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對叛軍編製體係如此清楚,楊敗倒是推測出兩條信息。


    一是此人在朝廷陣營的位置不低,聯係楊敗剛才的猜測,進一步肯定此人不是縣令,就是縣尉。


    二則是朝廷早已在叛軍中布下眼線,不太可能是玩家,多半是npc。如果能和朝廷搭成合作,那麽迴到大別山,和朝廷的人配合,也許行事能更穩妥順當?


    楊敗在叛軍中的身份,讓這個漢子猶疑不定。沉默片刻,這才繼續『逼』問:“你一個被挾裹的鄉官,如何做到叛軍大將親衛軍侯?你是身懷武藝,還是別有長處?”


    “在下武藝c,算不得什麽。隻是整編之時,黃稹正好路過,看見跟隨我麾下的鄉兵神『色』彪悍。也是因叛軍缺人,於是讓在下做了個軍侯。”


    漢子淡淡說道:“大別山本就是廬江上甲選兵之一地,能讓賊將看上,不妨說說你是在哪裏任鄉官?”


    楊敗皺眉,兩方陣營涇渭分明,自己的計劃,沒想到實行起來,遇到這麽多的刁難。不知道自己說出劇情外的棲梧鄉,係統認可不認可?


    “在下為丹陽郡秣陵縣棲梧鄉薔夫。鄉中有一教頭,可以傳授幾個稀有技能,我手底鄉兵,自認不差。”


    說道丹陽之時,漢子眼中冒出一絲異『色』,冷冷問道:“你即為丹陽鄉官,何故又被廬江反賊挾裹?”


    這個說辭在加入反賊時已有底稿,當然也是實情,並非虛構。於是楊敗從容說出:“秣陵長勾結山越,『逼』迫我鄉,不得已暫離鄉而走。”


    漢子眯著眼,異『色』連連,但似乎並不滿意楊敗的迴答,指著楊敗:“巧言善辯,那就讓我指出你最大的破綻。你既願脫離反賊,為何不帶上你鄉裏被挾裹的鄉兵同迴?我大漢豈有你如此刻薄寡恩之鄉官?不要說你一個親衛軍侯,竟帶不了部下脫身?”


    大漢刻薄寡恩的鄉官、縣長何其之多,我卻不在此列。


    楊敗搖頭,鄭重說道:“這就是我獨自脫身,來見太守的原因。我看公也是朝廷官員,因此有些話與公分說,望公能轉告太守。”


    “你且說來聽聽?”


    “江夏廬江反叛,聲勢浩大,荊揚兩州,多少豪強都在觀望,一但戰火遷延,兩州其餘山越、豪強、蠻族,恐怕都要借機起事。在下鄉裏就曾與山越結仇,若山越起事,我鄉必遭其殃禍。因此在下率麾下郡兵二百,來到廬江,假作被反賊挾裹,願為朝廷內應,助朝廷迅速平定叛『亂』,以安定兩州情勢,暫緩我棲梧鄉外山越之危局。”


    一席話既合情理,又合時局。


    漢子信了楊敗之言,於是拍案而起,大聲讚道:“閣下有眼光,有膽『色』,是我大漢朝的好漢子。敢問閣下姓名籍貫?”


    楊敗輕輕鬆了一口氣,取信朝廷,這最大的一關,終究過了。


    “在下九江壽春楊敗,字仲疏。敢問公尊姓大名?”


    中年漢子『露』出笑容:“我舒縣縣令,陶謙,字恭祖。老家與你任職的棲梧鄉同郡,在宛陵縣。仲疏如此為國與民,謙既欣賞,且欽佩。我們算半個同鄉,不妨以表字稱唿。”


    這個漢子竟然是陶謙。不愧是曆史劇情,平時深藏蹤跡難以尋覓的曆史人物,在劇情中一個接一個出現。


    楊敗鄭重揖手相稱:“恭祖公。”


    陶謙笑道:“閑話不說,我現在就去見陸太守,將你的話轉述。軍前誤會之處,仲疏見諒。”


    說罷陶謙叫來一個親兵,將楊敗腳鐐解下。


    “帶仲疏去縣驛館暫時歇下。”


    “遵命。”


    “仲疏,事關重大,你在舒縣深居簡出,少與人交流,以防泄漏。”


    “我自然理會得。但是有一事要告知恭祖公,我在賊營,每周都要點卯,我不能在舒縣滯留太久。望公與太守早做打算,吩咐下來。”


    陶謙點頭,與楊敗出了縣大牢,分道而去。


    陶謙自是去謁見陸康。


    而楊敗跟著陶謙親兵,在縣驛館暫住了下來。


    ……


    “各位,出大事了。”閑下來的楊敗,終於想起在隊伍頻道聯係一下身在賊營心在牌的一幹小頭目。


    “仲疏出什麽事了?”軒轅緹絮連忙問道。


    楊敗笑道:“我遇到大人物了。”


    “有什麽好說的。這不正是計劃中的事嘛,見太守,然後一勾結,再然後一起打敗反賊。”軒轅無情覺得楊敗太大驚小怪了。


    “不是見到廬江太守陸康,而是見到了舒縣令。你們誰猜得到這個舒縣令是誰?”


    “在陸康麵前,你反而說一個縣令是大人物,難道是孫堅?”獨孤劍猜到。


    楊敗笑道:“恐怕你們都猜不出。這個舒縣令,是陶謙。”


    軒轅無情不屑道:“敗哥你什麽眼光,是三讓徐州的陶謙吧,這個人十分無能,算什麽大人物?”


    楊敗笑道:“不要被演義騙了,在曆史上,無論是單騎入荊州的劉表,還是一力掌徐州的陶謙,都算得上漢末早期最強的兩個諸侯。當然倆人年老後,就在『亂』世中站不住腳了。劉表依靠世家豪強,也因此而敗,陶謙身邊無人才,也占據徐州六七年。兩人有十分之一的天下,如何算不得大人物?況且陶謙,還牽涉著我心中一件大事。”


    楊敗這麽一說,仨爺們才感興趣起來。


    “說說看,什麽大事?”


    “大事先不說,還是先說陶謙。劉表入荊州,是借了世家的勢,而這個陶謙更不凡,獨自一人,就掌控了徐州。”


    “這陶謙自己不行,手底也沒什麽厲害人物,就算獨自掌管徐州,還不是借了朝廷的勢。”諸葛武提出意見。


    “朝廷的勢,也要周圍的諸侯買賬。”楊敗笑道:“陶謙壯年時也是個良將,雖然手底下沒有人才,但是他有一支三萬人的精兵。靠著這三萬人,站穩徐州。劉備當初來救徐州,陶謙感念劉備真心實意,但手下沒幾個兵,於是送了劉備四千精兵。這四千精兵,跟著劉備,打下了蜀漢江山。”


    幾個人聞弦歌而知雅意,眼睛都是一亮:“仲疏,原來你是打上了這支精兵的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大頭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哥舒也菜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哥舒也菜刀並收藏三國大頭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