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在南京國子監這幾年的聖賢書終究是沒白念,封建禮道的儒家正統思想對他影響很深,三綱五常根深蒂固,另外他從錢謙益和柳如是身上吸取了積極的忠君愛國思想,這二位的消極思想沒有影響他。這也是曆史上明末大亂的時候,他能夠脫穎而出,與他父親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之路,成就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的根本原因。


    林毅的穿越雖然部分改變了他的曆史走向,現在他的民族英雄的本色已經表現出來了,為了忠君愛國,他要大義滅親。


    為了策反他這位親叔叔鄭鴻逵,成功這一路上也想好了策略,這一張嘴也算是能說會道了,另外站立在民族與大義的立場上,叔叔在帥帳之中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結果以他大獲全勝、以他的叔叔鄭鴻逵完敗而告終。


    鄭鴻逵跟鄭芝龍雖然都是出身海盜,但是這兩個人又有不同,鄭鴻逵從考中武舉人到考中武進士,擔任過崇禎帝的錦衣衛都指揮使,然後擔任過鎮江總兵,弘光朝廷的時候他在鎮江抗擊清兵,你可以看出他走的道路是一條武科入仕之路,最輝煌的時候竟然是崇禎皇上錦衣衛的頭子,我與大明朝廷的皇恩,暈,思想當然是有的,否則也不會進到錦衣衛的高層。


    應該說鄭鴻逵是忠於大明的,隻是這幾年崇禎皇上死了以後天下大亂,他不服林毅監國而已,走出了一條擁立自己親哥哥自立為王稱帝的道路。


    在鄭成功的勸說下,迴顧和總結這幾年的得失成敗,認識到了鄭成功說的是金玉良言,大南帝國不過是大順國和大西國的翻板而已,如果再執迷不悟下去,必然是步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後塵,想明白這這些之後,覺得自己似乎老了,跟不上形勢了,論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他竟然不如自己的親侄子鄭成功。


    他的思想開始動搖了,他開始理解鄭成功了,他這個侄子並非是貪生怕死之輩,不像他們以前想象的那麽不堪,那麽無恥。


    但是要賣出像鄭成功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步,他覺得很有困難,他難道他也要反對自己的兄長鄭芝龍嗎?他們是從一個娘肚子裏爬出來的,這位兄長待自己不薄,特別是立國之後,加封他為親王,讓他經營兩廣,他既然選擇擁立兄弟上位之路,就應該善始善終,如果連自己的兄長都不忠心,何談忠於朝廷?


    他們親兄弟五人,鄭芝虎和鄭芝豹現在都不在了,現在隻剩下他們老三個了,想當年他們兄弟幾人帶著十八芝闖天下,威名遠震東洋和南洋,先是18人後是26人,磕頭結拜,歃血為盟,異姓兄弟上尚能團結,親兄弟竟然要反目嗎,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而且現在兄長鄭芝龍是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生個兒子已經反對他了,做兄弟的難道還要對他背後捅刀子嗎?


    鄭鴻逵很難轉變,很難下定決心,猶豫不決。他決定讓鄭成功走,之前那種見到鄭成功,一定要將他大卸8塊,替兄長清理門戶,這樣的念想一掃而空。


    然而鄭成功沒有走,而是拉出寶劍,要自殺以死相逼,這一下鄭鴻逵慌了,完全亂了陣腳。


    最後鄭鴻逵一咬牙,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投降大明,跟著侄兒鄭成功,共同遊說自己的兄長鄭芝龍,接受朝廷的招安,正如鄭成功所他言,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鄭芝龍贖罪,為他們整個鄭氏家族的子孫後代著想。


    鄭鴻逵投降,鄭成功萬分高興。但此時最高興的莫過於田川真紀子。這個絕美的女人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鄭成功的安危,其他的她一概都不關心。


    她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給了鄭成功,鄭成功的安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就拿這次遊說鄭鴻逵來說,鄭成功已經把實底交給了她,盡管如此,當鄭成功把刀壓在脖子上那一刻,田川真紀子也把心懸到了嗓子眼兒,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鄭成功,準備隨時做出反應,保證鄭成功絕對無虞,她有這個把握做得到。


