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和他叔叔施福,兩路大軍水陸並進,準備一舉攻取鎮江。
在施琅的3萬水師跟林毅率領的揚威號戰鬥編隊在長江中激戰的時候,施福帶著5萬大軍向鎮江城撲來。
施福這次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他這次必須得牽製住鎮江城的明軍一部分兵力,好為施琅的水師贏得時機,如果城中的明軍還是堅持不戰,他就要全力攻城。
因為這一年多來,鎮江的明軍跟他們打的基本上都是防守戰。鎮江守將閻應元在江麵以下建造有攔江防護網,有很多柱子立在江麵以下,柱與柱之間有連鎖鏈相連,他們的水師艦船根本無法通過。
而岸上的鎮江城,防守得固若金湯,他們攻了數次也攻不下來,他們叔侄有8萬大軍,卻被阻在這裏,長達一年之久,毫無進展,因為明軍用這種方式跟他們打持久戰。
現在明軍的援兵來了,大明監國林毅親征,而且命令將水下的攔江防護網拆除了,這擺明了要與他們展開決戰。但是即便如此施福也不得不做好攻取堅城鎮江的準備。
因此他帶著5萬大軍帶著雲梯和攻城車,紅衣大炮等等攻城利器出了連營往鎮江城而來。
可是他們的隊伍離城還有數裏的時候,便遇到了在城外列隊的明軍。看樣子明軍已經在這裏等著他了,有種迫不及待的意味兒。
施福一看規模這支明軍不多,充其量也隻有2萬人馬左右。但軍容嚴整,裝備的全都是火槍。以騎兵為多,兼有兵卒。其實施福不知道,這不是鎮江閆應元的部隊,而是林毅帶過來的2萬人馬。分別是標營,無敵營,衛隊營等。
南軍(大南帝王的軍隊)水陸並進,林毅跟他們想一塊兒了,也是水陸並進。陸上進兵的主力就林毅的2萬兵馬,配合鎮江的守軍,攻擊岸上的南軍,消除威脅,為江中揚威號水師編隊掃除障礙。否則長江江麵狹長,揚威號戰鬥編隊實力再強大,也難免會受到江岸上炮火的攻擊,因此必須水陸並進,才能夠相得益彰,克敵製勝。
林毅帶來的這兩萬兵馬連衛隊營算是一共是六個營,這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來的部隊,或者稱為他的嫡係,與舊明軍的不同。
這六個營在王建、東勝、張華等將領的指揮下,與閻應元鎮江城的守軍配合,他們就在城外駐紮,打算消滅江岸上的南軍,哪知還沒等他們出發,南軍便送上門來了。
因此六個營才城外列陣,閻應元則仍然堅守城池,並伺機出擊。
明軍和南軍在鎮江城外擺開戰場,2萬對5萬。
不知道深淺的施福,當然也沒把眼前這2萬明軍擺在眼裏。因為現在他們兵鋒很盛,從東南沿海一直打到長江流域,他們這幾萬大軍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就是到了江陰縣出了個江陰三公,雙方才互有勝負,但總體上,明軍還是敗多勝少,退守鎮江。
現在閽應元死守鎮江,不敢出戰了。因此這施福對明軍的戰鬥力,也是不屑一顧的。
這樣他一開始就錯了,錯就錯在他隻知己不知彼,把對麵的2萬軍隊也當成舊明軍了。如果他要知道這是林毅帶過來的2萬隨行護駕的精銳之師,曾經數次幹翻過韃子的八旗精銳,這一戰他至少要泛些思量。
結果雙方這一開戰,明軍的標營和無敵營近萬人馬率先發起了猛攻。馬隊在前,步卒墊後。萬馬奔騰,比韃子的八旗那種來去如風攻勢更猛。
先是火槍,接著是弓箭,結果雙方根本沒有接觸到一起,也沒有進行近身白刃混戰。施福這5萬人馬就頂不住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餘者四散奔逃,潰不成軍。
這一場戰鬥再次證明了這樣一句話,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這兩支軍隊,戰鬥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論裝備明軍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槍,不用點燃火繩再瞄準,瞄準之後直接摳動扳機,大大提高了『射』擊的速度和準確率,論戰鬥力這2萬人馬更是堪稱世界一流,這是明末三大軍的升級版,就連滿清八旗精銳也得退避三舍。
但是施福率領的這支軍隊就不同了,這是鄭芝龍的海盜軍,摻雜了一些投降過來的舊明軍,這是一種混合物。
