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糧道!梁師都聽到了陸季覽的話便是雙眼一亮,似乎是撥開烏雲見日光,醍醐灌頂一般的猛然醒悟,對陸季覽的計策拍手稱讚。
陸季覽見梁師都已經解開了心中鬱積已久的症結,便對門外招唿下人進屋收拾屋中地上堆積的各色物件的殘片。梁師都起身對著陸季覽說道:“陸愛卿,你隨朕一同上朝,跟文武百官說一下我們這迴出兵的事情。”
陸季覽點頭應允,跟在梁師都身後一同前往朔方郡內新修建的皇宮,召集了群臣上朝,商討出兵事宜。
之所以上朝之前梁師都要和陸季覽先商討此事,就是因為在梁國國內的朝堂之上並非全都是為了討梁師都歡心而溜須拍馬之輩,還是有著許多是為了要爭從龍之功而前來投奔梁師都的文人和被楊廣貶謫到邊境戍邊的前朝廷言官,這些人考慮事情的時候永遠要以梁國的利益為重,而一定會反對僅僅為了東突厥人就貿然出兵勞民傷財的發動對李文淵部的進攻。
這些人梁師都真的是又愛又恨,愛就愛在這些人可以直接指出朝堂上的不公與錯誤,可以盡可能的挽迴一些錯誤的政令帶來的損失;但是恨也恨在這些人經常與梁師都作對,每每梁師都想要享受一把帝王專屬的奢侈的待遇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跳出來反對梁師都的行為,而且常常以夏桀隱喻梁師都貪圖享樂的後果,這些言官哪裏會舍得放下自己的節操去與世俗人一般的思慮措辭後才會說出來諫言呢?所以這些言官每次的進言都會讓梁師都下不來台,而梁師都卻還要塑造一個自己是明君的形象,對這些言官非但不能處置,還要賞賜他們。就像是這迴的皇宮修建,他們就是十分的不願意,最後還是陸季覽的一句:堂堂梁國,難道要在泥屋草舍之中接待別國來使麽?你們這是要使我堂堂梁國顏麵掃地麽!這才將那些言官的阻攔都擋了迴去,使得皇宮順利的修建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梁師都算是認識到了陸季覽對於這些言官的震懾力,同時又因為陸季覽極其的會做人,既能勸說梁師都聽從自己的建議,又能揣摩梁師都的心理,在朝堂上力排眾議的支持梁師都的決策。因為陸季覽善於揣摩上意,又能處理的妥當朝堂上群臣之間的關係,所以在朝堂之上儼然就是群臣之首的樣子。
果不其然,在朝堂上的梁師都一拋出出兵與東突厥人合兵進攻攻略武威郡的提議之後,朝堂上立刻就如同滴水撞進熱油一般引起了軒然大波。此時朝堂上分為了兩排,一派的人堅決反對出兵,而是主張休養生息,積蓄實力之後再行對外攻伐;另一派則是梁師都的鐵杆支持者,他們對於梁師都的任何提議都會無條件支持,他們拉攏了朝堂上的鷹派一同搖旗呐喊的支持梁師都的提議。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之上爭吵之聲不絕於耳,端坐在皇位上的梁師都端起麵前的茶抿了一口,隨後閉上眼睛看在椅背上小憩了起來,在朝堂上的陸季覽也是閉著眼睛對外界的聲音充耳不聞。
最後朝堂上爭吵的聲音終於算是弱了幾分,這時候陸季覽睜開雙眼,看了看皇位上的梁師都還是無動於衷,便是咳了幾聲,走出來兩步之後轉身看著群臣。陸季覽在群臣心中雖說算不上是德高望重,但是群臣對於他卻是十分的信服的,所以聽到了陸季覽咳了幾聲,作勢要說些什麽的時候,便是都放棄了爭吵,齊齊的看向了陸季覽。
陸季覽走出班列,看著麵前的群臣說道:“諸位同僚,你們都是大梁的肱骨,是大梁的棟梁!無論是支持出兵進攻李文淵的人,還是主張與民休養生息的人,無外乎都是為了我大梁的千秋霸業。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們現在的確處於最適合進攻李文淵的時候,要知道,李文淵占據著整個西域,擁兵十餘萬,若不是他現在正在與西突厥人纏鬥在一起,相互廝殺的難解難分,我們對上他們的勝算隻有一成不到。但是現在我們周邊的勢力都無暇圖謀我們的領地,正是我們對外征伐的好機會!正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我們若不能借此機會削弱李文淵的實力,就等著慢慢的被李文淵的大軍圍困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火火困死,喪失所有的主動權吧。”
