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公子丹在屋內低聲埋怨起事不當,不敢高聲是因為害怕隔壁的新婚之妻正陽公主聽到。
公子丹克製著心中的不滿,湊到石不當跟前,低聲責備道,老師建言屬實過於自信,丹當日不該聽信老師之言。
丹之前就曾告知老師,嬴政心思非常人所能揣測,老師卻說嬴政有伺機攻打燕國之心,斷不會將寵溺的妹妹遠嫁與丹。
丹信賴老師之言,篤定嬴政不會嫁妹,在被公主假傳王命進宮後,未加斷然拒之。
如今可好,嬴政未按老師心思從事,將妹妹正陽公主許配於丹,如此一來,老師這瞞天過海偷梁換柱之計該當如何。
石不當滿臉愧疚,眼神不敢直視公子丹,辯解道,公子勿要生氣,此事都怪為師所慮不周,自信已識破嬴政心思。
隻是嬴政這一嫁妹之舉,不由得讓為師更是擔憂,嬴政該不會另有思謀。公子試想一下,嬴政不願妹妹遠嫁燕國,卻又將妹妹嫁與在秦國為質的公子,這等非常理之為,也絕非常理所能想。
公子丹見石不當不像在說玩笑話,石不當說話之間,嘴角上揚,麵色沉重。
公子丹見石不當似有不良預知,也顧不上責怪石不當了,趕緊急急地低聲問道,老師揣測出嬴政有何不良心思,隻管直言就是。
石不當沒有立時迴複公子丹問話,低沉思索片刻,開口說道,依石不當猜測,嬴政怕真是已有意強留公子之意,故而才肯將妹妹嫁與公子。
石不當說出的話語,應是公子丹心中最不願聽到的。公子丹被嚇得麵無血色,眼露呆滯之情,低聲自語道,嬴政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丹與嬴政乃患難之交,還曾義結金蘭,其不願相助於丹也就罷了,如今還意欲加害,實在欺人太甚。
公子丹說話間氣到渾身顫栗,石不當一看公子丹已是氣急攻心,趕緊上前勸慰道,公子萬萬不可將此事放在心上,自古最是無情君王心。公子稍安勿躁,石不當前日已接密報,說是已找尋到三名與公子容貌體型相近之人,待石不當過幾日前去當麵驗看,一旦選定,石不當盡快教會其模仿公子言談舉止之事。
原本是將這公子替身之人,帶來秦國公子住處,沒曾想正陽公主會嫁於公子,替身已不便前來。石不當在鹹陽另尋住處,公子尋機歸去,讓替身得見公子真容,務必學到公子形神精髓。
公子丹一聽石不當之計已有進展,心氣這才順暢了些,關切地說道,丹能否逃離這禁錮之地,全賴老師周密行事。大恩不言謝,老師請受丹這一揖。
公子丹說完就要躬身作揖,石不當連忙扶起公子丹,低聲說道,石不當得遇公子,如困龍入海,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承蒙公子不棄,石不當才有一展雄才之機。若說言謝,該是石不當謝公子知遇之恩才是。
正在公子丹與石不當兩人密商之時,門外下人來報,秦王嬴政差近侍轉呈王命,命公子丹速去鹹陽宮麵見嬴政。
公子丹見是上次那嬴政近侍前來傳召,以為又是正陽公主假傳王命,剛想開口詢問,可轉念一想不對,正陽公主此刻就在隔壁屋內,怎會假傳王命,於是趕緊在更衣梳洗後,緊隨嬴政身邊近侍前往鹹陽宮。
嬴政看公子丹走至身前,對著公子丹就是一陣陰森大笑,邊笑還邊圍著公子丹轉圈。
