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紀至9世紀的東亞,倆幫派大哥爆發了150多年的國戰。


    在東起川滇、經河隴至安西,綿延數千裏的戰線上,陳兵百萬血肉相搏。


    網上對這場百年國戰的認知相當分裂,支持吐蕃的,認為吐蕃吊打唐軍,鯨吞河隴安西,攻入長安攆走皇帝,成霸主之業。


    支持唐朝的人,認為唐是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動機,捶遍四鄰坐享豪勁之名。


    最逗的是,兩撥人提出的論據,永遠都是那幾個:


    鬆州之戰(638年)、大非川之戰(670年)、承鳳嶺之戰(678年)、石堡城之戰(749年)。


    知道多點的,還能說出識迦河之戰(689年)、素羅汗山之戰(696年)、武街驛之戰(714年)、征勃律之戰(747年)和維州之戰(801年)。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上述案例有兩個特點——主要集中在河隴地區和安史之亂前(755年)。


    河隴以外的鐵憨憨,都是吃瓜群眾?


    安史之亂後的60多年,都在喝酒擼串?


    今天,咱聊聊安史之亂後的戰爭格局,看看從天寶十四年(唐玄宗,755年)到元和十四年(唐憲宗,819年)間,掰腕子的過程。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轉折點,甚至整個中國曆史的轉折點(陳寅恪先生語)。


    胡人胖子上台前的唐朝和之後的唐朝,根本就是倆朝代,從疆域到心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八年平叛的結構,可看做是西北軍閥鎮壓了東北軍閥,但西北軍東調,給了吐蕃千載難逢的機會。


    吐蕃人最應該感激的人,就是這個跳胡旋舞的胖子。


    安史之亂後短短三十餘年,吐蕃就搞定整個西北,截斷河西走廊、鯨吞河隴數十州縣,而此前打了近百年都未能染指。


    按整個唐蕃國戰的結構,三大戰略方向分別是劍南、河隴、西域。


    但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河(西)隴(右)的戰略不同,本篇以涼州(武威)為界,將唐軍分作西部(河西、安西)和東部(隴右、劍南)兩個集團。


    一退再退的河西唐軍


    天寶十四年(755年)12月,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大量抽調河隴、安西邊兵平叛,“並轉諭西域諸國,許以厚賞,使從安西兵入援”。


    吐蕃由此開啟爆炸輸出的模式,至代宗廣德元年(763),蘭州、廓州(化隆)、河州(臨夏)、鄯州(樂都)、洮州(臨潭)、岷州(岷縣)、疊州(迭部縣)、宕州(宕昌縣)、秦州(天水)、成州(成縣)、渭州(隴西)相繼淪沒。


    更倒黴的是安史之亂剛平複,仆固懷恩之亂接踵而來。


    代宗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聯合吐蕃、迴紇圍攻奉天(陝西乾縣)。


    危急時刻,突傳唐軍圍攻靈州(靈武)的消息,仆固懷恩擔心老巢被奪,急忙撤軍。


    襲靈州的唐軍,乃是河西節度使楊誌烈帳下的涼州兵。


    當時,河西(治涼州)直麵吐蕃刀鋒,形勢危如累卵。但即便如此,楊誌烈聽說長安危急,毅然盡起涼州(武威)銳卒東征,行圍魏救趙之計。


    出征時,他對監軍柏文達說:“河西銳卒,盡於此矣,君將之以攻靈武,則(仆固)懷恩有反顧之慮,此亦救京師之一奇也!”《資治通鑒》


    可惜,柏文達實非將才,被夜襲營帳損兵大半。


    敗迴涼州後,柏文達不禁嚎啕大哭。


    此時,楊誌烈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此行有安京室之功,卒死何傷?”


    旁邊垂頭喪氣的軍士都不樂意了,764年吐蕃攻涼州,“士卒怨其言,不為所用,涼州陷”。


    楊誌烈西退甘州(張掖)途中,被沙陀人所殺。


    由此,吐蕃一刀斬斷了河西走廊,西域與關中音訊斷絕長達20年。


    楊誌烈被殺後,族弟楊休明舉起大旗繼續抵抗,續任為河西節度使兼伊西庭節度使。


    大曆元年(766年),甘州淪陷,楊休明被迫退守沙州(敦煌)。


    他能管轄之地,僅餘沙、瓜(瓜州鎖陽城)、肅(酒泉)、西(吐魯番)、伊(哈密)、庭(吉木薩爾)六州。


    次年,楊休明前往庭州征兵,被突厥殺於長泉。


    再失最高長官的河西唐軍依舊在堅持,觀察使周鼎將軍務扛在了肩上。


    他主政十年(767年—777年)間,河西形勢愈發嚴峻,肅州、瓜州、伊州相繼淪陷。


    河西與北庭的聯係斷絕,沙州成為一座孤城。


    786年(貞元二年)前,河西走廊戰爭態勢


    大曆十一年(776年),吐蕃讚普赤鬆德讚移帳南山(祁連山),令尚綺心兒攻打沙州,心神俱疲的周鼎決意放棄沙州,焚城而去。


    但這一政策,遭到沙州大族和民眾的激烈反對。


    次年秋,沙州兵馬使閻朝用弓弦勒死周鼎,自領州事,又堅守了8年。


    德宗興元元年(784),城中軍糧耗盡,閻朝打開官倉,以一匹綢緞換一鬥麥的價格,向大戶募糧。城中豪門踴躍交易,數日便籌得大批糧秣。


    閻朝登城高唿:“民且有食,可死守也!”《新唐書?吐蕃傳》:


    就這樣,堅韌的沙州又撐了兩年(貞元二年),但東望援軍杳如黃鶴。


    等城中糧食再次耗盡,閻朝被迫與吐蕃談判,以“苟毋徙它境,請以城降”為條件,開城投降。


    至此,河西走廊盡數淪陷,唐軍在不斷西退,孤立無援的局麵下,苦苦支撐了整整一代人(22年)。


    白發蒼蒼的西域唐軍


    西域唐軍的羌歌白發


    吐蕃對西北兩個戰略方向的攻擊,顯然進行過詳細的謀劃。簡而言之就一條,截斷聯絡線使唐軍首尾不能相顧。


    吐蕃第一刀陷涼州,讓河西與關中音訊隔絕。


    第二刀則砍向了河西與西域的結合部——伊州(哈密)。


    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蕃軍便曾攻陷伊州,但同年在河西、北庭(吉木薩爾)東西夾擊下收複,伊西庭節度使楊預戰歿。


    此後,針對伊州兩軍曾反複爭奪。


    目前伊州陷落的時間,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要比沙州淪陷的(786)時間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苑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苑風並收藏唐朝好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