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齊王在朝堂上聽一換防的邊關將軍說起,邊關齊軍現在兵器車馬輜重糧草還算不錯,隻是齊軍數量還顯不足,若遇楚國趙國兩國交戰尚能應付,若遇秦軍交戰,齊軍兵力不占優勢,且秦軍近年屢屢與韓趙魏三國交戰,勝多敗少,士氣正盛。


    萬一哪日韓趙魏哪一國被秦軍所圍,齊國不得不出兵相救,那齊軍直麵秦軍之時,恐勝負難料。我齊國可征兵源雖多,但多半未加操練,即便是征召出戰,短時之間,難成戰力。


    末將懇請大王趁當下周邊戰事未起,增練齊國可服兵役之人,嚴加操練,以備不測。齊王建聽完邊關將軍之言,一時不知拿不定主意。齊國兵馬之事,因自知不善兵法,一直是相國後勝執掌,自己後勝突然想起什麽,追問邊關將軍:將軍所言,為何相國應突然問後勝,相國,都城周邊有多少兵馬。


    後勝一愣,想了一下說道:迴稟大王,有五萬精兵。齊王建說道:有臣下稟報,我軍武備鬆懈操練不足,寡人今日倒想親眼看看,這五萬精兵集結校場是何等陣勢。


    後勝一聽這可如何是好,急中生智,說道:稟報大王,我軍武備充足,操練勇武,可迎戰任何進犯我齊國之軍。今日城外士卒已出軍營去各處操練,不便召集至校場,待明日午時,臣請大王來至校場,檢閱我齊國將士威武之師。


    齊王建聽後勝如此一說,連連點頭,說道,有勞相國了。


    後勝從齊王宮出來,連忙吩咐手下,騎馬前往臨淄城中城外齊軍各部,命其打開武備庫房,分發軍服劍戈弓弩,連夜按花名冊將在冊士卒,召至各部軍營,明日早早率部列隊於校場。


    臨淄城中城外的齊軍各部,好一夜折騰,總算是在午時之前,集結在了校場之上。可一日時間想要集結五萬之眾,還是四處拉人,五萬士卒東拚西湊,勉強到了三萬餘人。後勝一夜未眠,聽聞實到人數隻有三萬餘人,也是心急火燎。


    後勝對著心腹將軍說道:人數不夠,一時還能遮掩,可這各部士卒有一半未曾受過軍營操演,大王若是查看操演,如何是好?心腹出主意,說:相國,可將隊列軍陣在校場分散排開,隊列軍陣多插立旗幟,看著旌旗蔽空,難測人數。演練之時,隻找弓馬嫻熟之人來迴演練,讓未經操練士卒站立不動,隻是振臂高唿,高喊口令。


    齊王建校場登高,眼見台下旌旗招展,齊軍陣容齊整,士卒喊聲震天,很是欣慰,連連稱讚相國治軍有方。一旁的大夫好奇的說道,齊軍士卒軍服劍戈,乃至箭囊都是嶄新,像是剛從武庫裏拿出來一樣。


    齊王建疑惑的看向後勝,後勝辯解道,大王今日親臨校場,乃是檢閱我齊軍武備操演,臣下特意讓各部士卒脫去舊裝,換上新裝,方顯我武備充足。後勝怕有朝中大夫在齊王麵前事端,隻得緊貼齊王建,不讓別的朝中大夫將軍近身,一個人東指西指的圍著齊王建說個沒完,直到齊王建滿意迴宮。


    齊王大殿上對後勝讚賞有加,並為自己英明決策深以自榮,說:愛卿屢屢建言寡人,不與六國有兵戎之事,讓他們六國自耗國力,齊國置身事外,積蓄國力軍力,等六國爭端內耗殆盡財力軍力疲弱之後,再伺機而動。寡人昨日校場檢閱,我軍軍容嚴整,士氣高漲。


    放眼六國,哪國軍陣有我軍這般威武霸氣。據戶部大夫稟報,我國庫糧庫錢糧充足,我齊國能有今日之強盛寡人,丞相功不可沒。寡人要重金獎賞丞相。後勝聽聞齊王建這般誇讚,連忙跪地叩謝,說道:迴稟大王,恕老臣愚鈍,不敢居功,齊國國力軍力日漸強盛,乃大王日夜操勞,時時處處指點老臣如何從事,朝中眾位大夫將軍盡心盡力得來,老臣蒙大王信賴,被委以重任,一心隻想竭盡所能,使齊國國力軍力越超六國,不辜負大王知遇之恩,方才心安,哪敢居功。