公子丹雖不明所以,可聽到嬴政那不寒而栗的笑聲,也是猜想到今日嬴政該是要做於他不利之事。
公子丹胡想胡猜了半天,猛的心頭一驚,不會是自己與石不當密謀之事讓嬴政獲知,這事若是讓嬴政獲知,那自己就真的是生死難料了。
公子丹緊張至極,已是全身汗毛立起,臉上依舊強裝出一副無辜之容,靜靜地等著嬴政發話。
嬴政笑完之後,陰著臉對著公子丹問道,嬴政與公子乃患難兄弟,還有義結金蘭之交,敢問公子可曾做過加害嬴政之事。
嬴政無頭無尾莫名其妙的發問,讓公子丹不知從何所起,心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等你嬴政說出來由,我再辯解不遲。
公子丹慢聲迴道,大王所言讓丹無從說起,還請大王明示。公子丹想著以靜製動,靜觀其變,靜等著嬴政把話挑明。
嬴政依舊陰著臉,眼露兇光,盯著公子丹逼問道,五國攻秦之時,公子可在軍中。
公子丹一聽這話,心說不妙,自己並非燕軍主將,也不是燕軍士卒,嬴政如何得知。
公子丹見嬴政如此一問,猜想嬴政該是知曉了自己當日在蕞城燕軍之中。
公子丹也不再否認,爽快地迴道,丹那時確在燕軍之中,那會也是玩心作祟,去了王兄軍中觀戰。
嬴政冷哼了一聲,陰著臉追問道,好一個軍中觀戰,寡人問你,太子奇親率五千燕國騎兵圍堵寡人之時,公子那時可也在軍中。
公子丹一聽嬴政說到當日蕞城之事,自己連忙迴想,心說今日怕是難逃一死。公子丹即刻想起當日情形,自己和王兄皆在圍堵嬴政的燕國騎兵之中,還記起自己說過狠話,建言王兄無須生擒嬴政,隻管放箭射殺。
公子丹此刻在秦王大殿上,想到那日情形,已是麵如死灰,再想不出狡辯之言,隻能佯裝不知。
可嬴政逼問,公子丹不能不迴,隻得應付說道,丹那時年紀尚小,如今已記不起許多,隻記得是為看新奇,尾隨觀戰。
嬴政一聽公子丹故作不知,厲聲質問道,公子既然記不起當日之事,那寡人就給公子提示一二,看看公子能否記起一些舊事。
公子丹此時已是心涼半截,脫身之計才有些許轉機,今日就被嬴政逼問舊事。這舊事一旦被嬴政提起,說自己九死一生都算高估。
公子丹心想,說是死,不說大不了也是一死,索性強裝下去,一臉無辜地對著嬴政說道,還請大王明示,丹此刻心亂如麻,實實是記不起那日之事。
嬴政見公子丹還在裝傻充愣,陰笑著直視公子丹,說道,公子那時年紀雖小,可處事倒是果決之極,殺伐決斷比之兄長太子奇強之百倍。
公子丹聽到嬴政這番說辭,已料定嬴政應是知曉了當日自己所言所行,可這事嬴政從何知曉,公子丹一時也猜測不到。
公子丹既已下定裝傻充愣之心,也就繼續搪塞嬴政,朗聲說道,大王,當日燕軍主將乃是王兄,殺伐決斷自有王兄,哪有丹之一角。
嬴政見公子丹揣著明白裝糊塗,也就有意繼續旁敲側擊,看看這個公子丹如何迴複。
嬴政又發問道,公子一向敢做敢認,今日怎地如此謙遜。當日寡人從蕞城殺出,半路卻被燕軍騎兵圍堵,兩軍廝殺極是慘烈,公子記不起當日之事,按說也屬常理。
可寡人今日聽聞,公子當日不止是在軍中觀戰,還曾在軍中建言王兄太子奇,無須生擒寡人,射殺寡人也是大功。
公子丹聽聞嬴政把當日之事,說得如此詳盡,心中已是確信無疑,該是當日自己身旁之人所為,而那身旁之人,定是此次與自己一道來秦之人。若非如此,嬴政怎會知曉地這般詳盡。
