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我大明多事之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風雨飄搖,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殿下打算如何中興大明?”


    “太師,本宮書讀的少,文不成,武不就,遭此大難,方寸已『亂』,中興大明的事,全得仰仗太師,太師就看著辦吧。”


    ……


    林毅已經不止一次和太子談話了,他發現這個太子,的確年幼無知,而且胸無大誌,這也難怪,皇宮裏長大的孩子,才15歲,雖然比普通的人受教育的機會都好,要錢有錢,吃穿不愁,要老師有老師,要陪讀有陪讀,而且老師和陪讀都是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想學文,想學武,資源優勢誰也比不了,但是畢竟還是個孩子。


    加上明末戰『亂』不斷,崇禎皇上整天忙於處理朝政,焦頭爛額,整的他朝政的事都忙不過來,通宵達旦,飯菜無味,連他老丈人田國丈送給他的美女陳圓圓,他都無暇顧及,更別說太子的事。


    再者說了,誰也沒有想到,崇禎皇上能夠半路駕崩,包括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把自己掛到沒生的那棵歪脖子樹上,要知道這樣早都把這一身本事傳給太子了。


    作為太子的他,更是沒想到家裏能遭如此大的變故。他稚嫩的肩膀怎能扛得起如此的重擔?這一點他可比不了順治和康熙,他們主要得益於孝莊和和蘇麻拉姑,朱慈烺可沒這樣的好命。


    這一點林毅當然也想到了,也可以理解,並且對太子的遭遇深表同情,畢竟還是個可憐的孩子啊。遇到了好心的自己,能逃個活命就不錯了,如果落到別的軍閥手裏,恐怕命都沒了。


    至於他的平庸也許不是什麽壞事,如果都遇到唐宗宋祖順治康熙這樣的千古帝王,哪還有自己什麽事兒呀。


    眼前看來匡扶大明,驅趕韃虜,救百姓於水火,扶大廈於將傾,收拾大明破碎的舊山河,還得仰仗自己呀!


    林毅做到了心中有數之後,太子在自己手裏不能埋汰了,必須利用太子做些文章。


    自己現在是名正言順的大明督師,又是太子太師,這些都是受了先皇正式恩封,還有天子劍,總督天下兵馬。現在太子又到了自己身邊,那自己號令天下,保護太子輔佐太子,中興大明,名正言順。


    想到這,他立即讓太子下詔,擬了幾批太子的旨意。首先是對大名的幾個親王下詔,像什麽小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潞王朱常芳,桂王朱常瀛,等等,讓他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趕緊向太子靠攏。


    其次的一批旨意,主要是發到陪都南京,因為大明的南京跟北京一樣,也有一套班子。這是當年天子守國門遷都的時候留下的,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套班子如果有了天子到那裏直接就可以運行,就連太監都是現成的。


    再次,還有幾道旨意,主要是對手握兵權的總督或總兵,像什麽鳳陽總督馬士英,南寧伯左良玉、平西伯吳三桂,總兵黃德功、劉良佐、劉澤清等等。


    告訴他們太子在此,讓他們立即帶兵前來勤王。不管他們來不來,太子詔得下到,得讓他們知道大明朝未滅,而且也沒有拋棄他們。


    如果他們哪個自己不把自己當人,非要當什麽漢『奸』國賊,將來一並鏟除,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這三批旨意全都是以太子的名義發出來的,上麵都蓋有太子的玉印。


    旨意發出來之後,還真有了作用,附近的幾個省的大小官員,像什麽山東的、河南的、江淮的文武大員紛至遝來。


    比較有名的就是太監盧九德,鳳陽總督馬士英,還有黃得功,再有就是南京的官員史可法,有南明閑相之稱的薑日廣,還有呂大器、吳偉業,等等這些大明舊臣。


    這些文武的到來,還帶來了十幾萬兵馬,以及無數的錢糧,這下林毅的大營立馬熱鬧起來。


    可以說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總兵力一下子就翻了一番,達到了20多萬,這些文武官員全拜見了太子之後,拜見林毅,都尊林毅以為太師,天子劍一舉,全都願意表示唯林毅馬首是瞻,中興大明,驅虜平賊,收拾破碎的山河,這下林毅的腰板就更硬了。


