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興軍跟前顯擺火器是什麽體驗?
那木罕會給出一個哭的表情,或者還會丟出一坨憤怒的大糞。
認真點,要說體驗的話,那或許就是魯班門前弄斧頭,關公門前耍起了大刀。讓人深刻的體會到了“不自量力”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
進攻的號角響徹四野,那木罕賬下的漢軍和契丹軍等仆從士兵首先下馬扛著攻城器械衝鋒,武衛軍和“國人”軍則騎馬在後方壓陣並且督戰。
河盤驛的城防不算複雜,除了一道淺淺的壕溝和一圈簡單拒馬、鹿角,並無太多的阻礙。或許考慮到此地舟車頻繁,常有糧草和輜重轉運,所以普通營壘周邊必要的踩炮也沒有埋設。這是避免友軍誤觸,當然也就讓那木罕的進攻軍隊更加順利的進抵“城”下。
李安歸密切注視著城下的動靜,元軍的首輪炮擊隻不過給部分夯土牆蹭了一點皮,幾乎沒有造成什麽人員傷亡。
隨後就是密如蟻群的轟擊序列,下馬結成步陣來攻堡壘。
元軍的進攻部隊早已進入了實彈的射程的之內,但城上重炮一直沒有開火,李安歸的“穩重”就體現在此處。
當防守有餘的情況下,擊退敵人就不再是主要目標,最大化的殺傷敵人才是。
直到敵近百步,攻城弩射過了第一波重矢,元軍的雲梯和衝車已經清晰可見,弓箭手開始拉開步弓準備仰射。
李安歸麵無表情的將手往下一壓,主堡上早已準備好的信號旗揮舞起來,伴隨著急促的竹哨聲。
四百多門蟾式炮從城牆上、從糧倉形式的副堡上伸出炮口。
在各副堡的指揮哨聲中,蟾式炮的轟擊分成三四個梯度,每一輪都有一百多門炮相繼轟擊。分到十幾個副堡上,每一個都有三十多門蟾式炮,一輪之內有十來門炮以一個廣角向外轟擊。棱堡的構造使得元軍的每一個攻擊麵都要遭到至少五六門蟾式炮的同時轟擊,數以千計散彈將這城圍外側數十步範圍密集的覆蓋了一遍。
一睜眼、一閉眼,上千兵馬就沒了。
再一睜眼,一閉眼,又上千兵馬報銷了。
那木罕在漠北也算打過幾年仗,不會將死人當成一迴事,何況死的大部分是仆從兵馬。但他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如此高效率的殺人方式,當南人的“奇技淫巧”發揮出真正的威力,徹底震驚了他。
嘩啦一下子,後方壓陣的蒙古軍霎時像受驚的羊群一般四散,眾多的戰馬再次失驚,幾乎遏製不住奔散。
那木罕渾身一抖,用力過猛的扯過韁繩,胯下馬稀溜溜的叫喚一聲,不安的轉過頭狂奔。
這完全是本能的反應,在麵臨死亡危險的強烈恐懼下,人都隻想著避開危險再說。
國相安童算是比較有主張的,忙令人鳴金收兵。
計劃不周,貿然進攻吃了大虧,這番攻勢太倉促了些,先退迴來拉開距離才是。
數年來,蒙古人的狂妄無知總是讓他們不接受教訓,那麽就再次接受教訓,如此重複。
河盤驛的獨特城防和火器,一鳴驚人。
而且還有第二鳴,第三鳴。
一樣的驚人。
每個倉房的百十個小窗都是良好的射孔,第八師兩個火器營一千二百多支火銃從射孔中探出,同樣形成了交叉火力。
在蟾式炮的覆蓋式散彈火力後,火銃開始輸出更為精確的打擊,後列壓陣的蒙古兵或許僥幸躲過了散彈的噴射,或者略微波及而不至於喪命,但很可能緊接著就被銃丸點名,身軀上被打出一個大洞然後倒斃。
瞬間接觸就是數千人的傷亡,幾乎沒有那支軍隊能夠承受,而且是隻有挨打沒有還手之力。
看的出元軍有了後退的跡象,或者說敗退。
城頭的實彈炮等到了時機。
五六斤甚至十幾斤的炮彈遠遠的射出數裏之遠,實彈的殺傷麵或許沒那麽廣,但其射程和威力著實是可怖的。
在數萬人的密集程度下,隨意丟塊石頭都很有可能砸蛋幾個人,幾斤重的實彈一旦擊中目標,人馬都撕成碎片,劇烈衝擊下砸飛的土石也能造成一定的殺傷。
更重要的是重炮所造成的威懾。
躲在後方的元軍將領也不再是安全的,即便三四裏之外,炮彈也能輕鬆波及。
那隆隆的炮響成了催命符,在漠北丟了麵子的那木罕同樣也不可能在白溝河找迴麵子,他終於在炮聲中率先後(tao)撤(pao)了。
那木罕有點明白了父汗臨行的交代,那三個選擇中其實第三個才是正確的,打不過就早點撤。
當然撤退未必甘心,至少還能盡可能的破壞宋人的糧道,再不濟就多搶幾車糧草,要不然他堂堂北安王的臉麵往哪兒放?
