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楊秉承的野心
修仙棄徒,迴鄉種田唱歌 作者:左牽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句“叫駱哥”,抹掉了這一年多的隔閡。
楊秉承在電話裏,大聲喊了一聲:“駱哥。”
駱一航痛快答應下來,十分開心,又關心的問道:“你母親怎麽樣了?”
說起這個,楊秉承就高興,輕快的迴答:“謝謝駱哥,我媽身體好多了,已經能慢慢走路,我給她買了個輪椅,扶著輪椅能自己慢慢到院子裏曬太陽,也能在村裏左近轉轉,累了就坐著。不必每天在床上躺著,能出去心情也好多了,大夫說恢複的特別好,有好幾項指標已經恢複,給減了好幾種藥。複診也可以三個月再去一次了,再過個半年,如果沒有反複的話,每年去一次醫院按時檢查就可以了。大夫說到那時候,基本上就是好了。”
即便看不見臉,僅僅通過語氣,也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人生所求,無非一日三餐、吃飽穿暖,還有父母安康。
楊秉承一家算是爬出來了啊。
駱一航感覺甚是欣慰,又問了楊秉承父親怎麽樣、妹妹如何,他自己還在每天打三份工麽。
聊著聊著,越聊越遠。
駱一航好半天才想起來,楊秉承打電話來應該不是嘮家常吧。
“誒,對了,你今天打電話是有什麽事吧?”
“駱哥,讓您聽出來了,我是有點事,您公司培育的糖墩墩紅薯,也要擴大試種麵積了吧。”楊秉承訕笑一下,有些不好意思。
駱一航倒是無所謂,笑道:“沒錯,下一步該區域試種,你想做?”
“是的,我想做。”楊秉承非常坦誠,“而且我野心有點大,我想追隨您的腳步,走出一條致富路。我沒有太大的本事,我想就先從我家的村子開始,摘了貧困村的帽子。”
好事啊。
駱一航笑笑,“這條路很難,你有計劃麽?”
“有。”楊秉承語氣中很有信心,“我是這麽打算的,請允許我從頭跟您講……”
這一從頭,真的是從很前頭啊。
自從去年夏天,楊秉承家通過種植小滿一號,抓住了先機,生活終於步入正軌,他母親的藥錢終於不再是困難。
然後到了冬天,隨著豌豆顛特殊區域種植試驗開始,傳統豌豆顛上市,豌豆顛價格暴跌。
他家也免不了受到影響。
有意思的是,特殊區域種植籌備時候的數據,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家,他的妹妹仔細記錄的。
再然後,就是去年冬天轟轟烈烈的以吃助農,豌豆顛走向全國。
全國“吃貨”和各行各業齊心合力,將豌豆顛的價格穩住。
冬去春來,豌豆顛的價格並沒有漲起來多少。
楊秉承家裏,種著的七畝豌豆顛,每個月大概能掙四千來塊錢。
說到這裏的時候駱一航簡單算了下,他家的豌豆顛畝產一茬兩百公斤左右,地頭收購價現在大概一塊到一塊五。
去掉成本,一畝一年能賺上七千左右,在會拴住一個勞動力的情況下,這個收入不算低也不算高,跟普通菜農差不多,維持生活是夠了。
先發的紅利期在逐漸消失。
之後豌豆顛的價格肯定還會降,那時候就需要靠改良技術增加產量,或者精耕細作提高品質,走量或者走質來彌補。
不過再像剛開始時候,一斤六塊,兩個月賺五萬多的日子是不會有了。
隨後楊秉承又說,之前和淩同傑一起去的時候,提了一嘴每畝下五十斤蚯蚓,改善土壤。
楊老漢記住了,在農技站的技術員來的時候,求著人家帶他去找哪種蚯蚓好。
然後沒事就去山裏挖,挖迴來放進自家田裏。
還學了漚肥的手藝,挖了發酵池,把豌豆顛的老藤子、山裏的落葉啥的都收迴來發酵成肥撒進田裏。
幾個月下來,楊老漢已經被教導的成了技術能手。