    王翦在李牧死後,用兵一時無敵,趙軍主將趙蔥被王翦所率秦軍打得幾無還手之力。


    趙王遷接到戰報,這才懊悔不已,悔不該聽信讒言,把維係趙國生死的李牧給棄用,又讓郭開給鑽了空子,把李牧給害死了,這下趙國兵臨邯鄲,自己怕是要成亡國之君了。


    王翦眼見趙軍大敗,趙國國都邯鄲指日可去,這才一改前些時日的焦慮無奈。


    王翦在軍帳內也是自斟自飲,興致盎然,對前來探望的王賁說道,老夫當年追隨武安君白起出征趙國,武安君原本是被莊襄王點名為帥,武安君也是當即領命,畢竟以當時秦國終將裏,能帥四十萬秦軍出征的主將首推武安君。


    誰知第二日武安君單獨麵見莊襄王後,莊襄王改命王齕為主將領兵四十萬出征趙國。為父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明白武安君深謀遠慮。


    以王齕為主將,乃是有迷惑趙國之意。如今看來,武安君如此為之,才有當日長平之戰之勝果。若是當日武安君為主將,趙王怎敢將主將廉頗換成趙括。


    而若是廉頗為趙軍主將,那長平之戰勝負怕是很難預料。以為父對廉頗的了解,即便是武安君親自指揮秦軍,秦軍也絕難有坑殺四十萬趙軍的戰果。


    故而為父甚是不解,這趙王應對國之決勝存亡之戰,為何會棄用老將廉頗,而是任用並無多少領兵經驗的趙括為主將,此等草率之舉,實在令人費解。


    如今看來,武安君能成就蓋世奇功,也是陰謀陽謀並用,若是得遇趙國李牧領軍,怕是也難有太多勝算。


    老夫得遇李牧為對手,也算是老夫命中注定,老夫技不如人,甘拜下風。然老夫這下也是看透世事,成就一國霸業,非是靠一國之君一國之力,他國若是也有雄才,國君若不是昏庸之輩,哪有那許多霸業可成。


    王賁一聽父親王翦已是酒醉胡言,連忙把王翦扶迴臥榻,吩咐軍帳中人,不得前去打擾。


    張良有過殺死秦王的想法,但那隻是逞一時之口快。張良自己知道他絕無把刺殺秦王的想法付諸於行動的想法,對他來說,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上天攬月。當燕太子丹說出他要和荊軻刺殺秦王,並且已經開始付諸於行動,


    張良聽的一身冷汗,這不是大膽,這簡直就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不,比這要難一百倍。張良一開始隻是被燕太子丹的瘋狂想法給驚呆了,他驚訝於當今天下有人還敢有刺殺秦王的想法,即便是想想都需要勇氣,更何況還敢去實施的人。


    張良自認為膽量和勇氣不屈任何一個人,但和燕太子丹相比,就如同燕雀鴻鵠。


    張良仔細想著燕太子丹的想法,其實也不無道理。各國王位易主,都會帶來國家混亂和紛爭,一旦王位換人,有時不用外國侵入,國內勢力就自相殘殺血流成河了。


    要是能以一人之力絞殺秦王,讓秦國陷入不可預測的局麵,那比幾國聯手出兵代價可小多了。


    一旦得手,秦國還不知會如何混亂。以自己在秦國的經曆,秦國內部一旦秦王意外夭折,幾家勢力一定會爭得死去活來,三年五載都顧不上在侵擾他國了。


    燕太子丹被張良對秦國的看法吸引了,他終於找到一個認同他的人了。這種瘋狂想法,他是不敢和燕王說的,燕王要是知道他有如此膽大妄為之舉,一定會竭盡全力製止,甚至會廢掉他的太子之位,即便燕王對他寵愛有加,視為儲君。


    但這樣可能給燕國帶來滅頂之災的舉動,燕王是斷然不會接受的,這個險燕王絕不敢冒,這可是有滅國風險的舉動。張良詳細介紹了秦王以及秦王家族勢力的情況,還有私下打探到的不為外人知道的勾心鬥角和你爭我奪。


