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晟獨木難支,一心想要盡早收複長安的德宗,再次打起求蕃平叛的念頭。
四月,崔漢衡又勸說尚結讚。
尚結讚看到看到唐朝的窘境,不動聲色的等著唐朝自己調高價碼,果然唐朝最後痛下血本,口頭答應事成之後,把伊西、北庭等地送給吐蕃作為酬勞,又答應每年贈送一萬匹彩絹吐蕃。
這樣尚結讚才遣大將論莽羅依率兵二萬助渾瑊,唐蕃兩軍聯手,在武亭川大敗叛兵,斬首萬餘及。
取勝的吐蕃兵縱掠一番後,並未進一步出擊叛軍,因朱泚給吐蕃送去了金帛以為賄賂,吐蕃軍隊得到大量好處,再加春天軍中瘟疫流行,尚結讚引兵而去。
武亭川位置
784年(興元元年)五月二十日,李晟整頓軍馬,匯同渾瑊、韓遊瑰、駱元光等將聯兵圍攻長安。
六月初,平複長安,朱泚西逃投奔吐蕃,行至涇州部將拒不開門,逃至彭原(今甘肅寧縣西北)被部下殺死,傳首長安。
德宗聞報,李晟收複長安,激動地淚流滿麵,說道:“天生李晟,以為社稷,非為朕也。”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複京》一詩,專講李晟收複之功:
虜騎胡兵一戰摧,
萬靈迴首賀軒台。
天教李令心如日,
可要昭陵石馬來?
六月十九日,德宗從梁州出發,七月十三日,德宗迴到長安。
迴到長安的德宗皇帝賞賜平亂的諸功臣之後,依舊心神不安,偌大疆土處處烽煙四起,何時何處才能安享太平?!
想到此處,德宗開始日夜懷念唐朝的一位牛人。
他召李泌入朝,這位牛人李泌,身為三朝帝師、四朝元老,入朝後,大小政事均問計於李泌。(李泌入朝之後的內容,可參見前文《李泌——最頂級的戰略家,用一招為唐朝續命百年》)
五、奉天之難的影響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下罪己詔,承擔了所有戰爭罪責,除稱帝的朱泚外,對反叛的藩鎮“一切待之如初”。
這實際上宣告了德宗削藩計劃的破滅,在唐庭承認了河北藩鎮的特殊地位和利益後,反叛藩鎮都表示歸順朝廷,取消了王號。
這次曆時五年的削藩戰爭,導致“天下戶口三耗其二”。
《元和國計簿》上記載:當時在編人戶共一百四十四萬戶,比天寶年間納稅人戶減少了四分之三,全國依賴國庫供給的軍隊有八十三萬多人,比天寶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一。大約每兩戶人家供養一個士兵,這還不包括臨時征調的士兵。
也就是說,當時中央財政養著這麽多節度使的士兵,卻並沒有節度使的任免權,隻是維持住了節度使名義上承認中央的權威。
因此,李適從執政前期厲行節約,迅速轉變為極度斂財。
當然,必須要看到,李適的斂財一定程度上是在為中央聚集財力。
《新唐書?食貨誌》記載:“因德宗府庫之積,頗約費用,天子身服澣濯”。可見李適在削藩戰爭後還是一如既往的節儉,並沒有變得多奢侈。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李適的削藩戰爭雖然失敗,但它成了唐朝皇帝的反麵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後唐憲宗“元和中興”時期的削藩奠定了基礎。
總體上來說,伴隨削藩而來的“四鎮之亂”、“涇師之變”“奉天之圍”,沉重打擊了唐德宗,也讓中唐王室複興唐帝國的夢想破滅。
在對待藩鎮割據問題上,他銳意削藩,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建中元年(780)4月,涇原守將劉文喜不服詔命,公然索要節度使旌節。
德宗即刻下命朱泚、李懷光聯合出兵討伐,還命令張巨濟帶領二千禁軍前往協助。
朱泚等將劉文喜包圍在涇州,但長時間不能攻克。當時正值天旱,收成不好,征發糧草,輸送給養,使得朝野內外騷動不安,朝中諸臣上書請求赦免劉文喜。
但李適一改代宗時姑息妥協的作法,變得非常強硬。