過年的時候,楊秉承放假迴來,請農技站的技術員來測自家的田。
檢測之後發現,自家的田,經過數輪豌豆固氮、蚯蚓改良土壤、發酵肥增加有機物,已經從原來的肥沃度較低,排灌較差的六級田,提升到了具有一定肥沃度,排水狀況一般,但仍能支持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四級田。
正因為有了這個條件。
又發現了駱一航這邊直播所表達的意思。
他馬上有了兩個想法。
一個是,自己家的田,豌豆顛和糖墩墩,按照季節進行輪作,豌豆顛固氮,糖墩墩消耗,既能夠降低成本,又可以趕上糖墩墩的前期高價。
第二是,他想把自己家的經驗推廣給村裏,全村一起改造貧瘠的土地,增加收入。
第三,糖墩墩也需要做特殊區域種植實驗,他家裏符合條件,正好像豌豆顛一樣,為農科院提供參考數據。
這就是楊秉承想要做的事。
雖然嘴裏說著野心有點大,實際操作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沒有大言不慚張口就幾百幾千畝,成為產業基地,增加產值多少億如何如何。
駱一航聽完後笑的更開心了,聲音裏卻沒表現出來,而是鄭重的囑咐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很多很多困難。不理解、不支持、有人勤、有人懶,獲利之後誰多誰少,都是問題。”
“我不怕。”楊秉承同樣鄭重的迴答,“我已經想好了,我們這邊秋紅薯是立秋前播種,還有幾個月。我打算暑假時候迴去挨家挨戶做工作,我還要找縣裏扶貧辦的同誌幫忙。明年我就大四了,事情少,可以經常迴來。大不了,我先在自己家弄,給村裏打個樣。”
哈,知道找人,留了退路,不錯,有想法。
“你可以先不跟村裏說,搞得神神秘秘,讓他們打聽。”駱一航隨口給出了個壞主意。
楊秉承腦子還挺靈,“這麽說您答應了?”
“我答應不算,你自己去給農科院打申請。他們同意就是同意。”駱一航笑道。
還跟上迴一樣,駱一航給楊秉承設下門檻,這迴啊,連繩子都不扔,全靠他自己走。
走出一條致富路。
好事,真是好事……
楊秉承在電話裏,大聲喊了一聲:“駱哥。”
駱一航痛快答應下來,十分開心,又關心的問道:“你母親怎麽樣了?”
說起這個,楊秉承就高興,輕快的迴答:“謝謝駱哥,我媽身體好多了,已經能慢慢走路,我給她買了個輪椅,扶著輪椅能自己慢慢到院子裏曬太陽,也能在村裏左近轉轉,累了就坐著。不必每天在床上躺著,能出去心情也好多了,大夫說恢複的特別好,有好幾項指標已經恢複,給減了好幾種藥。複診也可以三個月再去一次了,再過個半年,如果沒有反複的話,每年去一次醫院按時檢查就可以了。大夫說到那時候,基本上就是好了。”
即便看不見臉,僅僅通過語氣,也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人生所求,無非一日三餐、吃飽穿暖,還有父母安康。
楊秉承一家算是爬出來了啊。
駱一航感覺甚是欣慰,又問了楊秉承父親怎麽樣、妹妹如何,他自己還在每天打三份工麽。
聊著聊著,越聊越遠。
駱一航好半天才想起來,楊秉承打電話來應該不是嘮家常吧。
“誒,對了,你今天打電話是有什麽事吧?”
“駱哥,讓您聽出來了,我是有點事,您公司培育的糖墩墩紅薯,也要擴大試種麵積了吧。”楊秉承訕笑一下,有些不好意思。
駱一航倒是無所謂,笑道:“沒錯,下一步該區域試種,你想做?”
“是的,我想做。”楊秉承非常坦誠,“而且我野心有點大,我想追隨您的腳步,走出一條致富路。我沒有太大的本事,我想就先從我家的村子開始,摘了貧困村的帽子。”
好事啊。
駱一航笑笑,“這條路很難,你有計劃麽?”