這樣的5萬軍隊在這樣一支精銳之師麵前簡直就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施福驚愕萬狀,做夢沒想到,對麵的明軍如此強大,以2對5卻令他們還不過手來,這麽快就敗了,這哪行啊,最起碼他得堅持一陣子給施琅的水師打掩護。否則,施琅就算在江中取勝,至多也是雖勝猶敗。
但是部下已經吆喝不住了,狼奔豕突,於是他隻好帶著衛隊親自衝鋒陷陣,打算扭轉局麵。
今年50歲的施福寶刀不老,跨馬掄刀,依然是勇冠三軍。要說他是鄭芝龍集團的元老級人物了,當年鄭芝龍闖天下的時候到南洋到東洋先經商,後從事軍火商成了亦商亦盜亦軍的從麵人物,他就是鄭芝龍的追隨者之一。
十八芝輝煌的時候,從東洋打到南洋,大魚吃小魚,消滅了魚龍混雜各種海霸勢力,包括與鄭芝龍決裂的劉香團夥,從那以後鄭芝龍自立門戶,成為這一帶真正的海上霸王。施福忠心耿耿,跟著鄭家大仗小仗,中國的外國的敵手,他沒少打。這也是個大海盜,水陸兩棲的本事他都有,驍勇過人,有將帥之才,是鄭家軍的虎將之一。
現在雖然到了知天命之年,老頭還是非常牛『逼』的,一路大敗明軍。
現在他親自衝鋒還真有作用,竟然突破了明軍的火槍和弓箭,帶著衛隊跟明軍衝殺在一塊,並接連砍傷了數名明軍將士。
混戰之中正好遇上了東勝,這名無敵營指揮使,現在東勝已經不是懵懂少年了,也成長為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近身搏鬥善使一杆長矛,兩個人大戰數合張華帶著衛隊營的兵將衝過來了。
張華的小窄臉長得不怎麽好看,但是論武藝也不含糊,曾經是大明的邊軍,身手是能殺韃子的,後來這些年跟著林毅苦練本領,身經百戰,武藝有了重大突破,一直是林毅衛隊營的指揮使。
因此這兩個人打一個,施福就招架不住了,手忙腳『亂』,幾合之後被張華哢嚓一刀,差點把膀子給他卸下來。
左肩頭被砍開一個大口子,血肉翻卷,多虧有甲衣護身,否則,他這條胳膊就沒了。
鮮血崩濺,施福疼的撥馬就跑,他這一跑就是兵敗如山倒了,手下兵將都跟著主將逃命了,都恨爹娘少生幾條腿。
明軍將士在後麵緊追不舍,施福帶著殘兵敗將逃命,沒跑出多遠一聲炮響一支明軍截住了他們的歸路,正是鎮江主將閻應元。
滿身甲胄,手提大刀,這個紅臉大將仿佛是關羽重生,威風凜凜。一場你死我活的拚殺,受傷的施福根本不是閻應元的對手,被閆應元走馬活擒。
其餘的兵將,一看勢頭不對趕緊扔槍投降,因為林毅有令,降者免死,這些兵將撿了一條命。
但是仍有一些死眼皮的兵將,不識時務逃之夭夭。幾萬明軍兵合一處,繼續追殲殘敵,他們沿著江岸如排山倒海一般向南軍殺來……
施琅得知這些詳細,感覺壓力山大,叔叔兵敗遭擒,無疑斷去他一條膀臂,現在江中的明軍和岸上的明軍都在追殺他們,可謂是四麵楚歌。
但是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這一仗敗局已定,無論是水師還是路上的人馬都難挽敗局了,但是絕不能全軍覆沒。
因此,他也顧不得炮轟楊威號巨艦的事了,不過就這麽一耽誤的功夫,即便是現在開炮,也不成了。因為揚威號戰鬥群已經駛出了他們紅衣大炮的『射』程範圍。
必須得保存實力日後再戰,眼前再苦撐下去自己比叔叔的下場更慘,不管是岸上的軍隊還是水師就全軍覆沒,因此在衛隊的保護下,施琅立即撤退,這次也不等有人勸他了。
數萬明軍在後麵追殺,從長江到岸上明軍一路高歌猛進,施琅收拾殘兵敗將,一路敗退,這一下就敗出200多裏到江陰一帶才收住兵馬。
清點人數,通過這一戰八萬人馬折損過半,眼前連水師帶岸上的軍隊合在一塊不足四萬人,大小戰船隻剩下一百多艘,水師不到2萬人,叔叔施福還在林毅手裏,估計已經沒命吧,損失太慘重了。
但他勸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吃一迴敗仗算什麽,從來就沒有不打敗仗的將軍,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
這麽一想,施琅又精神抖擻了,他視察了這裏的地形,發現這裏江麵狹窄,他立即命令軍隊學著閻應元的辦法修建水下攔江防護網,必須得先把林毅的水師阻在這裏,岸上他派出大將鄭彩接替施福,帶領兩萬多軍兵修築防禦工事,在岸上設立數座炮台,封鎖江麵。