陸季覽的一番話說得朝堂上的人都垂頭不語,倒是一些言官說道:“陸大人,您說得確實在理,隻是我們現在新攻略下來的地方還在恢複生產,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此時興兵一定會影響到進程的啊。”
“無礙的,這位大人說的在理,但是就我所知,李文淵治下的武威郡有無數的糧食堆積在糧倉中,隻要我們攻下武威郡,得到的糧食足夠讓我們治下的百姓都吃上飽飯了。”陸季覽對出言相詢的言官點了點頭說道。
“那既然如此的話,我們便沒有什麽意見了,我們支持陛下的提議。”言官對陸季覽的說法比較認同,當下便是轉而同意了梁師都的提議。
言官的立場已經轉向了梁師都,支持這次對武威郡的攻略,餘下的人便也是紛紛的轉向梁師都的立場,這個時候陸季覽轉身麵向梁師都說道:“陛下,群臣議定,全力支持陛下出兵攻略武威郡。”
梁師都聽到陸季覽的話,便是睜開了眼睛說道:“好,既然諸位愛卿已經商議好了,那麽就傳朕旨意,任李正寶為主帥,屯兵於靈武郡,等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就直接出兵攻略武威郡。”
一旁的執筆按照梁師都的話語,擬出了聖旨,放在了梁師都麵前的桌案上,梁師都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便在上麵印下了自己的打印,交給宣旨官去傳遞給李正寶。隨後梁師都看了看麵前的群臣,說道:
“諸家愛卿,還有什麽事情要上本的麽?”
陸季覽帶頭說道:“臣無本上奏。”群臣也紛紛應和說道:“臣等無本上奏。”
梁師都點了點頭說道:“散朝。”
陸季覽見梁師都已經解開了心中鬱積已久的症結,便對門外招唿下人進屋收拾屋中地上堆積的各色物件的殘片。梁師都起身對著陸季覽說道:“陸愛卿,你隨朕一同上朝,跟文武百官說一下我們這迴出兵的事情。”
陸季覽點頭應允,跟在梁師都身後一同前往朔方郡內新修建的皇宮,召集了群臣上朝,商討出兵事宜。
之所以上朝之前梁師都要和陸季覽先商討此事,就是因為在梁國國內的朝堂之上並非全都是為了討梁師都歡心而溜須拍馬之輩,還是有著許多是為了要爭從龍之功而前來投奔梁師都的文人和被楊廣貶謫到邊境戍邊的前朝廷言官,這些人考慮事情的時候永遠要以梁國的利益為重,而一定會反對僅僅為了東突厥人就貿然出兵勞民傷財的發動對李文淵部的進攻。
這些人梁師都真的是又愛又恨,愛就愛在這些人可以直接指出朝堂上的不公與錯誤,可以盡可能的挽迴一些錯誤的政令帶來的損失;但是恨也恨在這些人經常與梁師都作對,每每梁師都想要享受一把帝王專屬的奢侈的待遇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跳出來反對梁師都的行為,而且常常以夏桀隱喻梁師都貪圖享樂的後果,這些言官哪裏會舍得放下自己的節操去與世俗人一般的思慮措辭後才會說出來諫言呢?所以這些言官每次的進言都會讓梁師都下不來台,而梁師都卻還要塑造一個自己是明君的形象,對這些言官非但不能處置,還要賞賜他們。就像是這迴的皇宮修建,他們就是十分的不願意,最後還是陸季覽的一句:堂堂梁國,難道要在泥屋草舍之中接待別國來使麽?你們這是要使我堂堂梁國顏麵掃地麽!這才將那些言官的阻攔都擋了迴去,使得皇宮順利的修建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梁師都算是認識到了陸季覽對於這些言官的震懾力,同時又因為陸季覽極其的會做人,既能勸說梁師都聽從自己的建議,又能揣摩梁師都的心理,在朝堂上力排眾議的支持梁師都的決策。因為陸季覽善於揣摩上意,又能處理的妥當朝堂上群臣之間的關係,所以在朝堂之上儼然就是群臣之首的樣子。
