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當然,諸葛亮知道與自己談古論今的那個諸葛瑾,在諸葛家也會為自己留出一片施展才能的空間,但諸葛亮仍有些擔心,與自己的鴻鵠之誌不同,諸葛瑾的野心並不大,當諸葛瑾繼任家主以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與他不合,他還會容得下自己繼續掌握大權嗎?也許諸葛瑾會將自己一直控製在他所能掌控的範圍吧?
在迴泰山的路上,諸葛亮的腦子中一直如此的胡思亂想著,他很怕自己在將來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他有些猶豫,這次剿滅黃巾,自己是不是有些鋒芒太露了?
這次領軍迴泰山不同於當初出泰山,時間並不緊迫,相反,還必須在各個郡縣多轉一轉,一顯諸葛家得勝之師的軍容,鼓舞民眾的士氣和信心。幾乎花了近十天,眾人才迴到泰山。
在泰山的外城東門,諸葛圭親自領著青州大小辟員為諸葛亮接風,全城百姓更是夾道歡迎。諸葛亮騎在一匹純黑色的高頭大馬上,好不威風,嘴角也不住地泛起得意的笑容。
到家之後,諸葛瑾也是心情愉悅地道:“二弟一戰成名,長大了呀,諸葛家徹底複興有望了!”從他的表情中絲毫看不出,他有一絲絲的嫉妒,甚至還拉著他的兩個孩子,要他們好好向諸葛亮學習。
六日後,諸葛圭上表朝廷的迴信來了。朝廷下來旨意,因剿黃巾有功,封諸葛亮為蕩寇將軍,領俸一千二百石。由於穆順戰死,諸葛亮自然而然的接過了他的職務,管理泰山的北郊校場並處理一切軍務,崔浩被連升兩級,升為監軍都尉,領帳中司馬。
對於管亥的任命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是北郊校場人氣最高者穆順的殺人兇手,校場內下至普通士兵,上至統領數部士兵的那些雜號都尉,都不會給管亥好臉色看,甚至管亥可以說除了投降來的黃巾軍外,指揮不動北郊校場的一兵一卒。但按照慣例,那些黃巾軍早已經過篩選後,打散編入校場的各個部隊中,根本不會讓管亥來指揮完整的黃巾軍的。
諸葛亮想了很久,才下決定,任命管亥為北郊校場的演武都尉,也就是習武教頭,大小軍官武藝的考核均要由他來檢驗。希望在強者必將受到尊重的軍隊中,管亥過人的武藝能夠慢慢改變諸葛家士兵軍官們對他的看法。
婉兒是諸葛亮的未婚妻,早晚要嫁入諸葛家,所以並沒有受封什麽職位。不過恐怕泰山所有人都知道,對於泰山呂仙子的話,諸葛亮這位新受封的蕩寇將軍是不敢不聽的。
自此,諸葛亮的大名聞名於天下,並像“溫候“呂布一樣,得到了一個外號——臥龍!
東萊一戰後,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多日。人們對東萊大捷的喜悅心情也漸漸的煙消雲散。不過諸葛亮在青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卻上升了一大節,從一個隻會舞文弄墨的“神童”變成了一名能征善戰能夠保護他們安全的“臥龍”。當然諸葛亮知道自己的聲望還是遠遠比不上諸葛圭和諸葛玄,甚至是諸葛瑾這些為青州勵精圖治十餘年的“老人”,青州在他們的治下蒸蒸日上,百姓們再不愁吃穿之餘,對他們的感激,這絕不是自己一次勝仗就能比的。
最令諸葛亮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和諸葛家的武將的關係漸漸好了起來。要知道在三國那個社會文人和武人之間的隔閡是很大的,雖然諸葛亮是“溫候”呂布的弟子,但他除了這次幾乎從未出手,反倒常在風月場中吟詩作對,平日結交的也是徐庶這種文學奇才,完全一派文人作風,因此在諸葛家武將心中,幾乎沒有人把他當作一個武人來看。或許這也是當年真實的三國世界中,關羽張飛不願服從諸葛亮的原因吧。
諸葛家唯一一個把諸葛亮當作朋友的武將,便是當初和呂布一起加入諸葛家的張遼,諸葛亮猜測是“自己”當初幫他從諸葛圭手裏要迴了七殺槍,讓他感激至今。
倒是諸葛瑾由於不需要隱藏實力,常常和武人們一起切磋武藝,雖說諸葛瑾習武資質並不算得天獨厚,沒能進入武林榜,但身為諸葛家的大公子,功夫在榜外的武林中還是數一數二的,加上諸葛瑾又幫武人們屢出奇謀,提出了不少新的戰術方法,讓諸葛家的校尉都尉們讚歎不已,稱為儒將。也許是由於年齡相近,諸葛瑾和張遼於禁的關係也是好的不得了,平日裏稱兄道弟,好不親密。
