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這一番利益說,頓時勾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不僅僅是雜學的學生,連一部分儒學的學生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有誰知道,我朝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什麽?”


    見學生們一個個眉頭緊皺,沒有人站出來,李煜也決定不再繞彎子,“是內憂!藩鎮割據一方,掌控兵權、財權,無形中削弱了朝廷的權力,諸位學生試想,倘若合河西、河北和淮西的藩鎮兵力,再加上神策軍討伐吐蕃,還需要聯合南詔、迴鶻這等小國嗎?完全不需要。但是!這三地節度使擁兵數十萬,非但不效忠朝廷,反而屢屢造反,牽累王師。”


    “所以,老師的意思是先除內患?”


    “你很聰明!”李煜很欣賞牛僧孺的聰明勁,一點就透,至於蘇況,腦迴路有點長。


    “那按照李博士的意思,我大唐是要跟吐蕃求和?向吐蕃蠻夷低頭,恕學生不敢苟同。”李德裕憤青的勁頭上來了,


    “誰告訴你要跟吐蕃求和的?連你們也認為大唐與吐蕃有一戰之力,朝廷會軟弱到去求和贏得邊境的安寧嗎?”


    “學……學生不懂!”


    李煜的話似乎如同醍醐灌頂一般,讓李德裕第一次對深信不疑的孔孟之道產生了懷疑。


    “既然如今這個大唐以內憂為先,在對外上就應該有所收斂,某所指的收斂,是指充分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彼此互相牽製,令其無法專心於國內發展,如此我大唐方可解決內憂。”


    “學生明白了,內憂一除,則可把精力放在外患上,屆時王師再西下,解決吐蕃這個大難題。”


    “意在於此,隻是吐蕃隻可痛擊而不可滅其政治根基,真若剛才幾位學生所言,我大唐吞並了吐蕃,麵對的將是另外一個比吐蕃還要強大的對手——大食!倘若與大食發生邊界糾紛,我朝又如何應對?所以,與其吞並了吐蕃,倒不如把吐蕃作為我朝與大食的緩衝區,等將來強大的水師建成了,大軍可水陸並進,削弱大食,讓其成為大唐與其他國家的緩衝區,你等可曾明白?”


    還是牛僧孺聰明,他第一個站了出來,“學生明白了,春秋時期合縱連橫也似乎是這一個道理,兵法雲‘遠交近攻’,眼下我朝確實需要先解決內憂,才能應對外患。”


    “你很聰明,好好學吧,雜學雖然叫雜學,但包羅萬象,要學會研究、探索,空學先人的思想,抱殘守缺要不得。就譬如我們日常喝的水,為什麽會燒開,燒的時間長了為什麽會變沒了?你們可曾想過?隻有知道了萬事萬物的運行基本法則,才能有創造力,有前瞻性,才能成為曆史上一位被千古傳誦的風雲人物。”


    旁聽的儒學學生有的聽得雲裏霧裏,有的聽得目瞪口呆,李煜這番言論仿佛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原來國與國之間,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老師,學生……學生要學雜學!”


    “學生也是……”


    “學生……”


    ……


    一時間,竟然有十幾名儒學的學生站了出來,要入雜學館。


    “很好!稍後會有人替你們安排!”


    這一堂課,雖然因為程德,有了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結果還是符合李煜的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人都是新皇推動新政的生力軍。


    ……


    【京郊】


    八月份原本是豐收的季節,可是尚結摩卻攪得整個京師一片緊張。


    駐守京師的神策軍約十萬,這一次一下子就抽調了近五萬神策軍前出,除了靈、鹽、夏三州之外,正西的原州等地也加強了軍事力量,以防吐蕃從西方越過六盤山沿渭水東下。


    “朕自登基以來,吐蕃屢犯邊界,百姓深受其害,隴西更陷於敵手,此乃朕之罪也。此番出征,望諸卿能一舉蕩平賊寇,使河西及隴右再無邊關之患,勿負朕望!”


    在威武齊整的三軍麵前,原本老態龍鍾的李適陡然精神了許多,說完這話之後,他伸手取過一隻酒杯。


    “這第一杯酒,就由通王來接!”


    李諶走上前一步。


    “汝有爭強好勝之心,此番出征,事關眾將士及百姓性命,凡事應多聽聽眾家之言,謹慎行事。夏州不失就是大功一件!”


    “臣遵旨!”


    隨後,李適又端著另一杯酒,招唿李淳來到了跟前,“汝父身為太子,性溫和,對於領兵打仗並不擅長,幸汝自幼喜好刀兵,又有李煜教導,當能守住鹽州!”


    “臣萬死不辭!”


    直到最後一杯酒,李適才招唿李煜來到跟前,“汝……”


    “陛下且放寬心,這一次出征,定要將吐蕃趕出河西及隴右,至於隴西,臣便宜行事!”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你雖然年紀輕輕,但數次大敗吐蕃,朕信得過你!這三州及京師的安危就拜托給你了。”


    李煜搶話,李適非但沒有生氣,反倒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連皇子皇孫都沒這待遇。


    “陛下放心,不把論莽熱打得屁滾尿流,某把自己的頭塞褲襠裏。”


    話粗,可也正因為這句話,讓肅殺的氣氛衝淡了許多,君臣大笑,連帶著神經緊繃的眾將士也放鬆了不少。


    三路大軍出征,雖然各自為戰,可李適還是設了一個職位:鎮北監軍,這個職務交給了太子李誦,令其坐鎮京師,處置重要軍情。


    出了京師不久,李諶就帶著兩萬餘兵馬朝夏州的方向而去,再行進兩天後,神器營和李淳的神策軍分道揚鑣。不過在兩軍分開之前,李煜調撥了約一百人的的隊伍給了李淳,正是這一百人,在不遠的將來鹽州保衛戰中扭轉了戰局。


    鹽州城位於兩大高原之間,背後的高原溝壑縱橫,前麵高原則是一片坦蕩,幾經戰火之後,鹽州城人口凋零,除了往來邊境進行貿易的商人,就是時代居住於此的當地人,鹹有新的人口流入。


    鹽州節度使杜彥光這幾日坐臥不寧,發往京師的軍情急報已經半月有餘,怎麽還不見支援?如今鹽州城駐軍不過三千,再這樣下去的話,他隻有棄守鹽州,奔夏州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苑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苑風並收藏唐朝好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