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這一仗打得非常自信,十萬大軍圍城,隻用了三萬人上陣,而且這三萬人馬還疲憊之師,其他大部分的兵將該幹嘛幹嘛,就贏得這場勝利,把四萬名韃子像趕牲口一樣又趕迴圈中。
林毅的這份自信,當然來自他穿越過來這八年的『摸』索曆練,這八年期間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邊軍小卒,到成長為軍國大佬,由一名對大明隻限於書本知識的懵懂認知到親身經曆,到適應再到執牛耳者,由一名後世的特種兵逐步成長壯大,到培養出一支絕對聽命於自己的龐大軍團,這期間的坎坷與辛酸隻他自己清楚。
八年期間對韃子作戰隻是他的經曆的一部分,從智取到力戰,曾經幹敗過無數的韃子,大仗小仗,從數百人到數萬人的大戰役,大人物小人物,從韃子的小卒到大清首腦,林毅都和他們較量過,勝仗難以計數。
這些勝仗對林毅來說,不止是自己壯大和名聲揚播,更是他萬金難買寶貴經驗的累積,就像一名開國元勳,基層成長的經曆不可或缺,正由為有如此的奠基,林毅才會有今天這一仗的自信。
現在滿清韃子的將星組成、他們的裝備配置、他們的戰法特點,林毅都了如指掌,親身打過交道的皇太極、多爾袞、濟爾哈郎、多鐸、豪格、嶽托、嶽樂等這些大清新老股肱,作古的作古,傷殘的傷殘,還有吳三桂、孔有德、佟養甲等一批大漢『奸』大走狗也都不走了,剩下的阿濟格、鼇拜、索尼、洪承疇、耿仲明、尚可喜、馬國柱,大清這幾塊料,林毅也早已經是心中有數,孝莊雖然厲害畢竟是個女人,小順治才是個六歲的小屁孩兒,李自成都被林毅擺平了,剛剛成立的大順已經覆國,李自成的夫人也成了林毅的小弟。
這是他們的人力組成,武器雖然大清也有紅衣大炮,火力已經不次於大明,但林毅的新式火槍仍然占著火器優勢,另外林毅親手組建的嫡係軍隊,戰力上趕上並超過了滿清八旗,就拚他們最擅長的野戰,八旗軍也得甘拜下風,這已經多次證明過。
在這種情況下,林毅對大清作戰當然心中有數。
實際上,崇禎上吊大明未亡,林毅把太子這張王牌牢牢掌控在手中,實現了平穩過渡,大清就已經敗了,想入關兵進中原已經沒有機會了,何況現在大明關外還有幾個蒙古部落,與大明結盟,與大清分裂,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大清與大明pk隻能是自不量力。
加上山海關大戰的勝利和皇姑屯大捷,可以說現在林毅對大清作戰是成竹在胸。
不過錦州這一戰也很關鍵,收拾了大漢『奸』洪承疇之後,明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搗大清京師了,過了錦州以後,大清的這些城鎮堡壘,一頓大炮就能把他們夷為平地,水陸並進,征服大清指日可待。
經過兩日的休整,林毅這十萬明軍又恢複了戰力,清掃戰場,掩埋屍體處理這些戰後事宜,另外專門抽出兩萬兵將,在錦州城外圍挖三道壕溝,明軍將士當然知道林毅的用意,這是當年打高碑店時林毅用過的戰法。
現在用到錦州之戰了,不攻堅城,而是挖溝困城,圍城打援,把城中的清軍活活困死,這一招真是高明。
不過明軍將士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林毅的首創,幾年前皇太極在錦州之戰就用過,林毅這是借鑒,不過這種經典戰法又用到了錦州戰場,而且當年是清軍對明軍用,現在是明軍對清軍用,這隻能用曆史的輪迴來解釋了。
幾萬明軍在城外挑溝挖壕,城中的清軍當然知道了,特別是洪承疇對這一動作太熟悉了,因為兩年前,皇太極就用這一招俘虜了他,現在林毅又對他用這一招,就像是兩個武林高手過招,洪承疇就栽在這一招式上,現在這種招式又來了,他焉能看不出?
