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覺得我們可以在長安城設下天羅地網,就等那楊廣自己鑽進這滔天大網中,而後我們再進行收網!就算那楊廣是未被煮熟的鴨子,恐怕也是逃不掉的!”隻聽房玄齡說道!


    “那房愛卿可有具體的辦法呢?”


    “不知皇上可否還記得那六年,群雄割據的時代!”


    “這我怎能忘記,可是這跟這次戰役又有何關係呢!”


    “皇上,如今這個時代,想來那些老朋友都已經複蘇了!我們不防就此退位!讓這天下人去爭奪!這樣的話,我們不僅有免費的戰力,而且還可以休養生息,特別是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我們也可以做一把黃雀!”隻聽房玄齡說道!


    “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把這長安城還給楊廣嗎?”


    “沒錯,隻有這樣,天下人才能放心!”


    “這件事容我考慮一番!”隨後,李世民就宣布退朝了!退朝後,他來到了皇後這裏!


    在這裏呆了一會後,就把自己的憂慮說了出來!


    “皇上,這件事大有作為啊!隻要我們肯退居幕後,那麽這天下將會戰事再起!那樣的話,對於我們來說也將會是一個機會啊!”


    ……


    而與此同時,武將秦瓊等人聽到房玄齡的話後,其思緒也仿佛是迴到了瓦崗山一樣!特別是瓦崗山剛成立不久,而後經曆的那場戰鬥中!


    ……


    遙想那公園618年,李密所帶領的瓦崗山與王世充的兩場重大戰役,簡直就是振奮人心。


    而這第一戰自然就是洛南之戰了,該戰由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打敗隋朝大將王世充。由於李密善於掌握軍情,快速應變,所以取得最終勝利,並乘勝追擊占領了金墉城,義軍規模頓時擴展到30萬人,隋軍大部聞風散膽,紛紛投降。


    而這洛南之戰則是發生在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附近的洛水之南。


    而此戰的曆史評價則是:洛水南岸之戰,李密數次抓住隋軍撤退之機,猛擊半渡之兵,窮追不舍,獲得成功。偃師(今河南偃師東)、柏穀(今河南宜陽南)及河陽等地的隋將紛紛率部投降。江淮等許多地方的義軍爭先恐後響應瓦崗軍,李密部隊得到長足發展。


    其過程也更是激動人心!


    義寧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東都7萬援軍的補充後,在洛水之北進攻李密部,又被打敗。於是就此兵屯鞏縣(今河南鞏縣東南)之北,正月十五日命令諸軍建造浮橋,伺機大舉反攻瓦崗軍。可是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形成了橋先造成的部隊先進攻、前後動作不一的局麵。虎賁郎將王辯攻破瓦崗軍外柵,李密營中驚擾亂作一團將要敗潰。王世充卻不曉得這時戰況,鳴號角收攏王辯軍,李密乘機率領敢死隊猛烈反擊。隋軍大敗,爭相過橋,溺死者萬餘人。王辯等6員大將陣亡,王世充得以幸免,洛水之北的隋軍全線潰散。王世充自知戰敗負罪,不敢迴東都,帶餘部直奔河陽(今河南孟縣南)。這一夜,疾風寒雨,軍隊士兵涉水過河衣服濕透,在途中凍死者又以萬計。王世充獨自帶數千人馬撤迴河陽,自我關押請罪。越王楊侗在用人之際不敢懲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穩定其情緒。王世充收攏逃亡流散的殘兵,得萬餘人,屯兵含嘉城(今洛陽市東北);從此不敢輕易出兵。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卻乘勝占領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義軍迅速發展到30萬人,陳兵於北邙山一線,向南威逼上春門。十九日,隋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抗拒。段達看到李密兵馬強大,膽怯率兵退迴。李密縱兵追趕,隋軍當即潰散,大將韋津更是死於戰中。


    而這另一戰自然就是瓦崗的敗亡之戰了!


    而這邙山之戰為隋末唐初發生在河南洛陽附近邙山的一場戰爭,參戰雙方為由李密率領的河南農民起義軍瓦崗軍和割據在洛陽的軍閥王世充,為唐朝統一全國提供了有利條件。其結果自然是李密戰敗,瓦崗軍勢力衰亡;王世充獨霸河南。


    ……


    隋末唐初,王世充和李密為了爭奪在河南的霸權,曾交戰60餘次。李密的重要謀士柴孝和在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溺死於洛河;王世充的部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梁德等也死於對瓦崗軍的戰鬥中。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隨後自立為許帝,率軍從江都北上,欲經過洛陽迴長安。其時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和王世充正在中原與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對峙。正在雙方勢均力敵之時,宇文化及成為了雙方共同的威脅。因此,李密向楊侗和王世充妥協稱臣,雙方共同對付宇文化及。


    自從李密向隋皇泰主楊侗稱臣以後,在與宇文化及作戰時,每獲勝都遣使向楊侗告捷,逮住殺害隋煬帝的兇手於弘達也及時獻上,以求恩寵。經過血戰,李密擊敗了宇文化及。


    楊侗召李密入朝議事,部隊開到溫縣(今河南溫縣東北),王世充殺元文都等,在東都洛陽搶先發動子宮廷政變。李密入東都的美夢被打破,隻得仍駐紮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後,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承基等被河北竇建德和山東王薄的義軍擊滅,對洛陽的威脅消除,李密與王世充再度對立。


    李密軍戰敗後,其部將裴仁基、祖君彥等數十人被俘,陳智略、張童仁、單雄信等人也都投降。


    然而李密率殘部逃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後,還企圖南阻黃河,北守太行山,東連黎陽,以圖進取。但是,這時諸將情緒沮喪到極點,認為大勢已去,難以恢複。


    在進退維穀的窘境下,李密及王伯當、賈閏甫率殘部2萬人進入關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將帥和州縣首領,如李公逸、裴行儼、羅士信、周法明、程咬金、秦叔寶、杜才幹、徐圓朗、周文舉、王當仁、劉黑闥等,則多暫時歸附於王世充,後大多數轉投唐朝或竇建德。


    魏征則是前往河北,暫時歸附了竇建德,後隨徐世積、張善相、張亮等投降唐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於喪屍中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華丹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華丹南並收藏於喪屍中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