當劉文喜叛亂被平定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的部下正好在京城,德宗便讓李正己的部下欣賞了劉文喜的人頭,警示威懾意味不言而喻。
不久,李適過生日。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魏博節度使(河北三鎮之一)田悅各獻細絹三萬匹,如果德宗接受這種貢獻,代表兩鎮“賄賂”皇帝成功。
德宗卻把他們的貢獻,悉數撥歸戶部度支,以此當作兩鎮應納賦稅的一部分,以示“兩稅法”必須在兩鎮推行。
以軍事手段平滅劉文喜,讓李適堅定了削藩的決心,但也給了他一個錯覺,以為麵對實力更勝的河北藩鎮,也可照此處置。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嶽要求任他為新任成德節度使,繼承父親,被德宗斷然拒絕。
李惟嶽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對抗中央。
德宗調神策軍討伐,並令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河陽節度副使李芃、盧龍節度使朱滔等出兵助戰。
781年7月,平盧節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秘不發喪,擅領軍務,奏請襲其父位,又被李適拒絕。
10月,李納舉兵反叛,攻宋州。其屬下徐州刺史李淆率州歸附中央,李納即派兵襲徐州,德宗遣兵救之,大破李軍,江淮漕運得以疏通。
781年8月,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也舉兵反叛,德宗調淮寧節度使李希烈討伐,李希烈大敗梁軍,破襄陽城,梁崇義投井而死。
平定叛亂後,李希烈想據襄陽為已有,德宗不許。
於是,李希烈在襄陽城大掠而去,從此與中央結怨。
782年1月,唐軍大破成德叛軍於束鹿,成德兵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並縊殺李惟嶽,傳首京師。
德宗將成德鎮一分為三:
張孝忠為義武節度使,領易、定、滄三州;
王武俊為恆、冀觀察使;康日知為深、趙觀察使。
德、棣二州飛地劃歸朱滔,朱滔求領已占的深州,德宗不許。而則王武俊認為自己誅殺李惟嶽,功勞甚大,卻沒能授封節度使與趙、定二州,都心中十分不滿。
此時,成德、淄青、山南東道三鎮皆平,隻剩魏博節度使田悅還在苦苦支撐。而唐軍已將魏博鎮首府魏州團團圍住,田悅已是甕中之鱉,削平河北藩鎮似乎盡在反掌之間。
四月,崔漢衡又勸說尚結讚。
尚結讚看到看到唐朝的窘境,不動聲色的等著唐朝自己調高價碼,果然唐朝最後痛下血本,口頭答應事成之後,把伊西、北庭等地送給吐蕃作為酬勞,又答應每年贈送一萬匹彩絹吐蕃。
這樣尚結讚才遣大將論莽羅依率兵二萬助渾瑊,唐蕃兩軍聯手,在武亭川大敗叛兵,斬首萬餘及。
取勝的吐蕃兵縱掠一番後,並未進一步出擊叛軍,因朱泚給吐蕃送去了金帛以為賄賂,吐蕃軍隊得到大量好處,再加春天軍中瘟疫流行,尚結讚引兵而去。
武亭川位置
784年(興元元年)五月二十日,李晟整頓軍馬,匯同渾瑊、韓遊瑰、駱元光等將聯兵圍攻長安。
六月初,平複長安,朱泚西逃投奔吐蕃,行至涇州部將拒不開門,逃至彭原(今甘肅寧縣西北)被部下殺死,傳首長安。
德宗聞報,李晟收複長安,激動地淚流滿麵,說道:“天生李晟,以為社稷,非為朕也。”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複京》一詩,專講李晟收複之功:
虜騎胡兵一戰摧,
萬靈迴首賀軒台。
天教李令心如日,
可要昭陵石馬來?
六月十九日,德宗從梁州出發,七月十三日,德宗迴到長安。
迴到長安的德宗皇帝賞賜平亂的諸功臣之後,依舊心神不安,偌大疆土處處烽煙四起,何時何處才能安享太平?!
