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開端同人]錯誤周期 作者:不甜的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狹小的審訊室裏,隻剩下她一個人。
宿鷺呆呆地等了十多分鍾,眼看沒人搭理她。於是手臂往前一擱,無所事事地把半個身子的重量壓在了座椅的擋板上。
杜局在監控室裏注視著這一切,見到這一幕,她撥弄耳麥,朝那頭的張成道:「可以去審另外一個小姑娘了。」
隊裏的審訊擔當就那麽幾個,造詣最深的老張選擇先從身為報案人的李詩情入手。
而江楓因為與宿鷺的「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關係,自覺迴避了。
考慮到宿鷺的精神狀態,擔心讓其他功力不深的人去審,效果適得其反。
因此決定先晾她一會兒,一是等待老張空出手,二是順便給審訊對象增添無形的壓力。
很顯然,杜局的決定十分正確。
張成進去時,宿鷺正百無聊賴地第三遍打量審訊室全貌。
成長過程中註定要經歷新挑戰的道理她明白,每一次挫折都是積累經驗她也明白。
但審訊室這種副本是不是沒必要開了?她的專業和軍警壓根不搭邊,也沒有進入相關領域的打算,經歷這種事,除了長見識以外,還有什麽好處?
張成好整以暇地坐下,端起保溫杯淺抿茶水,繼而平視宿鷺,用平靜的語調陳述道:「宿鷺,二十四歲,目前在偶城工作。」
昏暗燈光下,他神色晦暗不明:「在嘉林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然後就再沒迴來過——直到今天。」
他笑了一下,魚尾紋彎彎的,平添幾分和氣。
「真巧啊。」
作者有話要說: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5、五
現在,宿鷺明白老天爺安排她進審訊室的目的了。
「是怎麽想到。」張成慢條斯理地說,「在今天迴嘉林呢。」
「我朋友在這裏,我迴來看她。」
「約好了時間?」
「是的。」
「地點?」
「老城區的圖書館。」
「所以。」張成說,「你於五月九日下午一點零三分,在翁溪路站登上車牌號為嘉a77651的45路公交,是為了去江對岸和朋友見麵?」
他話裏的細節太多,宿鷺秉持實話實說的原則:「公交車的車牌和上車時間我沒有印象。但我的確是為了去江對麵和朋友見麵。」
「噢。」張成握著保溫杯說,「今天上午十二點三十分,你乘坐動車到達嘉林南站。我沒記錯的話,從嘉林南站到市圖書館,82路應該更方便——你去酒店放了行李。翁溪路離南站有點距離,半個小時估計全用來找路和整理行李了。吃午飯了嗎?」
「在動車上吃過了。」宿鷺說。
張成一番話陷阱重重。
首先他刻意強調宿鷺行程每一環節的發生時刻,目的是觀察被調查人的反應,藉此試探對方對時間的敏感性,同時營造一種「警方什麽都知道,查出你的犯罪痕跡隻是時間問題」的壓迫感。
李詩情報警時明確表示炸彈會在一點四十五分爆炸。雖然時間稍有偏差,但痕檢科確實在車上發現了反應的殘渣。
但讓張成想不通的是,為什麽李詩情報案時說的是一點四十五分。而不是「二十分鍾後」或者更為籠統的數字。
很少有報案人會在描述案情時對一些數據性的東西進行加減乘除。
緊迫感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很少,幾乎是聽見看見什麽就說什麽。
何況倒計時這種精確到秒的數字,轉換成幾點幾分費勁也容易出現偏差,從心理學角度講,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李詩情隻會是聽見或看見了「一點四十五分」這個關鍵詞。
那麽問題來了:一輛行駛的公交車上,哪些東西既可以顯示時間,又能讓人覺得足夠不對勁?
張成首先想到的是公交車車頭標配的電子鍾。
77651號是嘉林公交經典車型,車頭偏右位支出一小塊led屏,用於顯示時間。
但是這起爆炸案中,空氣衝擊波峰值超壓已經達到造成死亡或致命傷的程度。
所以近距離沒有目擊者,公交車也損毀嚴重,難以判斷炸彈安裝在哪一位置。
草蛇灰線,這條線索也無情地斷裂了。
另一個陷阱是線路。張成在嘉林工作二十多年,每一條公交路線他都爛熟於心,詳盡地描述這些。
除了給對方造成一定壓力外,還將宿鷺繞進了一個時間與空間緊密聯繫的圈套。
他描述得越詳細,宿鷺就越被困在既定的事實裏,撒謊的範圍不斷縮小。
李詩情那通報警電話實在可以挖掘出太多信息。「一輛45路公交車會在跨江大橋上爆炸」,排除是她估算的可能性,那麽來源就存疑了。
「在跨江大橋上爆炸」,她為什麽這樣肯定?這個地點具有什麽特殊性?
