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大長公主的桃花宴自她出宮自建府邸以來,前前後後持續了十餘年,從不曾停歇一次。堯薑前一世的時候,直至昭陽大長公主病逝的那一年,後者依然也照例舉辦了桃花宴。原本是想著以作衝喜之用,卻不曾料到,便是那一場桃花宴,徹底加劇了昭陽大長公主的離世。
崖香掀起了軟輿前的簾子,外間已然停了好些馬車轎攆,裝扮一新的各家女眷,正由大長公主府上的管事領著自西角門而入。眼下尚未到外男進府的時辰,那些女眷門聽見了宮人的稟唱以後,絲毫不敢再多動彈,連忙退到了兩側,讓出了中間的道路來。
那原本迎接各府女眷的管事連忙弓腰上前,甚是殷勤道:“堯薑殿下來得正好,奴才這就領殿下進去。”說著,側了身,徑直示意堯薑自正門而入。
那管事的麵容陌生,堯薑隻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便沒有再作多的停留。
兩側屈膝行禮的女眷大多都是正值芳華,這場桃花宴的目的不言而喻。堯薑麵色依舊柔和,在那管事的引領之下進了大長公主府。
昭陽大長公主向來都是一個極為熱衷於享受之人,大長公主府內可謂是奢華至極,一連被兩代帝王寵愛,宮內的賞賜如水般流入了大長公主府內,即便一個小小的侍婢,舉手投足之間,亦也比一般官宦女眷要出眾端正地多。
那管事隻領著堯薑進了正門,爾後便是一個著碧綠衣裙,約莫二十餘歲的女官迎上前來,恭恭敬敬地道:“大長公主特命奴婢於此等候,還請殿下隨奴婢而來。”屈膝行禮,那女官始終進退有加,領著堯薑等人,又往大長公主府的深處而去。
穿過一處垂花門,又走過了位於府內湖泊旁側的九淵迴廊,盡頭是一處古樸的苑門,那女官忽的頓步,頷首退於一側。
苑門裏頭候著一個著深藍色宮裝的女官,這顯然便是昭陽大長公主貼身的宮婢。
堯薑隻覺得略有些眼熟,來不及多想,那女官便迎了上來,屈膝行禮之後,隻道:“殿下請隨奴婢前來,大長公主正在前廳之中。”
堯薑知曉這女官不似先前那兩人地位一般,於是微微頷首,道了一句:“勞煩了。”
那女官並不曾多說什麽,隻老老實實地領著堯薑進了苑門。
苑門之後,與外頭竟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景象。
若說方才一路走來,所見到的皆是雕欄玉砌,如今過了苑門,裏頭竟是一番格外雅致的景象。那女官十分客氣地領著堯薑朝著一處堂廳走去。
步於青石板路上,一股悠然的桃花香隨風入鼻,那堂廳上的青瓦之後,便是嫩粉一片,堆堆團簇,甚是嬌俏。
昭陽大長公主府的桃花林便在那裏。
所謂的堂廳,其實不過便是幾根柱子,四麵通風的一處亭落而已,比之一般的要大上數倍,裏頭已然坐了些穿著華麗的婦人,伴著幾個舉止投足仍舊稚氣的少女。昭陽大長公主便坐於上首。
早在堯薑領著人過了苑門之時,便已然有宮人近身在昭陽大長公主的耳邊提醒了一遍。以至於堯薑不過未到,但是昭陽大長公主的聲音已然伴隨著些許女子的恭維聲,傳來出來:“快,到姑母這裏來。”
此時的昭陽大長公主一臉的和藹神情,她如今不過將近三十餘歲而已,隻比其弟建元帝大三歲罷了,但是因著保養得當,看上去倒是同陳皇後一般大小。
昭陽大長公主麵上笑意明顯,朝著堯薑輕輕地招了招手,下首坐著的些許貴婦人和貴女亦也轉目朝著堯薑看來。
皇家最喜裝模作樣,尤其是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旁人麵前。
堯薑抿嘴一笑,露出十三歲少女應當有的靦腆神情,快步走過去,卻並沒有直接到昭陽大長公主的身側坐下,先是屈膝行禮,甜糯糯地喚了一聲:“姑母,”方才起身,踱步走了過去。
