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無數血淚資金堆砌出來的市場裏,在那無數資金背後都隱藏著一隻隻冷靜嗜血的戰爭巨獸,所有的參與者都渴望從市場中賺到無數的財富。


    無論是主力還是散戶都希望咬上別人一口,而在這個殘酷的市場中想要勝利,前提是首先得活下去。


    冷靜下來之後陳青山有些想笑,而他之前那種僥幸得心理的確極為可笑。


    止損沒什麽大不了,錯上一次又有什麽關係,賺再多得錢如果因為僥幸而不願意認錯,那他學習那些技術和策略還有什麽意義。


    如果那樣做對一萬次又怎麽樣,做對一萬次僥幸一次碰到錯誤得方向,恐怕就直接把一萬次的迴報用一次錯誤去埋單,那種結果恐怕才是最無法接受得。


    好歹他現在也是有四百十多萬的資金,雖然今天虧掉了三十萬,可無論如何也還有四百三十萬,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每次錯誤虧損掉十分之一,那起碼也夠他再虧好幾次得。


    也許運氣好,這次的倉位他拿到最後可以不虧錢,可是萬一真的錯了,死抗到最後肯定隻有爆倉結局。


    任何人都不可能扛得住市場的波動,即便是一個國家的銀行都做不到。


    比如當年英國的巴林銀行,同樣由小虧最終導致了大虧,然後『逼』的有兩百多曆史得銀行最終破產。


    期貨市場經常發生投資者因抱僥幸心理而由小輸演變成大虧的例子。


    表麵上看,巴林銀行事件與類似陳青山這樣的散戶投資者似乎相去較遠。


    其實不然,從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風險是如何由小變大。


    企業內部風險控製製度形同虛設帶來的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慘重教訓。


    首先,我們對巴林銀行事件迴顧。


    1995年2月,具有兩百三十多年曆史、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按核心資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國巴林銀行宣布倒閉。


    這一消息在國際金融界引起了強烈震動,而讓這家世界級別銀行倒閉的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魔鬼交易員——裏森。


    巴林銀行1763年創建於倫敦,它是世界首家商業銀行。


    它既為投資者提供資金和有關建議,又像一個商人一樣自己做買賣,也像其他商人一樣承擔風險。


    由於善於變通,富於創新,巴林銀行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巨大的成功。


    它的業務範圍也非常廣泛:無論是到剛果提煉鐵礦,從澳大利亞販運羊『毛』,還是開掘巴拿馬運河的項目,巴林銀行都可以為之提供貸款。


    由於巴林銀行在銀行業中的卓越貢獻,巴林銀行的經營者先後獲得了五個爵位。


    巴林銀行的倒閉,是由於該行在新加坡的期貨公司交易形成巨額虧損引發的。


    1992年新加坡巴林銀行期貨公司開始進行金融期貨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員裏森,同時也是後台結算主管即開立了“”賬戶。


    開戶表格上注明此賬戶是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誤差賬戶,隻能用於衝銷錯帳,但這個賬戶卻被用來進行交易,甚至成了裏森賠錢的隱藏所。


    裏森通過指使後台結算『操』作人員在每天交易結束後和第二天交易開始前,在“”賬戶與巴林銀行的其他交易帳戶之間做假賬進行調整。


    裏森反映在總行其他交易賬戶上的交易始終是盈利的,而把虧損掩蓋在“”賬戶上。


    裏森作為一個交易負責人,曾經通過大阪股票交易所,東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買賣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和日本『政府』債券期貨,從中賺取微薄的差價。


    由於差價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過這種風險較低的差價交易,也一度為巴林銀行賺取了巨額的利潤,在1994年頭7個月獲利3000萬美元。


    其次,我們對巴林銀行事件分析巴林銀行倒閉是由於,其子公司巴林期貨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經保值的期貨和選擇權頭寸而導致巨額虧損。


    經調查發現,巴林期貨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貨合約是日經225指數期貨,日本『政府』債券期貨和歐洲日元期貨,實際上所有的虧損都是前兩種合約引起的。


    自1994年下半年起,裏森認為日經指數將上漲,逐漸買入日經225指數期貨,不料1995年1月17日關西大地震後,日本股市反複下跌,裏森的投資損失慘重。


    裏森當時認為股票市場對神戶地震反映過激,股價將會迴升,為彌補虧損,裏森一再加大投資,在1月16日至26日再次大規模建多倉,以期翻本。


    其策略是繼續買入日經225期貨,其日經225期貨頭寸從1995年1月1日的1080張9503合約多頭增加到2月26日的張多頭(其中9503合約多頭張,9506合約5640張)。


