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個時候,隊裏把空閑的土地都整理了,為之後的種植做準備。除此之外,紅薯地也需要進行管理,最開始種下的那波紅薯也即將到收獲的時節。
五月份種植的第一批紅薯, 因為春夏連旱的關係,有一部分因高溫缺水完全枯死,但也有一部分堅持到了七月。
這些紅薯又經曆了兩個多月的生長, 如今藤蔓已經相當的繁茂。
原本正常的年份,九月份開始地裏的紅薯就可以開始收了, 但隊員們考慮到幹旱造成的影響,就準備再讓這些紅薯生長一段時間。
隨著需要的勞力越來越多, 況葉也跟著簡修文他們恢複了上工。
況葉恢複上工的這一天,忙著手上的活時,也聽到些消息。
在翻土的時候,周圍的隊員們也不時的閑聊。
“這個時節種什麽啊?”看著大片被翻過的土地,剛剛上工的隊員還是有些疑惑。
九月這個季節,往年正是忙著秋收的時候。至於種植下一波作物,基本上要到十月、十一月這個時間段。
“聽說準備種一波土豆。”一個隊員開口道。
這個時節,種一波秋作土豆倒是合適。
“土豆?種這個?”聽到種土豆,有上了年紀的隊員就皺著眉頭,顯然是有些不讚成的。
要知道種土豆和種紅薯可不一樣。
兩種作物雖然都是薯類,但在安瓊縣這個地方,土豆其實不太受當地人的青睞。
其中的原因有幾個。
一就是,它的種植投入較大,一畝地需要的種子不少。
二是,它適合栽種的季節,有其他更優的選擇。比如秋作土豆,再晚一點當地就可以播種冬小麥了。春作土豆的話,正值三四月的好時節,其他作物比如紅薯、玉米,也可以育種了。
三就是,種子退化的問題。當地關於土豆有一種說法,所謂“頭年大,二年小,三年四年不見了”。要保證土豆的產量的話,必須年年都調種換種。而這調種換種,在這個時代就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算下來其實很不劃算。
最後就是,這個時代的土豆產量,並不算太高,還有保存時間短的缺點。
“還不一定呢,大隊上有那麽多土豆可以種嗎?”對於準備種土豆的說法,有隊員認為還不確定。
聽到這話,況葉倒是在心中點了點頭。
據他所知,土豆並不是他們生產大隊常種的作物,如今大隊的倉庫中,想要找到足夠做種的土豆顯然不現實。
就算不考慮調種換種問題,和之前一樣從隊員家裏收集種子,也幾乎是杯水車薪,畢竟隊員家的自留地也基本上種得很少。
至於找公社調撥土豆種,現在看來也是一件難辦的事。
原因就是現在安瓊縣的局勢比較亂,政府職能也受到了些影響。
雖然現在豐水公社在喬書記等一波人的管控下,還保持這比較安穩的狀態。
但出了豐水公社,喬書記他們想辦事就有些難了。
“唉,也是。”有隊員歎氣道。隊員也是知道現在外麵的局勢,想要湊齊土豆種,想也不太可能。
“莫歎氣,現在至少是沒那麽幹了,能種點東西都不錯了。”看著一些隊員麵露憂色,年長的隊員笑著開口道。
他經曆的幹旱、水災有不少,今年的春夏連旱的確是近二十年來都少見的旱災,但從七月中旬開始,至少是下了幾場雨,不至於讓人完全沒有活路。
“是啊,現在至少這地能種點東西了。”聽著這話,有些隊員也開口慶幸道。
如此,閑聊的話題才逐漸輕鬆起來。
閑聊間,況葉和周圍的隊員們卻沒有耽誤手上的活,等到收工的時候,仍然保持這平常勞作的水平。
就這樣,九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況葉所在的一小隊,空閑的土地全部被整理了一番,準備好種植下一波作物。
最開始種植的那一波紅薯,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這算是第一波收獲的秋糧,不少隊員都想參與,想第一時間感受一下收獲的喜悅。