    大明的文武官員還在往這兒聚集。


    崇禎皇上不在了,但是有太子在,也是這些朝臣的主心骨。雖然已故過去的皇上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總體上來說,崇禎皇上還算有幾分英明的,就君王死社稷這一點,都算不上個昏君。


    李自成現在太不得人心了,剛到北京沒幾天,便拷官助餉,要錢殺人,原來那些當官的和那些富人都倒了黴了,大順軍紀敗壞,兵將趁機夜入民宅,『奸』**女,殺人越貨,什麽壞事都幹,折騰的烏煙瘴氣,人心惶惶,比土匪還土匪。


    相比之下,跟崇禎在時差遠了。崇禎皇上在的時候,雖然缺吃少穿,還動不動就增加賦稅,但是也沒有這麽『亂』過。


    這一比較這些大名的舊官吏和有錢人,就知道誰好誰壞了,失去才知道珍惜。


    因此紛紛對原來的大明眷戀不已,對大順沒有什麽好印象,賊終究還是賊,崇禎雖然不在了,但是他兒子還在,這就是他們的主心骨。


    因此大明朝的舊官吏和那些有錢人,包括對大明朝感情尚存的兵將,紛紛來投。


    林毅當時真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就在這個時候探馬來報,李自成的10萬大軍已經出了北京的南直門,前來解高碑店隻為解救高一功。


    林毅一笑,立即升帳,對於援兵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這是林毅作為督師或者叫太師第一次大規模的升帳,以前都是在自己的直屬部隊麵前發號施令,今天他要當著滿朝文武分兵派將,當然15歲的太子也在坐。


    有這麽強大的實力,現在林毅不再放眼這個北京城了,而是要給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以致命的打擊。


    第一支令,他讓太監盧九德統兵,讓黃得功為將,給他們10萬大軍,自山西大同朔州等地南下,直『插』陝西,要抄了李自成的老巢,斷了他們的後路。


    林毅早就知道這個盧九德對皇上忠心耿耿,崇禎皇上死了以後,他從中斡旋,得到四點兵法的支持,把朱由鬆扶上了曆史的舞台,從此拉開了南明抗清的序幕。


    也就是說這個人絕對可靠,而且此人諳練兵機,崇禎在的時候,令他多次掌兵剿賊,戰績頗豐。


    黃得功就不用說了,作為京營兵的名將,扶保了崇禎和弘光兩代帝王,雖然後來作為江北四鎮軍閥之一,也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但是他對朝廷的忠心可鑒日月。要不然他也不會舍死護主,按照原來的曆史發展,崇禎皇上吊,吳三桂投降了韃子,獻出山海關,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多爾袞兵進中原,左良玉造反,劉良佐劉澤清全都投靠了滿清韃子,但是黃得功拒不投降,當時是弘光元年,也就是崇禎皇上上吊的第二年,南京城破,黃闖子死戰護主,最後身受重傷拔劍自刎,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憑黃得功的一雙鐵鞭無人能敵,要想逃命,絕非難事,但是他保護著南明朝廷朱由崧拚死力殺,一直到死都沒有背棄主子,這一點遠非劉澤清,劉良佐之流所能比。


    這些曆史記載,林毅當然清楚,對朝廷如此忠勇之士實在難得,這也是林毅讓他肩負重擔的原因之一。


    盧九德和黃得功領命之後,點齊兵馬,炮響三聲,高舉大明的旗號,從高碑店西南部起兵,浩浩『蕩』『蕩』經山西殺往陝西。


    第二支令,林毅命令郝搖旗和賀人龍,各帶兵2萬,在周口店埋伏。這裏是北京通往高碑店的必由之路,讓他們埋伏在路兩側的山林之中,李岩這10萬人馬來的時候,他們要埋伏好,不能暴『露』,一旦他們兵敗要退迴去的時候,這兩支人馬從左右殺出來,不許放走一人。


    兩員大將領命之後,點兵也走了。


    第三支令,林毅派給了副將祖克勇,讓他帶領5萬人馬,繼續圍困高碑店,不用攻城,隻要高一功他們不投降,一出城就把他們打迴去。


    第四支令,讓小穎和哲哲帶領包括女營在內的1萬人馬,其中還有王建的後勤補給營4000餘人,這一萬人馬專門負責保護太子和文武百官的安全。


    剩下的五萬人馬,由林毅親自統領,正麵阻擊李岩的10萬大軍。這5萬人馬,大部分都不是林毅的嫡係部隊,都是各地來的勤王之師,主要成分是安徽鳳陽的軍隊,也就是大明朝的舊軍隊,帶兵主將就是鳳陽總督馬士英。