大軍離河盤驛遠遠的,朝著西麵轉進。
哨騎來報,西麵來了宋軍的騎兵,很多騎兵!
很多騎兵?
不下兩萬人。
征虜大將軍胡隸率軍兩萬前來援助河盤驛。
援助倒是未必需要了,那就換做夾攻。
西線已經發現了兩萬多宋軍騎兵,宋軍哪來那麽多騎兵?
這當然得感謝蒙古人到處養馬,並且把養好的馬無私的送給了南朝。
胡隸帶來的大部分還是下馬步戰的龍騎兵,隻有不到五千精騎,由侍衛親軍右衛驃騎旅旅帥趙奮率領。
趙奮是與郭旭齊名的傑出騎將,曾在兩年前平定福建的戰事中脫穎而出。右衛的驃騎旅和左衛的驍騎旅則稱作中興騎軍中的雙璧。
驃騎旅當先與元軍接觸,並結成騎陣,無所畏懼的猛烈衝擊十倍數量的五萬元軍。
胡隸的一萬餘龍騎兵趁機下馬結成密集步陣,如一堵堅不可摧的城牆擋在麵前。
元軍撤離河盤驛尚不遠,生性穩重的李安歸收到斥候匯報,異常果斷的下令全軍出營夾攻,還不忘帶上了四百門蟾式炮。
東西兩路宋軍兵力相加已不少於元軍,而攻守的形式則完全倒了過來。
那木罕對宋人的火器心有餘悸,但沒想到宋人的騎兵也變得這麽猛了,所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胡隸和李安歸的步陣兩麵夾攻,趙奮的驃騎穿插猛衝,元軍無法成列,軍心不穩,很快招架不住,試圖搶渡白溝河逃跑,被尾追數裏至北岸,五萬人馬折損大半,那木罕倉皇迴營告急。
元軍士氣大喪!
那木罕會給出一個哭的表情,或者還會丟出一坨憤怒的大糞。
認真點,要說體驗的話,那或許就是魯班門前弄斧頭,關公門前耍起了大刀。讓人深刻的體會到了“不自量力”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
進攻的號角響徹四野,那木罕賬下的漢軍和契丹軍等仆從士兵首先下馬扛著攻城器械衝鋒,武衛軍和“國人”軍則騎馬在後方壓陣並且督戰。
河盤驛的城防不算複雜,除了一道淺淺的壕溝和一圈簡單拒馬、鹿角,並無太多的阻礙。或許考慮到此地舟車頻繁,常有糧草和輜重轉運,所以普通營壘周邊必要的踩炮也沒有埋設。這是避免友軍誤觸,當然也就讓那木罕的進攻軍隊更加順利的進抵“城”下。
李安歸密切注視著城下的動靜,元軍的首輪炮擊隻不過給部分夯土牆蹭了一點皮,幾乎沒有造成什麽人員傷亡。
隨後就是密如蟻群的轟擊序列,下馬結成步陣來攻堡壘。
元軍的進攻部隊早已進入了實彈的射程的之內,但城上重炮一直沒有開火,李安歸的“穩重”就體現在此處。
當防守有餘的情況下,擊退敵人就不再是主要目標,最大化的殺傷敵人才是。
直到敵近百步,攻城弩射過了第一波重矢,元軍的雲梯和衝車已經清晰可見,弓箭手開始拉開步弓準備仰射。
李安歸麵無表情的將手往下一壓,主堡上早已準備好的信號旗揮舞起來,伴隨著急促的竹哨聲。
四百多門蟾式炮從城牆上、從糧倉形式的副堡上伸出炮口。
在各副堡的指揮哨聲中,蟾式炮的轟擊分成三四個梯度,每一輪都有一百多門炮相繼轟擊。分到十幾個副堡上,每一個都有三十多門蟾式炮,一輪之內有十來門炮以一個廣角向外轟擊。棱堡的構造使得元軍的每一個攻擊麵都要遭到至少五六門蟾式炮的同時轟擊,數以千計散彈將這城圍外側數十步範圍密集的覆蓋了一遍。
一睜眼、一閉眼,上千兵馬就沒了。
再一睜眼,一閉眼,又上千兵馬報銷了。
