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個時候,隊裏把空閑的土地都整理了,為之後的種植做準備。除此之外,紅薯地也需要進行管理,最開始種下的那波紅薯也即將到收獲的時節。


    五月份種植的第一批紅薯, 因為春夏連旱的關係,有一部分因高溫缺水完全枯死,但也有一部分堅持到了七月。


    這些紅薯又經曆了兩個多月的生長, 如今藤蔓已經相當的繁茂。


    原本正常的年份,九月份開始地裏的紅薯就可以開始收了, 但隊員們考慮到幹旱造成的影響,就準備再讓這些紅薯生長一段時間。


    隨著需要的勞力越來越多, 況葉也跟著簡修文他們恢複了上工。


    況葉恢複上工的這一天,忙著手上的活時,也聽到些消息。


    在翻土的時候,周圍的隊員們也不時的閑聊。


    “這個時節種什麽啊?”看著大片被翻過的土地,剛剛上工的隊員還是有些疑惑。


    九月這個季節,往年正是忙著秋收的時候。至於種植下一波作物,基本上要到十月、十一月這個時間段。


    “聽說準備種一波土豆。”一個隊員開口道。


    這個時節,種一波秋作土豆倒是合適。


    “土豆?種這個?”聽到種土豆,有上了年紀的隊員就皺著眉頭,顯然是有些不讚成的。


    要知道種土豆和種紅薯可不一樣。


    兩種作物雖然都是薯類,但在安瓊縣這個地方,土豆其實不太受當地人的青睞。


    其中的原因有幾個。


    一就是,它的種植投入較大,一畝地需要的種子不少。


    二是,它適合栽種的季節,有其他更優的選擇。比如秋作土豆,再晚一點當地就可以播種冬小麥了。春作土豆的話,正值三四月的好時節,其他作物比如紅薯、玉米,也可以育種了。


    三就是,種子退化的問題。當地關於土豆有一種說法,所謂“頭年大,二年小,三年四年不見了”。要保證土豆的產量的話,必須年年都調種換種。而這調種換種,在這個時代就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算下來其實很不劃算。


    最後就是,這個時代的土豆產量,並不算太高,還有保存時間短的缺點。


    “還不一定呢,大隊上有那麽多土豆可以種嗎?”對於準備種土豆的說法,有隊員認為還不確定。


    聽到這話,況葉倒是在心中點了點頭。


    據他所知,土豆並不是他們生產大隊常種的作物,如今大隊的倉庫中,想要找到足夠做種的土豆顯然不現實。


    就算不考慮調種換種問題,和之前一樣從隊員家裏收集種子,也幾乎是杯水車薪,畢竟隊員家的自留地也基本上種得很少。


    至於找公社調撥土豆種,現在看來也是一件難辦的事。


    原因就是現在安瓊縣的局勢比較亂,政府職能也受到了些影響。


    雖然現在豐水公社在喬書記等一波人的管控下,還保持這比較安穩的狀態。


    但出了豐水公社,喬書記他們想辦事就有些難了。


    “唉,也是。”有隊員歎氣道。隊員也是知道現在外麵的局勢,想要湊齊土豆種,想也不太可能。


    “莫歎氣,現在至少是沒那麽幹了,能種點東西都不錯了。”看著一些隊員麵露憂色,年長的隊員笑著開口道。


    他經曆的幹旱、水災有不少,今年的春夏連旱的確是近二十年來都少見的旱災,但從七月中旬開始,至少是下了幾場雨,不至於讓人完全沒有活路。


    “是啊,現在至少這地能種點東西了。”聽著這話,有些隊員也開口慶幸道。


    如此,閑聊的話題才逐漸輕鬆起來。


    閑聊間,況葉和周圍的隊員們卻沒有耽誤手上的活,等到收工的時候,仍然保持這平常勞作的水平。


    就這樣,九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況葉所在的一小隊,空閑的土地全部被整理了一番,準備好種植下一波作物。


    最開始種植的那一波紅薯,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這算是第一波收獲的秋糧,不少隊員都想參與,想第一時間感受一下收獲的喜悅。


    但這一波紅薯不算多,不需要那麽多勞力,小隊長陳繁榮安排多餘的勞力去播種秋種的作物。


    況葉和簡修文、劉康民,正處於二十出頭的年紀,三人也算是隊上的勞壯力,倒是被安排去收紅薯,不過是運送紅薯歸倉的那一批人。


    肩挑著沉甸甸的籮筐,況葉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看著前邊洋溢著收獲喜悅的隊員,也不自覺的露出笑臉。


    今年的幹旱造成其他的秋糧基本絕收,但在收獲紅薯這一刻,隊員們還是挺高興的。


    紅薯作為主食,雖然有著不小的缺點,但它的產量卻是遠遠超過其他作物的。


    哪怕是經曆過幹旱,九大隊收獲的這一波紅薯有所減產,但加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


    而且這一波還有一個新品種,就是況葉當初給縣農業局的蜜薯,如今的安瓊蜜薯一號。


    其產量遠遠超過另外幾個品種,而且其耐旱性也非常的好。


    今年九大隊種植的這一波蜜薯,成活率有八成,不過因為當初的紅薯種有限,種植的麵積並不大。


    因為是新品種,在收獲的第一時間,隊裏就記錄了一下蜜薯的產量。


    平均的畝產在兩千五百斤左右。


    這樣的產量,驚到了九大隊的所有的隊員。


    要知道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其他品種的紅薯也很難達到這個畝產。


    而今年前期那麽幹,又因為幹旱期間缺少管理,再加上後麵的兩個多月雨水也不算多,這蜜薯竟然還能有兩千多斤的產量!