公子丹此刻已知嬴政為何對那日之事了如指掌,原來是自家人賣主求榮。公子丹想到此事已無從抵賴,也就不再遮掩,直言辯解道,大王如此一說,丹這才記起,確有其事。那時丹年幼心高,隻想以殺伐之心求勝,出言也就肆無忌憚了些,還望大王寬恕。
嬴政見公子丹不再抵賴,神色舒展了些,調侃道,寡人今日聞聽公子當日所言所行,也是心生感歎,若是當日太子奇早些聽從公子之言,今日與公子說笑之秦國大王就不是嬴政了。
公子丹見嬴政調侃自己後又自嘲,也不敢接話,隻得繼續等著嬴政往下說。
嬴政繼續調侃說道,寡人也是福大命大,在公子眼前逃過一劫。五國攻秦之時,寡人與公子年紀相仿,也是十四歲,公子那時便有如此果決之心,真羨煞寡人。寡人也該慶幸才是,公子若不是生為燕國公子,換成趙國齊國楚國公子,寡人如今怕是該徹夜難眠。
公子丹這會極想知道到底是哪個奸人告密,讓自己如今身陷險地。
可此刻如何脫身才是上策,公子丹壓住心中恨意,想著如何說動嬴政才是緊要。此時想到石不當之言,英雄惜英雄,自己不妨一試,於是高聲說道,大王在諸國大王裏,盡顯雄才大略。五國攻秦之時,大王隻十四歲便敢身處陣前,處變不驚不說,還敢在圍城借兵奇襲,才有五國聯軍大敗。如此膽量膽識,放眼天下,還有哪國大王堪比之。
嬴政見公子丹不吝言詞,出言誇讚自己,也是受用,公子丹與自己雖是患難之交,卻少有出言誇讚自己之時。
可嬴政想起今日叫公子丹前來,原是要興師問罪,怎滴把這個念頭給忘了。
嬴政一想到眼前這個患難兄弟,金蘭之交,曾在自己危難之時,還曾痛下殺手,瞬間又惱怒起來。對著公子丹吼道,公子可有遺憾,那日若是得逞,哪有今日來秦為質之事。
公子丹言語舒緩地說道,大王吉人自有天相,哪是丹這一凡人可傷之人。
嬴政見公子丹此刻都還不求情贖罪,心中又氣又恨,決意再羞辱公子丹一下。語帶嘲諷地說道,公子與石不當都是人中豪傑,怎地挑選相隨之人這般隨意,讓一小人近身在側。這一小人,今日前來告密,以求寡人放其迴返燕國。公子也是心懷壯誌之人,若是被這一奸佞小人所害,豈不是太過冤枉。
公子丹聞聽嬴政所言,大致已猜想到是何人所為,心中恨意難消,卻隻能怪自己有眼無珠,挑選了一個居心不良之人一道來秦。
公子丹故作輕鬆之態,緩緩說道,怪隻怪丹眼拙,無識人之明。丹心中倒也不怨此人告密,丹在秦國為質,不知何時才能歸返燕國。此人應是思鄉心切,才有這賣主之為。
嬴政見公子丹說的如此輕巧,也是大感意外,對著公子丹冷笑幾聲,說道,公子好大的氣量,對賣主求榮之人都能放過,寡人自愧不如。
公子丹心裏對那身邊小人恨不得扒皮剔骨以解心中之恨,可在嬴政當麵,怎能有所表露。
公子丹說道,那人也是有求於大王,故而才有這賣主之事,若無那人密報,大王哪會知曉丹之所為。大王該當獎賞此人才對。
嬴政又是一陣陰笑,對著公子丹說道,寡人獲知公子當日之事,按說對此人該是有所獎勵才是,可寡人平生最恨賣主求榮之人,這等無恥小人所為,再是讓寡人獲益,寡人也隻有心生唾棄之心。隻是寡人乃言而有信之人,答應放其迴轉燕國之事,寡人決不食言。
