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現在縣城的“造反派”太過瘋狂,更有有紅/衛兵這樣的組織,各個勢力派係之間爭權鬥爭愈發激烈。


    混亂的局勢持續了很久,哪怕是地裏的秋糧都收完了,也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


    而長時間的混亂,也給所有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先不說精神上的,就是物資方麵影響也頗大。


    一些工廠停工停產,加上各地交通因各種原因受阻,一些民生用品開始供應不足。


    況葉還聽聞了一個消息,省內部分地區的人竟然出現了吃鹽困難。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相當的吃驚。


    要知道他現在所在的省,自古以來就不缺鹽,就是安瓊縣城南邊都有兩口鹽井,瓊河上遊的一個古鎮還是產鹽大戶。


    因此安瓊縣城居民的用鹽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外銷。


    如今一些地方出現吃鹽困難,顯然生產受影響和交通受阻的情況相當的嚴重。


    物資上的供應不足,也讓況葉的製藥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衛生院和醫療站的用藥配給不足,自然希望從他這多采購一些藥品,以緩解用藥的緊張。


    況葉手上的一些原材料也出現了不足,之前喬書記幫忙湊的藥材,經過約半年的時間,以及消耗的差不多。


    但現在局勢混亂,喬書記這邊的渠道也出現了問題,一些藥材根本無法補充。


    況葉空間中雖然也有一些,但每次能拿出來的不多,滿足不了衛生院和醫療站的需求。


    原材料缺失導致供貨不足,衛生院和醫療站也知道實際情況,一時間也無奈的很。


    麵對這樣的情況,況葉嚐試著製作新藥,希望其原材料盡可能的容易獲得。


    不過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開始並沒有成果。


    而就在他嚐試製作新藥的時候,中央發出複課的指示,讓從去年開始就停課的學生迴校。


    況葉了解到這個指示的內容,心中有些失望。


    學生迴校複課,學習的內容卻並不是相關的學科知識,而是繼續鬧革/命。迴校後的學生,開辦學習偉人思想的學習班。


    隨著學習班的建立,安瓊縣開展了“鬥批改修”運動。整個縣內的各個機關、工廠、農村、部隊,都開始大辦學習班。


    豐水公社自然也開展了相關的運動,畢竟這個時候合群才是自保之策。


    因為開展相關的學習班,哪怕政策上是讓人在閑暇的時間進行,但一些狂熱分子,根本就不在乎。


    這更導致了一些生產受到影響。


    況葉所在的九大隊,農業生產也受到了些影響。


    雖然冬季地裏的農活相對清閑,但各種水利設施的維護修整在這個時候受到了影響。


    六七年的日子就在一片混亂中過去。


    這一年安瓊縣的氣候倒是比較正常,九大隊這邊的糧食生產沒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雖然因局勢受到些影響,但總體的產量恢複了正常年份的水平。


    元旦過後,況葉和其他隊員們分到的口糧,大部分都能滿足一年的基礎口糧,甚至還有多餘的。


    不過受局勢的影響,整個生產大隊副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在年終分紅的時候,所有人領到的錢不多。


    況葉拿到手上的隻有三十塊出頭,而他這一年的公分,大致和一些婦女差不多,屬於中等水平。


    而去年因為救濟糧的事,一些隊員家還欠著賬,收入就更加的少了。


    唯一能給人安慰的是,知道今年口糧不是問題。


    領完分紅,春節也不遠了。


    但春節不放假,過年的氣氛相當的冷清。


    而且因為“鬥批改修”的運動興起,年夜飯都吃的不是那麽安生。


    比起去年還要難受的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日子九大隊的隊員們還得上工,這情緒難免就不怎麽好。


