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肅親王豪格和護軍統領鼇拜、大臣索尼等人把多爾袞救起來之後,多爾袞已經沒了知覺,這些人也不敢戀戰了,帶著半死不活的多爾袞撥馬就跑。


    因為他們看出來了,明軍是撤退,而不潰退,一字這差,本質區別。很明顯這是明軍的策略,可是多爾袞愣是沒看出來,認明軍經不起他們的炮火而潰敗,他帶兵衝鋒,卻正好上當,明軍撤退,大炮擺出來了。


    如果多爾袞知道上當及時收兵,停止追擊也不至於此,然而……


    明軍炮火猛烈。清軍主將帶頭衝鋒能鼓舞士氣,反之主將帶頭逃跑,軍心必散。這些韃子這幾仗被林毅打怕了,本來就如驚弓之鳥,因此一看多爾袞被炸,豪格和鼇拜帶頭逃命,軍心大散,幾千名韃子全都撒丫子了,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跑得慢的就成了炮灰,這叫競命。


    林毅這時讓撤下來的兵將又發起了反衝鋒,十幾萬大軍漫山遍野,如狂濤駭浪,以銳不擋之勢,一個衝鋒就把韃子殺得無影無蹤,地上到處都是屍體。


    韃子的四千炮營幾乎被全殲,三百門紅衣大炮全部成了明軍的戰利品。


    明軍的鐵騎包括蒙古鐵騎幾萬人馬一口氣把韃子追出四十餘裏,才收住兵馬。


    至此,皇姑屯戰役以明軍的完勝而宣告結束。共殲滅清軍七萬餘人,滿達海、嶽樂兩個貝子貝勒陣亡,吳三桂、孔有德、佟養甲三個大漢『奸』斃命,多爾袞重傷,這一戰使得清軍元氣大傷。


    從山海關會戰,到皇姑屯戰役,明軍連戰皆捷,戰無不勝,共消滅了清軍十幾萬,從皇太極到多爾袞,大清積蓄了這麽多年的力量,被林毅這兩場大戰給打得灰飛煙滅,從這以後,清軍再無主動進攻之力,被迫轉入戰略防禦階段。


    明軍將士從上到下,個個揚眉吐氣。救治傷員、清掃戰場、掩埋屍體、打理戰利品等,處理戰後事宜帶著歡歌笑語。


    三天之後,林毅率領十三萬明軍把戰線繼續向前推進。


    再往前就是寧遠城。


    寧遠城就是後世的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的老城區,明末這裏是軍事重鎮,也是大明關外防禦韃子的主要戰場之一,努爾哈赤、皇太極、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洪承疇等等,很多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都與寧遠有過不解之緣。


    其中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裁在了寧遠,因為他帶兵攻城時挨了一炮,迴去後不久就一命嗚唿了。


    幾百年的人文積澱,使得這座小城名聲大噪,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和平年代,這座古城仍然保存完好,被列為大明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位列中國十佳古城,旅遊勝地。


    但是從洪承疇兵敗被俘,投降大清之後,這裏便成為大清的天下。


    現在林毅統率十三萬明軍,陣兵在寧遠城下,他要一舉奪迴本屬大明的城池。


    離城十裏地,明軍安營下寨,林毅帶著宋獻策和劉肇基繞城查看地勢,哲哲和小穎、高桂英左右相隨,張華等衛隊營幾十騎火槍手隨行護駕。


    林毅之所以帶上永平總兵劉肇基,是因為兩年前劉肇基親自參加了寧錦大戰,雖然那一仗最後失敗了,但是劉肇基作為當事人之一,對寧錦一帶的地形地貌城防等情況比較了解,他現在想了解寧遠城的情況,這無疑是最好的向導。


    果然,這一路上劉肇基不住地講解著寧遠的情況以及當年寧錦大戰的情況,林毅這是第一次到關外來,對寧遠城還隻是個概念,至多停留在穿越之前的書本知識和影視小說等印象之中,現在麵對這座千年古城,林毅覺得她有種神秘感,腦海裏仿佛能想像出當年明軍幾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輝煌景像,也可以想像出兩年前寧錦之戰兵敗將降的憋屈情形。