但這一波紅薯不算多,不需要那麽多勞力,小隊長陳繁榮安排多餘的勞力去播種秋種的作物。
況葉和簡修文、劉康民,正處於二十出頭的年紀,三人也算是隊上的勞壯力,倒是被安排去收紅薯,不過是運送紅薯歸倉的那一批人。
肩挑著沉甸甸的籮筐,況葉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看著前邊洋溢著收獲喜悅的隊員,也不自覺的露出笑臉。
今年的幹旱造成其他的秋糧基本絕收,但在收獲紅薯這一刻,隊員們還是挺高興的。
紅薯作為主食,雖然有著不小的缺點,但它的產量卻是遠遠超過其他作物的。
哪怕是經曆過幹旱,九大隊收獲的這一波紅薯有所減產,但加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
而且這一波還有一個新品種,就是況葉當初給縣農業局的蜜薯,如今的安瓊蜜薯一號。
其產量遠遠超過另外幾個品種,而且其耐旱性也非常的好。
今年九大隊種植的這一波蜜薯,成活率有八成,不過因為當初的紅薯種有限,種植的麵積並不大。
因為是新品種,在收獲的第一時間,隊裏就記錄了一下蜜薯的產量。
平均的畝產在兩千五百斤左右。
這樣的產量,驚到了九大隊的所有的隊員。
要知道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其他品種的紅薯也很難達到這個畝產。
而今年前期那麽幹,又因為幹旱期間缺少管理,再加上後麵的兩個多月雨水也不算多,這蜜薯竟然還能有兩千多斤的產量!
這說明種子站的工作人員當初說的最高畝產五千多斤,應該是真的。
一時間,知道蜜薯產量的隊員們,心底都雀躍起來。
這蜜薯明年一定要多種!
這幾乎是所有隊員的心聲。
有了這個蜜薯,遇到荒年的時候,就能夠有更多堅持下去的底氣。
“這蜜薯大部分要來留種,進窯窖之前還得在篩選一下。”
況葉挑著籮筐,抵達存放的紅薯的窯窖時,被人攔了一下,讓他先不要把紅薯挑進窯窖。
對此況葉也表示理解,畢竟留作薯種的紅薯,得保存到明年三四月,要是有壞的紅薯混進去,窯窖中的紅薯就容易腐爛。
隊員讓他直接把裝有紅薯籮筐留下,他們這邊有人進行篩選,旁邊還有空出來的籮筐,可以繼續迴去裝運。
況葉也沒有在此多逗留,提著空置出來的籮筐,再次迴去挑紅薯。
就這樣忙活了幾天,在十月上旬的時候,隊裏的第一波紅薯收完。至於七月中旬種下的那一波,則還要等上一個月才行。
“我們自留地的紅薯這兩天也收了吧,地空出來之後,還可以種點其它的。”
這天晚飯過後,況葉四人閑聊的時候,簡修文開口道。
今年秋收的活不多,秋種也不需要那麽多勞力,他們幾個可以專門花些時間來收自留地的紅薯。
“行,明天和小隊長說一聲,我們請半天假怎麽樣?”想到地裏比其他隊員家長得要好的紅薯,劉康民早就想看看能收多少。
“可以。”況葉對此沒有意見,半天時間足夠他們把自留地那點紅薯收完。
“不知道能收多少?”張友歲也沒有意見,不過他相當的好奇自留地裏的產量。
想到大隊上統計的蜜薯產量,他心底暗想,自留地的畝產應該要更高一些。
第二天況葉幾人就和小隊長陳繁榮請了假,上午的時候沒有去上工,而是忙著收獲自留地裏的紅薯。
自留地裏這這些紅薯,況葉他們其實早就準備收了,紅薯藤都已經收割了大半,送到隊裏作為牲畜口糧換取了些公分。
今天清理紅薯藤就沒有花多少時間,之後挖紅薯、抹紅薯,也在半天的時間全部搞定。
看著堆成小山裝的紅薯,簡修文和劉康民,以及張友歲都相當的興奮,這數量看著就不少。
最後劉康民跑到一小隊的倉庫,借了一杆大秤,說要稱一稱到底收了多少紅薯。
對此,況葉和簡修文、張友歲都沒有反對,他們也相當的好奇。
借到秤之後,況葉幾人合力稱了稱收獲的紅薯。自留地種植了一百六十平米左右,竟然收獲了接近一千斤紅薯。
