,將耳機塞進耳朵裏,手指在屏幕上靈活地滑動,旁若無人地玩了起來。
看著她那悠然自得的模樣,我心裏不禁暗暗感歎。
有時候我是真的對那些不暈車,尤其是還能在車上淡定玩手機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像我這種體質,別說是在車上玩手機了,就算隻是盯著手機看上一會兒,不暈車都能給玩暈車了。
想想就覺得無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車子在寬闊的公路上疾馳著,車輪與地麵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
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幅幅流動的畫卷,不斷向後退去。
而車內的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狀態之中。
小蓮安靜地睡著,謝玉琪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裏,而我則一邊忍受著些許的暈車不適,一邊望著窗外,思緒隨著車子的顛簸起伏不定。
縣城客車有一點特質是城市客車無法比擬的,那便是在乘客不多的時候,它跑起來那速度簡直快得驚人。
而且偶爾還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駛上高速,不過這種概率極低,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們這趟車的司機仿佛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一路風馳電掣,甚至還超越了前麵一班按時發運的客車。
車子在蜿蜒的鄉道上一路疾馳著,車窗外的樹木和房屋飛速後退,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著。
偶爾,車子會緩緩停下,接上一兩名在路邊等候的乘客,然後又繼續向前狂奔。
到了鎮裏,售票員那嘹亮的吆喝聲便會響起:“南充了啊,南充了啊!”
那聲音極具穿透力,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原本到達南充的時間預計是兩個半小時,然而實際情況卻讓人驚喜。
由於司機高超的駕駛技術和一路的順暢,我們隻花了兩個小時便到達了車站外麵。
下車的時候,我們麵臨著兩個選擇,可以直接進站,也可以在公交車站旁下車。
經過一番思索,我們選擇在公交站旁下車,想著方便後續的行程安排。
南充這地方,我們來得少,對這裏著實不咋熟悉。
但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六點了,到棉城的車早已經沒了,沒辦法,所以我們今晚就隻能在南充休整一晚,明天再出發了。
我趕緊在手機上訂好了酒店,然後我們就在公交站上耐心等待著公交。
不得不說,南充的公交係統還是挺發達的,公交車輛來來往往,頻次挺高。
所以沒一會兒,我們要等的公交車就緩緩駛來了。
上了車,隨著車輛的前行,城市的夜景在車窗外不斷變換。
半個小時後,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後,我們並沒有著急去酒店,而是直奔附近的小吃攤。
畢竟南充特色就是鍋盔,來到這兒不買鍋盔怎麽能行?
我們站在攤位前,看著攤主熟練地製作著鍋盔,那熟練的手法讓人眼花繚亂。
不一會兒,三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鍋盔就遞到了我們手中。
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鮮香的內餡,瞬間滿足了我們的味蕾,也讓我們暫時忘卻了旅途的疲憊。
南充的鍋盔和棉城的鍋盔區別還真是挺大的。
我們在棉城的時候,那裏的鍋盔多數都是口味偏重,多辣、多麻,刺激著味蕾。
而南充的鍋盔則相對溫和一些,少辣少麻,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總而言之,在我們看來,還是南充的鍋盔更好吃。
而且,南充鍋盔的牛肉餡相比我們那也要多一點點,吃起來更加滿足。
吃完鍋盔後,我們就去酒店辦理好了入住手續。
隨後,我們來到了六樓,走進了預定的房間。
至於晚上吃啥,我們三個還沒想好。
謝玉琪基本確定要吃南充米粉了,她想看看跟棉城的有啥區別。
說實話,南充米粉和棉城米粉隻能說是各有千秋,見仁見智。
喜歡寬粉的,肯定喜歡吃南充米粉,那種寬厚的口感很有嚼勁。
而像我和小蓮這種當時喜歡細粉的,就會覺得細粉更入味,寬粉不太掛味。
此刻,我們坐在房間裏,還在討論著到底該選擇哪種美食來滿足今晚的口腹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