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知不覺間,時辰已經到了傍晚,管寧選了十餘名文士,前往了唐王府去麵見諸葛圭,基本上詩會也就接近了尾聲。諸葛亮與孟雄等人前前後後也與一二百人交談過,從中挑了九位可心的人,由沮授帶迴了諸葛亮的二公子府,算作門客,待有官位出缺時,便想法子爭來把人送去。
是夜,徐庶自然是住在了諸葛亮的府邸,見了呂婉兒曹夢燕,感慨讚美一番後,便在諸葛亮的臥室與諸葛亮來了個秉燭夜談。
徐庶今晚逛了逛諸葛亮的宅子,一臉揶揄地對諸葛亮道:“孔明以廉聞名,想不到這宅子竟然這麽大,五進五重的主院,再加上東西兩個三重的偏院,三院後麵上還有八個園子,恐怕是要有個近百畝地了。”
這府邸乃是諸葛圭稱王後賞賜給諸葛亮的,諸葛亮雖在唐王諸葛府內還留有一個園子,但成天在諸葛圭眼皮底下呆著多少有些不自在,便選擇搬了出來。這府邸幾乎是占了近三分之一的南街麵,原本諸葛亮也覺得有些囂張,不過諸葛亮在看了諸葛玄和諸葛瑾的宅子後,才知道是小巫見大巫,方心安理得的住下。諸葛亮環指一周對徐庶道:“元直,這西院住著近百名下人,東院住著二三十名門客,不大些行嗎?”
徐庶卻又指著後麵笑道:“那後麵的八個園子卻隻住著兩個弟妹,孔明可是想把這八個園子填滿了?”
聽著徐庶的調笑,諸葛亮苦笑,自己倒是真有此心,可是身肩大任,根本抽不得時間去搞那些男女私情……想著想著,又觸及了一些在諸葛家地位不穩的心事,不覺有些麵苦起來。徐庶見狀,問道:“孔明可有什麽憂慮,且道出來,庶也為你參謀參謀。”
諸葛亮玩弄著茶杯蓋,輕聲道:“還是在家族中的那些事情,在信裏都已經告訴過元直了。”
徐庶思慮了一下,道:“孔明可是認為你盡心為諸葛家辦事,累得半死,但唐王給與你的肯定和獎賞遠遠小於你的功勞?你正為此事而氣悶?”
“知我者元直也。”諸葛亮深有感觸地望了一眼徐庶,“二十年前,我大哥最得父王寵愛,十年前亮也得蒙聖眷,如今我父王對我和大哥的關注,卻遠不如對三弟的了,僅僅去年一年,我父王便單獨召見了我三弟足足四十七次,三弟可是坐鎮徐州不在泰山呀。”
徐庶探近了半個身子,神秘的一笑道:“孔明,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庶在一旁看大唐的形勢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無論是你還是你諸葛瑾子瑜,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什麽?”諸葛亮心中一動,也探近了半個身子,借著燭光看清了徐庶一張胸有成竹的臉,急切地問道:“元直速速講來,以解良心頭之惑。”
“令尊唐王殿下今年不過五十有一,正是大顯身手,縱橫一方的年紀,雄心壯誌不可謂不小。”徐庶先緩緩道出了一個事實。
諸葛亮點點頭,諸葛圭最近幾年的確有一種放眼天下的氣勢,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在三年裏,諸葛家的地盤擴張了一倍還多。
徐庶又道:“當今大唐的形勢是大公子身邊圍繞著一個黨,從中央大員到諸如王修吳質廖襲這一幹地方幹吏,雖不能說是權傾朝野,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孔明你身邊也圍繞著一個黨,在文員上的勢力遠不如大公子,但你與軍方關係甚密,莫說你是帶過兵的,便說你的三個師弟,哪個不是你提拔起來的?趙家呂家乃是軍方中的最大兩勢力,可又與你是姻親。南方的張遼乃是呂溫候的舊部,與你也是很有些情分。”
說著,徐庶有些口幹,抿下了一口茶,再道:“如今你們這兩黨的勢力越來越龐大,加起來甚至可以說控製了大唐半數的實力。這如何能讓你家老爺子心安?反之三公子公平隻在徐州培植勢力,決不插手大唐中央事務,相比你們兩人更讓唐王放心一些呀!”
