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在已經不是大西的京師了。


    去年也就是1646年,張獻忠中了林毅的妙計,被誘出成都到了均州一帶,被高桂英和李岩設計擒住,連同他的幹兒子李定國押送到了大明的京師,現在張獻忠在北京被打入死牢。


    大西少了張獻忠群龍無首,但實力仍然很強大。


    畢竟張獻忠跟李自成齊名,論實力張獻忠的大西一點也不次於李自成的大順。


    隻是張獻忠被抓,手下還有幾十萬人馬,能征慣戰的大將比比皆是,林毅最清楚信口就能說出幾個,而且在穿越之前林毅對有關張獻忠的連環畫小說影視沒少看。


    為了瓦解大西的殘餘勢力,林毅運籌帷幄再施妙計,下令在張獻忠和李定國被押送往京師的途中,將李定國巧妙施放,讓他天衣無縫地找到機會逃脫。


    李定國迴到大西之後,果然與孫可望鬧翻。


    皇上被抓,大西群龍無首,其殘餘又分化為兩派,孫可望作為皇長子,國不可一日無主,主張先登基後伐明。但是這畢竟太『露』骨,因此狡猾的孫可望不好直說,而是找代言人,這就是他的心腹艾能奇等人。


    但是李定國不同意,因為他看出了孫可望的不可告人之野心,他主張先拯救父皇,然後再說登基之事,父皇現在在大明手裏,他們不去解救卻忙於登基坐殿之事,實屬大逆不道。作為二哥他把四弟艾能奇罵了一頓。


    李定國義正詞嚴,占據了仁義道德的製高點,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孫可望的登基明顯是懷有私心,將來即便是把張獻忠在救迴來,他還能當得了皇帝嗎?這是傻子用腳趾頭想一想都能想起來的事情,因此誰會相信孫可望登記之後會全力以赴的解救張獻忠呢?


    但是文武百官心裏清清楚楚,但是很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隻有李定國敢說話。


    李定國當著文武的麵把艾能奇罵了一頓,實際上李定國這是含沙『射』影,矛頭指向是孫可望。


    孫可望心裏當然清楚,登基夢被阻,他狠透了李定國。


    其實他和李定國的矛盾由來已經久,孫可望為人『奸』狡。


    張獻忠好收幹兒子,這些年遇到有出息的就收到麾下,他的幹兒子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是最有出息的就是四個,孫可望是老大,李定國是老二,老三劉文秀,老四是艾能奇。


    大西建國之後,這四個幹兒都封了王。但是孫可望是王中之王,作為皇上的幹長子,這是他比那三王的優勢,而且論文論武論戰功,孫可望也當之無愧。


    因此張獻忠又給他加上監軍職銜,讓他節製文武,這樣孫可望就成了大西集團中除張獻忠之外的頭號權臣,包括李定國在內的三大王都得受孫可望的節製。


    但是大西建國前後這幾年孫可望明顯感到了一些壓力,原因是李定國的崛起。


    以前的李定國『乳』名張玉兒,在孫可望眼中是小『毛』孩子,但是後來不一樣了,李定國出落成了少年英雄,10歲就參軍的他,十五歲就喬裝改扮深入敵後立下大功,十七歲就能率領兩萬大軍獨擋一麵,深受張獻忠的器重和喜愛。


    特別是這兩年,李定國屢立奇功,先後被張獻忠擢升為安西大將軍、安西王。


    張獻忠對李定國的寵愛讓孫可望心存芥蒂,他們哥倆從那時就有了隔閡。


    李定國地位飆升,而且李定國長得也好,少年英俊,而孫可望長得像一口地缸。李定國為直爽,『性』格開朗,待人謙和,有君子之風。孫可望為人『奸』詐,因此支持李定國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以前是孫可望的人,也倒向李定國這邊。


    孫可望大為惱火,就覺得這個李定國遲早對他是個威脅,因此就暗中拉幫結派,排擠李定國,對此李定國早有覺察,心中也有數。


    但是有張獻忠在,孫可望和李定國誰也不敢太過份,隻敢暗中相鬥,有一次兩個人以狩獵為名,還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較量,為了一頭梅花鹿,論箭術孫可望不占上風,最後兩個人還直接較手了,論馬上拚殺,孫可望的兩隻大雞爪也幹不過李定國的方天戟。