    哪怕時間進入初春,也有不少人沒有緩過勁來。


    但春季是農民不可忽視的集結,這個時候萬物複蘇,地裏有太多的農活等著人去處理。


    就在大隊長和各個小隊的隊長,想方設法的調動隊員們幹活的積極性時,卻遭到外部的衝擊。


    三月份開始,觀市在城鄉各個地方普遍的開展,學習“三忠於”、“四無限”、“早請示、晚匯報”以及跳“忠”字舞等的活動。


    因為相關的活動,隊員們上工也受到了影響。


    夏糧小麥等雜糧、以及油菜等作物的產量,因為管理的缺失,哪怕氣候適宜也受到了影響。


    之後水稻、玉米、紅薯等糧食作物雖然種下去了,但因為隊員們的積極性不高,相關的管理也有不少的疏忽。


    而就在這個時候,從去年就開始的武鬥事件,在縣城又發生了兩次規模較大的衝突。


    六月初的時候,縣城的武鬥,還不是內部的衝突,而是與臨近的幾個縣的武裝衝突。


    因為衝突的人員數量眾多,期間還動用了槍炮。


    況葉他們得到消息的時候,聽說縣城進行了持續5天的戒嚴。最後這場衝突,還是在軍隊的幹預下才停歇。


    另外一場衝突,則是縣城內部兩個對立派別組織間發生的爭鬥。


    兩方以縣城大橋兩岸為據點,進行武鬥,期間也動用了槍炮,導致5人被擊殺,3人被擊傷。


    兩場武鬥愈發的讓局勢混亂,縣城下的各個公社,也不時有小規模的衝突發生。


    為此,況葉每次去場鎮的時候,都得小心。


    之前觀市的武裝部的槍支彈藥被洗劫的情況,在各個地方都有同樣的事件發生。


    聽說觀市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時候,武裝部的武器庫再次受到洗劫,裏麵的槍支彈藥被一掃而空。


    安瓊縣城也發生了相同的事。


    這導致大量的槍支彈藥流入民間。


    哪怕現在豐水公社大體上被喬書記這邊管控,但有些流竄的人員,在近一年造成幾起惡性事件。


    現在出行,況葉和九大隊的隊員們都十分的注意,盡量的不單獨一個人行動。


    八月一過,又是秋收的季節。


    雖然隊員們幹活的積極性有所降低,但在收獲的時候卻還是有勁的。


    而就在隊員們忙著收獲的時候,外界的局勢再次有了變化。


    況葉所在的省因為武鬥嚴重,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為了平複武鬥之風。


    九月中央發出了一則收繳槍支的命令。


    隨著槍支的不斷收迴,武鬥的烈性受到了一定的控製。


    第131章


    隨著收繳槍支命令而來的是, 軍隊的強勢介入。


    得到中央支持的軍隊,以強硬的手段收繳了不少“造反派”手中的槍炮。


    雖然還有不少槍支遺留在民眾手上,但大規模的武鬥受到了一定的控製。


    隨著局勢被控製,之前那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也有所緩解。


    在這個時候, 況葉陸續收到了幾封信件。


    張友歲、劉康民, 以及況家父母的, 雖然來自不同的人, 但信件內容卻提到了同一件事。


    那就是知青上山下鄉。


    六六年動蕩開始, 隨著大串連大多數知青自行迴城,之後的六七年因為動蕩, 這期間沒有知青下鄉。


    但知青下鄉辦公室卻一直沒有撤銷,其實相關的工作一直都有。


    之前張友歲、簡修文和劉康民他們和況葉通信的時候,也給況葉講過。


    三人迴城之後,從六七年的時候,其實當地的知青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就不時上門給幾人做思想工作。


    希望動員他們這些自行迴城的知青,迴到農村“抓革命、促生產”。


    但這期間局勢動蕩,加上迴城的知青不少,誰也不願意再次迴到農村。


    這事就這麽僵持下來。


    不過隨著局勢的變化,大量無業的青年集中在城市中, 不僅是經濟上的負擔,也社會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其中還有不少加入鬧革命的隊伍。


    據張友歲的來信說, 錦城7月份的時候,再次改建了相關的辦公室, 為動員知識青年下鄉做準備。


    劉康民那邊的時間雖然有些出入,但也有相關的辦公室變動。


    而他們這些自行迴城的知青, 再次被動員。麵對比之前強勢許多的動員小組,兩人知道情況不容許他們在拖延了。


    兩人迴城近兩年,因為局勢動蕩,加上工作崗位難尋,如今仍然沒有正式的崗位。


    麵對這樣的局麵,下鄉是不得不麵對的事。


    不過這次再次下鄉,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兩人經過一番周折,最終不再返迴九隊,而是有了新的下鄉地址。


    兩人來信告知這個消息,也是為了說一聲抱歉,也有些惋惜況葉當初沒和他們一起迴城。


    要是他也一起迴去,現在能有更好的選擇。


    張友歲和劉康民在第一次動員組上門後,就知道事情不容他們再拖延,最後主動聯係了相關的辦公室。


    期間也托人周轉,最後兩人都換了一個下鄉的地址,他們新的下鄉地址就在各自家鄉的附近,也不是插隊下鄉,而是被分配到了當地農場。


    對於兩人的抱歉,況葉其實並不覺得有什麽。


    張友歲和劉康民的選擇是人之常態,畢竟遠離家鄉又是下鄉插隊,比起他們現在到家鄉附近農場,差別實在太大。


    況葉來到這個時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隊知青。


    這五年的時間,也足夠他了解下鄉知青間的區別。


    說實在的,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區農場的知青,先不說離家不算遠,有些甚至能當天迴家。


    就說他們在農場的待遇,就比遠離家鄉還插隊的知青不在同一個水平上,至少農場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事皆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事皆蕪並收藏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