公子丹這會也是暗自慶幸,自己與石不當密謀出逃之事未被此人察覺,不幸中之萬幸。韓非之言確有道理,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今日之事便是力證,自己哪曾能料到,舊日狂言也會引來殺身之禍。自己與石不當這細密謀算,看看能不能成事。
公子丹從嬴政方才一番話語中察覺出嬴政心思,嬴政隻是想確認當日自己之言是否確有其事,並不是想以此為由,加害於己。
公子丹察覺出嬴政心思後,對嬴政也是高看欽佩,自己對告密小人都想扒皮剔骨以泄憤。可嬴政對當日曾諫言將其射殺的自己,卻無怪罪之意。雖說二者之事各有緣由,可嬴政肚量還是讓公子丹欽佩。公子丹又轉念一想,嬴政放過自己,會不會和自己娶了正陽公主也有關係,嬴政是不是怕殺了自己,正陽公主就淪為寡婦,才手下留情。
公子丹心裏又把自己自嘲一把,嬴政真若是一心想斬殺自己,顧忌正陽公主之心,也隻會是一絲猶豫罷了。斬殺自己之後,正陽公主嬴政之妹,還怕找不到新的夫君。
公子丹想到自己隻是一國公子,都不會被一點兒女情長所累,何況是秦國大王嬴政。嬴政不怪罪自己,唯有以石不當所言方能詮釋,英雄惜英雄,自己當日口出狂言,射殺嬴政,讓年紀相仿的嬴政有了可比之人,這怕是嬴政不予怪罪之因。
公子丹從秦王宮迴到住處,把與嬴政一番言語說給石不當後,石不當難以置信,讓公子丹把方才嬴政一言一行,乃至一個口吻都問了幾遍,方才安下心來。
公子丹讓石不當猜測嬴政為何不怪罪自己,石不當想出幾個理由,公子丹都覺著不像,可能隻有嬴政自己知道。
公子丹有一點可以肯定,此事過後,嬴政更不會放自己迴歸燕國了,英雄可以惜英雄,但絕不會放英雄。放虎歸山,養虎為患,不是誌在天下的嬴政所為。
公子丹克製著心中的不滿,湊到石不當跟前,低聲責備道,老師建言屬實過於自信,丹當日不該聽信老師之言。
丹之前就曾告知老師,嬴政心思非常人所能揣測,老師卻說嬴政有伺機攻打燕國之心,斷不會將寵溺的妹妹遠嫁與丹。
丹信賴老師之言,篤定嬴政不會嫁妹,在被公主假傳王命進宮後,未加斷然拒之。
如今可好,嬴政未按老師心思從事,將妹妹正陽公主許配於丹,如此一來,老師這瞞天過海偷梁換柱之計該當如何。
石不當滿臉愧疚,眼神不敢直視公子丹,辯解道,公子勿要生氣,此事都怪為師所慮不周,自信已識破嬴政心思。
隻是嬴政這一嫁妹之舉,不由得讓為師更是擔憂,嬴政該不會另有思謀。公子試想一下,嬴政不願妹妹遠嫁燕國,卻又將妹妹嫁與在秦國為質的公子,這等非常理之為,也絕非常理所能想。
公子丹見石不當不像在說玩笑話,石不當說話之間,嘴角上揚,麵色沉重。
公子丹見石不當似有不良預知,也顧不上責怪石不當了,趕緊急急地低聲問道,老師揣測出嬴政有何不良心思,隻管直言就是。
石不當沒有立時迴複公子丹問話,低沉思索片刻,開口說道,依石不當猜測,嬴政怕真是已有意強留公子之意,故而才肯將妹妹嫁與公子。
石不當說出的話語,應是公子丹心中最不願聽到的。公子丹被嚇得麵無血色,眼露呆滯之情,低聲自語道,嬴政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丹與嬴政乃患難之交,還曾義結金蘭,其不願相助於丹也就罷了,如今還意欲加害,實在欺人太甚。