在施琅的3萬水師跟林毅率領的揚威號戰鬥編隊在長江中激戰的時候,施福帶著5萬大軍向鎮江城撲來。
施福這次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他這次必須得牽製住鎮江城的明軍一部分兵力,好為施琅的水師贏得時機,如果城中的明軍還是堅持不戰,他就要全力攻城。
因為這一年多來,鎮江的明軍跟他們打的基本上都是防守戰。鎮江守將閻應元在江麵以下建造有攔江防護網,有很多柱子立在江麵以下,柱與柱之間有連鎖鏈相連,他們的水師艦船根本無法通過。
而岸上的鎮江城,防守得固若金湯,他們攻了數次也攻不下來,他們叔侄有8萬大軍,卻被阻在這裏,長達一年之久,毫無進展,因為明軍用這種方式跟他們打持久戰。
現在明軍的援兵來了,大明監國林毅親征,而且命令將水下的攔江防護網拆除了,這擺明了要與他們展開決戰。但是即便如此施福也不得不做好攻取堅城鎮江的準備。
因此他帶著5萬大軍帶著雲梯和攻城車,紅衣大炮等等攻城利器出了連營往鎮江城而來。
可是他們的隊伍離城還有數裏的時候,便遇到了在城外列隊的明軍。看樣子明軍已經在這裏等著他了,有種迫不及待的意味兒。
施福一看規模這支明軍不多,充其量也隻有2萬人馬左右。但軍容嚴整,裝備的全都是火槍。以騎兵為多,兼有兵卒。其實施福不知道,這不是鎮江閆應元的部隊,而是林毅帶過來的2萬人馬。分別是標營,無敵營,衛隊營等。
南軍(大南帝王的軍隊)水陸並進,林毅跟他們想一塊兒了,也是水陸並進。陸上進兵的主力就林毅的2萬兵馬,配合鎮江的守軍,攻擊岸上的南軍,消除威脅,為江中揚威號水師編隊掃除障礙。否則長江江麵狹長,揚威號戰鬥編隊實力再強大,也難免會受到江岸上炮火的攻擊,因此必須水陸並進,才能夠相得益彰,克敵製勝。
林毅帶來的這兩萬兵馬連衛隊營算是一共是六個營,這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來的部隊,或者稱為他的嫡係,與舊明軍的不同。
這六個營在王建、東勝、張華等將領的指揮下,與閻應元鎮江城的守軍配合,他們就在城外駐紮,打算消滅江岸上的南軍,哪知還沒等他們出發,南軍便送上門來了。
因此六個營才城外列陣,閻應元則仍然堅守城池,並伺機出擊。
明軍和南軍在鎮江城外擺開戰場,2萬對5萬。
不知道深淺的施福,當然也沒把眼前這2萬明軍擺在眼裏。因為現在他們兵鋒很盛,從東南沿海一直打到長江流域,他們這幾萬大軍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就是到了江陰縣出了個江陰三公,雙方才互有勝負,但總體上,明軍還是敗多勝少,退守鎮江。
現在閽應元死守鎮江,不敢出戰了。因此這施福對明軍的戰鬥力,也是不屑一顧的。
這樣他一開始就錯了,錯就錯在他隻知己不知彼,把對麵的2萬軍隊也當成舊明軍了。如果他要知道這是林毅帶過來的2萬隨行護駕的精銳之師,曾經數次幹翻過韃子的八旗精銳,這一戰他至少要泛些思量。
結果雙方這一開戰,明軍的標營和無敵營近萬人馬率先發起了猛攻。馬隊在前,步卒墊後。萬馬奔騰,比韃子的八旗那種來去如風攻勢更猛。
先是火槍,接著是弓箭,結果雙方根本沒有接觸到一起,也沒有進行近身白刃混戰。施福這5萬人馬就頂不住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餘者四散奔逃,潰不成軍。
這一場戰鬥再次證明了這樣一句話,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這兩支軍隊,戰鬥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論裝備明軍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槍,不用點燃火繩再瞄準,瞄準之後直接摳動扳機,大大提高了『射』擊的速度和準確率,論戰鬥力這2萬人馬更是堪稱世界一流,這是明末三大軍的升級版,就連滿清八旗精銳也得退避三舍。
但是施福率領的這支軍隊就不同了,這是鄭芝龍的海盜軍,摻雜了一些投降過來的舊明軍,這是一種混合物。
