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駱一航包了一千畝田地,來找杜教授改計劃。


    經過:育種說了一堆,計劃沒聊兩句。


    轉折:韋博士搞到了好東西,杜教授也要去搞點好東西。


    結果:次日,直飛沈陽。


    薅羊毛去!


    薅的還是科學院的羊毛。


    話說在1988年。


    搞過一次“黃淮海”農業科技會戰。


    1988到1993,六年間,取得了67項重大科技成果,有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有16項達到國際水平、12項填補國內空白。


    當年號稱農業的兩彈一星。


    而在2017年,在東北,開始了第二次農業科技會戰。


    名叫“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


    而且這次科技會戰,比“黃淮海”時期持續時間更長,計劃要進行到2030年。


    現在正是第一階段收尾,成果驗收的時期。


    因為現代的農業都是跨學科了,不單單是農學自己的事情。


    所以兩次科技會戰都是中科院牽頭。


    所以,薅的羊毛也是從中科院身上薅。


    杜教授帶著駱一航抵達沈陽之後,乘車一路向北。


    去的地方叫做“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沈陽示範區,韋博士也在這裏。


    抵達示範區後,先參觀,介紹。


    駱一航這時候才算對這場代號叫做“會戰”的行動,有了一個感性認識。


    太誇張了!


    核心示範區11萬畝,示範推廣區7700萬畝,跨度為三個省。


    單位可是萬畝啊。


    現在已經有22個主推項目,實驗項目數不勝數。


    參與的人員就更別說了,誇張的嚇人。


    在別的地方都當成寶貝的專家在這裏如過江之鯽。


    比方說駱一航參觀的一個非主推的項目,智能農機。


    主持項目的院士就有4個。


    六十多歲的杜教授,來到這裏都是小字輩,竟然還享受到了來自長輩的關愛。


    被一口一個“小杜來啦。”、“小杜最近好啊。”的叫著。


    可有意思了。


    而駱一航也跟著混了好多個,“小朋友挺不錯的。”、“小朋友有闖勁,很好。”


    這次會戰已經取得的成效嘛,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增長了近2倍,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糧食增加量占全國糧食產量增量的50.71%。


    這才不到五年。


    未來還要進行近十年……


    ——


    駱一航一行在沈陽示範區待了四天,主要是等韋教授的審批,原來農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搭配的無人機警戒識別係統也是這次會戰的一個項目。


    完成之後,一行人轉戰長春示範區,再待了三天。


    杜教授可能知識儲備不在最前沿了,他的學生們都已經修行看個人,但絕對是麵子果實擁有者。


    這一周,帶著駱一航到處轉,往往打個電話就能去參觀。


    駱一航真是大開眼界啊。


    見識到了好多好多新鮮東西。


    就比如說有個小型無人機,帶激光炮的。


    就是電力部門打高壓電線上拆繞物的無人機小型版。


    能飛到天上biubiubiu摘果子。


    聽講解說啊,現在的果樹為了采摘方便,都會盡量進行了矮化培育。


    其實果樹可以長很高的,十幾米的蘋果樹,肯定比一兩米的蘋果樹,同等占地麵積接的果子多。


    況且還有好多沒矮化的水果品種呢。


    還有因為無法矮化,被無奈舍棄的優質品種呢。


    這種無人機,如果研究到效率堪比人工的話,那就不必把矮化作為果樹品種的優先考慮了嘛,條件放寬了好多。


    要是再能加上自動控製,自動識別,紅外攝像頭吧啦吧啦的,沒準都可以在樹下拉上網子,無人機一開,拉上電箱能自動充電,就讓它自己摘去。


    果農迴家睡覺去,早上睡醒再迴來收。


    賽博農奴了屬於。


    廣西老表剪沙糖桔,再也不用把剪子掄冒煙咯。


    不過可惜,現在隻進行到可以biubiubiu,智能控製激光強度和尋找樹葉裏麵的果子功能還在進行中,完全實現不知道還要多久。


    對了,在長春示範區還意外碰見了楊工。


    楊工從駱一航那裏離開之後就來了長春,其實這裏才是他們的主戰場。


    智慧農業係統也參與了“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


    所以說,駱一航那裏已經有了一件會戰成果。


    好東西實在太多,駱一航都看花眼了,看見哪個都想要。


    “打住,打住,並不是所有的東西你都能用,你得立足於你那裏的現狀。看什麽是最需要的。”


    “伱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你多了一千畝地,還是撂荒十幾年的荒地,開荒之後地要養。”


    “另外,你那裏沒人手,你那幾十個人,一千畝地根本種不過來,日常養護你都幹不了。”


    “而且你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麽?是土壤菌群,你的一切都得圍繞著這一點出發。擴散菌群是首要目標。”


    隨後嘛。


    杜教授發動麵子,第一把薅到了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


    他們搞出來“東生”係列大豆品種已達到31個。


    “東生79”脂肪含量24.16%,創黑龍江省近50年來高脂品種新高。


    “東生118”實現了中重度蘇打鹽堿地畝產149公斤的突破。


    還有專注高產的“東生17、19、37、77”等等等等。


    整個東生係列,就是這次黑土糧倉會戰的22個主推項目之一。


    豆科植物,特別是大豆,生長有根瘤菌,能固氮。


    杜教授薅羊毛薅來的並不是東生大豆,而是東生的父係品種。


    東生係列是雜交大豆,其父係用的是一種無限結莢品種。


    其特點是植株高大,節間長,結莢分散,頂端隻有兩個小莢,甚至沒有莢。


    價值主要在於花,用於給另外的品種授粉,雜交出東生係列的大豆。


    正合適啊。


    能固氮養地、產出不考慮,反正也不會有多少。


    大豆秸稈高大,有機質多,可以用來做菌包、發酵後還能喂豬。


    喂牛羊當然更好。


    糞便——蚯蚓——蚯蚓土——微生物菌群的循環又接上了。


    僅這兩項就能收迴成本。


    而收益則還有賣花,確切的說是花粉。


    駱一航這才知道,原來花粉也能賣。


    人家還有專有名詞呢,叫做大豆花粉異地應用。


    很重要的。


    因為雜交品種,經常會遇到父本和母本花期不同的問題。


    還有父本和母本生長條件需求不一樣,沒法種在一起。


    就需要人工授粉。


    東生係列需求量巨大,所以花粉能賣高價,大豆實驗室就能迴收。


    為此還提供了花粉低溫保存技術。


    簽了統購合同。


    實驗室提供五百畝的豆種。


    什麽品種沒說,適用於哪個型號的東生也沒說。


    甚至介紹的時候,東生是因為花期不同啊,還是因為親本適應環境不同啊,全都沒告訴。


    這叫保密意識。


    哎,又學一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仙棄徒,迴鄉種田唱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牽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牽羊並收藏修仙棄徒,迴鄉種田唱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