公子丹說話間氣到渾身顫栗,石不當一看公子丹已是氣急攻心,趕緊上前勸慰道,公子萬萬不可將此事放在心上,自古最是無情君王心。公子稍安勿躁,石不當前日已接密報,說是已找尋到三名與公子容貌體型相近之人,待石不當過幾日前去當麵驗看,一旦選定,石不當盡快教會其模仿公子言談舉止之事。
原本是將這公子替身之人,帶來秦國公子住處,沒曾想正陽公主會嫁於公子,替身已不便前來。石不當在鹹陽另尋住處,公子尋機歸去,讓替身得見公子真容,務必學到公子形神精髓。
公子丹一聽石不當之計已有進展,心氣這才順暢了些,關切地說道,丹能否逃離這禁錮之地,全賴老師周密行事。大恩不言謝,老師請受丹這一揖。
公子丹說完就要躬身作揖,石不當連忙扶起公子丹,低聲說道,石不當得遇公子,如困龍入海,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承蒙公子不棄,石不當才有一展雄才之機。若說言謝,該是石不當謝公子知遇之恩才是。
正在公子丹與石不當兩人密商之時,門外下人來報,秦王嬴政差近侍轉呈王命,命公子丹速去鹹陽宮麵見嬴政。
公子丹見是上次那嬴政近侍前來傳召,以為又是正陽公主假傳王命,剛想開口詢問,可轉念一想不對,正陽公主此刻就在隔壁屋內,怎會假傳王命,於是趕緊在更衣梳洗後,緊隨嬴政身邊近侍前往鹹陽宮。
嬴政看公子丹走至身前,對著公子丹就是一陣陰森大笑,邊笑還邊圍著公子丹轉圈。
公子丹雖不明所以,可聽到嬴政那不寒而栗的笑聲,也是猜想到今日嬴政該是要做於他不利之事。
公子丹胡想胡猜了半天,猛的心頭一驚,不會是自己與石不當密謀之事讓嬴政獲知,這事若是讓嬴政獲知,那自己就真的是生死難料了。
公子丹緊張至極,已是全身汗毛立起,臉上依舊強裝出一副無辜之容,靜靜地等著嬴政發話。
嬴政笑完之後,陰著臉對著公子丹問道,嬴政與公子乃患難兄弟,還有義結金蘭之交,敢問公子可曾做過加害嬴政之事。
嬴政無頭無尾莫名其妙的發問,讓公子丹不知從何所起,心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等你嬴政說出來由,我再辯解不遲。
公子丹慢聲迴道,大王所言讓丹無從說起,還請大王明示。公子丹想著以靜製動,靜觀其變,靜等著嬴政把話挑明。
嬴政依舊陰著臉,眼露兇光,盯著公子丹逼問道,五國攻秦之時,公子可在軍中。
公子丹一聽這話,心說不妙,自己並非燕軍主將,也不是燕軍士卒,嬴政如何得知。
公子丹見嬴政如此一問,猜想嬴政該是知曉了自己當日在蕞城燕軍之中。
公子丹也不再否認,爽快地迴道,丹那時確在燕軍之中,那會也是玩心作祟,去了王兄軍中觀戰。
嬴政冷哼了一聲,陰著臉追問道,好一個軍中觀戰,寡人問你,太子奇親率五千燕國騎兵圍堵寡人之時,公子那時可也在軍中。
公子丹一聽嬴政說到當日蕞城之事,自己連忙迴想,心說今日怕是難逃一死。公子丹即刻想起當日情形,自己和王兄皆在圍堵嬴政的燕國騎兵之中,還記起自己說過狠話,建言王兄無須生擒嬴政,隻管放箭射殺。
公子丹此刻在秦王大殿上,想到那日情形,已是麵如死灰,再想不出狡辯之言,隻能佯裝不知。
可嬴政逼問,公子丹不能不迴,隻得應付說道,丹那時年紀尚小,如今已記不起許多,隻記得是為看新奇,尾隨觀戰。