    這5萬人馬當中,其中還包括林毅的1000多名衛隊在內,隻有1萬餘多人屬於林毅的直屬部隊,這1萬多人馬其實分為五個營,分別是標營,無敵營,衛隊營,火槍營和炮營。


    這五個營的人馬全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來的。


    別看林毅的五個營才1萬多人馬,但是論戰鬥力,這五個營卻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現在林毅的標營,已經突破了5000人,標營的底子就是關寧鐵騎和天雄軍的組合,林毅訓練軍隊時,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了拔高,因此標營的戰鬥力須得用關寧鐵騎和天雄軍的右上角標注“+”號代表戰力的升級版。


    再就是無敵營,這是孫傳庭臨死前留給林毅的最後家底,無敵營4000多人馬,全部都是秦軍的精銳。


    別的不說就這兩個營,近1萬人馬誰人能敵?


    再加上有新式的火槍營3000人,和50門紅衣大炮的強大火力,林毅的1000多名衛隊營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可以說這一萬七千人馬稱得上當時世界上真正的一流的鐵軍。


    不要說李自成這10萬人馬都是烏合之眾,像這樣的隊伍來個三十萬五十萬百八十萬的都不在話下。


    隨林毅出征的大將有甘寶和薑興元,張華,王琦,東勝等。


    啪啪啪林毅分派完了,每分派一支令,太子都沒什麽意見,本來他分派的也是井井有條,十五歲的太子也不知兵,現在隻知道讀書練劍,其他的事他不管,都交給這位太子太師林毅了。


    這時史可法看了看,出列向林毅施禮道:“太師,某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在時,史可法任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還兼著南京的兵部尚書,巡撫鳳陽,淮陽和揚州,還帶兵平定了叛『亂』,因此他的官職相當大,在朝堂中的地位也比較高,也比較有影響力。


    林毅當然也知道這個史可法是個什麽人物,見他這麽說,淡然一笑,“史公有何高見,不妨請講當麵。”


    史可法麵容清矍,肚子裏可是有墨水的人,而且也掌過兵,經驗豐富,說起話來搖頭晃腦,口若懸河:“闖賊李自成閃電般拿下了北京,說明他的實力非常強大,我們現在有20多萬兵馬,不應該集中兵力一鼓作氣把他們趕出北京嗎?皇上屍骨未寒,肯定是死不瞑目,而剛才太師派兵要攻打陝西,豈不是舍近求遠嗎?而且剛才史某看太師派兵,沒有一支是派往北京的,小小的高碑店彈丸之地,太師打算在這裏糾纏多久?是不是有點舍本逐末呀?”


    史可法這麽一說,鳳陽總督馬士英也出班了,跟著點頭附和,“史大人言之有理,本督附議。”


    林毅一看他們倆這是沒明白還是不服氣啊?也難怪他們跟自己接觸不多,主要是在南方就職,不管怎麽樣,打完這一仗,都得讓他們心服口服,現在當著太子的麵得說服了他們。


    想到這裏林毅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李岩這十萬人馬兵敗了,北京城唾手可得,隻要我們拿下了北京城,高碑店不攻自破,這也是林某要圍城打援的原因。現在李自成的主力都在北京周圍,他的陝西老巢必然空虛,我們乘虛而入派一支人馬抄了他的後路,李自成就無家可歸了,難道這有什麽不妥嗎?”


    史可法和馬士英相互看了看,異口同聲道:“太師可有把握,僅用5萬人馬擊敗十萬大順軍?”


    林毅知道他們懷疑什麽,萬一這一仗打不勝,周口店的4萬伏兵就白部了。


    林毅一笑:“當然。如果不勝,本太師甘當軍令,請太子為證。”


    這一下史可法和馬士英不敢再多說什麽了,但是他們兩個心裏對林毅仍然不服,覺得他的話說的有點大。


    散帳之後,各路人馬立即按令而行。


    史可法和馬士英親自隨林毅出征,5萬大軍沒走出50裏,就與李岩的10萬人馬遭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去當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到黃河不死心並收藏迴到明末去當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