這樣算下來的話,他們種植的蜜薯,畝產有四千斤出頭。
得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張友歲和劉康民還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再算了好幾次。
最後在確認他們沒有算錯。
這個時候,他們才完全相信,這安瓊蜜薯的畝產的確能達到五千多斤。
而況葉對這個產量倒是不怎麽驚訝,畢竟他空間中種植的畝產,可是能達到六千多斤的。
自留地種植的紅薯,今年雖然遭受了旱災,但在那段時間,幾人也時不時的澆水。
而澆的這些水,一部分是況葉從空間中引出來的泉水,其中帶有淡淡的靈氣,讓他們這塊自留地的紅薯長得比其他隊員的長得都好。
能收近一千斤,在況葉看來算是正常。
第115章
近一千的紅薯, 讓簡修文三人高興不已。
今年的糧食產量雖然還沒有統計好,但簡修文他們根據地裏的情況,也大致能估算今年的收成到底如何。
夏糧小麥、胡豆、豌豆這些糧食,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統計。
因為春旱的關係, 夏糧減產了三成。
如果接下來氣候正常, 那麽今年的糧食產量受到的影響就不會那麽大。
畢竟安瓊縣城這個地方, 夏糧的收成, 隻占全年糧食收成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秋糧一般占據全年收成的百分之六十。
但今年偏偏遇上春夏連旱, 降雨稀少甚至導致流經圓壩公社的安溪河斷流,就更別說九大隊這個隻有一條小河渠的生產大隊了。
嚴重的幹旱, 連比較耐旱的玉米都沒能成活,更不用說水稻、大豆這些糧食作物了,唯有更加耐旱的紅薯成活了一部分。
後續七月中旬降雨,再補種了不少紅薯,但因為種苗有限和時間的關係, 最終能收獲的也抵不上損失的那一部分。
簡修文他們和況葉閑聊時,就大致估算過,今年的秋糧雖然不至於完全絕收,但也差不多要減產八成。
之前一小隊組織收紅薯,除了蜜薯的產量平均畝產有兩千多斤, 其餘品種的紅薯其實畝產隻有正常年份的四成。
但蜜薯種植的麵積占比不到百分之十,第一波栽種的紅薯還有不少枯死的,最終第一波紅薯的產量, 勉強有正常年份的三成。
五月份種植的第一批紅薯, 因為春夏連旱的關係,有一部分因高溫缺水完全枯死,但也有一部分堅持到了七月。
這些紅薯又經曆了兩個多月的生長, 如今藤蔓已經相當的繁茂。
原本正常的年份,九月份開始地裏的紅薯就可以開始收了, 但隊員們考慮到幹旱造成的影響,就準備再讓這些紅薯生長一段時間。
隨著需要的勞力越來越多, 況葉也跟著簡修文他們恢複了上工。
況葉恢複上工的這一天,忙著手上的活時,也聽到些消息。
在翻土的時候,周圍的隊員們也不時的閑聊。
“這個時節種什麽啊?”看著大片被翻過的土地,剛剛上工的隊員還是有些疑惑。
九月這個季節,往年正是忙著秋收的時候。至於種植下一波作物,基本上要到十月、十一月這個時間段。
“聽說準備種一波土豆。”一個隊員開口道。
這個時節,種一波秋作土豆倒是合適。
“土豆?種這個?”聽到種土豆,有上了年紀的隊員就皺著眉頭,顯然是有些不讚成的。
要知道種土豆和種紅薯可不一樣。
兩種作物雖然都是薯類,但在安瓊縣這個地方,土豆其實不太受當地人的青睞。
其中的原因有幾個。
一就是,它的種植投入較大,一畝地需要的種子不少。
二是,它適合栽種的季節,有其他更優的選擇。比如秋作土豆,再晚一點當地就可以播種冬小麥了。春作土豆的話,正值三四月的好時節,其他作物比如紅薯、玉米,也可以育種了。