嬴政一聽公子丹故作不知,厲聲質問道,公子既然記不起當日之事,那寡人就給公子提示一二,看看公子能否記起一些舊事。
公子丹此時已是心涼半截,脫身之計才有些許轉機,今日就被嬴政逼問舊事。這舊事一旦被嬴政提起,說自己九死一生都算高估。
公子丹心想,說是死,不說大不了也是一死,索性強裝下去,一臉無辜地對著嬴政說道,還請大王明示,丹此刻心亂如麻,實實是記不起那日之事。
嬴政見公子丹還在裝傻充愣,陰笑著直視公子丹,說道,公子那時年紀雖小,可處事倒是果決之極,殺伐決斷比之兄長太子奇強之百倍。
公子丹聽到嬴政這番說辭,已料定嬴政應是知曉了當日自己所言所行,可這事嬴政從何知曉,公子丹一時也猜測不到。
公子丹既已下定裝傻充愣之心,也就繼續搪塞嬴政,朗聲說道,大王,當日燕軍主將乃是王兄,殺伐決斷自有王兄,哪有丹之一角。
嬴政見公子丹揣著明白裝糊塗,也就有意繼續旁敲側擊,看看這個公子丹如何迴複。
嬴政又發問道,公子一向敢做敢認,今日怎地如此謙遜。當日寡人從蕞城殺出,半路卻被燕軍騎兵圍堵,兩軍廝殺極是慘烈,公子記不起當日之事,按說也屬常理。
可寡人今日聽聞,公子當日不止是在軍中觀戰,還曾在軍中建言王兄太子奇,無須生擒寡人,射殺寡人也是大功。
公子丹聽聞嬴政把當日之事,說得如此詳盡,心中已是確信無疑,該是當日自己身旁之人所為,而那身旁之人,定是此次與自己一道來秦之人。若非如此,嬴政怎會知曉地這般詳盡。
公子丹此刻已知嬴政為何對那日之事了如指掌,原來是自家人賣主求榮。公子丹想到此事已無從抵賴,也就不再遮掩,直言辯解道,大王如此一說,丹這才記起,確有其事。那時丹年幼心高,隻想以殺伐之心求勝,出言也就肆無忌憚了些,還望大王寬恕。
嬴政見公子丹不再抵賴,神色舒展了些,調侃道,寡人今日聞聽公子當日所言所行,也是心生感歎,若是當日太子奇早些聽從公子之言,今日與公子說笑之秦國大王就不是嬴政了。
公子丹見嬴政調侃自己後又自嘲,也不敢接話,隻得繼續等著嬴政往下說。
嬴政繼續調侃說道,寡人也是福大命大,在公子眼前逃過一劫。五國攻秦之時,寡人與公子年紀相仿,也是十四歲,公子那時便有如此果決之心,真羨煞寡人。寡人也該慶幸才是,公子若不是生為燕國公子,換成趙國齊國楚國公子,寡人如今怕是該徹夜難眠。
公子丹這會極想知道到底是哪個奸人告密,讓自己如今身陷險地。
可此刻如何脫身才是上策,公子丹壓住心中恨意,想著如何說動嬴政才是緊要。此時想到石不當之言,英雄惜英雄,自己不妨一試,於是高聲說道,大王在諸國大王裏,盡顯雄才大略。五國攻秦之時,大王隻十四歲便敢身處陣前,處變不驚不說,還敢在圍城借兵奇襲,才有五國聯軍大敗。如此膽量膽識,放眼天下,還有哪國大王堪比之。
嬴政見公子丹不吝言詞,出言誇讚自己,也是受用,公子丹與自己雖是患難之交,卻少有出言誇讚自己之時。
可嬴政想起今日叫公子丹前來,原是要興師問罪,怎滴把這個念頭給忘了。
嬴政一想到眼前這個患難兄弟,金蘭之交,曾在自己危難之時,還曾痛下殺手,瞬間又惱怒起來。對著公子丹吼道,公子可有遺憾,那日若是得逞,哪有今日來秦為質之事。
公子丹言語舒緩地說道,大王吉人自有天相,哪是丹這一凡人可傷之人。
