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你先忙,我這邊不急。”見此,況葉應了一聲,找了個位置把裝藥的背簍放好。


    陳繁儀緊接著查看下一位病人,對況葉這邊也就不再關注。


    看她這麽忙,況葉也沒打擾。


    在等待期間,他也觀察了一下來看病的隊員們到底是些什麽症狀。


    大部分都是因為驟然降溫,著涼導致的感冒症狀,比如咳嗽、發熱等。老人的話,因為有其他的病況,情況要複雜些。


    陳繁儀如今看診的效率非常的快,看診的隊員們陸續的拿到藥離開。


    就在醫療站的病人隻剩下兩三個的時候,突然一輛自行車停在了門外。


    自行車剛剛停穩,騎車的人就迅速跑進醫療站,同時還著急的喊道。


    “陳醫生!陳醫生!忙煩你幫忙看看!”來人是一個三十出頭的漢子,懷裏抱著個五六歲大小的孩子,急急忙忙的把人放到了陳繁儀的麵前。


    小孩穿著一身棉襖,外麵還罩著一件大衣,此時整個小臉通紅,唿吸有些急促,人也處於昏迷的狀態,甚至有些抽搐。


    “丁叔,你先等一會兒,我先看看這小孩。”陳繁儀看了一眼小孩,就知道情況很不對,連忙讓正在看診的隊員先等一會兒。


    話音一落,就讓抱著小孩的漢子,把小孩放到屋內的唯一的一張病床上,然後開始查看小孩情況。


    對於這個情況,丁叔和醫療站其他等待看診的人也都沒有意見。


    畢竟小孩的情況有目共睹,他們本來也不太著急,先緊著小孩這邊也行。


    見陳繁儀查看小孩的狀況,所有人都忍不住觀看,況葉也是如此。


    隻見陳繁儀拿掉包裹小孩的大衣並把其放平,之後解開小孩棉襖的領扣,腰帶也讓旁邊的漢子幫忙解開。


    之後便把小孩的頭偏下一側,同時檢查小孩口中有沒有分泌物,以免有異物進入唿吸道。


    “況知青,幫忙拿下我抽屜裏的一個銀色盒子。”在檢查的同時,陳繁儀看到旁邊的況葉,就讓他幫忙拿個東西,她現在空不出手。


    “給。”況葉迅速的找到陳繁儀說的東西。


    其實就是個鋁製的飯盒,把盒子交給陳繁儀的時候,他還提前把蓋子揭開了。


    裏麵是一疊疊白色的紗布,以及一個針灸包。


    陳繁儀拿起一疊紗布,卷了兩下,就把它塞到小孩剛剛清理幹淨的口中。


    “幫忙按住小孩的四肢,我這邊給他紮幾針。”之後陳繁儀又開口道。


    見此況葉和那名漢子,一人按手,一人按腿,把小孩固定好。


    陳繁儀趁著這個時候,迅速的清洗了雙手,然後打開針灸包,取出細細的長針,找到幾個止抽搐的穴位,開始針灸起來。


    等到小孩的抽搐停止之後,陳繁儀才讓況葉和那名漢子放開了小孩。


    小孩此時還發著高燒,陳繁儀給其服用了退燒的藥,又詳細的詢問了小孩的情況。


    況葉在一旁也聽著那名漢子迴答,也了解了小孩的情況。


    漢子不是九大隊的,他們離九大隊這邊還算近,小孩的情況緊急,來不及送衛生院,就找到陳繁儀這邊。


    小孩其實從昨天晚上就不舒服,開始家裏也沒太注意,結果發展到小孩高燒不止,且出現嘔吐抽出的症狀,這才急急忙忙的把小孩送過來。


    第124章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農村非常的常見, 這個時代的小孩都養的比較糙,而且醫療條件也不太方便。


    也是現在九大隊有陳繁儀支撐起一個醫療站,之前醫療站沒有重開的時候,遇到小孩這樣的情況, 得跑去更遠的衛生院。


    這期間病人很容易被耽擱, 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對此, 陳繁儀也知道其中的無奈, 隻是多叮囑一番, 小孩遇到這樣的情況,家裏人應該怎樣的處理, 當然最好是及時送醫。