果不其然,在朝堂上的梁師都一拋出出兵與東突厥人合兵進攻攻略武威郡的提議之後,朝堂上立刻就如同滴水撞進熱油一般引起了軒然大波。此時朝堂上分為了兩排,一派的人堅決反對出兵,而是主張休養生息,積蓄實力之後再行對外攻伐;另一派則是梁師都的鐵杆支持者,他們對於梁師都的任何提議都會無條件支持,他們拉攏了朝堂上的鷹派一同搖旗呐喊的支持梁師都的提議。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之上爭吵之聲不絕於耳,端坐在皇位上的梁師都端起麵前的茶抿了一口,隨後閉上眼睛看在椅背上小憩了起來,在朝堂上的陸季覽也是閉著眼睛對外界的聲音充耳不聞。
最後朝堂上爭吵的聲音終於算是弱了幾分,這時候陸季覽睜開雙眼,看了看皇位上的梁師都還是無動於衷,便是咳了幾聲,走出來兩步之後轉身看著群臣。陸季覽在群臣心中雖說算不上是德高望重,但是群臣對於他卻是十分的信服的,所以聽到了陸季覽咳了幾聲,作勢要說些什麽的時候,便是都放棄了爭吵,齊齊的看向了陸季覽。
陸季覽走出班列,看著麵前的群臣說道:“諸位同僚,你們都是大梁的肱骨,是大梁的棟梁!無論是支持出兵進攻李文淵的人,還是主張與民休養生息的人,無外乎都是為了我大梁的千秋霸業。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們現在的確處於最適合進攻李文淵的時候,要知道,李文淵占據著整個西域,擁兵十餘萬,若不是他現在正在與西突厥人纏鬥在一起,相互廝殺的難解難分,我們對上他們的勝算隻有一成不到。但是現在我們周邊的勢力都無暇圖謀我們的領地,正是我們對外征伐的好機會!正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我們若不能借此機會削弱李文淵的實力,就等著慢慢的被李文淵的大軍圍困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火火困死,喪失所有的主動權吧。”
陸季覽的一番話說得朝堂上的人都垂頭不語,倒是一些言官說道:“陸大人,您說得確實在理,隻是我們現在新攻略下來的地方還在恢複生產,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此時興兵一定會影響到進程的啊。”
“無礙的,這位大人說的在理,但是就我所知,李文淵治下的武威郡有無數的糧食堆積在糧倉中,隻要我們攻下武威郡,得到的糧食足夠讓我們治下的百姓都吃上飽飯了。”陸季覽對出言相詢的言官點了點頭說道。
“那既然如此的話,我們便沒有什麽意見了,我們支持陛下的提議。”言官對陸季覽的說法比較認同,當下便是轉而同意了梁師都的提議。
言官的立場已經轉向了梁師都,支持這次對武威郡的攻略,餘下的人便也是紛紛的轉向梁師都的立場,這個時候陸季覽轉身麵向梁師都說道:“陛下,群臣議定,全力支持陛下出兵攻略武威郡。”
梁師都聽到陸季覽的話,便是睜開了眼睛說道:“好,既然諸位愛卿已經商議好了,那麽就傳朕旨意,任李正寶為主帥,屯兵於靈武郡,等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就直接出兵攻略武威郡。”
一旁的執筆按照梁師都的話語,擬出了聖旨,放在了梁師都麵前的桌案上,梁師都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便在上麵印下了自己的打印,交給宣旨官去傳遞給李正寶。隨後梁師都看了看麵前的群臣,說道:
“諸家愛卿,還有什麽事情要上本的麽?”
陸季覽帶頭說道:“臣無本上奏。”群臣也紛紛應和說道:“臣等無本上奏。”
梁師都點了點頭說道:“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