這樣的5萬軍隊在這樣一支精銳之師麵前簡直就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施福驚愕萬狀,做夢沒想到,對麵的明軍如此強大,以2對5卻令他們還不過手來,這麽快就敗了,這哪行啊,最起碼他得堅持一陣子給施琅的水師打掩護。否則,施琅就算在江中取勝,至多也是雖勝猶敗。
但是部下已經吆喝不住了,狼奔豕突,於是他隻好帶著衛隊親自衝鋒陷陣,打算扭轉局麵。
今年50歲的施福寶刀不老,跨馬掄刀,依然是勇冠三軍。要說他是鄭芝龍集團的元老級人物了,當年鄭芝龍闖天下的時候到南洋到東洋先經商,後從事軍火商成了亦商亦盜亦軍的從麵人物,他就是鄭芝龍的追隨者之一。
十八芝輝煌的時候,從東洋打到南洋,大魚吃小魚,消滅了魚龍混雜各種海霸勢力,包括與鄭芝龍決裂的劉香團夥,從那以後鄭芝龍自立門戶,成為這一帶真正的海上霸王。施福忠心耿耿,跟著鄭家大仗小仗,中國的外國的敵手,他沒少打。這也是個大海盜,水陸兩棲的本事他都有,驍勇過人,有將帥之才,是鄭家軍的虎將之一。
現在雖然到了知天命之年,老頭還是非常牛『逼』的,一路大敗明軍。
現在他親自衝鋒還真有作用,竟然突破了明軍的火槍和弓箭,帶著衛隊跟明軍衝殺在一塊,並接連砍傷了數名明軍將士。
混戰之中正好遇上了東勝,這名無敵營指揮使,現在東勝已經不是懵懂少年了,也成長為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近身搏鬥善使一杆長矛,兩個人大戰數合張華帶著衛隊營的兵將衝過來了。
張華的小窄臉長得不怎麽好看,但是論武藝也不含糊,曾經是大明的邊軍,身手是能殺韃子的,後來這些年跟著林毅苦練本領,身經百戰,武藝有了重大突破,一直是林毅衛隊營的指揮使。
因此這兩個人打一個,施福就招架不住了,手忙腳『亂』,幾合之後被張華哢嚓一刀,差點把膀子給他卸下來。
左肩頭被砍開一個大口子,血肉翻卷,多虧有甲衣護身,否則,他這條胳膊就沒了。
鮮血崩濺,施福疼的撥馬就跑,他這一跑就是兵敗如山倒了,手下兵將都跟著主將逃命了,都恨爹娘少生幾條腿。
明軍將士在後麵緊追不舍,施福帶著殘兵敗將逃命,沒跑出多遠一聲炮響一支明軍截住了他們的歸路,正是鎮江主將閻應元。
滿身甲胄,手提大刀,這個紅臉大將仿佛是關羽重生,威風凜凜。一場你死我活的拚殺,受傷的施福根本不是閻應元的對手,被閆應元走馬活擒。
其餘的兵將,一看勢頭不對趕緊扔槍投降,因為林毅有令,降者免死,這些兵將撿了一條命。
但是仍有一些死眼皮的兵將,不識時務逃之夭夭。幾萬明軍兵合一處,繼續追殲殘敵,他們沿著江岸如排山倒海一般向南軍殺來……
施琅得知這些詳細,感覺壓力山大,叔叔兵敗遭擒,無疑斷去他一條膀臂,現在江中的明軍和岸上的明軍都在追殺他們,可謂是四麵楚歌。
但是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這一仗敗局已定,無論是水師還是路上的人馬都難挽敗局了,但是絕不能全軍覆沒。
因此,他也顧不得炮轟楊威號巨艦的事了,不過就這麽一耽誤的功夫,即便是現在開炮,也不成了。因為揚威號戰鬥群已經駛出了他們紅衣大炮的『射』程範圍。
必須得保存實力日後再戰,眼前再苦撐下去自己比叔叔的下場更慘,不管是岸上的軍隊還是水師就全軍覆沒,因此在衛隊的保護下,施琅立即撤退,這次也不等有人勸他了。
數萬明軍在後麵追殺,從長江到岸上明軍一路高歌猛進,施琅收拾殘兵敗將,一路敗退,這一下就敗出200多裏到江陰一帶才收住兵馬。
清點人數,通過這一戰八萬人馬折損過半,眼前連水師帶岸上的軍隊合在一塊不足四萬人,大小戰船隻剩下一百多艘,水師不到2萬人,叔叔施福還在林毅手裏,估計已經沒命吧,損失太慘重了。
但他勸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吃一迴敗仗算什麽,從來就沒有不打敗仗的將軍,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
這麽一想,施琅又精神抖擻了,他視察了這裏的地形,發現這裏江麵狹窄,他立即命令軍隊學著閻應元的辦法修建水下攔江防護網,必須得先把林毅的水師阻在這裏,岸上他派出大將鄭彩接替施福,帶領兩萬多軍兵修築防禦工事,在岸上設立數座炮台,封鎖江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