    懷狠在心的孫可望後來又給李定國暗中下套,但是李定國計高一籌沒上當,兄弟二人積怨愈深。


    這次李定國病倒在軍營,張獻忠親自帶著禦醫離開成都到千裏之外的均州大營探望李定國,孫可望就不讚成,心中也極不痛快,他覺得父皇心中的天平已經倒向李定國了。


    沒想到這次張獻忠一去不複返,李定國病倒是假,高桂英和李岩等人來投也是假,這都是林毅之計,李定國和張獻忠雙雙被明軍擒住,孫可望得到噩耗後表麵上著急,其實他內心裏有幸災樂禍的成份。


    但是現在張獻忠出事了,兩個人的矛盾就捂不住了。因此李定國死裏逃生,從明軍的囚車裏好不容易迴到了成都,如龍迴大海,但是孫可望見麵就要殺他,罪名是莫須有,多虧劉文秀舍命相救,那一次又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李定國和劉文透拉走一部分人馬占據宜昌,成都隻剩下孫可望,趕走了李定國,並把李定國和劉文秀定為反叛,然後孫可望繼續打算在成都稱帝。


    但這時大批的明軍殺到了,領兵督師的當然是高桂英,軍師是李岩,一二十萬明軍來勢洶洶,而此時大西軍鬧分裂,雙方開戰,孫可望連吃敗仗。


    眼看明軍就打到成都了,狡猾的孫可望就想到了李定國,覺得必須得聯合李定國才能對抗明軍,因此他親自修書一封,派人送到宜昌李定國之手,賠禮道歉,痛陣利害,兄弟之情躍然紙上,李定國以大局為重果然不計前嫌出兵了,兩股大西軍合在一起,這哥倆聯手果然讓高桂英和李岩吃了敗仗。


    但是好景不長,明軍這一敗走,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矛盾又尖銳了,他們兩個就像沙土和粘土一樣捏不到一塊兒。


    原因是他們還得商議下一步的打算,孫可望又要登基,李定國主張繼續進兵追殲明軍,兩派毫不退讓,勢同水火,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但是論實力孫可望相對雄厚,這些年孫可望作為張獻忠最信任的皇長子,雖然這個皇長子是幹的,但是張獻忠沒有親兒子,這就相當於他的親兒子,這些年的浴血奮戰,共進共退,張獻忠早就把這四個兒子視為了親生兒子。


    孫可望這些拉幫結派,除了艾能奇,手下有十幾萬人追隨者,實力非常雄厚,李定國這邊除了劉文秀外,現在手下也有十多萬擁護者,這樣大西京師城都就成了他們兩派的一爭高下之地。


    一場大戰互有傷亡,消耗的當然是大西軍的勢力。


    正在這時,高桂英和李岩率領明軍卷土重來,一下把大西軍殺得大敗,這次連大西軍的老巢都都丟了。


    這哥倆分裂之後,實力大減,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高桂英和李岩節節勝利,一直把大西軍的殘餘趕出了四川。


    最後李定國帶著一支殘兵敗將占據了貴州,仍然打著大西的旗號,要與大明決戰到底,挽救大西,拯救他的父皇張獻忠,因此他在貴州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孫可望帶著一支殘兵敗將,跑進了雲南,想占據雲南跟明軍糾纏,但是當時雲南王沐天波不答應,帶著當地的好幾萬土司軍隊又跟孫可望幹上了,哪知道受到重創的孫可望連沐天波也打不過,想再去聯合李定國,也沒臉了。


    孫可望隻好鑽了山林,走投無路,瀕臨滅亡之際,突然得到消息,緬甸王莽達和莽白也開始爭皇位了,雙方兵戎相見,莽白實力不抵,孫可望就派人聯係莽白,表示全力支持莽白,殺敗了莽達奪得了皇位,莽白繼位後全力支持孫可望,與沐天波再次對陣。