昭陽大長公主溫聲道:“許久不曾見到你,如今倒是長大了不少。”
下首有一著朱紅衣裳的貴婦人笑著奉承道:“說起來,今日見著堯薑殿下,眉眼之間,倒是與大長公主您有幾分相似呢。”
昭陽大長公主最喜旁人奉承與建元帝的容貌相似,而堯薑肖似建元帝,那貴婦人的這一番話,無疑是說到了昭陽大長公主的心坎上。於是麵上神情越發柔和,昭陽大長公主看向堯薑的目光裏頭,亦也多了幾分疼惜。
不過隻是逢場作戲,昭陽大長公主願意,堯薑自然也不會拒絕。
乖巧地坐在旁側,昭陽大長公主又與下首的幾個貴婦人們笑著談起堯薑年幼之時的事情。能夠坐到堂廳之內的女眷,多半都是其夫家官職較高,足夠隨時來往於昭陽大長公主府上之人。
這些女眷大多伶俐非常,又十分喜愛於言語之上奉承討好昭陽大長公主,以至於深受後者喜愛。
堯薑前一世對於這類人並不陌生,甚至於可以說是深惡痛絕。
她與阿弟勢力微薄,即便是在多數朝臣的支持之下,足以與吳氏一道垂簾聽政,可是更多的大臣們,卻絲毫沒有把她放在眼裏,而那些女眷們,更是趨炎附勢地日日請見吳氏,想在吳氏麵前多多露臉。
見多了那些人醜惡的一麵,堯薑著實提不起任何的興趣與這些人打交道,索性掩嘴吃起麵前桌案的蜜餞,聽廳上一個模樣粗陋的婦人謔笑科諢。
閑來無事之時,堯薑複又抬眼不動聲色地掃了一圈堂廳內的眾人。
方才有關她的談話早已經停了下來,如今右側作嘩眾取寵之態的婦人,似是右諫議大夫的夫人,夫家姓周,正是周充媛的母家。
不過因著那右諫議大夫出身寒微,先前娶了一戶秀才之女為妻,誕下周充媛之時難產而去,隨後又在其母的操持之下,迎娶了如今的夫人為妻。如今這位周夫人其實出身農家,讀書甚少,隻因著家中父兄頗為勤懇,以至於略有積蓄,而當時這位周大夫家境貧寒,不得已,方才順著其母的意思,迎娶了這位周夫人為繼室。
不過好在周夫人雖說出身農家,膝下未曾有一兒半女。但是勝在明事理,對前頭留下的嫡女周充媛,倒也算得上頗為寵愛,這才使得周大夫出任右諫議大夫之後,並沒有生出休妻另娶的念頭來。還是不想寫
崖香掀起了軟輿前的簾子,外間已然停了好些馬車轎攆,裝扮一新的各家女眷,正由大長公主府上的管事領著自西角門而入。眼下尚未到外男進府的時辰,那些女眷門聽見了宮人的稟唱以後,絲毫不敢再多動彈,連忙退到了兩側,讓出了中間的道路來。
那原本迎接各府女眷的管事連忙弓腰上前,甚是殷勤道:“堯薑殿下來得正好,奴才這就領殿下進去。”說著,側了身,徑直示意堯薑自正門而入。
那管事的麵容陌生,堯薑隻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便沒有再作多的停留。
兩側屈膝行禮的女眷大多都是正值芳華,這場桃花宴的目的不言而喻。堯薑麵色依舊柔和,在那管事的引領之下進了大長公主府。
昭陽大長公主向來都是一個極為熱衷於享受之人,大長公主府內可謂是奢華至極,一連被兩代帝王寵愛,宮內的賞賜如水般流入了大長公主府內,即便一個小小的侍婢,舉手投足之間,亦也比一般官宦女眷要出眾端正地多。
那管事隻領著堯薑進了正門,爾後便是一個著碧綠衣裙,約莫二十餘歲的女官迎上前來,恭恭敬敬地道:“大長公主特命奴婢於此等候,還請殿下隨奴婢而來。”屈膝行禮,那女官始終進退有加,領著堯薑等人,又往大長公主府的深處而去。
穿過一處垂花門,又走過了位於府內湖泊旁側的九淵迴廊,盡頭是一處古樸的苑門,那女官忽的頓步,頷首退於一側。
苑門裏頭候著一個著深藍色宮裝的女官,這顯然便是昭陽大長公主貼身的宮婢。
堯薑隻覺得略有些眼熟,來不及多想,那女官便迎了上來,屈膝行禮之後,隻道:“殿下請隨奴婢前來,大長公主正在前廳之中。”
堯薑知曉這女官不似先前那兩人地位一般,於是微微頷首,道了一句:“勞煩了。”