這段話對諸葛亮來說有如醍醐灌頂般,讓諸葛亮從腦門直涼到腳心,今日的詩會上,自己和諸葛瑾豈不就各帶一派人馬招搖餅市,正應了徐庶的話。但想起在幾天前的朝會上,諸葛圭對諸葛亮依舊是恩賞有加,心下稍安,對徐庶道:“元直所說有理,不過近來諸我父王對亮依舊是奏一本準一本,給足了麵子,似乎並不像元直所說的危言聳聽。”
徐庶隻是搖頭,冷哼了一聲道:“孔明身在局中,有些東西當然不易看透徹。這次北伐出動北方軍團六萬五千人,三萬黑山軍,北郊校場的精銳部隊更是傾巢而出,並州高幹領著兩萬部隊從西麵策應,可謂是諸葛家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按理來說,無論如何也要有一位諸葛家的核心坐鎮,但這次的主帥卻是趙雲,副帥也是張頜,孔明就沒有細想其中原因嗎?”
諸葛亮心中細細咀嚼徐庶話中的意味,二十五年前,諸葛家勢力尚且弱小,全靠眾多諸葛子弟眾誌成城才打下了青州,但之後諸葛家大小戰事,不管將領如何出色,總要有一位諸葛家核心子弟在軍中坐鎮,天下共討時,更是諸葛圭和諸葛玄親自帶兵南北分進。這次北伐諸葛玄是率先上奏不領軍事,隻管政事,而諸葛瑾諸葛均善政不善軍,北伐主帥自當落在了諸葛亮的頭上。
當時諸葛圭在以誰為帥的這個問題上詢問過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心中自然想得到兵權,但為了避嫌,也隻舉薦了趙雲和張頜兩人,隻等諸葛圭駁反自己,豈料諸葛圭竟全盤準奏,現在想起來也未嚐不是防止諸葛亮手中權力過大。就連自己如今這個督軍的身份,也是諸葛亮再三請奏後才獲準的,不過卻有一條,隻管政務,不得幹涉軍務,對軍事行動隻有參議權。
(本章完)
不知不覺間,時辰已經到了傍晚,管寧選了十餘名文士,前往了唐王府去麵見諸葛圭,基本上詩會也就接近了尾聲。諸葛亮與孟雄等人前前後後也與一二百人交談過,從中挑了九位可心的人,由沮授帶迴了諸葛亮的二公子府,算作門客,待有官位出缺時,便想法子爭來把人送去。
是夜,徐庶自然是住在了諸葛亮的府邸,見了呂婉兒曹夢燕,感慨讚美一番後,便在諸葛亮的臥室與諸葛亮來了個秉燭夜談。
徐庶今晚逛了逛諸葛亮的宅子,一臉揶揄地對諸葛亮道:“孔明以廉聞名,想不到這宅子竟然這麽大,五進五重的主院,再加上東西兩個三重的偏院,三院後麵上還有八個園子,恐怕是要有個近百畝地了。”
這府邸乃是諸葛圭稱王後賞賜給諸葛亮的,諸葛亮雖在唐王諸葛府內還留有一個園子,但成天在諸葛圭眼皮底下呆著多少有些不自在,便選擇搬了出來。這府邸幾乎是占了近三分之一的南街麵,原本諸葛亮也覺得有些囂張,不過諸葛亮在看了諸葛玄和諸葛瑾的宅子後,才知道是小巫見大巫,方心安理得的住下。諸葛亮環指一周對徐庶道:“元直,這西院住著近百名下人,東院住著二三十名門客,不大些行嗎?”
徐庶卻又指著後麵笑道:“那後麵的八個園子卻隻住著兩個弟妹,孔明可是想把這八個園子填滿了?”
聽著徐庶的調笑,諸葛亮苦笑,自己倒是真有此心,可是身肩大任,根本抽不得時間去搞那些男女私情……想著想著,又觸及了一些在諸葛家地位不穩的心事,不覺有些麵苦起來。徐庶見狀,問道:“孔明可有什麽憂慮,且道出來,庶也為你參謀參謀。”
諸葛亮玩弄著茶杯蓋,輕聲道:“還是在家族中的那些事情,在信裏都已經告訴過元直了。”
徐庶思慮了一下,道:“孔明可是認為你盡心為諸葛家辦事,累得半死,但唐王給與你的肯定和獎賞遠遠小於你的功勞?你正為此事而氣悶?”