    對於陳繁儀的叮囑,無論是帶小孩過來的漢子,還是醫療站的其它人,都聽得比較認真。


    除了況葉這種孤家寡人,哪家沒個小孩, 要是遇上了也有辦法不是。


    在詢問小孩情況的十分,陳繁儀也再次仔細的檢查小孩的情況。


    小孩現在有些意識,在檢查的時候,能簡單的配合。


    經過一番診斷,陳繁儀給小孩再開了些藥, 緊接著就讓小孩當場服用了。


    “先別迴去,小孩留在這觀察半天,如果情況有好轉, 再帶迴去。”小孩現在還發著高燒,陳繁儀擔心情況不對, 就叮囑漢子一番。


    “好!好!謝謝陳醫生!”漢子聽完叮囑,連連點頭, 十分感激陳繁儀。


    小孩送過來,情況比起之前好轉了不少,至少人不抽搐了,還醒了過來。


    如今吃了藥,也開始有點迷迷糊糊,漢子有點不放心,聽到留下來觀察半天,自是非常的願意。


    小孩這邊的看診結束,陳繁儀繼續給丁叔看診。


    丁叔和之後看診的隊員,情況都不算急迫,基本上都是倒春寒引起的咳嗽。


    等到他們拿完藥,陳繁儀終於有時間和況葉交接一下藥品。


    “況知青,下個月的藥,止咳丸、退熱丸、感冒清丸,以及腸胃舒按照這個月的量供貨可以不?”檢查完況葉帶來的藥品,陳繁儀開口問道。


    現在是二月的中旬末,倒春寒可能還要有幾場。到時候醫療站這邊的用藥,怕是不會少,她得提前把要備好才行。


    如果況葉這邊貨供不上,陳繁儀得找公社拿藥才行。


    不過最近一些藥不怎麽好拿,特別是一些西藥,原因也是因為外麵時局混亂,一些工廠甚至已經停工停產,工人們組織成所謂的“造反派”參與到“文化/大革/命”中去。


    時局混亂又導致交通運輸受阻,一些藥品縣醫藥公司采購十分的困難。


    “這個月的量?”況葉有些皺眉。


    他這個月供給醫療站這邊的藥已經不少,加起這次的量,已經快接近往常的兩倍。


    現在製藥的部分原材料得靠喬書記那邊湊,如今一些藥品的產量其實他也不能保證。


    不過陳繁儀說的這幾種藥,原材料倒是可以他自己湊,隻是要麻煩不少。


    隨著降水逐漸恢複正常,植物也恢複了生機,一些草藥也可以采摘炮製了。


    要增加這幾種藥品的產出,況葉得自己采摘炮製不少草藥。


    “嗯,主要是現在公社那邊拿藥有些麻煩。唉,現在外麵什麽情況,你也知道。”看到況葉皺眉,陳繁儀也不沒瞞著醫療站這邊的難處。


    給隊員們抓草藥其實也可以的,但一些草藥,陳繁儀這邊也不好湊,她也沒有時間去采藥炮製。


    僅僅是給人看診,就讓她每天忙的腳不沾地。


    而且況葉製作的這些成藥,用了兩年多的陳繁儀,相當的清楚這些藥的效用有多好。


    所以她還是希望,能從況葉這邊多拿些藥品。


    “...我這邊盡量吧,而且到時候可能一次給不了那麽多,得分兩次送過來。”思考了一下,況葉還是決定應下。


    現在醫療站這邊在公社拿藥有些麻煩這事,他還真有點意外,但想想外麵的局勢也就說得通了。


    應下陳繁儀這邊的訂貨要求,對他來說是麻煩了點,但也不是做不到,而且他也有一番考慮。


    訂貨增加,收入自然也會增加。


    除了這個,也有其他的考慮。怎麽說他也是生活在九大隊的知青,給醫療站這邊解決一些藥品的問題,對九大隊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這樣一來,也算和陳繁儀以及大隊長他們交好,也有利於他在這裏的生活。