那女官並不曾多說什麽,隻老老實實地領著堯薑進了苑門。
苑門之後,與外頭竟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景象。
若說方才一路走來,所見到的皆是雕欄玉砌,如今過了苑門,裏頭竟是一番格外雅致的景象。那女官十分客氣地領著堯薑朝著一處堂廳走去。
步於青石板路上,一股悠然的桃花香隨風入鼻,那堂廳上的青瓦之後,便是嫩粉一片,堆堆團簇,甚是嬌俏。
昭陽大長公主府的桃花林便在那裏。
所謂的堂廳,其實不過便是幾根柱子,四麵通風的一處亭落而已,比之一般的要大上數倍,裏頭已然坐了些穿著華麗的婦人,伴著幾個舉止投足仍舊稚氣的少女。昭陽大長公主便坐於上首。
早在堯薑領著人過了苑門之時,便已然有宮人近身在昭陽大長公主的耳邊提醒了一遍。以至於堯薑不過未到,但是昭陽大長公主的聲音已然伴隨著些許女子的恭維聲,傳來出來:“快,到姑母這裏來。”
此時的昭陽大長公主一臉的和藹神情,她如今不過將近三十餘歲而已,隻比其弟建元帝大三歲罷了,但是因著保養得當,看上去倒是同陳皇後一般大小。
昭陽大長公主麵上笑意明顯,朝著堯薑輕輕地招了招手,下首坐著的些許貴婦人和貴女亦也轉目朝著堯薑看來。
皇家最喜裝模作樣,尤其是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旁人麵前。
堯薑抿嘴一笑,露出十三歲少女應當有的靦腆神情,快步走過去,卻並沒有直接到昭陽大長公主的身側坐下,先是屈膝行禮,甜糯糯地喚了一聲:“姑母,”方才起身,踱步走了過去。
昭陽大長公主溫聲道:“許久不曾見到你,如今倒是長大了不少。”
下首有一著朱紅衣裳的貴婦人笑著奉承道:“說起來,今日見著堯薑殿下,眉眼之間,倒是與大長公主您有幾分相似呢。”
昭陽大長公主最喜旁人奉承與建元帝的容貌相似,而堯薑肖似建元帝,那貴婦人的這一番話,無疑是說到了昭陽大長公主的心坎上。於是麵上神情越發柔和,昭陽大長公主看向堯薑的目光裏頭,亦也多了幾分疼惜。
不過隻是逢場作戲,昭陽大長公主願意,堯薑自然也不會拒絕。
乖巧地坐在旁側,昭陽大長公主又與下首的幾個貴婦人們笑著談起堯薑年幼之時的事情。能夠坐到堂廳之內的女眷,多半都是其夫家官職較高,足夠隨時來往於昭陽大長公主府上之人。
這些女眷大多伶俐非常,又十分喜愛於言語之上奉承討好昭陽大長公主,以至於深受後者喜愛。
堯薑前一世對於這類人並不陌生,甚至於可以說是深惡痛絕。
她與阿弟勢力微薄,即便是在多數朝臣的支持之下,足以與吳氏一道垂簾聽政,可是更多的大臣們,卻絲毫沒有把她放在眼裏,而那些女眷們,更是趨炎附勢地日日請見吳氏,想在吳氏麵前多多露臉。
見多了那些人醜惡的一麵,堯薑著實提不起任何的興趣與這些人打交道,索性掩嘴吃起麵前桌案的蜜餞,聽廳上一個模樣粗陋的婦人謔笑科諢。
閑來無事之時,堯薑複又抬眼不動聲色地掃了一圈堂廳內的眾人。
方才有關她的談話早已經停了下來,如今右側作嘩眾取寵之態的婦人,似是右諫議大夫的夫人,夫家姓周,正是周充媛的母家。
不過因著那右諫議大夫出身寒微,先前娶了一戶秀才之女為妻,誕下周充媛之時難產而去,隨後又在其母的操持之下,迎娶了如今的夫人為妻。如今這位周夫人其實出身農家,讀書甚少,隻因著家中父兄頗為勤懇,以至於略有積蓄,而當時這位周大夫家境貧寒,不得已,方才順著其母的意思,迎娶了這位周夫人為繼室。
不過好在周夫人雖說出身農家,膝下未曾有一兒半女。但是勝在明事理,對前頭留下的嫡女周充媛,倒也算得上頗為寵愛,這才使得周大夫出任右諫議大夫之後,並沒有生出休妻另娶的念頭來。還是不想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