    從劉肇基口中得知,寧遠城基本上是一座正方形城池,這座城不大,隻四五十平方公裏,設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但是別看城小,城門也不多,但每座城門都吊橋、千斤閘門和內門等三道城門,另外每座城門兩旁邊都修有輔城和甕城,城門、輔城和甕城處都設有炮台,而且城高三丈有餘,城牆又厚又寬,上麵能跑馬,城外的護城河又寬又深,氣勢恢弘的鼓樓、高聳的箭樓,高高的炮台,黑洞洞的炮口,上麵可見無數的清軍嚴陣以待。


    寧遠城背靠丘陵,麵臨大海,這座小城給林毅的第一印象就是城高池深,固若金湯。


    察看完了寧遠城,迴到營帳之中,如何攻取寧遠,是擺在林毅眼前的一個問題。林毅腦子有方案但覺得不是很成熟,另外他想聽聽眾將的意思,特別智囊宋獻策的意見,集思廣益,免得一意孤行,犯輕敵冒進的錯誤。


    雖然林毅現在連打勝仗,士氣很高,十三萬人馬兵強馬壯,這次紅衣大炮拉來了六百餘門,包括在皇姑屯繳獲多爾袞的300門,另個不算舊軍的舊式銃炮,新式的火槍也就是自生燧發槍算上衛隊營的,超過六千支。騎兵、步兵,弓箭,輕重火器,可以說兵種齊全。要說唯一沒有的就是水師,但是林毅一道命令就可以調來大明的水師。連左良玉、高傑、劉澤清、劉良佐這些刺頭都不敢不聽,試問大明軍將還有哪個敢抗命?


    因為現在林毅早已不是一個小小的總兵官了,也不止是太子太師、大明兵部尚書了,他還是大明監國。


    何為監國?監國這官太厲害了,說白了就是皇上的前奏,或者幹脆就叫準皇上。


    崇禎上吊之後,曆史便進入了南明時代,南明從弘光帝算起,到鄭明時代,一共經曆了四帝一監國,長達40年之久,但是這四帝一監國哪一個都是先從監國幹起,然後登基大典,君臨天下,雖然他們的政權都是巴掌大一塊地盤、還都曇花一現,包括小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小唐王朱聿鐭的紹武政權、桂王朱由榔的永曆政權、魯王朱以海的監國時期等,但是這卻是曆史上不可抹殺的一個重要時期。


    這近半個世紀的曆史,基本上清韃子消滅反清勢力和大明殘餘、血腥鎮壓漢人反抗的血淚史,從另一個方麵說也是漢人各部放下仇怨、同仇敵愾、共禦外侮,反抗韃子奴役和壓迫的光輝史。


    因此有人把這40年也並入大明,這樣大明朝就不是276年的江山了,而是而316年的社稷,隻不過這後幾十稱為南明,因為它不再是統一的王朝,偏安南部一隅。


    由此也可以看出監國的本質,離皇上就差一步之遙,他跟攝政王還不一樣,攝政王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皇上,甚至在特殊情況下能夠代表皇上直接行始皇權,但他終究不是皇上,多爾袞攝政多年,但最終沒敢僭越一步,那把椅子他不敢坐。


    但是監國就不同,監國也可以攝政,當然也可以直接登基,古代監國一般都是太子,也有皇後或皇太後,監國哪一天要是心血來『潮』,舉行個盛裝儀式,然後往那把椅子上一坐就叫登基坐殿,百官和萬民從此就得頂禮膜拜、山唿萬歲,監國也就化繭成蝶變成至高無上的帝王了。


    現在林毅就是大明的監國,這可不是他自封的,是太子主動讓位、百官力茬,如果搞民主選舉,林毅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全票通過,當選為大明監國,中間沒有任何拉票賄選的貓膩行為。


    因此林毅現在大權獨攬,生殺予奪,下道詔旨調兵譴將對他來說更是名正言順,小事一樁。


    但盡管林毅位高權重,連打勝仗,滿清韃子節連敗退,但林毅仍不敢掉以輕心,他不會忘記,當年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帶著十幾萬大軍攻打寧遠,結果袁崇煥教訓完老子教訓兒子,讓他們父子知道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必須得想個萬全之策,奪取這樣的堅城,不可魯莽。