但是悲哀的是,洪承疇看出來也得瞪著眼挨這一招,因為他就像已經被林毅束縛了手腳似的,動彈不得,隻能等著挨打。
但是洪承疇當然不會甘心,四路出兵兵敗之後,他傳令四門緊閉,任何人沒有軍令不得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然後他把手下的高級將領全部集中到自己帳中,商議破敵之策。
阿濟格、鼇拜、馬國柱當然都在坐,現在頭上纏著白布的鼇拜也不急了,也不罵了,對洪承疇還是恭恭敬敬的,因為他已經找到心理平衡了,這一戰不止是他遭遇了慘敗,四路大軍沒有一路取勝的,還有兩路比他敗的還慘,肅親王豪格腦袋都混丟了,連屍首也沒弄迴來,據手下的兵將所言,他一慣支持的肅親王被馬踏如泥,太慘了!
阿濟格也沒討到便宜,馬國柱也是大敗而迴,而且他鼇拜也不是第一次敗在林毅之手了,想想這些,他也釋然了,這次敗仗沒什麽大不了。
洪承疇運籌的四麵出擊這一戰,先後派出去四萬五千名清軍,傷亡過半,各路人馬加在一起隻迴到城中兩萬餘人,除了傷號,現在城中還有能戰鬥的清軍隻有四萬人馬了。
洪承疇不得不再運籌部署了,而且他看到了林毅的意圖,明軍圍城但不打算攻城,城防再固若金湯沒有用,城外挖三道深溝跟當年一樣,這是要把他們往死裏困呀,姓林的夠狠!
洪承疇對當年皇太極這一招無策,現在事隔了幾年,他對林毅這一招仍然無策,隻好問計眾將。
但是在坐的大清軍將,韃子也好,漢『奸』也罷,雖然他們都是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經驗豐富,但是在運籌帷幄這方麵卻是短板。洪承疇現在都感到江郎才盡,問計這些人都耍開了肉頭陣。
大會開了三天,也沒拿出一個令洪承疇中意的退敵之策,甕中之鱉難道瞪眼等死不成?等大清的救兵,還需要一段時間,關鍵是現在洪承疇清楚的很,朝中無兵可派,偌大的大清朝缺兵少將,誰能堪此重任?
不過洪承疇現在覺得他有一種高手的寂寞,如果是孝莊皇太後能給他派來寧完我或者範文程,他興許會能夠研究出破敵之策,但是這好像是一種奢望。
這幾天的商議中,很多軍將說的都是潰敗的原因,有的說明軍的火槍太強,真不知道林毅是如何造出來這種火槍,簡直比紅衣大炮殺傷力還大。
洪承疇覺得這的確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大明的火器,洪承疇當然了解得一清二楚,至於這種不點火就能發『射』的火槍,他也感到有些懵『逼』。
進而洪承疇就想到了如何弄些大明的火槍來,以後也仿造一些,就像當初他們仿製大明的紅衣大炮一樣,如果能仿製出這種火槍,裝備軍隊,明軍的優勢就被打破了。
但是阿濟格和鼇拜則認為,明軍的火槍先進這隻是一個方麵,他們屢吃敗仗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火槍,而在於明軍隊的戰鬥力已經有了飛速的提升,遠遠超過了他們,令他們野戰也討不到便宜,這一點他們不願意承認也不行。
至於戰鬥力這方麵,洪承疇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明軍的戰鬥力,他最清楚不過。特別是野戰,明軍怎麽可能是清軍的對手?
當年的大淩河之戰,小淩河之戰,寧錦大戰,哪一次不是以明軍的失敗而告終?就是當年袁崇煥領導的關寧鐵騎,靠的也是堅城加火炮的配合取勝。
如果雙方在絕對公平的情況下,在野外擺開戰場,馬來刀往的拚殺,關寧鐵騎未必是滿清八旗的對手。
可是現在,投降大清這兩年明軍的戰鬥力怎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姓林的領導的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竟然如此強悍,火槍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山海關大戰,皇姑屯之役,加上這一次的錦州城外的四路兵馬大戰,真殺實砍,反複證明整體上,雙方戰力而言很明顯清軍處於下風。
這一點他在城頭上看的清清楚楚。
還有的軍將提出這一仗,他們失敗的原因在於林毅指揮得當。四門外的戰場首先都是用最先進的火槍展開攻擊,把韃子們衝鋒打『亂』之後,明軍然後發起衝鋒,然後他們就失敗了。
這一點洪承疇不認可,他覺得這一仗自己的指揮根本沒有問題,以逸待勞,堪稱經典。雖然失敗了,但是他覺得方法肯定沒有錯,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戰力不濟。
城中的糧草還能夠維持將近一個月,但是一個月之後呢?如果救兵來不到,當時運不來,解不了錦州之圍,那錦州城可就危險了,他們離完蛋也就不遠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斷了頓,他們能支撐多久呢?