想到此處,德宗開始日夜懷念唐朝的一位牛人。
他召李泌入朝,這位牛人李泌,身為三朝帝師、四朝元老,入朝後,大小政事均問計於李泌。(李泌入朝之後的內容,可參見前文《李泌——最頂級的戰略家,用一招為唐朝續命百年》)
五、奉天之難的影響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下罪己詔,承擔了所有戰爭罪責,除稱帝的朱泚外,對反叛的藩鎮“一切待之如初”。
這實際上宣告了德宗削藩計劃的破滅,在唐庭承認了河北藩鎮的特殊地位和利益後,反叛藩鎮都表示歸順朝廷,取消了王號。
這次曆時五年的削藩戰爭,導致“天下戶口三耗其二”。
《元和國計簿》上記載:當時在編人戶共一百四十四萬戶,比天寶年間納稅人戶減少了四分之三,全國依賴國庫供給的軍隊有八十三萬多人,比天寶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一。大約每兩戶人家供養一個士兵,這還不包括臨時征調的士兵。
也就是說,當時中央財政養著這麽多節度使的士兵,卻並沒有節度使的任免權,隻是維持住了節度使名義上承認中央的權威。
因此,李適從執政前期厲行節約,迅速轉變為極度斂財。
當然,必須要看到,李適的斂財一定程度上是在為中央聚集財力。
《新唐書?食貨誌》記載:“因德宗府庫之積,頗約費用,天子身服澣濯”。可見李適在削藩戰爭後還是一如既往的節儉,並沒有變得多奢侈。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李適的削藩戰爭雖然失敗,但它成了唐朝皇帝的反麵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後唐憲宗“元和中興”時期的削藩奠定了基礎。
總體上來說,伴隨削藩而來的“四鎮之亂”、“涇師之變”“奉天之圍”,沉重打擊了唐德宗,也讓中唐王室複興唐帝國的夢想破滅。
在對待藩鎮割據問題上,他銳意削藩,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建中元年(780)4月,涇原守將劉文喜不服詔命,公然索要節度使旌節。
德宗即刻下命朱泚、李懷光聯合出兵討伐,還命令張巨濟帶領二千禁軍前往協助。
朱泚等將劉文喜包圍在涇州,但長時間不能攻克。當時正值天旱,收成不好,征發糧草,輸送給養,使得朝野內外騷動不安,朝中諸臣上書請求赦免劉文喜。
但李適一改代宗時姑息妥協的作法,變得非常強硬。
當劉文喜叛亂被平定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的部下正好在京城,德宗便讓李正己的部下欣賞了劉文喜的人頭,警示威懾意味不言而喻。
不久,李適過生日。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魏博節度使(河北三鎮之一)田悅各獻細絹三萬匹,如果德宗接受這種貢獻,代表兩鎮“賄賂”皇帝成功。
德宗卻把他們的貢獻,悉數撥歸戶部度支,以此當作兩鎮應納賦稅的一部分,以示“兩稅法”必須在兩鎮推行。
以軍事手段平滅劉文喜,讓李適堅定了削藩的決心,但也給了他一個錯覺,以為麵對實力更勝的河北藩鎮,也可照此處置。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嶽要求任他為新任成德節度使,繼承父親,被德宗斷然拒絕。
李惟嶽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對抗中央。
德宗調神策軍討伐,並令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河陽節度副使李芃、盧龍節度使朱滔等出兵助戰。
781年7月,平盧節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秘不發喪,擅領軍務,奏請襲其父位,又被李適拒絕。
10月,李納舉兵反叛,攻宋州。其屬下徐州刺史李淆率州歸附中央,李納即派兵襲徐州,德宗遣兵救之,大破李軍,江淮漕運得以疏通。
781年8月,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也舉兵反叛,德宗調淮寧節度使李希烈討伐,李希烈大敗梁軍,破襄陽城,梁崇義投井而死。
平定叛亂後,李希烈想據襄陽為已有,德宗不許。
於是,李希烈在襄陽城大掠而去,從此與中央結怨。
782年1月,唐軍大破成德叛軍於束鹿,成德兵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並縊殺李惟嶽,傳首京師。
德宗將成德鎮一分為三:
張孝忠為義武節度使,領易、定、滄三州;
王武俊為恆、冀觀察使;康日知為深、趙觀察使。
德、棣二州飛地劃歸朱滔,朱滔求領已占的深州,德宗不許。而則王武俊認為自己誅殺李惟嶽,功勞甚大,卻沒能授封節度使與趙、定二州,都心中十分不滿。
此時,成德、淄青、山南東道三鎮皆平,隻剩魏博節度使田悅還在苦苦支撐。而唐軍已將魏博鎮首府魏州團團圍住,田悅已是甕中之鱉,削平河北藩鎮似乎盡在反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