而諸葛家所湧現出來的文官新銳們,也多是近十餘年來青州詩林大會上的翹楚,雖自古曆來都有所謂“文人相輕”之說,但諸葛瑾的身份擺在那裏,他們自然早就成了諸葛瑾的至交好友。看到諸葛瑾諸葛瑾在青州一眾官員中左右逢源,搞得一團和氣,諸葛圭也是很滿意這種局麵,在他的眼中,諸葛家未來的繼承人就應該有如此的凝聚力。
諸葛瑾文武雙全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對諸葛亮在諸葛家的地位頗為不利,縱然他也是青州萬眾矚目的奇才,但別人隻會說諸葛瑾將來又會多一個好臂柱而已。所以這次東萊大捷使諸葛亮和武將關係的改善,著實讓他揚眉吐氣了一迴,他第一次在諸葛家的軍事事務中,發出了自己響亮的聲音。
自從開始負責泰山北郊校場的訓練管理後,諸葛亮真正了解了一下北郊校場的概況。北郊校場在諸葛家的數次擴建之後,共可容納五萬名士兵,按正常配置應該由中層將領曲長一百名,督將五十名,高層將領都尉八人,校尉兩人。但在諸葛玄的建議下,諸葛家的部隊軍官升級一向都是從嚴處理,杜絕冗員,以求能夠得到一批精兵,所以現在諸葛將部隊的軍官數量還是有些不足的,在諸葛亮接手北郊校場的時候軍官數量缺額三成。
東萊大捷正好給不少人的身上加上了一筆大大的戰功,諸葛亮便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提拔了大小二十三名軍官升至督將亦或曲長,兩名都尉的缺額自然是給了崔浩和管亥。一時間北郊校場的軍士們士氣大旺,諸葛亮的人氣指數也是飆升。之後他又在校場連耍了幾天功夫,威風了一把後,立時變成了眾多士兵們的偶像。在軍營中,擁有強大的實力便能得到尊重。
(本章完)
當然,諸葛亮知道與自己談古論今的那個諸葛瑾,在諸葛家也會為自己留出一片施展才能的空間,但諸葛亮仍有些擔心,與自己的鴻鵠之誌不同,諸葛瑾的野心並不大,當諸葛瑾繼任家主以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與他不合,他還會容得下自己繼續掌握大權嗎?也許諸葛瑾會將自己一直控製在他所能掌控的範圍吧?
在迴泰山的路上,諸葛亮的腦子中一直如此的胡思亂想著,他很怕自己在將來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他有些猶豫,這次剿滅黃巾,自己是不是有些鋒芒太露了?
這次領軍迴泰山不同於當初出泰山,時間並不緊迫,相反,還必須在各個郡縣多轉一轉,一顯諸葛家得勝之師的軍容,鼓舞民眾的士氣和信心。幾乎花了近十天,眾人才迴到泰山。
在泰山的外城東門,諸葛圭親自領著青州大小辟員為諸葛亮接風,全城百姓更是夾道歡迎。諸葛亮騎在一匹純黑色的高頭大馬上,好不威風,嘴角也不住地泛起得意的笑容。
到家之後,諸葛瑾也是心情愉悅地道:“二弟一戰成名,長大了呀,諸葛家徹底複興有望了!”從他的表情中絲毫看不出,他有一絲絲的嫉妒,甚至還拉著他的兩個孩子,要他們好好向諸葛亮學習。
六日後,諸葛圭上表朝廷的迴信來了。朝廷下來旨意,因剿黃巾有功,封諸葛亮為蕩寇將軍,領俸一千二百石。由於穆順戰死,諸葛亮自然而然的接過了他的職務,管理泰山的北郊校場並處理一切軍務,崔浩被連升兩級,升為監軍都尉,領帳中司馬。
對於管亥的任命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是北郊校場人氣最高者穆順的殺人兇手,校場內下至普通士兵,上至統領數部士兵的那些雜號都尉,都不會給管亥好臉色看,甚至管亥可以說除了投降來的黃巾軍外,指揮不動北郊校場的一兵一卒。但按照慣例,那些黃巾軍早已經過篩選後,打散編入校場的各個部隊中,根本不會讓管亥來指揮完整的黃巾軍的。
諸葛亮想了很久,才下決定,任命管亥為北郊校場的演武都尉,也就是習武教頭,大小軍官武藝的考核均要由他來檢驗。希望在強者必將受到尊重的軍隊中,管亥過人的武藝能夠慢慢改變諸葛家士兵軍官們對他的看法。
婉兒是諸葛亮的未婚妻,早晚要嫁入諸葛家,所以並沒有受封什麽職位。不過恐怕泰山所有人都知道,對於泰山呂仙子的話,諸葛亮這位新受封的蕩寇將軍是不敢不聽的。
自此,諸葛亮的大名聞名於天下,並像“溫候“呂布一樣,得到了一個外號——臥龍!