這個問題,洪承疇不是沒有遇到過,極度饑餓的情況下,人吃人的事都可能發生,在那種情況下誰還管什麽城池呀,勝敗呀,國家呀,每時每刻想的都是如何能夠填飽肚子。
那段的經曆太可怕了,他真的不敢再遇到。
洪承疇和眾軍將又陷入了討論之中……
最後洪承疇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弘文館大學士,三朝老臣範文程曾經給孝莊皇太後出過主意,就是如何對付大明,他說了四個字,那就是以漢治漢。
為了具體實現這四個字,孝莊皇太後親自派他帶著兩份厚禮先去四川見張獻忠,後去福建見鄭芝龍。這邊的寧錦防線,隻要能夠讓他堅壁其磊即可。
也就是說,隻要能把明軍阻擋在寧錦一線,他們就有辦法讓大明不戰自『亂』,最後『逼』迫離你退兵。
既然如此,他又有何憂哉?眼前吃迴敗仗也不算什麽,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至於傷亡重大也在情理之中。雖然被困了,但是明軍休想拿下錦州,那邊還有義州,想困城那就讓他們困好了。
城中糧草還能堅持將近一個月,一個月後京師可能會發來救兵,到那時說不定範公就迴來啦。錦州和義州,隻要還在大清的手中,他們就還有希望。
想到這裏洪承疇,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兩隻眼睛又充滿了希望。
錦州城外,明軍的大營綿延數十裏,環繞錦州城,一眼望不到邊。帳篷一座挨著一座錦旗飄揚,像海洋一般,護城河外,幾裏地處一道接一道的三道深溝已經挑好了。
林毅在每天在軍帳中,有美女們陪著,喝酒吃肉,聽歌看舞,好不自在。
林毅的這份自信,當然來自他穿越過來這八年的『摸』索曆練,這八年期間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邊軍小卒,到成長為軍國大佬,由一名對大明隻限於書本知識的懵懂認知到親身經曆,到適應再到執牛耳者,由一名後世的特種兵逐步成長壯大,到培養出一支絕對聽命於自己的龐大軍團,這期間的坎坷與辛酸隻他自己清楚。
八年期間對韃子作戰隻是他的經曆的一部分,從智取到力戰,曾經幹敗過無數的韃子,大仗小仗,從數百人到數萬人的大戰役,大人物小人物,從韃子的小卒到大清首腦,林毅都和他們較量過,勝仗難以計數。
這些勝仗對林毅來說,不止是自己壯大和名聲揚播,更是他萬金難買寶貴經驗的累積,就像一名開國元勳,基層成長的經曆不可或缺,正由為有如此的奠基,林毅才會有今天這一仗的自信。
現在滿清韃子的將星組成、他們的裝備配置、他們的戰法特點,林毅都了如指掌,親身打過交道的皇太極、多爾袞、濟爾哈郎、多鐸、豪格、嶽托、嶽樂等這些大清新老股肱,作古的作古,傷殘的傷殘,還有吳三桂、孔有德、佟養甲等一批大漢『奸』大走狗也都不走了,剩下的阿濟格、鼇拜、索尼、洪承疇、耿仲明、尚可喜、馬國柱,大清這幾塊料,林毅也早已經是心中有數,孝莊雖然厲害畢竟是個女人,小順治才是個六歲的小屁孩兒,李自成都被林毅擺平了,剛剛成立的大順已經覆國,李自成的夫人也成了林毅的小弟。
這是他們的人力組成,武器雖然大清也有紅衣大炮,火力已經不次於大明,但林毅的新式火槍仍然占著火器優勢,另外林毅親手組建的嫡係軍隊,戰力上趕上並超過了滿清八旗,就拚他們最擅長的野戰,八旗軍也得甘拜下風,這已經多次證明過。
在這種情況下,林毅對大清作戰當然心中有數。