“知我者元直也。”諸葛亮深有感觸地望了一眼徐庶,“二十年前,我大哥最得父王寵愛,十年前亮也得蒙聖眷,如今我父王對我和大哥的關注,卻遠不如對三弟的了,僅僅去年一年,我父王便單獨召見了我三弟足足四十七次,三弟可是坐鎮徐州不在泰山呀。”
徐庶探近了半個身子,神秘的一笑道:“孔明,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庶在一旁看大唐的形勢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無論是你還是你諸葛瑾子瑜,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什麽?”諸葛亮心中一動,也探近了半個身子,借著燭光看清了徐庶一張胸有成竹的臉,急切地問道:“元直速速講來,以解良心頭之惑。”
“令尊唐王殿下今年不過五十有一,正是大顯身手,縱橫一方的年紀,雄心壯誌不可謂不小。”徐庶先緩緩道出了一個事實。
諸葛亮點點頭,諸葛圭最近幾年的確有一種放眼天下的氣勢,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在三年裏,諸葛家的地盤擴張了一倍還多。
徐庶又道:“當今大唐的形勢是大公子身邊圍繞著一個黨,從中央大員到諸如王修吳質廖襲這一幹地方幹吏,雖不能說是權傾朝野,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孔明你身邊也圍繞著一個黨,在文員上的勢力遠不如大公子,但你與軍方關係甚密,莫說你是帶過兵的,便說你的三個師弟,哪個不是你提拔起來的?趙家呂家乃是軍方中的最大兩勢力,可又與你是姻親。南方的張遼乃是呂溫候的舊部,與你也是很有些情分。”
說著,徐庶有些口幹,抿下了一口茶,再道:“如今你們這兩黨的勢力越來越龐大,加起來甚至可以說控製了大唐半數的實力。這如何能讓你家老爺子心安?反之三公子公平隻在徐州培植勢力,決不插手大唐中央事務,相比你們兩人更讓唐王放心一些呀!”
這段話對諸葛亮來說有如醍醐灌頂般,讓諸葛亮從腦門直涼到腳心,今日的詩會上,自己和諸葛瑾豈不就各帶一派人馬招搖餅市,正應了徐庶的話。但想起在幾天前的朝會上,諸葛圭對諸葛亮依舊是恩賞有加,心下稍安,對徐庶道:“元直所說有理,不過近來諸我父王對亮依舊是奏一本準一本,給足了麵子,似乎並不像元直所說的危言聳聽。”
徐庶隻是搖頭,冷哼了一聲道:“孔明身在局中,有些東西當然不易看透徹。這次北伐出動北方軍團六萬五千人,三萬黑山軍,北郊校場的精銳部隊更是傾巢而出,並州高幹領著兩萬部隊從西麵策應,可謂是諸葛家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按理來說,無論如何也要有一位諸葛家的核心坐鎮,但這次的主帥卻是趙雲,副帥也是張頜,孔明就沒有細想其中原因嗎?”
諸葛亮心中細細咀嚼徐庶話中的意味,二十五年前,諸葛家勢力尚且弱小,全靠眾多諸葛子弟眾誌成城才打下了青州,但之後諸葛家大小戰事,不管將領如何出色,總要有一位諸葛家核心子弟在軍中坐鎮,天下共討時,更是諸葛圭和諸葛玄親自帶兵南北分進。這次北伐諸葛玄是率先上奏不領軍事,隻管政事,而諸葛瑾諸葛均善政不善軍,北伐主帥自當落在了諸葛亮的頭上。
當時諸葛圭在以誰為帥的這個問題上詢問過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心中自然想得到兵權,但為了避嫌,也隻舉薦了趙雲和張頜兩人,隻等諸葛圭駁反自己,豈料諸葛圭竟全盤準奏,現在想起來也未嚐不是防止諸葛亮手中權力過大。就連自己如今這個督軍的身份,也是諸葛亮再三請奏後才獲準的,不過卻有一條,隻管政務,不得幹涉軍務,對軍事行動隻有參議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