“有。”楊秉承語氣中很有信心,“我是這麽打算的,請允許我從頭跟您講……”
這一從頭,真的是從很前頭啊。
自從去年夏天,楊秉承家通過種植小滿一號,抓住了先機,生活終於步入正軌,他母親的藥錢終於不再是困難。
然後到了冬天,隨著豌豆顛特殊區域種植試驗開始,傳統豌豆顛上市,豌豆顛價格暴跌。
他家也免不了受到影響。
有意思的是,特殊區域種植籌備時候的數據,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家,他的妹妹仔細記錄的。
再然後,就是去年冬天轟轟烈烈的以吃助農,豌豆顛走向全國。
全國“吃貨”和各行各業齊心合力,將豌豆顛的價格穩住。
冬去春來,豌豆顛的價格並沒有漲起來多少。
楊秉承家裏,種著的七畝豌豆顛,每個月大概能掙四千來塊錢。
說到這裏的時候駱一航簡單算了下,他家的豌豆顛畝產一茬兩百公斤左右,地頭收購價現在大概一塊到一塊五。
去掉成本,一畝一年能賺上七千左右,在會拴住一個勞動力的情況下,這個收入不算低也不算高,跟普通菜農差不多,維持生活是夠了。
先發的紅利期在逐漸消失。
之後豌豆顛的價格肯定還會降,那時候就需要靠改良技術增加產量,或者精耕細作提高品質,走量或者走質來彌補。
不過再像剛開始時候,一斤六塊,兩個月賺五萬多的日子是不會有了。
隨後楊秉承又說,之前和淩同傑一起去的時候,提了一嘴每畝下五十斤蚯蚓,改善土壤。
楊老漢記住了,在農技站的技術員來的時候,求著人家帶他去找哪種蚯蚓好。
然後沒事就去山裏挖,挖迴來放進自家田裏。
還學了漚肥的手藝,挖了發酵池,把豌豆顛的老藤子、山裏的落葉啥的都收迴來發酵成肥撒進田裏。
幾個月下來,楊老漢已經被教導的成了技術能手。
過年的時候,楊秉承放假迴來,請農技站的技術員來測自家的田。
檢測之後發現,自家的田,經過數輪豌豆固氮、蚯蚓改良土壤、發酵肥增加有機物,已經從原來的肥沃度較低,排灌較差的六級田,提升到了具有一定肥沃度,排水狀況一般,但仍能支持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四級田。
正因為有了這個條件。
又發現了駱一航這邊直播所表達的意思。
他馬上有了兩個想法。
一個是,自己家的田,豌豆顛和糖墩墩,按照季節進行輪作,豌豆顛固氮,糖墩墩消耗,既能夠降低成本,又可以趕上糖墩墩的前期高價。
第二是,他想把自己家的經驗推廣給村裏,全村一起改造貧瘠的土地,增加收入。
第三,糖墩墩也需要做特殊區域種植實驗,他家裏符合條件,正好像豌豆顛一樣,為農科院提供參考數據。
這就是楊秉承想要做的事。
雖然嘴裏說著野心有點大,實際操作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沒有大言不慚張口就幾百幾千畝,成為產業基地,增加產值多少億如何如何。
駱一航聽完後笑的更開心了,聲音裏卻沒表現出來,而是鄭重的囑咐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很多很多困難。不理解、不支持、有人勤、有人懶,獲利之後誰多誰少,都是問題。”
“我不怕。”楊秉承同樣鄭重的迴答,“我已經想好了,我們這邊秋紅薯是立秋前播種,還有幾個月。我打算暑假時候迴去挨家挨戶做工作,我還要找縣裏扶貧辦的同誌幫忙。明年我就大四了,事情少,可以經常迴來。大不了,我先在自己家弄,給村裏打個樣。”
哈,知道找人,留了退路,不錯,有想法。
“你可以先不跟村裏說,搞得神神秘秘,讓他們打聽。”駱一航隨口給出了個壞主意。
楊秉承腦子還挺靈,“這麽說您答應了?”
“我答應不算,你自己去給農科院打申請。他們同意就是同意。”駱一航笑道。
還跟上迴一樣,駱一航給楊秉承設下門檻,這迴啊,連繩子都不扔,全靠他自己走。
走出一條致富路。
好事,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