    因此林毅立即傳令,升帳議事,隨軍參將以上的將官全部參加,大帳裏坐得滿滿登登,林毅坐在帥位上,小穎和哲哲左右侍立,智囊宋獻策側座相陪。


    說到如何奪取寧遠之事,林毅讓大家各抒己見,話匣子一打開也都不拘束了,有的主張強攻,這麽大軍隊,這麽多大炮,用不了幾次衝鋒,就能拿下這座小城。


    有的主張水陸並進,兩路攻擊,這樣更能減少傷亡。


    還有的主張困城,就像打高碑店一樣,困死他們這些狗娘養的。


    林毅聽著這些言論,不置可否地點點頭,但沒有表態,因為這些在他的腦海中都閃現過,哪一種打法最後都能拿寧遠,隻是代價不同,時間也不同,結果也有所不同,最後林毅的目光落到了宋獻策那張又小又圓又黑的臉上。


    宋獻策一直沒言語,但是他的腦袋一直沒閑著,別人的話他也靜靜的聽著,一邊思忖,見林毅問趕緊施禮道:“大人要想攻城不外乎就這幾種打法,想速戰速決,就強攻或水陸用兵,如果怕傷亡過眾就采取困城的辦法,但耗時長些。還有一個辦法,可以『逼』這些韃子出城交戰,把戰場擺到野外。”


    “哦,先生不妨詳細道來。”林毅當然對這個辦法感興趣,現在韃子堅守城池不戰,以上幾種打法都要費些周折,如果能讓韃子出城交戰,當然是不二的選擇。


    “大人容稟,寧完城後麵就是塔山,塔山再往北是杏山,杏山再往北是鬆山,然後就是錦州,這幾處清軍都有重兵防守,我們遲早要打。現在我們可以暫時不打寧遠城,而是繞過去集中兵力先攻塔山、杏山和鬆山,讓他們認為我們劍指錦州,隻要能拿三兩個據點,就等於斷了寧遠軍的後路,介時寧遠守軍軍心必散,不用殺不用戰,他們就會自己出城找我們交戰,到那時可派兵殲滅,寧遠城唾手可得。”


    林毅一聽大喜,真不愧是軍師,果然不同凡響,因此大讚:“先生高論,就依先生之計。”


    林毅立即派兵布將。寧遠城北麵是丘陵,西邊是山,東麵是海,因此他兵分兩路,讓巴彥布沙爾、巴林和巴善帶兩萬多蒙古鐵騎向西繞道目標是義州,不必攻打義州,牽製住他的兵馬即可,然後派永平總兵劉肇基帶兩萬人馬(除了永平兵之外,林毅又給劃撥了一萬多人馬),讓他他們也向西繞行,目標是錦州,也不必攻打錦州,虎視錦州,讓錦州兵不敢輕舉妄動。


    剩下的九萬人馬林毅又進行了分派,陸上三路出兵,分別是郝搖旗、甘寶和薑興元,各帶一萬人馬同時進攻塔山、杏山和鬆山,水上也是三路出兵,分別是賀人龍、東勝和王琦,分別各帶一萬人馬配合水師從水上進攻塔山、杏山和鬆山,讓他們首尾難顧,幾麵受敵。


    還剩下三萬人馬,一萬是河南兵,總兵袁樞仍然負責全軍的糧草給養,最後還剩下兩萬大軍,林毅又一分為二,他親自統領一萬人馬包括衛隊營和女營原地安下營寨,讓剩下的一萬人馬坐船走水陸繞到寧遠城後,配合林毅盯緊寧遠城內的守軍,隻要他們出城,這兩萬明軍就前後夾,消滅寧遠的韃子,奪下城池。


    各路人馬全部分派好了,陸路路遠,他們先起兵。走水路的須得等水師戰船。數日之後,山東水師和永平水師一萬多人馬大小三千多條戰船開到了,林毅還嫌船少,最後把漕運船隻也臨時調過來五百條軍用。


    三萬大軍紛紛登船,加上水師四萬多人離開海岸,揚起風帆,浩浩『蕩』『蕩』沿海北上。


    十四五萬明軍如此大規模的行動,早有大清的探馬報進了寧遠城、塔山、杏山、鬆山、錦州和義州,六地的清軍守將愕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去當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到黃河不死心並收藏迴到明末去當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