    緬甸王從中周旋,人單勢孤的雲南王沐天波覺得鬥不過孫可望和緬甸軍,明朝軍隊又鞭長莫及,而且現在更關鍵的是老主崇禎皇上不在了,少主人也就是崇禎皇上太子才十五六歲翩翩少年,並沒有掌握實權,據說在宮中跟個傻子一樣,天天隻知道讀書,主動把位子讓出來了,林毅成了監國。


    如果這裏麵沒有貓膩的話,這個太子的確大腦有『毛』病,他能重新興大明嗎?很明顯大名大權旁落。


    這個經過林毅對他這個雲南王態度究竟如何,他心裏也沒有數。


    因此思前想後,最後沐天波選擇了妥協,兩家聯合共謀大業,就這樣,在緬軍的支持下,孫可望與沐天波兵合一處占據了整個雲南。


    但是他們雙方協定達成一致不再提大西,而是打出了新旗號“清君側”,目標直指大明監國林毅,他們根本不承認這個監國,說林毅是攜太子以令天下,實為竊取大明之國賊,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討伐。


    還真別說,這個旗號比“大西”旗號有號召力多了,那些不明真相者、林毅的反對者和對崇禎有感情者競相來投,絡繹不絕,短短的幾個月,孫可望和沐天波的加上原有的人馬在內,總兵力就超過了二十萬,聲勢浩大。


    孫可望和沐天波大喜,立即殺出雲南,殺進四川。


    在四川和雲南的交界處,孫可望的人馬和高桂英的率領的明軍兩軍對陣。


    一場拚殺雙方互有傷亡,難決勝負。狡猾的孫可望用計,他和艾能奇帶著人馬在這裏堅壁其壘,讓沐天波帶著一支隊伍翻山越嶺,繞到了明軍側後,發起了突然襲擊。


    這下明軍被殺得大敗,這一敗收不住腳了。


    原因有三:一是兵敗如山倒,二是因為孫可望和沐天波、艾能奇太驍勇善戰了,強將手下無弱兵。


    三是主要的,因為高桂英和李岩帶著這支隊伍是一支雜牌軍。總人數也有一二十萬,但是它是有一部分大順軍,更多的是舊軍。


    有左良玉,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等。這些人都是明朝的舊軍閥,都是崇禎皇上捂扯不住的刺頭,良莠不濟,作戰能力也是參差不齊,軍紀敗壞。


    現在林毅監國了,他們不敢不聽朝廷,但是這些人湊到一塊兒說他們是烏合之眾一點也不為過,隻能打勝仗,如果打了敗仗,那就是一敗塗地,逃命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跑得快。


    因此明軍這一次敗仗才收不住了陣腳。


    孫可望和沐天波以及艾能奇帶著20萬大軍,在後麵緊追不舍。


    明軍一下敗退200多裏,最後李岩急中生智,他一看孫可望的人馬咬住不放,便在敗退的過程中布下了一支伏兵,這便是劉方亮和袁宗第各帶5000人馬埋伏在道路的兩側。


    孫可望的人馬果然上當,追到這裏的時候,兩支伏兵從左右兩側突然殺出,將他的20萬大軍一下截成了三截,然後高桂英,李岩,高一功,李過,李來亨,田見秀,左良玉,黃得功等等帶著所部人馬往迴殺。


    此時劉良佐,高傑,劉澤清等人帶著人馬早跑遠了,高桂英和李岩有時候也指揮不動他們,特別是高傑,因為曾經拐走了李自成的老婆,生怕什麽時候高桂英給他小鞋穿,跟高桂英貌合神離,一直是陽奉陰違,並且時時提防著高桂英和李岩。


    劉良佐和劉澤清則是孬包將,他們跟林毅也沒有好印象,因此他們都跟著高傑混,這等於吃大鍋飯。


    孫可望的人馬雖然上當了,但是孫可望,艾能奇,沐天波等三員主將力戰不退,手下的軍將也都拚命了。


    因此明軍反而傷亡慘重,混戰之中左良玉和黃得功全部被沐天波的走線銅錘打傷,這二將也隻好帶著部屬逃命。


    明軍本來就少,最後高桂英和李岩實在是沒辦法,大元帥和軍師親自衝鋒陷陣,高桂英,李岩,李過,劉方亮,袁宗帝,高一功,李來亨,田見秀,八員大將聯手才殺敗了孫可望、艾能奇和沐天波。