    退一步說,如果鄭鴻逵不答應鄭成功的要求,或者說鄭成功真的自殺了,她也絕不能獨活人間。她定會首先殺了鄭鴻逵,然後找鄭芝龍算帳,然後再自裁,她早就有自己的打算。


    現在一看鄭成功終於成功了,最高興的當然就是她了。


    接下來鄭成功和鄭鴻逵商議勸說鄭芝龍一事,鄭鴻逵道:“成功,你爹的脾氣你最清楚,他決定的事情沒有更改,他跟叔叔不同,這事兒有些棘手。”


    鄭成功點了點頭,實在不行了我們就得實行兵諫了。


    “兵諫?”鄭鴻逵瞪大了眼睛,最後也點了點頭。於是兩個人開始做兩手準備,鄭成功修一封,派人坐船迴去給林毅報捷,他和鄭鴻逵著手準備迴福京勸鄭芝龍投降,接受朝廷招安之事。


    遠在千裏之外的林毅接到鄭成功的奏折,當然是欣喜外分,沒有想到鄭成功這麽快就獲得了第一步的成功,能策反了鄭鴻逵,鄭成功此次也算是不虛此行。因為鄭鴻逵也是鄭芝龍集團的首要人物之一,曆史上此人也算是叱吒風雲了,與鄭誌龍一起擁立隆武帝,後來跟隨鄭成功一道,走出了一條與鄭芝龍不同之路,此人能夠歸順大明。實在是大明的一件盛事,對於瓦解鄭芝龍集團意義重大。


    因此,施琅、小穎、哲哲、蘇沫爾和邢畹芳等都來向林毅表示祝賀。


    林毅立即又給遠在福建西部的高桂英和李岩下旨,將此事告之,讓他們心中有數,並全力配合鄭成功叔侄的行動。


    高桂英和李岩接到林毅的諭旨,立即如何眾將商議軍情,大帳之中,除了高桂英和李岩之外,李定國、劉芳亮、袁宗第、敏敏穆特爾、速不台等均在坐。


    高桂英和李岩進行分兵派將,鄭鴻逵將2萬兵馬全部撤走,高桂英的明軍扮作南軍,隨後跟進。


    這時林毅接到報告,小將劉國軒拜帥,鄭芝龍采綱了他的意見和建議,革除弊製,推行新政,鄭芝龍招賢納士,招兵買馬,現在南軍在福寧大肆增兵,劉國轉親自坐鎮指揮,日夜操練人馬,大有與明軍一決高下之勢。


    “劉國軒?”林毅品味這個名字,施琅趕緊向林毅詳細介紹此將的情況,說此人之非同尋常,論文論武不亞於隻在他和鄭成功之上,不在他們倆之下,這是鄭芝龍集團五子良將之一,鄭芝龍那邊現在能打的也就是此人了。


    其實不用施琅介紹,林毅也想起了此人。曆史上,劉國軒和施琅齊名,皆鄭氏集團的關鍵人物,後來二將由於種種原因皆投降了大清,成為康熙駕前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但是劉國軒又與施琅不同,施琅先是隨同鄭芝龍反清,後來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與鄭成功抗清,最後又和鄭成功鬧翻,投降了大清,雖然曲折反複,而且存在朝秦暮楚之嫌,但其在收複台灣、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恢複大陸對台行使主權,幫助康熙建立大清統一的封建王朝等方麵立下不朽功勳,一戰成名,被後世譽為著名的軍事家。


    而劉國軒則不同,他是明鄭集團的重要將領,雖然後來也投降了清朝,成為康熙駕前的重臣,但是先事鄭芝龍後事鄭成功鄭經等鄭家幾代,忠心耿耿,特別是在鄭成功收複台灣、驅逐荷蘭殖民侵略者方麵貢獻巨大,鄭成功死後,盤踞台灣的鄭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後來鄭氏家內訌,大權在握的劉國軒並未趁機竊取鄭家大業,看到鄭家大勢已去,大清已成天下統一之勢,康熙盛主年輕有為,不失為一代明主,便歸附了大清,成為大清的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功成名就,於康熙三十二年壽終正寢。


    林毅弄清楚了劉國軒的前生今世之後,立即決定用兵攻打福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去當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到黃河不死心並收藏迴到明末去當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