那木罕在漠北也算打過幾年仗,不會將死人當成一迴事,何況死的大部分是仆從兵馬。但他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如此高效率的殺人方式,當南人的“奇技淫巧”發揮出真正的威力,徹底震驚了他。
嘩啦一下子,後方壓陣的蒙古軍霎時像受驚的羊群一般四散,眾多的戰馬再次失驚,幾乎遏製不住奔散。
那木罕渾身一抖,用力過猛的扯過韁繩,胯下馬稀溜溜的叫喚一聲,不安的轉過頭狂奔。
這完全是本能的反應,在麵臨死亡危險的強烈恐懼下,人都隻想著避開危險再說。
國相安童算是比較有主張的,忙令人鳴金收兵。
計劃不周,貿然進攻吃了大虧,這番攻勢太倉促了些,先退迴來拉開距離才是。
數年來,蒙古人的狂妄無知總是讓他們不接受教訓,那麽就再次接受教訓,如此重複。
河盤驛的獨特城防和火器,一鳴驚人。
而且還有第二鳴,第三鳴。
一樣的驚人。
每個倉房的百十個小窗都是良好的射孔,第八師兩個火器營一千二百多支火銃從射孔中探出,同樣形成了交叉火力。
在蟾式炮的覆蓋式散彈火力後,火銃開始輸出更為精確的打擊,後列壓陣的蒙古兵或許僥幸躲過了散彈的噴射,或者略微波及而不至於喪命,但很可能緊接著就被銃丸點名,身軀上被打出一個大洞然後倒斃。
瞬間接觸就是數千人的傷亡,幾乎沒有那支軍隊能夠承受,而且是隻有挨打沒有還手之力。
看的出元軍有了後退的跡象,或者說敗退。
城頭的實彈炮等到了時機。
五六斤甚至十幾斤的炮彈遠遠的射出數裏之遠,實彈的殺傷麵或許沒那麽廣,但其射程和威力著實是可怖的。
在數萬人的密集程度下,隨意丟塊石頭都很有可能砸蛋幾個人,幾斤重的實彈一旦擊中目標,人馬都撕成碎片,劇烈衝擊下砸飛的土石也能造成一定的殺傷。
更重要的是重炮所造成的威懾。
躲在後方的元軍將領也不再是安全的,即便三四裏之外,炮彈也能輕鬆波及。
那隆隆的炮響成了催命符,在漠北丟了麵子的那木罕同樣也不可能在白溝河找迴麵子,他終於在炮聲中率先後(tao)撤(pao)了。
那木罕有點明白了父汗臨行的交代,那三個選擇中其實第三個才是正確的,打不過就早點撤。
當然撤退未必甘心,至少還能盡可能的破壞宋人的糧道,再不濟就多搶幾車糧草,要不然他堂堂北安王的臉麵往哪兒放?
大軍離河盤驛遠遠的,朝著西麵轉進。
哨騎來報,西麵來了宋軍的騎兵,很多騎兵!
很多騎兵?
不下兩萬人。
征虜大將軍胡隸率軍兩萬前來援助河盤驛。
援助倒是未必需要了,那就換做夾攻。
西線已經發現了兩萬多宋軍騎兵,宋軍哪來那麽多騎兵?
這當然得感謝蒙古人到處養馬,並且把養好的馬無私的送給了南朝。
胡隸帶來的大部分還是下馬步戰的龍騎兵,隻有不到五千精騎,由侍衛親軍右衛驃騎旅旅帥趙奮率領。
趙奮是與郭旭齊名的傑出騎將,曾在兩年前平定福建的戰事中脫穎而出。右衛的驃騎旅和左衛的驍騎旅則稱作中興騎軍中的雙璧。
驃騎旅當先與元軍接觸,並結成騎陣,無所畏懼的猛烈衝擊十倍數量的五萬元軍。
胡隸的一萬餘龍騎兵趁機下馬結成密集步陣,如一堵堅不可摧的城牆擋在麵前。
元軍撤離河盤驛尚不遠,生性穩重的李安歸收到斥候匯報,異常果斷的下令全軍出營夾攻,還不忘帶上了四百門蟾式炮。
東西兩路宋軍兵力相加已不少於元軍,而攻守的形式則完全倒了過來。
那木罕對宋人的火器心有餘悸,但沒想到宋人的騎兵也變得這麽猛了,所受的打擊可想而知。
胡隸和李安歸的步陣兩麵夾攻,趙奮的驃騎穿插猛衝,元軍無法成列,軍心不穩,很快招架不住,試圖搶渡白溝河逃跑,被尾追數裏至北岸,五萬人馬折損大半,那木罕倉皇迴營告急。
元軍士氣大喪!