    雙方各自收兵,這一次誰也不追誰了,這一場惡戰打了三天三夜,雙方都傷亡了幾萬人馬。


    雙方再次進入對峙時期,但是幾個月之後,緬甸的大象軍突然出現,明軍戰馬未戰便受驚了,這下明軍又吃了敗仗,被孫可望的人馬在後麵兜著屁股追。


    這一次明軍一口氣敗進了的成都,等於丟掉了四川的西南部的半個省。


    孫可望的人馬追到成都,在城外安營下寨,高桂英和李岩也沒有辦法,贏不了象軍,又害怕李定國從側麵給他們一擊,明軍隻得城門緊閉,堅守待援。


    孫可望的人馬天天在外麵罵戰,動不動還向城頭上轟幾炮,高桂英和李岩他們始終不出戰,明軍士氣大挫。


    這一天孫可望的人馬又在城外麵折騰,而且孫可望、艾能奇和沐天波每天派出手下大將帶著一支人馬在城外罵戰,他們罵累了,就在城外又擺酒又吃肉,還劃拳行令。


    更可氣的是他們吃飽喝足了,有的倒頭就睡,有的還發酒瘋,有的也不知從哪裏搶來的女人,作為軍中的『妓』女,讓她們陪酒,大白天的摟摟抱抱又親又啃,還有的更惡心,對著城頭的明軍拉屎撒『尿』。


    這就是赤『裸』『裸』的蔑視和挑釁。


    城頭上的守城的將士報到了裏麵。


    李過和袁宗帝、黃得功都是火爆的脾氣,紛紛來找高桂英和李岩請令出戰,寧願戰死也不受這種窩囊氣,跟他們拚了。


    高桂英和李岩滿臉的沮喪,他們也很生氣,但是作為主帥和軍師,必須以大局為重,不能意氣用事。


    隻有好言相勸,讓他們暫忍一時,任何人不得擅自開城出戰,違令者軍法從事。如果有軍將實在看不下去了,可以閉上眼睛或者塞著耳朵,讓孫可望的人馬在下麵隨便折騰,他們隻要不攻城。


    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可把這些明軍給糟際透了。


    城裏的十幾萬明軍個個垂頭喪氣,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將的,一個個都是滿臉沮喪。


    劉芳亮,袁宗第,高一功,李過,李來亨,田見秀,黃得功,劉良佐,高傑,劉澤清,左良玉,李成棟,等等大將,一個個都是唉聲歎氣,垂頭喪氣。


    高桂英和李岩也是滿臉愁雲,兩個人私下商議,光這麽著也不是個辦法,想什麽辦法能夠破得了他的大象軍呢?朝廷的救兵什麽時候才能來呢?


    就是來了誰能對付得了緬甸的大象軍呢?恐怕隻有監國大人親自前來,興許會有辦法。但這是不可能的。


    監國大人常年征戰在關外,這一次不滅亡大清誓不罷休,據說現在已經把多爾袞等人攆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盛京城和赫圖阿拉都給他們端了,滿清韃子跑到白山黑水的原始森林之中不敢出來了。


    就算是監國大人凱旋班師,日理萬機的他還能親征嗎?南安王鄭芝龍現在也判『亂』了,已經波及到了福建,廣東,浙江,江蘇,湖南等地。他們的軍隊已經沿長江『逼』近了南京,那邊戰事如此吃緊,林大人絕對不能來了。


    如何能對付得了緬甸的大象軍呢?這邊的孫可望兵臨城下,那邊還有個李定國虎視眈眈。李岩也束手無策了。


    正在這時探馬來報,監國大人林毅親自率援兵來了,10萬人馬拿著幾百門大炮,還有數不清的駱駝,浩浩『蕩』『蕩』離這裏隻有三四百裏了,兩日之內就能進城。


    高桂英、李岩及眾將一聽,覺得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在確認報事者沒有弄錯之後喜出望外,城中的眾將士聞言立馬來了精神,這下妥了,該收拾這群敗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去當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到黃河不死心並收藏迴到明末去當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