    畢竟獨木難支,他一個外鄉的知青,和當地人關係好,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下,才更加的有保障。


    當然他不希望醫療站這邊缺藥,這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後果。


    “分兩次送完全沒問題,隻要能有貨就行!”見況葉應下,陳繁儀心下鬆了一口氣。別說分兩次了,隻要能供應足夠的藥品,分幾次都行。


    商量好供貨的問題,藥品交接的事情也很快辦完,不過況葉還要從大隊上的倉庫兌換些草藥。


    好在這幾月隊員們也逐漸恢複了采收草藥換公分,如今隊裏的草藥庫存足夠他和醫療站這邊使用。


    背著兌換來的草藥,況葉也沒在醫療站這邊久留。


    醫療站這邊增加訂貨量,他原本的製藥計劃得改動,而且按照現在的情況,衛生院那邊說不定也會增加訂貨,他得多準備一些才行。


    就在況葉忙著采藥、製藥的時候,一則和當時衛生院小孩有關的消息也傳到了他的耳中。


    這天他終於有空上工,在歇息的時候,就聽到一起幹活的隊員說了一件事。


    “嫁到六大隊的陳繁菊前兩天哭著迴來了...”說話的隊員說起這事,臉上的表情唏噓。


    “怎麽迴事?陳繁菊他男人欺負她了?!”一位嬸子聽到這,不由的問道。


    這個時代,嫁出去的女兒哭著迴娘家,大部分都是在夫家受了委屈,也難怪這位嬸子這樣猜測。


    “欺負啥,陳繁菊男人是能幹,但一年到頭在家的日子不多,家裏的事多是聽陳繁菊的。”


    另外一位嬸子接話,她也有閨女和陳繁菊一樣嫁到六大隊,對陳繁菊的婚後生活還是有點了解。


    據她了解,陳繁菊的丈夫是個窯匠,一年到頭大多數時間都在外麵給人燒窯,家裏的事大都是陳繁菊在支應。


    當初陳繁菊盡心盡力的照顧半癱的婆婆到其去逝,又照顧家裏的大小事,其丈夫對她很是尊重。


    而且陳繁菊也不是個任人欺負的,當姑娘的時候就潑辣,婚後更是性格不改。


    “咋哭著迴來了?”了解陳繁菊的情況,這位嬸子就有些奇怪,不由的轉頭問起第一個說話的隊員。


    “唉,陳繁菊家的老二都見過吧,前兩天聽說人沒了。”隊員歎了口氣迴道,當時她正好遇到,看到人情況不對,一路把人送到陳繁菊的娘家,也知道了一些原由。


    “沒了?!咋沒的?”聽到這個消息,旁邊的所有人,包括況葉都不由的側目。


    “我記得陳繁菊家的老二,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吧,機靈又能幹,咋就沒了?!”了解陳繁菊家中情況的嬸子也相當的吃驚。


    “得病沒的,說是什麽腦炎,發了好幾天的高燒,人就這麽沒了。”隊員唏噓的說道。


    陳繁菊一個人支應起一大家子,她有五個兒女,最大也才十三歲,丈夫又不常在家,唯一的大伯子一家又在外地謀生。盡管她性格要強,但也難免有顧慮不到的地方。


    六大隊離豐水場鎮的距離和九大隊一樣,且離九大隊的是差不多這麽遠的距離。


    家中的二女兒生病,一開始陳繁菊沒送二女兒去衛生院,而是扯了些金銀花藤熬水給她喝。


    但到後麵情況越來越不對,才把人急急忙忙的送到衛生院,但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盡管衛生院這邊進行了搶救,但最終還是沒救過來。


    養到十來歲的二女兒就這麽沒了,陳繁菊心裏悔恨至極。


    她打聽了一下二女兒到底是得了啥病,聽說是腦炎,要是能及時送醫,人說不定沒事。


    最近氣溫變化大,正是腦炎的高發期。衛生院這邊也接診了一些患腦炎的小孩,送醫及時的大部分都沒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事皆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事皆蕪並收藏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