    據估計其9503合約多頭平均買入價為點,經過2月23日,日經指數急劇下挫,9503合約收盤跌至點以下,導致無法彌補損失,累計虧損達到480億日元。


    裏森認為日本股票市場股價將會迴升,而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將會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至24日大規模建日經225指數期貨多倉同時,又賣出大量日本『政府』債券期貨。


    裏森在“”賬戶中未套期保值合約數從1月16日2050手多頭合約轉為1月24日的手空頭合約。


    但1月17日關西大地震後,在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同時,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出現了普遍上升,使裏森日本『政府』債券的空頭期貨合約也出現了較大虧損,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間就虧損1.9億英鎊。


    裏森在進行以上期貨交易時,還同時進行日經225期貨期權交易,大量賣出鞍馬式選擇權。


    即在相同的執行價格下賣出一張看漲期權,同時賣出一張看跌期權,以獲取期權權利金。


    裏森通過賣出選擇權獲得了很多權利金來支付大量追加保證金,裏森希望在一段時間同市場能夠保持足夠穩定,讓選擇權能夠以接近執行價到期作廢,從而使該政策獲利。


    采取這樣『性』質的策略的內存風險在於市場的突然和未預計到的波動。


    鞍馬式期權獲利的機會是建立在日經225指數小幅波動上,波動損失維持在收到的權利金範圍內假設基礎上。


    由於日經225指數大幅下跌,這不僅使看跌期權變為價內期權,而且會因為波動率的增大使選擇權價值進一步增大,從而賣方遭受更大的虧損。


    因此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裏森作為鞍馬式選擇權的賣方出現了嚴重虧損,到2月27日,期權頭寸的累計賬麵虧損已經達到184億日元。


    裏森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已迴天無力。


    2月24日,巴林銀行因被追交保證金,才發現裏森期貨交易賬麵損失4億至4.5億英鎊,約合6億至7億美元,已接近巴林銀行集團本身的資本和儲備之和。


    26日,英格蘭銀行宣布對巴林銀行進行倒閉清算,尋找買主。


    27日,東京股市日經指數再急挫664點,又令巴林銀行的損失增加了2.8億美元。


    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銀行虧損額達9.16億英鎊,約合14億美元。


    3月5日,國際荷蘭集團與巴林銀行達成協議,接管其全部資產與負債,更名為巴林銀行有限公司。


    3月9日,此方案獲英格蘭銀行及法院批準。至此,巴林銀行230年的曆史終於畫上了句號。


    最後,巴林銀行事件告訴我們的教訓第一,投資者必須控製好風險。


    裏森期貨交易虧損的直接原因是對市場行情判斷的失誤,他認為日本經濟在關西大地震後會馬上恢複過來,而事實上日本經濟已積重難返。


    關西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經濟的下滑,日經225指數從1995年1月初的點,已下跌到2002年初的點以下,而美國一些對衝基金在1990年初日經225指數達到後就一直拋空,獲利豐厚。


    當然裏森如果意識到行情判斷錯誤,能夠控製好風險,及時止損,也不會出現風險事件。


    但裏森相反,孤注一擲與市場進行對賭,試圖使大市反轉,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倒閉。


    其實,股指期貨市場也是投資市場的重要一環,隻不過股指期貨影響因素眾多,保證金交易放大機製明顯,會對投資機構的經營業績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而能夠做為一家銀行地區負責人,這個被稱為‘魔鬼交易員’的人當然不會不明白交易技術和策略。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他把一家兩百多年的銀行給虧沒了。


    當陳青山第一次看到巴林銀行的曆史時,簡直有些不敢相信他看到的東西。


    那時間的他根本就想不通為什麽一家資金雄厚的銀行,居然都會因為在市場中的交易而破產。


    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麽裏森當時不選擇止損,而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甚至最終到了無可彌補的時間,都仍任在繼續做著錯誤的事情。


    直到隨著交易的經驗慢慢豐富,他才明白人『性』才是每一個交易員最大的敵人。


    當理智輸給人『性』的時間,當把投機當作賭博的時間,當虧損忘記止損的時間,一次真正的錯誤足以讓任何人,任何機構甚至國家都虧到崩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炸裂20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刺卡到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刺卡到了並收藏炸裂20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