三就是,種子退化的問題。當地關於土豆有一種說法,所謂“頭年大,二年小,三年四年不見了”。要保證土豆的產量的話,必須年年都調種換種。而這調種換種,在這個時代就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算下來其實很不劃算。
最後就是,這個時代的土豆產量,並不算太高,還有保存時間短的缺點。
“還不一定呢,大隊上有那麽多土豆可以種嗎?”對於準備種土豆的說法,有隊員認為還不確定。
聽到這話,況葉倒是在心中點了點頭。
據他所知,土豆並不是他們生產大隊常種的作物,如今大隊的倉庫中,想要找到足夠做種的土豆顯然不現實。
就算不考慮調種換種問題,和之前一樣從隊員家裏收集種子,也幾乎是杯水車薪,畢竟隊員家的自留地也基本上種得很少。
至於找公社調撥土豆種,現在看來也是一件難辦的事。
原因就是現在安瓊縣的局勢比較亂,政府職能也受到了些影響。
雖然現在豐水公社在喬書記等一波人的管控下,還保持這比較安穩的狀態。
但出了豐水公社,喬書記他們想辦事就有些難了。
“唉,也是。”有隊員歎氣道。隊員也是知道現在外麵的局勢,想要湊齊土豆種,想也不太可能。
“莫歎氣,現在至少是沒那麽幹了,能種點東西都不錯了。”看著一些隊員麵露憂色,年長的隊員笑著開口道。
他經曆的幹旱、水災有不少,今年的春夏連旱的確是近二十年來都少見的旱災,但從七月中旬開始,至少是下了幾場雨,不至於讓人完全沒有活路。
“是啊,現在至少這地能種點東西了。”聽著這話,有些隊員也開口慶幸道。
如此,閑聊的話題才逐漸輕鬆起來。
閑聊間,況葉和周圍的隊員們卻沒有耽誤手上的活,等到收工的時候,仍然保持這平常勞作的水平。
就這樣,九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況葉所在的一小隊,空閑的土地全部被整理了一番,準備好種植下一波作物。
最開始種植的那一波紅薯,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這算是第一波收獲的秋糧,不少隊員都想參與,想第一時間感受一下收獲的喜悅。
但這一波紅薯不算多,不需要那麽多勞力,小隊長陳繁榮安排多餘的勞力去播種秋種的作物。
況葉和簡修文、劉康民,正處於二十出頭的年紀,三人也算是隊上的勞壯力,倒是被安排去收紅薯,不過是運送紅薯歸倉的那一批人。
肩挑著沉甸甸的籮筐,況葉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看著前邊洋溢著收獲喜悅的隊員,也不自覺的露出笑臉。
今年的幹旱造成其他的秋糧基本絕收,但在收獲紅薯這一刻,隊員們還是挺高興的。
紅薯作為主食,雖然有著不小的缺點,但它的產量卻是遠遠超過其他作物的。
哪怕是經曆過幹旱,九大隊收獲的這一波紅薯有所減產,但加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
而且這一波還有一個新品種,就是況葉當初給縣農業局的蜜薯,如今的安瓊蜜薯一號。
其產量遠遠超過另外幾個品種,而且其耐旱性也非常的好。
今年九大隊種植的這一波蜜薯,成活率有八成,不過因為當初的紅薯種有限,種植的麵積並不大。
因為是新品種,在收獲的第一時間,隊裏就記錄了一下蜜薯的產量。
平均的畝產在兩千五百斤左右。
這樣的產量,驚到了九大隊的所有的隊員。
要知道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其他品種的紅薯也很難達到這個畝產。
而今年前期那麽幹,又因為幹旱期間缺少管理,再加上後麵的兩個多月雨水也不算多,這蜜薯竟然還能有兩千多斤的產量!
這說明種子站的工作人員當初說的最高畝產五千多斤,應該是真的。
一時間,知道蜜薯產量的隊員們,心底都雀躍起來。
這蜜薯明年一定要多種!