    這說明種子站的工作人員當初說的最高畝產五千多斤,應該是真的。


    一時間,知道蜜薯產量的隊員們,心底都雀躍起來。


    這蜜薯明年一定要多種!


    這幾乎是所有隊員的心聲。


    有了這個蜜薯,遇到荒年的時候,就能夠有更多堅持下去的底氣。


    “這蜜薯大部分要來留種,進窯窖之前還得在篩選一下。”


    況葉挑著籮筐,抵達存放的紅薯的窯窖時,被人攔了一下,讓他先不要把紅薯挑進窯窖。


    對此況葉也表示理解,畢竟留作薯種的紅薯,得保存到明年三四月,要是有壞的紅薯混進去,窯窖中的紅薯就容易腐爛。


    隊員讓他直接把裝有紅薯籮筐留下,他們這邊有人進行篩選,旁邊還有空出來的籮筐,可以繼續迴去裝運。


    況葉也沒有在此多逗留,提著空置出來的籮筐,再次迴去挑紅薯。


    就這樣忙活了幾天,在十月上旬的時候,隊裏的第一波紅薯收完。至於七月中旬種下的那一波,則還要等上一個月才行。


    “我們自留地的紅薯這兩天也收了吧,地空出來之後,還可以種點其它的。”


    這天晚飯過後,況葉四人閑聊的時候,簡修文開口道。


    今年秋收的活不多,秋種也不需要那麽多勞力,他們幾個可以專門花些時間來收自留地的紅薯。


    “行,明天和小隊長說一聲,我們請半天假怎麽樣?”想到地裏比其他隊員家長得要好的紅薯,劉康民早就想看看能收多少。


    “可以。”況葉對此沒有意見,半天時間足夠他們把自留地那點紅薯收完。


    “不知道能收多少?”張友歲也沒有意見,不過他相當的好奇自留地裏的產量。


    想到大隊上統計的蜜薯產量,他心底暗想,自留地的畝產應該要更高一些。


    第二天況葉幾人就和小隊長陳繁榮請了假,上午的時候沒有去上工,而是忙著收獲自留地裏的紅薯。


    自留地裏這這些紅薯,況葉他們其實早就準備收了,紅薯藤都已經收割了大半,送到隊裏作為牲畜口糧換取了些公分。


    今天清理紅薯藤就沒有花多少時間,之後挖紅薯、抹紅薯,也在半天的時間全部搞定。


    看著堆成小山裝的紅薯,簡修文和劉康民,以及張友歲都相當的興奮,這數量看著就不少。


    最後劉康民跑到一小隊的倉庫,借了一杆大秤,說要稱一稱到底收了多少紅薯。


    對此,況葉和簡修文、張友歲都沒有反對,他們也相當的好奇。


    借到秤之後,況葉幾人合力稱了稱收獲的紅薯。自留地種植了一百六十平米左右,竟然收獲了接近一千斤紅薯。


    這樣算下來的話,他們種植的蜜薯,畝產有四千斤出頭。


    得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張友歲和劉康民還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再算了好幾次。


    最後在確認他們沒有算錯。


    這個時候,他們才完全相信,這安瓊蜜薯的畝產的確能達到五千多斤。


    而況葉對這個產量倒是不怎麽驚訝,畢竟他空間中種植的畝產,可是能達到六千多斤的。


    自留地種植的紅薯,今年雖然遭受了旱災,但在那段時間,幾人也時不時的澆水。


    而澆的這些水,一部分是況葉從空間中引出來的泉水,其中帶有淡淡的靈氣,讓他們這塊自留地的紅薯長得比其他隊員的長得都好。


    能收近一千斤,在況葉看來算是正常。


    第115章


    近一千的紅薯, 讓簡修文三人高興不已。


    今年的糧食產量雖然還沒有統計好,但簡修文他們根據地裏的情況,也大致能估算今年的收成到底如何。


    夏糧小麥、胡豆、豌豆這些糧食,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統計。


    因為春旱的關係, 夏糧減產了三成。


    如果接下來氣候正常, 那麽今年的糧食產量受到的影響就不會那麽大。


    畢竟安瓊縣城這個地方, 夏糧的收成, 隻占全年糧食收成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秋糧一般占據全年收成的百分之六十。


    但今年偏偏遇上春夏連旱, 降雨稀少甚至導致流經圓壩公社的安溪河斷流,就更別說九大隊這個隻有一條小河渠的生產大隊了。


    嚴重的幹旱, 連比較耐旱的玉米都沒能成活,更不用說水稻、大豆這些糧食作物了,唯有更加耐旱的紅薯成活了一部分。


    後續七月中旬降雨,再補種了不少紅薯,但因為種苗有限和時間的關係, 最終能收獲的也抵不上損失的那一部分。


    簡修文他們和況葉閑聊時,就大致估算過,今年的秋糧雖然不至於完全絕收,但也差不多要減產八成。


    之前一小隊組織收紅薯,除了蜜薯的產量平均畝產有兩千多斤, 其餘品種的紅薯其實畝產隻有正常年份的四成。


    但蜜薯種植的麵積占比不到百分之十,第一波栽種的紅薯還有不少枯死的,最終第一波紅薯的產量, 勉強有正常年份的三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事皆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事皆蕪並收藏年代文中的路人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