東萊一戰後,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多日。人們對東萊大捷的喜悅心情也漸漸的煙消雲散。不過諸葛亮在青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卻上升了一大節,從一個隻會舞文弄墨的“神童”變成了一名能征善戰能夠保護他們安全的“臥龍”。當然諸葛亮知道自己的聲望還是遠遠比不上諸葛圭和諸葛玄,甚至是諸葛瑾這些為青州勵精圖治十餘年的“老人”,青州在他們的治下蒸蒸日上,百姓們再不愁吃穿之餘,對他們的感激,這絕不是自己一次勝仗就能比的。
最令諸葛亮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和諸葛家的武將的關係漸漸好了起來。要知道在三國那個社會文人和武人之間的隔閡是很大的,雖然諸葛亮是“溫候”呂布的弟子,但他除了這次幾乎從未出手,反倒常在風月場中吟詩作對,平日結交的也是徐庶這種文學奇才,完全一派文人作風,因此在諸葛家武將心中,幾乎沒有人把他當作一個武人來看。或許這也是當年真實的三國世界中,關羽張飛不願服從諸葛亮的原因吧。
諸葛家唯一一個把諸葛亮當作朋友的武將,便是當初和呂布一起加入諸葛家的張遼,諸葛亮猜測是“自己”當初幫他從諸葛圭手裏要迴了七殺槍,讓他感激至今。
倒是諸葛瑾由於不需要隱藏實力,常常和武人們一起切磋武藝,雖說諸葛瑾習武資質並不算得天獨厚,沒能進入武林榜,但身為諸葛家的大公子,功夫在榜外的武林中還是數一數二的,加上諸葛瑾又幫武人們屢出奇謀,提出了不少新的戰術方法,讓諸葛家的校尉都尉們讚歎不已,稱為儒將。也許是由於年齡相近,諸葛瑾和張遼於禁的關係也是好的不得了,平日裏稱兄道弟,好不親密。
而諸葛家所湧現出來的文官新銳們,也多是近十餘年來青州詩林大會上的翹楚,雖自古曆來都有所謂“文人相輕”之說,但諸葛瑾的身份擺在那裏,他們自然早就成了諸葛瑾的至交好友。看到諸葛瑾諸葛瑾在青州一眾官員中左右逢源,搞得一團和氣,諸葛圭也是很滿意這種局麵,在他的眼中,諸葛家未來的繼承人就應該有如此的凝聚力。
諸葛瑾文武雙全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對諸葛亮在諸葛家的地位頗為不利,縱然他也是青州萬眾矚目的奇才,但別人隻會說諸葛瑾將來又會多一個好臂柱而已。所以這次東萊大捷使諸葛亮和武將關係的改善,著實讓他揚眉吐氣了一迴,他第一次在諸葛家的軍事事務中,發出了自己響亮的聲音。
自從開始負責泰山北郊校場的訓練管理後,諸葛亮真正了解了一下北郊校場的概況。北郊校場在諸葛家的數次擴建之後,共可容納五萬名士兵,按正常配置應該由中層將領曲長一百名,督將五十名,高層將領都尉八人,校尉兩人。但在諸葛玄的建議下,諸葛家的部隊軍官升級一向都是從嚴處理,杜絕冗員,以求能夠得到一批精兵,所以現在諸葛將部隊的軍官數量還是有些不足的,在諸葛亮接手北郊校場的時候軍官數量缺額三成。
東萊大捷正好給不少人的身上加上了一筆大大的戰功,諸葛亮便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提拔了大小二十三名軍官升至督將亦或曲長,兩名都尉的缺額自然是給了崔浩和管亥。一時間北郊校場的軍士們士氣大旺,諸葛亮的人氣指數也是飆升。之後他又在校場連耍了幾天功夫,威風了一把後,立時變成了眾多士兵們的偶像。在軍營中,擁有強大的實力便能得到尊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