    燕太子丹也費心收集秦王的相關信息,但畢竟是通過燕國使節的打探,懾於使節身份,太露骨的詢問也不敢出口,所以沒有太多秦王內宮的情況和秦國內部勢力的情況。大多數信息也就是秦國人盡皆知的傳聞。


    燕太子丹的刺秦王的想法,和張良不一樣,他是為了燕國,他已經預見秦國遲早會吞並燕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張良恨秦王乃至整個秦國,那是國仇家恨。但他不敢奢望匡複韓國,即便秦王被刺,韓國也斷無可能複國了。但是能讓秦國大亂,借機救出兄長,這對他來說,可能更現實一點。張良感慨自己能遇到荊軻,但是他更慶幸自己能遇到燕太子丹,荊軻這樣的俠士百年難遇,而燕太子丹這樣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個國家的儲君,為了國家能生存下去,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此等勇氣和氣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遇見一個死士,已屬不易,就如聶政專諸,不甘平庸,決意士為知己者死。


    而燕太子丹,為了國之存亡,網羅天下之勇士,把身家性命係於一線,那可不是一衝動就能做到的事。專諸之刺,有闔閭伍子胥相助,聶政之刺,有嚴仲子相助。而刺秦王,比之前者難上百倍。


    張良覺著自己營救遠在秦國牢獄的父兄,亦屬瘋狂至極了。但與刺殺秦王嬴政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張良其實不知道,燕太子丹敢想刺殺秦王是被他人蠱惑的,石不當一句世間沒有殺不了的人,讓燕太子丹立時就為之心動。


    張良深深給燕太子丹一躬,叩謝燕太子丹對他的信任,這等大事都敢托付,沒有百般的信任張良,是絕不會和盤托出的。也說明燕太子丹看重他,願與他一起赴湯蹈火。


    燕太子丹和荊軻麵臨一個小問題,張良之前向燕太子丹進言,在進獻給秦王嬴政的地圖的卷軸裏設置一個機關,把匕首劍柄做成卷軸模樣,意圖從卷軸外觀上看不出破綻。燕太子丹一聽張良說完,連連拍手叫好,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就依先生所言。荊軻也是麵露讚許之色,也忍不住開口稱道:好計謀,這是借鑒專諸刺王僚之策,活學活用。


    可在卷軸裏暗藏匕首,那匕首長度就不能超過地圖寬度,可地圖究竟做多大,才會讓秦王滿意?地圖做小了,卷軸裏放不下匕首。


    張良出了一個主意,做三幅地圖,配三種尺寸的匕首。總之不能在展開地圖之時,就把匕首露了出來。本意是在鹹陽王宮大殿之上,借展示燕國督亢地圖之機,荊軻持匕首刺殺秦王。可展示地圖之前,大殿侍衛定會查驗隨身所帶之物,若是讓荊軻展開地圖,那可就功虧一簣。


    荊軻與張良關起門來琢磨,如何讓這匕首藏於地圖卷軸之內,不被侍衛看出,又能便於荊軻拔出,還不能察覺出輕重異常,還不能讓人看出匕首與卷軸的縫隙。


    張良用在自家工坊學的兵器製作之計,有借鑒庖丁所見所聞,提出匕首的藏匿之法。荊軻則以刺客如何便於行刺,如何快捷出劍,如何不被察覺,用盡各種招式演練。


    張良沒有對玉手說實話,和荊軻燕太子丹在一起時,也是迴避著玉手。玉手一開始想知道張良的一切,她要托付終身的人,怎麽可以不知道來曆。可慢慢的她知道,張良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告訴她,這不是刻意隱瞞,更像是保護。


    張良深知刺殺秦國大王嬴政,此事若想得逞,容不得半點差池,隻是一個疏忽,輕則自己一人命喪黃泉,重則全家九族無一幸免。


    父兄尚在秦國為囚,自己若是身陷不測,父兄性命靠誰去搭救。何況,這刺殺秦國大王嬴政,所有與之相關之人都會牽扯其中,想想都讓人亢奮又擔憂。


    張良被太子丹石不當荊軻田光幾人的膽量給折服了,如此逆天之舉,自己竟然也能參與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弓勁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做的骨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做的骨肉並收藏強弓勁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