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並沒有向賈耽展示他次元圖書館裏的地圖,而是拿出了一本地圖繪製基本方法遞給他,“希望對賈相有用!”
送走賈耽後,李煜決定去一趟上清宮,看看火炮的事情。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藥筒。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pàoㄆㄠˋ)。戰國後期秦軍首攻韓國鄭城使用石炮遠射城樓,打得磚碎石
高射炮
滾,接著又使用鬆木為彈的火炮,火焰衝天。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在12世紀30年代,宋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滑膛火炮最遲在元代出現。元代時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曆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千克,長35.3厘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邊討寇軍第叁佰號馬山”等銘文。炮的尾部有兩個方孔,可裝耳軸。中國明朝政府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達數十種。“虎蹲炮”用鐵爪限製後坐,射擊時後坐不過五寸(約15.55厘米),能裝小鉛彈百個以上。“攻戎炮”裝在車上發射,便於騾馬挽曳,用鐵錨限製後坐。“無敵大將軍炮”重千斤(約596.82千克),裝在車上,能裝鐵子500個,擊寬二十餘丈(約62.2米)。“毒火飛炮”、“飛摧炸炮”能發射爆炸彈。這種炮彈為鐵鑄空心體,內裝火藥及其他藥劑,並裝有將藥線安放在竹管內的引信。發射時將彈丸裝入炮管,先點燃引信,後點燃炮管內發射藥,彈丸到達目標後爆炸。
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意大利數學家n.f.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采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1611~1632),采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v·de格裏博弗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準化。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一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采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火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彈、霰彈和榴霰彈。最初的線膛炮是直膛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世紀初歐洲許多國家進行了線膛炮的試驗。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螺旋線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螺旋膛線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線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線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至今線膛炮身還被廣泛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19世紀末期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性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製。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複進機)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彈性炮架火炮發射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采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世紀末期,相繼采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藥,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藥和複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米。火炮還廣泛采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翻看著次元圖書中關於火炮的介紹,李煜決定一步到位,直接研發線膛炮。
送走賈耽後,李煜決定去一趟上清宮,看看火炮的事情。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藥筒。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pàoㄆㄠˋ)。戰國後期秦軍首攻韓國鄭城使用石炮遠射城樓,打得磚碎石
高射炮
滾,接著又使用鬆木為彈的火炮,火焰衝天。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在12世紀30年代,宋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滑膛火炮最遲在元代出現。元代時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曆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千克,長35.3厘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邊討寇軍第叁佰號馬山”等銘文。炮的尾部有兩個方孔,可裝耳軸。中國明朝政府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達數十種。“虎蹲炮”用鐵爪限製後坐,射擊時後坐不過五寸(約15.55厘米),能裝小鉛彈百個以上。“攻戎炮”裝在車上發射,便於騾馬挽曳,用鐵錨限製後坐。“無敵大將軍炮”重千斤(約596.82千克),裝在車上,能裝鐵子500個,擊寬二十餘丈(約62.2米)。“毒火飛炮”、“飛摧炸炮”能發射爆炸彈。這種炮彈為鐵鑄空心體,內裝火藥及其他藥劑,並裝有將藥線安放在竹管內的引信。發射時將彈丸裝入炮管,先點燃引信,後點燃炮管內發射藥,彈丸到達目標後爆炸。
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意大利數學家n.f.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采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1611~1632),采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v·de格裏博弗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準化。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一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采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火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彈、霰彈和榴霰彈。最初的線膛炮是直膛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世紀初歐洲許多國家進行了線膛炮的試驗。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螺旋線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螺旋膛線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線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線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至今線膛炮身還被廣泛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19世紀末期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性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製。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複進機)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彈性炮架火炮發射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采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世紀末期,相繼采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藥,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藥和複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米。火炮還廣泛采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翻看著次元圖書中關於火炮的介紹,李煜決定一步到位,直接研發線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