實際上,崇禎上吊大明未亡,林毅把太子這張王牌牢牢掌控在手中,實現了平穩過渡,大清就已經敗了,想入關兵進中原已經沒有機會了,何況現在大明關外還有幾個蒙古部落,與大明結盟,與大清分裂,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大清與大明pk隻能是自不量力。
加上山海關大戰的勝利和皇姑屯大捷,可以說現在林毅對大清作戰是成竹在胸。
不過錦州這一戰也很關鍵,收拾了大漢『奸』洪承疇之後,明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搗大清京師了,過了錦州以後,大清的這些城鎮堡壘,一頓大炮就能把他們夷為平地,水陸並進,征服大清指日可待。
經過兩日的休整,林毅這十萬明軍又恢複了戰力,清掃戰場,掩埋屍體處理這些戰後事宜,另外專門抽出兩萬兵將,在錦州城外圍挖三道壕溝,明軍將士當然知道林毅的用意,這是當年打高碑店時林毅用過的戰法。
現在用到錦州之戰了,不攻堅城,而是挖溝困城,圍城打援,把城中的清軍活活困死,這一招真是高明。
不過明軍將士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林毅的首創,幾年前皇太極在錦州之戰就用過,林毅這是借鑒,不過這種經典戰法又用到了錦州戰場,而且當年是清軍對明軍用,現在是明軍對清軍用,這隻能用曆史的輪迴來解釋了。
幾萬明軍在城外挑溝挖壕,城中的清軍當然知道了,特別是洪承疇對這一動作太熟悉了,因為兩年前,皇太極就用這一招俘虜了他,現在林毅又對他用這一招,就像是兩個武林高手過招,洪承疇就栽在這一招式上,現在這種招式又來了,他焉能看不出?
但是悲哀的是,洪承疇看出來也得瞪著眼挨這一招,因為他就像已經被林毅束縛了手腳似的,動彈不得,隻能等著挨打。
但是洪承疇當然不會甘心,四路出兵兵敗之後,他傳令四門緊閉,任何人沒有軍令不得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然後他把手下的高級將領全部集中到自己帳中,商議破敵之策。
阿濟格、鼇拜、馬國柱當然都在坐,現在頭上纏著白布的鼇拜也不急了,也不罵了,對洪承疇還是恭恭敬敬的,因為他已經找到心理平衡了,這一戰不止是他遭遇了慘敗,四路大軍沒有一路取勝的,還有兩路比他敗的還慘,肅親王豪格腦袋都混丟了,連屍首也沒弄迴來,據手下的兵將所言,他一慣支持的肅親王被馬踏如泥,太慘了!
阿濟格也沒討到便宜,馬國柱也是大敗而迴,而且他鼇拜也不是第一次敗在林毅之手了,想想這些,他也釋然了,這次敗仗沒什麽大不了。
洪承疇運籌的四麵出擊這一戰,先後派出去四萬五千名清軍,傷亡過半,各路人馬加在一起隻迴到城中兩萬餘人,除了傷號,現在城中還有能戰鬥的清軍隻有四萬人馬了。
洪承疇不得不再運籌部署了,而且他看到了林毅的意圖,明軍圍城但不打算攻城,城防再固若金湯沒有用,城外挖三道深溝跟當年一樣,這是要把他們往死裏困呀,姓林的夠狠!
洪承疇對當年皇太極這一招無策,現在事隔了幾年,他對林毅這一招仍然無策,隻好問計眾將。
但是在坐的大清軍將,韃子也好,漢『奸』也罷,雖然他們都是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經驗豐富,但是在運籌帷幄這方麵卻是短板。洪承疇現在都感到江郎才盡,問計這些人都耍開了肉頭陣。
大會開了三天,也沒拿出一個令洪承疇中意的退敵之策,甕中之鱉難道瞪眼等死不成?等大清的救兵,還需要一段時間,關鍵是現在洪承疇清楚的很,朝中無兵可派,偌大的大清朝缺兵少將,誰能堪此重任?
