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退惡龍三十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北伐輝煌大捷,於白溝河大敗蒙元傾國之軍三十萬。虜酋忽必烈退往上都途中身死,二子爭位,自相殘殺。


    祥興三年冬,大都光複,改名北平。


    時隔三百年,我大汗兒郎再次站上了幽雲十六州的土地,並且真正將其收複了。


    露布飛捷,旬月間傳遍了天下。


    萬民鼎沸,九州歡騰。


    北伐大軍凱旋班師。


    當吳王的大駕行至金陵,征虜大將軍胡隸、征虜副將軍葉承、左領軍衛大將軍李奇、右監門衛大將軍褚世堯等軍中大佬於城外擋住王駕,大將軍胡隸忽然取出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吳王張鏑的身上。


    眾將環列駕前,齊聲唿道:“天命有易,人心思歸,臣等願奉吳王殿下為皇帝!”


    張鏑愕然之際,眾將校都已齊齊下拜,城內外軍民三唿萬歲、聲振天地。


    張鏑道:“事關重大,奈何倉猝舉行?何況孤曾世受國恩,亦豈可妄自尊大,擅行不義?”


    胡隸等人進言道:“天命攸歸,人心傾向,殿下若再推讓,反至上違天命,下失人心,萬望殿下勿辭!”


    張鏑“無奈”,與眾將約法三章,一則整肅軍紀,不得以變革之名擅行不法;二則官吏製度一切如故,不得生亂;三則禮遇趙宋宗室故臣,不得欺淩。


    眾將無不應允,擁著吳王到金陵舊宮殿住下。


    不久以後,遠在中興府的禮部尚書袁鏞、學士承旨陳複、光祿大夫邵靳等朝中大臣聯名上書請吳王殿下“早正大位”。


    改朝換代的輿論已經在全天下造就。


    過了月餘,留守中興府的侍衛親軍護送著九虛歲的祥興皇帝到了金陵。


    “相父!相父!”


    小皇帝到了金陵舊宮城,一見張鏑便歡唿著撲進懷裏。


    張鏑親昵的將小皇帝抱起,就如一個父親對兒子那樣。


    “哈哈,重了,也高了!陛下最近可有好好讀書做功課?”


    “有的!太傅教朕讀了《孟子》,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小皇帝有些得意的背誦起來,在相父跟前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


    “好,好!陛下勤學,甚好!”張鏑微笑著,滿意的點點頭。


    “相父,曹伴伴說,小孩子不能做皇帝,是嗎?”宮中的伴讀宦官都是張鏑的人,顯然已向小皇帝傳達了某些信息,童言無忌,就這麽直接問出了這個敏感的問題。


    “哦!陛下以為呢?”張鏑微微一愣,牽著小皇帝反問道。


    “朕不要做皇帝,相父來做!”


    張鏑輕撫小皇帝稚嫩的肩膀,沉默不語。


    小兒手上得來的趙宋江山,終於還是要在小兒手上失去了。


    這是大勢,張鏑是造就這大勢的人,同時他也被這大勢推著走。到了此時,即便他不想做皇帝,天下人能答應嗎,跟著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能答應嗎?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朝中一幫大臣以祥興皇帝的名義下了禪國之詔,王府內書房的筆杆子們則立刻擬了謙讓的表章。如此你來我往,三辭三讓,一如曆代真真假假的禪讓程序。


    金陵城郊的三層高台早已築好,擇了祥興四年的元日吉時舉行禪讓儀式。


    至期,大宋祥興皇帝在禮官的導引之下最後一次行天子之儀,而後請吳王張鏑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兩千餘員,侍衛親軍及虎賁禁旅三十餘萬,宋末帝趙昺捧玉璽奉張鏑,張鏑受之。壇下群臣跪聽禪國冊書,冊曰:


    “諮爾吳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宋室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胡元恣逆,宇內顛覆。賴吳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吳王恢文武之大業,昭萬世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全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君其袛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讀冊已畢,吳王張鏑即受八般大禮,登了帝位。建國號為大明,改祥興四年為洪武元年。


    故宋末帝趙昺被封為瀛國公,封地於南呂宋。


    呂宋亦是宋也!


    新帝傳旨,大赦天下,並開恩科。


    普天同慶。


    ……


    泉州城南碼頭邊的一處小茶樓。


    茶樓已經關門歇業了許久,這一個北元間諜的秘密據點隨著北朝的敗亡而自然樹倒猢猻散了。


    扮作掌櫃的王興全夫婦以及那些明探暗樁都已不見蹤影。


    隻有錢素娘和韓萍兒姐妹倆留下來。


    北伐伊始,九拔都的信息就斷了,錢素娘抱著一絲希望四處打聽北邊的戰事。


    不用打聽了,中興公報已然刊出了江淮一線的結局——蒙元最後的漢人忠臣張弘範,抱病死守廬州八個月之後終於城陷身死。


    失魂落魄的錢素娘,最後一次梳妝,又為誰梳妝?


    韓萍兒反倒有一點放鬆或者解脫的感覺。


    九拔都死了,姐姐也就沒有牽掛,大不了,迴頭仍舊削發為尼便是。


    樓下有人牽馬走過,馬蹄嘚嘚地敲打在街麵的石板路上。


    篤篤敲門聲起,似乎那牽馬的已經到了門前。


    “陳哥哥!”


    韓萍兒有一點不合時宜的雀躍,在姐姐最難過的時刻,她為自己的那點小心思感到愧疚。


    咯吱,門開了。


    門外站著一個英武的軍人,但並不是她朝思暮想的那個人兒。


    那位軍人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並且問道:“請問這裏可有一位小蘭姑娘?”


    “奴就是!”


    “這是侍衛親軍左衛驍騎旅陳達烈士的光榮狀,陳達烈士沒有親人,按照他遺書上的地址,交代給此地的小蘭姑娘……”


    “烈士……遺書?”


    後麵的話,韓萍兒已經聽不進一個字,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接下那一個小小的木匣,如何迴到房內。


    匣內除了兵部核發的一份光榮狀,一份戶部榮軍司兌換撫恤銀五百兩的執照,另外就是一封小信封。


    韓萍兒顫抖著打開那信封,裏麵是陳達僅有一樣遺物,一張沾滿了褐色血跡的繡帕,那是自己親手縫製的繡帕啊!


    她終於沒能止住奪眶而出的淚,抱著床腳壓抑著哭聲。


    一對身世坎坷的姐妹,兩個悲傷的人兒,三尺白綾,雙雙去了……


    外頭熱熱鬧鬧的,都是歡慶著新年和新朝的人們,誰也沒能關注到這個被悲傷籠罩的小小角落。


    ……


    洪武元年春,瀛國公趙昺在三千禁軍的護送下遠渡重洋前往南呂宋就國,自願跟隨的趙宋宗室與舊臣達數千人。


    夕陽下,那片片帆影,是遠去的故宋……


    (本書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故宋帆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邱並收藏故宋帆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