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譽說他今年就去鎮上上學了。因此,等到二月底的時候。他就離開的大屋楊。提著一箱書去了鎮上的中學。


    四妮兒敏感的覺得他似乎不太高興,但是又不明白為什麽不高興。她想到今年京都沒有來人接他迴去過年,似乎猜到了些許線索。但是沒人和她證實。


    她唯二能說得上話的小夥伴就這麽走了。仿佛被落下那樣,她又變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


    再加上家裏的姐姐也在村小讀書,四妮兒徹底沒人管了。去年年底就有不少戶人家學鍾家在自留地的種棉花。春耕的時候就特別忙,幾乎是腳不離地。而就在這時候,陳鵬的一封信寄到了鎮上。


    四妮兒接到信,知道陳鵬和他媽已經迴了寶塔鎮,於是匆匆的就去找人去了。陳鵬在信中寫了不少感謝的話,主要是感謝四妮兒給他找的全國糧票。這才讓老太太在北京舒舒服服的過了一個好冬。俗話說窮人富路。陳鵬帶了大半家當過去治病。迴來的時候人已經瘦了一把骨頭。


    他見到四妮兒,上來就結結實實的一個擁抱。又看到她手裏提著的臘魚臘肉,就知道是給白先勇帶的。


    “多虧你幫忙了。”


    “沒事,現在阿姨怎麽樣了?”


    “北京那邊做了心髒搭橋,現在這技術還不算成熟,我娘年級大了,現在醫生說保守治療為主,吃藥,休息。主要是保持心情愉悅,其他隻能盡量。”陳鵬說這話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波動,因為對於這樣年紀的老人來說,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對他來說,已經盡了最大的力帶老人去北京做手術。願望就達成了。


    四妮兒肅然起敬,陳鵬很孝順。這年頭要找能做心髒手術的專家,放眼全國都鳳毛菱角!


    陳鵬這次迴來就幫四妮兒辦了戶口。戶口所在地就是寶塔鎮,兩個人去公安局花了半天的時間,才把相關的手續辦好。從此以後,(魏莊)相當於落戶在城鎮了。


    對於四妮兒來說,身份和戶口都敲定,對她來說相當於多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寶塔鎮的城北是火車站。城南則是工廠林立。


    她決定在城南買一套房字。以魏莊的名義。


    華國人對於買房置業有一種天然的熱衷。好像買了房子,才能安定下來,這很符合這個名族對於安居樂業的向往。而且七十年代的初期。這個時候的房子便宜的可怕。


    農村是分的宅基地和自留地,房子可以自己蓋,如果要起一間水泥磚瓦的新房,差不多材料和人工要40-60塊錢。大部分都是材料錢。如果弄一套設施完整的(廚房廁所俱全)的三間差不多在110-160左右的人民幣。


    而農村其實收入並不多。所以這樣的房子很少有人蓋得起。比如劉福給劉要強蓋得新房,就是水泥磚瓦房,相當敞亮豪華了。


    大部分都是“裏生外熟”裏牆是土胚外麵是磚。而且隻有底下一截是磚,如果越富裕,磚塊的部分就越高。房頂兩麵坡。層高很高。梁上架檁,檁上架椽,椽上鋪笆。房梁掛著臘肉之類的東西。一丈二尺寬。堂屋一間,東西灶屋兩間。


    而寶塔鎮,則是五花八門的建築了。從豪華程度來看,街邊的兩層小樓算是不錯的。不過商鋪很少,許多都是原本關張的老鋪子(藥房,當鋪)也住人。就四妮兒所看到的,一家人脈相當龐當。七八個孩子的不在少數。至少也有兩三個。三代同堂。所以住的特別擁擠。違章建築見怪不怪。


    其實主要是因為城市人口多,而住房緊張。一直到八十年代,政府才開始大規模的搞住房。四妮兒往城裏轉了一圈,才看到五金廠附近的公寓樓寫著售賣的信息。這棟樓是新蓋起來的。隔壁就是農貿市場。四妮兒看了一遍,就放棄了。


    她改了主意,不太想買這種後市很普遍的“公寓樓”。反而去工廠區那邊找到了一戶獨棟的平方帶小院子。這邊一個大院住著七八戶。人口也非常密集。但也有那種單獨住的小樓。兩層水泥房。帶著一種老式西洋風格。


    賣房子的是一戶夫妻,女兒嫁人以後,家裏就剩下兩夫妻。因為女兒和女婿要去工廠上班,這邊的房子就空餘下來了。四妮兒去看房子的時候才知道。那兩夫妻姓陸,不是本地人,也是以前饑荒的時候跟隨父母一起來的。


    “同誌,這房子雖然住了十年多。可是你看這個格局多寬敞。住一家人都足夠了。我不跟說虛的,你看附近哪些小夫妻,一間單間帶著爹媽住,條件多艱苦,要是孩子多,還是買三間的好些。住的舒服。”


    四妮兒點點頭,她已經看了四五戶了。這時候住房就很少。所以賣房子的更少了。而且現在都是工作分配的房子。所以大部分都選擇住在單位房子裏。


    “多少錢?”


    四妮兒幹脆的問,那夫妻聽了,目光對視一眼,男的開口:“四百塊錢。”


    “大哥,這價格,去市裏買套房也沒有更貴的了。”四妮兒說。沒錯,就算這時候京都的房子,差不多也是這個價格。


    那兩夫妻也不會講價,一聽四妮兒嫌貴,女的急忙忙開口了:“我家房子是附近格局最寬敞的。我看,差不多也有兩百平方,大哥,二樓還有個陽台,能曬鹹菜蘿卜幹。院子也朝南,我打包票,這水泥都是好水泥,住的這麽久,沒漏過雨也沒裂過.......”說完拉著四妮兒去看院子。又說風水環境好,葡萄架子破籮筐。雜物林林總總。還有幾扇破損的門搭在院門裏.....


    四妮兒皺眉,她說:“可是這房子都住十年了(還不知道建築曆史),又不是新房子,隔壁那邊的公寓樓,一套才兩百多哩。”


    男的很強硬說:“是這樣,可是公寓樓才三室,我們這兒還帶個院子。怎麽算也不虧啦。”


    又說起房屋的用料起來。


    女的說:“大哥你看,這,這都是實打實的水泥紅磚瓦。結實!你看這個屋頂。住了這麽多年,從沒漏過雨,一分錢一分貨,這屋子朝南,院子一天太陽照,也能曬衣服!”


    四妮兒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已經打定了注意。她很不情願的說:“那行吧,我也不講價了,你們啥時候有空辦房子轉交?我趕時間呢。”


    陳鵬告訴她,去改房產證要盡快。不然很容易發生就糾紛,哪怕合同簽字了,隻要房產證的名字沒改,那房子也不算是她的。而且四妮兒需要確定她們手上有沒有房產證。


    沒錯,這時候很多居民手上都沒有房產證,或者房產證不知道是什麽時候的了(失效)。這時候就需要去街道辦重新辦新的房產證,否則這個房子的產權都很難說了。她可不樂意買個沒有產權的房子。


    平房不能交易,也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如果房子改了就需要去辦理產權證。


    沒想到那兩夫妻聽了這話,竟然麵色遲疑起來。


    四妮兒沒動,心裏有了種不好的猜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年代農場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屠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屠靜並收藏六零年代農場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