不過洪承疇現在覺得他有一種高手的寂寞,如果是孝莊皇太後能給他派來寧完我或者範文程,他興許會能夠研究出破敵之策,但是這好像是一種奢望。
這幾天的商議中,很多軍將說的都是潰敗的原因,有的說明軍的火槍太強,真不知道林毅是如何造出來這種火槍,簡直比紅衣大炮殺傷力還大。
洪承疇覺得這的確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大明的火器,洪承疇當然了解得一清二楚,至於這種不點火就能發『射』的火槍,他也感到有些懵『逼』。
進而洪承疇就想到了如何弄些大明的火槍來,以後也仿造一些,就像當初他們仿製大明的紅衣大炮一樣,如果能仿製出這種火槍,裝備軍隊,明軍的優勢就被打破了。
但是阿濟格和鼇拜則認為,明軍的火槍先進這隻是一個方麵,他們屢吃敗仗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火槍,而在於明軍隊的戰鬥力已經有了飛速的提升,遠遠超過了他們,令他們野戰也討不到便宜,這一點他們不願意承認也不行。
至於戰鬥力這方麵,洪承疇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明軍的戰鬥力,他最清楚不過。特別是野戰,明軍怎麽可能是清軍的對手?
當年的大淩河之戰,小淩河之戰,寧錦大戰,哪一次不是以明軍的失敗而告終?就是當年袁崇煥領導的關寧鐵騎,靠的也是堅城加火炮的配合取勝。
如果雙方在絕對公平的情況下,在野外擺開戰場,馬來刀往的拚殺,關寧鐵騎未必是滿清八旗的對手。
可是現在,投降大清這兩年明軍的戰鬥力怎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姓林的領導的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竟然如此強悍,火槍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山海關大戰,皇姑屯之役,加上這一次的錦州城外的四路兵馬大戰,真殺實砍,反複證明整體上,雙方戰力而言很明顯清軍處於下風。
這一點他在城頭上看的清清楚楚。
還有的軍將提出這一仗,他們失敗的原因在於林毅指揮得當。四門外的戰場首先都是用最先進的火槍展開攻擊,把韃子們衝鋒打『亂』之後,明軍然後發起衝鋒,然後他們就失敗了。
這一點洪承疇不認可,他覺得這一仗自己的指揮根本沒有問題,以逸待勞,堪稱經典。雖然失敗了,但是他覺得方法肯定沒有錯,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戰力不濟。
城中的糧草還能夠維持將近一個月,但是一個月之後呢?如果救兵來不到,當時運不來,解不了錦州之圍,那錦州城可就危險了,他們離完蛋也就不遠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斷了頓,他們能支撐多久呢?
這個問題,洪承疇不是沒有遇到過,極度饑餓的情況下,人吃人的事都可能發生,在那種情況下誰還管什麽城池呀,勝敗呀,國家呀,每時每刻想的都是如何能夠填飽肚子。
那段的經曆太可怕了,他真的不敢再遇到。
洪承疇和眾軍將又陷入了討論之中……
最後洪承疇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弘文館大學士,三朝老臣範文程曾經給孝莊皇太後出過主意,就是如何對付大明,他說了四個字,那就是以漢治漢。
為了具體實現這四個字,孝莊皇太後親自派他帶著兩份厚禮先去四川見張獻忠,後去福建見鄭芝龍。這邊的寧錦防線,隻要能夠讓他堅壁其磊即可。
也就是說,隻要能把明軍阻擋在寧錦一線,他們就有辦法讓大明不戰自『亂』,最後『逼』迫離你退兵。
既然如此,他又有何憂哉?眼前吃迴敗仗也不算什麽,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至於傷亡重大也在情理之中。雖然被困了,但是明軍休想拿下錦州,那邊還有義州,想困城那就讓他們困好了。
城中糧草還能堅持將近一個月,一個月後京師可能會發來救兵,到那時說不定範公就迴來啦。錦州和義州,隻要還在大清的手中,他們就還有希望。
想到這裏洪承疇,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兩隻眼睛又充滿了希望。
錦州城外,明軍的大營綿延數十裏,環繞錦州城,一眼望不到邊。帳篷一座挨著一座錦旗飄揚,像海洋一般,護城河外,幾裏地處一道接一道的三道深溝已經挑好了。
林毅在每天在軍帳中,有美女們陪著,喝酒吃肉,聽歌看舞,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