盡管事實上公交車是在一點四十二分,於十字路口和油罐車相撞。
所有的線索都係在李詩情身上,然而那個小姑娘卻拿「循環」這種略有些荒唐的說法解釋一切。
肖鶴雲那邊遲遲沒有進展,張成一時間隻能寄希望於宿鷺身上。
耳麥那頭能聽見餘雷在聯繫宿鷺的朋友。張成重新把注意力投到對麵的女孩身上,循循善誘:「你現在在警察局,我們會保護你,你非常安全。你的證詞關係到一起傷亡重大的爆炸案,現在外麵的等候室裏坐了二十多個人,他們都是死者的家屬。」
宿鷺呆呆地等了十多分鍾,眼看沒人搭理她。於是手臂往前一擱,無所事事地把半個身子的重量壓在了座椅的擋板上。
杜局在監控室裏注視著這一切,見到這一幕,她撥弄耳麥,朝那頭的張成道:「可以去審另外一個小姑娘了。」
隊裏的審訊擔當就那麽幾個,造詣最深的老張選擇先從身為報案人的李詩情入手。
而江楓因為與宿鷺的「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關係,自覺迴避了。
考慮到宿鷺的精神狀態,擔心讓其他功力不深的人去審,效果適得其反。
因此決定先晾她一會兒,一是等待老張空出手,二是順便給審訊對象增添無形的壓力。
很顯然,杜局的決定十分正確。
張成進去時,宿鷺正百無聊賴地第三遍打量審訊室全貌。
成長過程中註定要經歷新挑戰的道理她明白,每一次挫折都是積累經驗她也明白。
但審訊室這種副本是不是沒必要開了?她的專業和軍警壓根不搭邊,也沒有進入相關領域的打算,經歷這種事,除了長見識以外,還有什麽好處?
張成好整以暇地坐下,端起保溫杯淺抿茶水,繼而平視宿鷺,用平靜的語調陳述道:「宿鷺,二十四歲,目前在偶城工作。」
昏暗燈光下,他神色晦暗不明:「在嘉林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然後就再沒迴來過——直到今天。」
他笑了一下,魚尾紋彎彎的,平添幾分和氣。
「真巧啊。」
作者有話要說: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5、五
現在,宿鷺明白老天爺安排她進審訊室的目的了。
「是怎麽想到。」張成慢條斯理地說,「在今天迴嘉林呢。」
「我朋友在這裏,我迴來看她。」
「約好了時間?」
「是的。」
「地點?」
「老城區的圖書館。」
「所以。」張成說,「你於五月九日下午一點零三分,在翁溪路站登上車牌號為嘉a77651的45路公交,是為了去江對岸和朋友見麵?」
他話裏的細節太多,宿鷺秉持實話實說的原則:「公交車的車牌和上車時間我沒有印象。但我的確是為了去江對麵和朋友見麵。」
「噢。」張成握著保溫杯說,「今天上午十二點三十分,你乘坐動車到達嘉林南站。我沒記錯的話,從嘉林南站到市圖書館,82路應該更方便——你去酒店放了行李。翁溪路離南站有點距離,半個小時估計全用來找路和整理行李了。吃午飯了嗎?」
「在動車上吃過了。」宿鷺說。
張成一番話陷阱重重。
首先他刻意強調宿鷺行程每一環節的發生時刻,目的是觀察被調查人的反應,藉此試探對方對時間的敏感性,同時營造一種「警方什麽都知道,查出你的犯罪痕跡隻是時間問題」的壓迫感。
李詩情報警時明確表示炸彈會在一點四十五分爆炸。雖然時間稍有偏差,但痕檢科確實在車上發現了反應的殘渣。
但讓張成想不通的是,為什麽李詩情報案時說的是一點四十五分。而不是「二十分鍾後」或者更為籠統的數字。
很少有報案人會在描述案情時對一些數據性的東西進行加減乘除。
緊迫感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很少,幾乎是聽見看見什麽就說什麽。
何況倒計時這種精確到秒的數字,轉換成幾點幾分費勁也容易出現偏差,從心理學角度講,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李詩情隻會是聽見或看見了「一點四十五分」這個關鍵詞。
那麽問題來了:一輛行駛的公交車上,哪些東西既可以顯示時間,又能讓人覺得足夠不對勁?
張成首先想到的是公交車車頭標配的電子鍾。
77651號是嘉林公交經典車型,車頭偏右位支出一小塊led屏,用於顯示時間。
但是這起爆炸案中,空氣衝擊波峰值超壓已經達到造成死亡或致命傷的程度。
所以近距離沒有目擊者,公交車也損毀嚴重,難以判斷炸彈安裝在哪一位置。
草蛇灰線,這條線索也無情地斷裂了。
另一個陷阱是線路。張成在嘉林工作二十多年,每一條公交路線他都爛熟於心,詳盡地描述這些。
除了給對方造成一定壓力外,還將宿鷺繞進了一個時間與空間緊密聯繫的圈套。
他描述得越詳細,宿鷺就越被困在既定的事實裏,撒謊的範圍不斷縮小。
李詩情那通報警電話實在可以挖掘出太多信息。「一輛45路公交車會在跨江大橋上爆炸」,排除是她估算的可能性,那麽來源就存疑了。
「在跨江大橋上爆炸」,她為什麽這樣肯定?這個地點具有什麽特殊性?
盡管事實上公交車是在一點四十二分,於十字路口和油罐車相撞。
所有的線索都係在李詩情身上,然而那個小姑娘卻拿「循環」這種略有些荒唐的說法解釋一切。
肖鶴雲那邊遲遲沒有進展,張成一時間隻能寄希望於宿鷺身上。
耳麥那頭能聽見餘雷在聯繫宿鷺的朋友。張成重新把注意力投到對麵的女孩身上,循循善誘:「你現在在警察局,我們會保護你,你非常安全。你的證詞關係到一起傷亡重大的爆炸案,現在外麵的等候室裏坐了二十多個人,他們都是死者的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