這幾乎是所有隊員的心聲。
有了這個蜜薯,遇到荒年的時候,就能夠有更多堅持下去的底氣。
“這蜜薯大部分要來留種,進窯窖之前還得在篩選一下。”
況葉挑著籮筐,抵達存放的紅薯的窯窖時,被人攔了一下,讓他先不要把紅薯挑進窯窖。
對此況葉也表示理解,畢竟留作薯種的紅薯,得保存到明年三四月,要是有壞的紅薯混進去,窯窖中的紅薯就容易腐爛。
隊員讓他直接把裝有紅薯籮筐留下,他們這邊有人進行篩選,旁邊還有空出來的籮筐,可以繼續迴去裝運。
況葉也沒有在此多逗留,提著空置出來的籮筐,再次迴去挑紅薯。
就這樣忙活了幾天,在十月上旬的時候,隊裏的第一波紅薯收完。至於七月中旬種下的那一波,則還要等上一個月才行。
“我們自留地的紅薯這兩天也收了吧,地空出來之後,還可以種點其它的。”
這天晚飯過後,況葉四人閑聊的時候,簡修文開口道。
今年秋收的活不多,秋種也不需要那麽多勞力,他們幾個可以專門花些時間來收自留地的紅薯。
“行,明天和小隊長說一聲,我們請半天假怎麽樣?”想到地裏比其他隊員家長得要好的紅薯,劉康民早就想看看能收多少。
“可以。”況葉對此沒有意見,半天時間足夠他們把自留地那點紅薯收完。
“不知道能收多少?”張友歲也沒有意見,不過他相當的好奇自留地裏的產量。
想到大隊上統計的蜜薯產量,他心底暗想,自留地的畝產應該要更高一些。
第二天況葉幾人就和小隊長陳繁榮請了假,上午的時候沒有去上工,而是忙著收獲自留地裏的紅薯。
自留地裏這這些紅薯,況葉他們其實早就準備收了,紅薯藤都已經收割了大半,送到隊裏作為牲畜口糧換取了些公分。
今天清理紅薯藤就沒有花多少時間,之後挖紅薯、抹紅薯,也在半天的時間全部搞定。
看著堆成小山裝的紅薯,簡修文和劉康民,以及張友歲都相當的興奮,這數量看著就不少。
最後劉康民跑到一小隊的倉庫,借了一杆大秤,說要稱一稱到底收了多少紅薯。
對此,況葉和簡修文、張友歲都沒有反對,他們也相當的好奇。
借到秤之後,況葉幾人合力稱了稱收獲的紅薯。自留地種植了一百六十平米左右,竟然收獲了接近一千斤紅薯。
這樣算下來的話,他們種植的蜜薯,畝產有四千斤出頭。
得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張友歲和劉康民還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再算了好幾次。
最後在確認他們沒有算錯。
這個時候,他們才完全相信,這安瓊蜜薯的畝產的確能達到五千多斤。
而況葉對這個產量倒是不怎麽驚訝,畢竟他空間中種植的畝產,可是能達到六千多斤的。
自留地種植的紅薯,今年雖然遭受了旱災,但在那段時間,幾人也時不時的澆水。
而澆的這些水,一部分是況葉從空間中引出來的泉水,其中帶有淡淡的靈氣,讓他們這塊自留地的紅薯長得比其他隊員的長得都好。
能收近一千斤,在況葉看來算是正常。
第115章
近一千的紅薯, 讓簡修文三人高興不已。
今年的糧食產量雖然還沒有統計好,但簡修文他們根據地裏的情況,也大致能估算今年的收成到底如何。
夏糧小麥、胡豆、豌豆這些糧食,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統計。
因為春旱的關係, 夏糧減產了三成。
如果接下來氣候正常, 那麽今年的糧食產量受到的影響就不會那麽大。
畢竟安瓊縣城這個地方, 夏糧的收成, 隻占全年糧食收成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秋糧一般占據全年收成的百分之六十。
但今年偏偏遇上春夏連旱, 降雨稀少甚至導致流經圓壩公社的安溪河斷流,就更別說九大隊這個隻有一條小河渠的生產大隊了。
嚴重的幹旱, 連比較耐旱的玉米都沒能成活,更不用說水稻、大豆這些糧食作物了,唯有更加耐旱的紅薯成活了一部分。
後續七月中旬降雨,再補種了不少紅薯,但因為種苗有限和時間的關係, 最終能收獲的也抵不上損失的那一部分。
簡修文他們和況葉閑聊時,就大致估算過,今年的秋糧雖然不至於完全絕收,但也差不多要減產八成。
之前一小隊組織收紅薯,除了蜜薯的產量平均畝產有兩千多斤, 其餘品種的紅薯其實畝產隻有正常年份的四成。
但蜜薯種植的麵積占比不到百分之十,第一波栽種的紅薯還有不少枯死的,最終第一波紅薯的產量, 勉強有正常年份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