嬴政見公子丹此刻都還不求情贖罪,心中又氣又恨,決意再羞辱公子丹一下。語帶嘲諷地說道,公子與石不當都是人中豪傑,怎地挑選相隨之人這般隨意,讓一小人近身在側。這一小人,今日前來告密,以求寡人放其迴返燕國。公子也是心懷壯誌之人,若是被這一奸佞小人所害,豈不是太過冤枉。
公子丹聞聽嬴政所言,大致已猜想到是何人所為,心中恨意難消,卻隻能怪自己有眼無珠,挑選了一個居心不良之人一道來秦。
公子丹故作輕鬆之態,緩緩說道,怪隻怪丹眼拙,無識人之明。丹心中倒也不怨此人告密,丹在秦國為質,不知何時才能歸返燕國。此人應是思鄉心切,才有這賣主之為。
嬴政見公子丹說的如此輕巧,也是大感意外,對著公子丹冷笑幾聲,說道,公子好大的氣量,對賣主求榮之人都能放過,寡人自愧不如。
公子丹心裏對那身邊小人恨不得扒皮剔骨以解心中之恨,可在嬴政當麵,怎能有所表露。
公子丹說道,那人也是有求於大王,故而才有這賣主之事,若無那人密報,大王哪會知曉丹之所為。大王該當獎賞此人才對。
嬴政又是一陣陰笑,對著公子丹說道,寡人獲知公子當日之事,按說對此人該是有所獎勵才是,可寡人平生最恨賣主求榮之人,這等無恥小人所為,再是讓寡人獲益,寡人也隻有心生唾棄之心。隻是寡人乃言而有信之人,答應放其迴轉燕國之事,寡人決不食言。
公子丹這會也是暗自慶幸,自己與石不當密謀出逃之事未被此人察覺,不幸中之萬幸。韓非之言確有道理,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今日之事便是力證,自己哪曾能料到,舊日狂言也會引來殺身之禍。自己與石不當這細密謀算,看看能不能成事。
公子丹從嬴政方才一番話語中察覺出嬴政心思,嬴政隻是想確認當日自己之言是否確有其事,並不是想以此為由,加害於己。
公子丹察覺出嬴政心思後,對嬴政也是高看欽佩,自己對告密小人都想扒皮剔骨以泄憤。可嬴政對當日曾諫言將其射殺的自己,卻無怪罪之意。雖說二者之事各有緣由,可嬴政肚量還是讓公子丹欽佩。公子丹又轉念一想,嬴政放過自己,會不會和自己娶了正陽公主也有關係,嬴政是不是怕殺了自己,正陽公主就淪為寡婦,才手下留情。
公子丹心裏又把自己自嘲一把,嬴政真若是一心想斬殺自己,顧忌正陽公主之心,也隻會是一絲猶豫罷了。斬殺自己之後,正陽公主嬴政之妹,還怕找不到新的夫君。
公子丹想到自己隻是一國公子,都不會被一點兒女情長所累,何況是秦國大王嬴政。嬴政不怪罪自己,唯有以石不當所言方能詮釋,英雄惜英雄,自己當日口出狂言,射殺嬴政,讓年紀相仿的嬴政有了可比之人,這怕是嬴政不予怪罪之因。
公子丹從秦王宮迴到住處,把與嬴政一番言語說給石不當後,石不當難以置信,讓公子丹把方才嬴政一言一行,乃至一個口吻都問了幾遍,方才安下心來。
公子丹讓石不當猜測嬴政為何不怪罪自己,石不當想出幾個理由,公子丹都覺著不像,可能隻有嬴政自己知道。
公子丹有一點可以肯定,此事過後,嬴政更不會放自己迴歸燕國了,英雄可以惜英雄,但絕不會放英雄。放虎歸山,養虎為患,不是誌在天下的嬴政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